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94章

闺华记-第94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买院子的银子肯定是谢涵这边一家出了,毕竟这房子高升还想留着给谢涵做陪嫁或者是谢澜将来成亲用。

    他可不希望这姐弟两个一辈子窝在这农村吃苦,他会愧对老爷的托付,会一辈子心不安的。

    谢涵一听先期投入要五千两银子也吸了一口气,她不是不舍得这几千两银子,只是担心这银子一出,家里的长辈们见她轻轻松松地拿出了这么一大笔钱来白送他们,会不会惹出别的什么麻烦来。

    先不说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单就这一大家人,除了祖父母和伯父,还有两位外姓伯娘和一位外姓堂嫂,人多嘴杂的,难保不会传出点什么来,以讹传讹的话,是很容易给自己招惹麻烦的。

    还有一点,如果谢家人知道自己手里有这么多银子,难免不会对父亲有什么看法。

    因此,思索再三,谢涵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那就是在幽州城里也开一个扬州餐馆,这个投入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没问题,这个投入小风险也小,可做得好一样不少挣,大不了以后我们辛苦一些,在幽州城里还有附近的县城多开几家分店,也能成为大户。”高升笑着说。

    谢涵倒是没有想这么远,不过想到谢绅要带谢淮和谢润去幽州念书,她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雕琢

    这天晚饭后,谢涵命司书抱着一个西瓜,命司琪拎着半篮子的桃,又进了祖父家的大门。

    彼时张氏他们刚刚放下碗筷,吴氏正带着孙氏收拾炕桌呢,谢鸿谢潇两个正在堂屋里逗弄五岁的单福和三岁的单贵玩,见到司书手里的西瓜,忙撇下两个小的,上前接过了两个丫鬟手里的东西并喊了起来。

    “祖父,祖母,爹,娘,小妹又给送西瓜和桃来了。”

    也不怪他们激动,长这么大,他们是第一次吃西瓜,也是第一次吃这么大这么甜的桃,更别说那些入口即化的点心了,可惜就是不多,每人尝了几块就没了。

    “喊什么喊,咋咋呼呼的,亏你们两个还是念过书的,怎么也跟外头那些泥猴子一样野?”郑氏见不得两个儿子这样眼皮浅,开口训了一句。

    “前两天不是刚吃的西瓜,怎么又拿来了?这孩子,娘娘能给你送多少,都倒腾到我这了你那吃什么?”张氏下了炕,正要出门时谢涵进来了。

    “这不是贵妃娘娘送来的,这是高管家去幽州城里买来的。”谢涵解释道。

    “高管家去幽州城里做什么?大哥还在县城等着他去商量开业的事情呢。”谢沁问道。

    “明天让他去一趟县城帮大哥看看,今天我要说的另一件事。”

    接着,谢涵把高升要去幽州城里买房并开饭馆的事情拿出来跟大家商议。当然,主要是商议开饭馆的事情,买房是顺带的。

    “这县城的饭馆还没开张,一下又跑到幽州城里去开,这也太快了些吧?”张氏有点难以接受。

    主要是这步子迈太大了,对于一个平时连镇里都很少去的人,让她越过县城一下直接跨进州府去创业,心里肯定是没底的。

    “祖母,这是高管家的意思,他说这银子放在手里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出来做点事情。正好五伯也要送两位堂哥去幽州城里念书,我想着二哥三哥四哥五哥也都进学了,不如也跟着一起去,还能有个照应,所以便买下一座院子,左右将来元元长大后也是要去城里念书的,对了,还有姑母家的两个小表弟。”

    现成的房子,又有谢绅和毛氏在,那边再买几个下人,完全照顾得过来。

    “等等,你才刚不是说要去幽州城里开饭馆子,这会怎么又说要去买什么房子念书,还有,这老五家的娃念书跟你们开饭馆子买房子又有什么干系?”张氏被谢涵搞糊涂了。

    “祖母,我听明白了,小妹的意思是五伯要送淮哥和润弟去幽州念书,正好可以帮着高管家打理餐馆,而小妹觉得我们几个在乡下念书收效不大,不如也跟着一起去幽州念书,所以小妹才买下一栋大房子,这样一来我们都可以住进去,有五伯和五伯娘照看我们你们也放心。”谢泽帮着解释了几句。

    这下大家都明白谢涵的意思了,谢鸿和谢潇听了都兴奋不已,唯独谢沁不乐意了,他现在心心念念的是跟在谢沛去县城开餐馆,实在是不想浪费银钱浪费时间去念书了。

    “二哥,枉我平日里还夸你有见识,这会怎么又如此短见起来?你以前在镇里念书没有进展,不代表去幽州后也没有进展,退一步说,即便半年或一年后你仍是决定不念了,这银钱也没有白费,你在城里结识了不少朋友,眼界肯定也拓宽了,这样的话将来你不仅可以帮着五伯打理餐馆,还可以自己去别处开一个分店,不比死守着县城那点地方强?”谢涵很不客气地指责了谢沁一顿。

    主要是她觉得谢沁应该不是块朽木,稍微用点心雕琢一下,说不定会带给她别样的惊喜。

    果然,谢涵的话给了谢沁当头一击,短暂的羞愧之后,他双手握了拳,说道:“祖父祖母,我同意去幽州念书了,如果明年年底我还是过不了童生试,我就在幽州城里帮着五叔打理餐馆,积累点经验后我自己去开分店。”

