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

第25章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第25章

小说: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间日夜攻打宜阳,不过在斛律光北上前,特地留下两万士卒,加之独孤永业洛阳支援的两万,宜阳郡合计五万守军,以城墙为靠苦苦支撑,十日内死伤达两万,,宜阳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派往绛郡。

    独孤永业派人前去找斛律光商量,斛律光继续按兵不动,批复道:“等邺城剩下的五万大军汇合再议”,期间斛律光不断派出千人鲜卑骑兵队,袭击骚扰宇文护大军的粮道。

    随着攻城时间拖得越久,北周大军士气低落粮草不济,斛律光大军行踪不定,齐国公宇文宪和申国公李穆进言停止攻城,主张率大军渡河撤回河东郡养精蓄锐,配合玉璧的韦孝宽收复城池。

    宇文护以宜阳未下为由,不准大军撤退,但是攻打宜阳战事停止了下来,开始挖沟填土准备困死宜阳的北齐守军,期间宇文护不断派人催促蜀地人马前来回合。

    另外淮南的权景宣率山南荆襄军一路进展顺利,从顺州出发攻下原楚国故都郢都所在地义阳,三日后再攻下北边的城阳,因汝南路途遥远权景宣担心粮草转运艰难,上表请求原地养精蓄锐后,再伺机北上。

    宇文护担心权景宣再重复洛阳战役时得地而复失的教训,严令权景宣就地征集粮草迁移北齐百姓,修建城池严防北齐军队反扑。

    趁着宇文护停止攻城期间,宜阳守将高敖曹三子高道豁赶紧下令修补城墙,治疗伤者稳定百姓和士兵的士气,防备宇文护下一次进攻。

    当斛律光把攻下北周两郡的消息传到邺城时,祖珽也已经走马上任了,帮助高伟处理朝政了,高伟还清楚地记得祖珽第一次上朝的情景。

    太极殿文武百官包括高伟都在的时候,祖珽穿着一身朝服,手里牵着一头驴,在众目睽睽之下拉进太极殿内,众位朝臣当时看到咸鱼翻身祖珽后,神情千奇百怪,有不屑,有畏惧,有惊讶。

    其中左丞相赵彦深和尚书左仆射唐邕最精彩,左丞相赵彦深是对唐邕上朝牵头驴不满,尚书左仆射唐邕是对尚书令的官位归于祖珽而惋惜。

    高伟知道祖珽对赵彦深成见极深,知道祖珽要整赵彦深,故明知故问道:“赵卿家,为何上朝要牵一头驴,要是不说清楚,朕治你大不敬之罪”

第37章 朕也要拍马屁() 
祖珽一脸庄重行礼后说道:“陛下,秦朝当年将亡之际,赵高为了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玩了一出指鹿为马的丑剧,今天我大齐国力日衰,百姓困苦,外敌虎视眈眈,内臣尸位素餐,和秦朝将亡时有何不同?”

    左丞相赵彦深见祖珽信口雌黄斥责道:“你当陛下是秦二世吗?我辈都是溜须拍马之徒”

    “非也,非也,陛下当雄才大略之主,可比高祖刘邦,武帝刘彻,可惜满殿大臣无一人是张良,萧何,只是一群沽名钓誉之辈,冢中枯骨尔”祖珽不屑道。

    “你乃偷鸡摸狗之辈,有何资格评价各位朝臣?”左丞相赵彦深气的吹嘘瞪眼,一副你不配的样子。

    “哼,本官就算是偷鸡摸狗之辈,其害不过一家,左丞相整日在府中与众人空谈一气,吟诗作对饮酒风月,害的是一国,损的是社稷”祖珽知道陛下支持他,丝毫不给赵彦深面子。

    赵彦深上前一步斥道:“你有何证据?说本官损害国家”祖珽伸手拿出一张纸,递给赵彦深问道道:“丞相,你可知这份名单上的人名?”

