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

第42章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第42章

小说: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奴婢家乡里的流传的歌遥,叫外出游子不要忘记家乡的亲人”说到这时,崔佑语气有些低沉,想来回忆起以前的事了。

    “崔佑,你的家乡还有亲人吗?”高伟问道,崔佑摇了摇头道:“家乡的亲人都饿死了,就剩下我和妹妹两个”

    “你还好有个妹妹,朕在这世上孤家寡人一个,皇后呢算半个”高伟说的没错,自己本来就和这世界没有关系,更谈不上亲人,关系最好的皇后只能算半个。

    崔佑见陛下此时情绪不对,小声唤道:“陛下陛下”

    随着崔佑慢慢靠近高伟,声音也越来越大,高伟突然从前世的回忆中挣脱出来,看着眼前崔佑关心的眼神。

    “朕没事,让左丞相赵彦速到宣阳殿见朕”高伟立刻宣布吩咐道。

    看到陛下开口说话,崔佑立刻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跑了出去。

    高伟也揉了揉自己的脸,让自己恢复到皇帝的身份中来,走到蒲团处坐下,高伟双手握着莫离闭目养神,静静等着赵彦深的到来。

    不到一会儿,崔佑就小声提醒道:“陛下,左丞相在殿外侯着”

    “这么快?”高伟有些奇怪地问道。

    “奴婢去请的路上,遇见了左丞相的马车”崔佑答道。

    高伟哼了一声带着怒气道:“肯定是斛律羡告诉赵彦深的,这下可好了,搞得整个邺城都知道朕要御驾亲征”

    崔佑心中有些不解问道:“如此难道不好吗?宵小之辈被陛下龙威所震慑,肯定敢再轻举妄动”

    听崔佑这么一说,高伟也觉得有些道理,但是高伟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一波接着一波劝高伟不要御驾亲征的人。

    高伟现在一想都有些头疼,开口吩咐道:“行了,先让左丞相进来,朕与他有要事商量”

    崔佑听后一阵风似窜了出去,高伟叹了口气道:“未来几天有的烦了”

    等到左丞相赵彦深进来后,不等赵彦深主动开口,高伟直接打断道:“御驾亲征的事情一会再谈,此次在大齐境内书院可发现有大才”

    赵彦深一听摇了摇头道:“陛下,恕老臣无能,陛下口中的栋梁之才,老臣一个也没发现,但是能当郡守的倒有几个”

    高伟心里不免叹惜道:“北齐立国到灭亡不满二十八年,什么大才都没听过,看来只有慢慢培养了”

    “没事,左丞相勿过于自责,此事急不得”高伟宽慰道。

    “左丞相,朕先前同你商量,关于朕纳北魏公主为妃之事,朝中可有异议?”这才是高伟招赵彦深来的主因。

    因为自从纳穆黄花为妃后,远在南陈的元文遥主动派人送来密信,询问纳北魏公主的事情。

    左丞相赵彦深见陛下提起此事,先是沉默了一会道:“陛下,此事老臣思量许久,此事可否拖延?”

    高伟摇了摇头,娶北魏公主此事关系到是否能控制鲜卑一族向心力的问题,是关于北齐和北周鲜卑一族谁是正统的问题。

    在鲜卑的旧都平城附近,有大量的鲜卑遗族生活,对于北齐朝廷的召令大执行也多是应付推辞,部众子民大多怀念北魏。

    现在是没有出现一个领头人,不然指不定得闹出多大的乱子,拓跋氏遗族在此处非常有威望,振臂一呼可召集十万铁骑。

    赵彦深略微有些头痛说道:“陛下,有些汉人担心,陛下此举会区别对待鲜卑和汉人”

    “本来陛下征兵时,无论鲜卑,汉人都可参与,可是现在大张旗鼓迎娶鲜卑公主,会打击国内汉人报国的积极性”

    高伟这么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北齐时期,民族融合还没有这么快,汉人对北齐的归属感没那么强,相反对南陈抱有很大的好感。