    “知道,此乃本官给陛下推荐的郡守人选,才学品德都是上品之辈”赵彦深丝毫不惧,这些人都是知根知底,赵彦深不畏惧祖珽给他小鞋穿。

    “丞相所言不虚,你推荐的人都是从小生在官宦人家,诗词歌赋都是人中翘楚,不过他们从小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可否了解民间百姓之苦,明白什么叫赤地千里,什么叫衣不遮体,什么叫易子而食?”

    “本官相信他们一定会知道这几个字,但是那也是书中之说,本官请问在坐各位同僚,有谁见过易子而食?”祖珽扫视着满殿诸臣,恶狠狠地追问道。

    诸位朝臣都是勋贵子弟,要是他的祖辈,父辈或许见过,到他们这一代谁还见过,交头接耳之后纷纷摇摇头。

    结果排在最后一位朝臣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臣见过”此人名叫吴文轩,任中书舍人,因为上官生病不能出席,顶替而来的,属于寒门子弟。

    吴文轩心里有千万的抱负,可是家世不行背景不行,屡屡得不到重用,甚至有时脑海里出现逃离北齐这个腐朽朝廷的打算,可是无论去那里,人家都是看家世,看背景,是否有名士举荐。

    九品中正制度像枷锁一样,牢牢限制着寒门子弟,吴文轩可以当官,也多亏了娶了一个有大族背景的妻子,不然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

    高伟一听开口鼓励道:“把你见过灾区的惨状,一五一十告诉朕的这些官员,卿可畅所欲言,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恩准”吴文轩回礼后,开始从底层百姓交完赋税家中所剩下余粮,一旦遇到灾荒百姓吃树皮,啃草根的境况绘声绘色地讲了出来。

    讲道易子而食,锅中人肉如同一团浆糊时,有些官员听不下去捂住口鼻,暗暗作呕,尚书左仆射唐邕哀叹道:“今天方知百姓苦”说罢闭目摇头不语。

    吴文轩颇有说书天赋,一字一句道尽了百姓的无奈和悲苦,百姓为了上缴赋税卖儿卖女,卖一人全家安,不卖则全家被拘,全部死在流放的路上。

    吴文轩讲完后,双膝跪地大喝道:“陛下,大齐的百姓苦呀”说完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高伟心中有感想起了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当朝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首悯农念完,包括左丞相赵彦深,祖珽等满殿朝臣纷纷跪地喊道:“陛下,臣等有罪”

    活在新时代的高伟上学时,只把悯农当古诗词背诵,自从来到北齐后,高伟逐渐把自己带入到皇帝的身份当中。

    高伟真想在今天就在大齐开展改革,不过高伟知道不行,北齐大军征战在外,一旦听到关系到他们利益的改革,军心肯定会彻底大乱,甚至很可能一败涂地。

    再难也要忍,再急也要缓,此战是北齐国运之战,万不可出一点差池,看在跪在太极殿内众位臣工,高伟顺着台阶从主座上下来,分别扶起了吴文轩,祖珽,赵彦深三人。

    高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列为大臣都是我大齐的栋梁,如尚书令所言,当官者,当为民作主,百姓生活贫苦,是诸位臣工之罪,也是朕之罪”

    “只要我们记住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齐就是舟船,百姓就是水,一滴水微不足小,但是千万滴汇聚成江河湖泊,发怒起来翻江倒海,一切将被毁灭”

    左丞相赵彦深听后喃喃自语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立刻站了出来道:“陛下,臣知罪,臣推荐的人选过于草率,其中好多人不能理解百姓之苦,臣愿辞官归隐,不做那尸位素餐之辈”

    赵彦深的请辞,高伟当然不能允许,尤其祖珽再听到赵彦深请辞,眼中闪过的那一丝贪婪,权力会使人迷醉,权力必须关在笼子里,祖珽的笼子就是赵彦深。

    赵彦深此人刚正不阿,但是却略显古板,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抱着排斥的念头,认为前人立的规矩,后人就不要在变了,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只不过是我们有些方面作的不好吧,接下来作好就行。