    “既然如此,朕纳鲜卑公主之际,同时让比如像博陵崔家,荥阳郑家,晋阳王家等大的世家门阀,选送品貌端正,贤良淑德的女子”

    “一起选送入宫,朕封她们为嫔,将来诞下皇子公主,再升为妃”

    “北齐境内各族子民都是炎黄子孙,理应不分你我,朕身体里虽然流着鲜卑一族的血液,但渴望和汉人成为一家人,不分彼此,同生死共患难”

    听完高伟慷慨激昂的话语,左丞相赵彦深听的老泪纵横,赵彦深哽咽地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必定会成为天下共主,老臣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助陛下一统天下”

    高伟刚才的那一番话,是自己心中这些日子来的心得体会,既然普天下各族人民都需要一个信仰。

    炎帝黄帝是大家共同的祖先,不管我们风俗习惯,衣着服饰不同,只要生活在一起,都应该是一家人。

第63章 鏖战野狐岭() 
祭奠炎黄两帝的仪式,先是由民间百姓从夏朝开始,后来演变成官方祭祀时,从周朝兴起,后发展成帝王祭祀时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的帝王们开始拜祭炎黄两帝,彻底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份子。

    其实唐朝皇帝可以顺利地完成拜祭炎黄两帝的仪式,一方面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另外一方面是隋文帝杨坚在改朝换代后,隋文帝杨坚以律法的形式,强制让鲜卑族后裔改为汉姓,自此鲜卑一族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高伟觉得现在强制鲜卑一族改姓,简直是找死的行为,所以高伟扶起赵彦深后,劝慰道:“当然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卿家作为大齐朝堂上职位最高的丞相,一定要在朝堂中充实汉人官员的力量,汉化虽是大势所趋,但是步子绝对不能跨的太大”

    “朕认为征召汉人女子进宫为嫔,此事要是能够办成,绝对能兴起一种风潮,鼓励鲜卑和汉族之间互相通婚,借机消除两族之间的芥蒂,为将来祭祀炎黄两帝创造有利条件”

    左丞相赵彦深点了点头赞同道:“陛下想的深远,老臣自愧不如,臣现在就去鼓动汉人官员上书支持陛下纳嫔,想来朝堂上通过的难度不是很大,太后也是汉人的身份从王妃到皇后,当初鲜卑官员虽然底下多有意见,但是却没人敢主动上表反对”

    “不错,左丞相这点可以大力宣传一下”高伟点了点深表赞同,赵彦深想了想又说道:“陛下,现在大齐境内鲜卑人娶汉人女子为妻妾者多,但是汉人男子娶鲜卑人女子为妻者少,一是鲜卑民众更愿意把自己的女子嫁给同族的男子,而汉人男子也大多不愿意娶鲜卑女子为妻”

    高伟一听心里有些无语,这个问题到现代社会都没解决,此事牵扯到血统上面,只能交给时间来慢慢消除这种隔阂,北齐朝廷还真不能强制规定。

    “此事得慢慢来,俗话说的好,人不能一步登天,处理好迎娶北魏公主的庆典,是我们现在的重中之重,爱卿在大齐德高望重,此时由你亲自主持,所以不要让朕失望”高伟脸色严肃看着赵彦深。

    “陛下,老臣明白,只不过迎娶的仪式是按皇后的规格,还是一般妃子的规格,请陛下示下”赵彦深拱了拱手看着高伟。

    “按照皇后的规格迎娶,但是服饰礼仪上要有别于皇后,还有妃子对皇后的例行跪礼不可免,虽说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持,但也不能折了皇后的威仪”高伟想了想说道。

    按照皇后的规格迎娶,属于高伟最大的退让,如果真要是给脸不要脸,高伟有的是办法对付这群北魏遗族,大齐说到底还是我们高氏一族说了算,老子管你血统高贵不高贵,不照章办事有的是办法修理你。

    话说高伟还没见单独面见过这位前朝公主,听陛下这么一说,赵彦深知道了陛下的底线和决心,不然一旦揣摩不透庆典上发生意外,丢的是北齐皇室的威严,丢的是陛下脸面。

    赵彦深点了点头道:“陛下,如此老臣下去准备,不在叨扰陛下休息”高伟一听笑了笑问道:“你不是来劝朕不要御驾亲征的吗?这就要离开了,朕还以为卿年纪大了忘了”