    比如高伟心里十分排斥的勋贵制度,在赵彦深眼里是维持大齐统治的重要基础,勋贵势力不仅向大齐提供大量的可战之兵,尽力维持高氏一门的统治,认为这就是极为重要的。

    最初时高伟也是这么认为,勋贵势力以前是拜把子兄弟,哥俩一起打天下,选个领头的当老大,父亲死了儿子接替,用血缘和感情作为纽带维持一大家子的关系。

    开始的时候还行,人少粮食也够,你们胡吃海喝就算浪费也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大家子的人口越来越多,地里的粮食越来越不够吃,每个人都想多吃一点,分歧便慢慢产生了。

    大齐的现在窘境在于,高伟现在整个成为了大齐勋贵们的雇主,勋贵势力就是雇佣兵,高伟把大家组织起来打仗,输赢高伟都得发工资,可是这些雇佣兵现在不仅要工资,还想要长庄稼的土地,还要上面每年长出来的庄稼。

    将来最坏的结果是,高伟再也发不起的工资了,雇佣兵再也不听他的,你说这些雇佣兵该不该解散,该不该把土地还给国家,私藏的人口该不该交出来。

    想到这里,高伟开口挽留道:“丞相大人本意是好的,只不过没结合现实情况,举荐官员是好的,但是也要给寒门子弟一些机会,寒门子弟了解百姓疾苦,知道百姓要什么”

    “朕看这个吴文轩就不错,官级低位却敢仗义执言,御史台不是缺人吗?朕看吴文轩可以当御史中丞,监察地方上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者,朕觉得就很合适”高伟看了看吴文轩说道。

    吴文轩立刻跪在地上拜道:“谢陛下恩典,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为民请命”

    左丞相赵彦深想了想答道:“臣也觉得朝堂之中气氛昏昏沉沉,需要一些像吴文轩这样年轻有为的官员,臣会先到各地的书院了解一番,接着会草拟一份寒门士族的名单,再呈给陛下检阅”

    “如此甚好,大齐要是多几个像左丞相这样的人,大齐哪还有郁郁不得志的人才?”高伟此时心情甚好,顺便拍了拍赵彦深的马屁。

第38章 南梁王琳() 
左丞相赵彦深惭愧道:“老臣愧不敢当,往后还需要各位同僚指正”祖珽拱了拱手表示了歉意,祖珽今天就是想让满殿朝臣不可小觑自己,而不是选择跟赵彦深硬刚。

    朝会结束,高伟回到宣阳殿中,心情十分愉悦,赵彦深这个老古董终于开窍,步伐虽说不大,但也是个好的信号,有赵彦深这个大山压着,一些反对变法的声音,短时间也成不了气候。

    另外一件让高伟兴奋的是,御史台终于选了个适合之人,吴文轩属于寒门子弟,朝中独树一帜少了勋贵势力的牵绊,相信他明白御史台这份得罪人的差事,高伟是他最大的靠山。

    “崔佑,把胡兰叫来朕好好问问他,左丞相听祖珽当上尚书令时,是个什么态度?”高伟坐在蒲团上吩咐道。

    崔佑愣了一下答道:“陛下,奴婢现在就去”高伟等的时候,拿起案几上泰山郡送来的奏表,赵郡王高睿干的不错,泰山郡的百姓已经开始重建生产了,大批医者开始救治伤者,整个灾区局势表现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逃难情况。

    本来高伟还打算免费发放灾民三个月的粮食,但是被唐邕反对而打消,唐邕原因很实际,此前根本没有先例,一旦此例一开,往后百姓一旦受灾都想朝廷要粮食,朝廷给吧府库困难,不给朝廷威信受损。

    高伟也最后一盘算也是,泰山郡的世家肯定也受损,要是给灾民高伟还不心疼,就怕这些世家大族和手下的依附人,不交税不说还冒领灾民的粮食,只好人赵郡王高睿多开粥铺,起码不让灾民饿肚子。

    “陛下,胡兰到了”崔佑当先走了进来,胡兰小心翼翼地跟着,眼睛不断地扫视宣阳宫里的一切,眼神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