    “陛下说笑了,老臣现在彻底明白陛下心意,陛下立志成为像神武帝一样帝王,老臣劝不了也不想劝,陛下将来御驾亲征的机会多了,老臣替陛下守好家里就行”赵彦深略带点苦笑说道。

    高伟听后心里有些难受道:“左丞相辛苦了,朕定然不会辜负卿家的希望,崔佑一会儿给丞相在宫里带点补品,老丞相争取要长命百岁,见证朕一统天下”

    “老臣一定努力看到陛下成为千古一帝”赵彦深老怀安慰地笑道,聊了一会儿关于国内战事的后,赵彦深请求告退,这次高伟没让崔佑去送,亲自扶着赵彦深到廊桥处,让崔佑把赵彦深送出宫门。

    看着赵彦深佝偻的身躯,高伟心里有一丝悲凉,要是赵彦深知道北齐在他死后,第二年就被北周灭亡,心里会有什么滋味呢,跟着高欢打江山的兄弟们,现在没剩下几个来了。

    比如薛孤延早些时候刚死,段韶前一段时间派人送来奏表,也没有替薛孤延要什么封号,只不过向高伟讲了一个故事。

    讲邙山大战后期,高欢大军被击溃,宇文泰率领六千轻骑在后面追杀,薛孤延亲自率领五百步兵断后,薛孤延全身上下被没一处好肉,足足砍坏了十五把刀,死死地把宇文泰所部堵在山道上足足一天。

    等到高欢收拢溃兵返身回去救援时,段韶说他这一辈子没见过如此惨烈的战场,薛孤延带着剩下的十三个士卒,坐在北周士卒垒砌成的尸山上,披头散发形如修罗鬼一般,高欢亲自脱掉甲胄披在薛孤延身时,薛孤延脱力尽昏倒。

    当时在斛律光等一些晚辈心目中,薛孤延早就是战无不胜的神灵,段韶最后说道对于当时东魏将士而言,薛孤延拯救了他们的战心,重铸了他们的肝胆,甚至间接拯救东魏整个王朝,对于这种人只要不犯谋逆之罪,犯下任何罪行和错误都是可以宽恕的。

    当然这话是高欢说的,段韶更进言斛律光就算有错,只要事关薛孤延的事情,陛下都应该予以原谅,当时十三个士卒中间就有斛律光本人。

    读完段韶的奏表后,高伟是百感交集,后来又得知薛孤延是不愿被俘自尽而死,高伟最后终于按照斛律光的要求给予封号,薛孤延的尸体在高伟亲自举行国葬后,葬在神武帝的陵旁,满足一位致死随先帝的忠臣的心愿。

    关于高伟的出征和迎娶北魏公主的准备,也在有条不稳地进行当中,而派去对付权景宜的王琳也陆续收复了郢州一带的义阳郡和城阳郡,但是与其说是收复,更可以说是权景宣放弃了郢州,只留给一片狼藉的空城和无人照料的老幼。

    郢州的青壮和妇女被权景宣全被押往北周境内,王琳看着当年起家的地方被权景宜这么糟蹋怒火中烧,留下三万士卒给副将王坚后,王琳直接带兵四万扑向权景宣所在的襄阳,想要夺回被掳掠的郢州百姓。

    襄阳一千里外大营。

    帐篷中的权景宣此时正在标记王琳的进攻路线,其实在王琳率兵来攻时,权景宣其实已经做好了放弃郢州的准备,权景宜明白郢州是王琳从前的老巢,此地民心倾向于王琳,加之郢州地带易攻难守。

    在接到北齐的斛律光攻下安邑后,权景宣丝毫没有停留带着大军十万,挟裹郢州的百姓向荆襄一带撤去,后来听闻王琳亲率大军追来,权景宣开始也没在意,只分了三万荆州军回防驻地,权景宣率兵七万向襄阳一带奔去,押送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