    “你懂什么?这县城的馆子还不知能不能赚钱呢,这一下又把手伸到幽州去了,要是都赔了怎么办?还有,你们几个都去幽州念书,这花销可不是一笔小数。”谢春生训了这个孙子一句。

    他以为是谢涵嫌弃乡下了,想搬去城里住,又怕他们不答应,所以找了这么多借口,故而心下有点不喜,可他不忍心或者说不敢训谢涵,只好冲这个孙子发脾气了。

    “前些日子你们不是也没想过去县城开铺子吗?现在不是已经把铺子兑下来了就等着准备开业吗?再说了,祖父祖母,不是还有我在吗?高管家已经在幽州城里看好了房子,也跟五伯商定好了要买,房子买了白白闲着也是发霉,还不如就让几位哥哥去呢。还有,几位堂哥念书的花销我出了,开餐馆的银子我也替大家先出了,祖父母手里的那点银子还是留着去买地吧。”

    谢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前两天谢耕田给谢涵这送了五十石小麦来,谁知谢涵给他们送银子时却死活不要,说是那些地本就是用谢涵父亲的银子买的,没道理谢涵要吃了还要掏银子买。

    投桃报李,所以谢涵便想给几位哥哥出束脩钱并送大家一份干股。

    谢涵把话说这么明白,大家也清楚了其实谢涵就是想拉这个家一把。于是,众人纷纷都看向了张氏和谢春生,张氏先一把搂过了谢涵。

    “好孩子,祖母听你的,这几个哥哥都送去幽州念书,就交给你五伯了,还有你说的开饭馆,祖母也答应你了,只是那银子不能让你出,上回你给祖母的银子还没花完呢。”

    张氏是想起来一件往事,当初谢纾去县城念书就是谢绅带出去的,后来去幽州也是跟着谢绅走的,如今谢绅肯带这些下一辈的孩子出去闯荡,对她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呢,她还在这里掂量来掂量去的做什么?

    “这个不着急,先让几位哥哥准备去城里念书的事情吧。”谢涵呵呵一笑。

    她觉得这个比开饭馆重要多了。

    这么多哥哥呢,她就不信培养不出一个秀才举人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来信

    高升见定下了这件事,两天后又特地拉着谢耕田和谢耕山以及谢绅一起去了一趟幽州,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买下了那座大院子,用的依旧是谢澜的名字。

    接下来是重新整治房子以及买婆子买厨娘买门房买小厮等各种事宜,谢涵一律没有参与,倒是谢沁、谢泽几个也跟着去了一趟幽州,按照自己的喜好挑房间挑家具。

    而谢涵这边的小课堂也正式开学了,时间是林采芝定的,每天上午辰时开始,学一个时辰的读书认字,然后留在谢涵这边吃早饭,早饭后,再学一个时辰的规矩礼仪,这一上午也就过去了。

    中午的时间谢涵习惯了午睡,小月几个则拿着绣花绷子跟着司琴、奶娘、白氏学绣花。

    午时过后,林采芝会让大家复习一个时辰上午学过的生字,剩下的时间仍旧是做女红。

    谢涵的功课相对来说紧张多了,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两样要学的东西,围棋和瑶琴。

    故而小月她们学生字的时候谢涵自己在一旁看书或练字,也画画,小月她们做女红的时候谢涵不是弹琴就是和林采芝对弈。

    晚饭她们一般都回去吃,她们愿意在吃饭的时候跟家里人说说这一天都学了些什么绣了些什么以及这一天有些什么趣事。

    一切步入正轨后,日子也过得飞快。

    先是谢家在县城的“瘦西楼”于六月十六这天开张了,据说开张那天生意爆满,因为县城的乡绅和县衙的不少官爷都到场祝贺了,大家也就知道这家饭馆是当年的探花郎谢纾家开的。

    消息传了出去,有唏嘘的也有羡艳的,唏嘘的是当年风光一时的探花郎已经化为一抔黄土,只留下一对弱女幼子不得已寄居在了乡下的祖母家,不得已放下身份来开这个餐馆;羡艳的是据说皇上和贵妃娘娘对这个孤女很是照拂,前些日子还给这孤女送东西来了呢。还有,据说探花郎下葬的时候,县太爷和知府大人以及赵王府都打发人去吊唁了,这银子还能少送了,要不能在县城开餐馆?

    可不管是唏嘘的还是羡慕的,有条件的都想进去尝个鲜,看看探花郎家的菜肴是不是跟探花郎的学问一样是真材实料。

    好在高升一再嘱咐谢沛一定要用真材实料,一定要把口碑做好,再加上北地人很少有机会品尝南边的菜肴,所以这些色香味形俱佳的南边菜肴一经推出来,也吸引了不少了附近的人慕名前往。

    接下来,高升把幽州的房子改造完毕,六月二十六日这天,谢绅一家先搬了过去,也开始着手准备开饭馆和开铺子的事宜。

    而此时的高升则带着文安和阿金悄悄去了京城,他是去找童槐的联络人,顺便巡视一下京城的铺子。

    中元节过后,祭拜完谢家的先祖和谢纾,谢耕山把谢沁、谢泽几个和高升的儿子高宝一并送去了幽州的书院,顺便从家里搬了一车的面粉走,说是城里的面粉肯定卖得贵。

    这段时间李福也没闲着,雇了不少村民把村后那座山的围墙盖了起来,还盖了马厩、牛栏、猪圈、羊圈、兔窝,此外还有鸡窝鸭窝鹅窝等,当然还有几栋房子。

    忙完这些,李福拉着谢耕田和谢耕山去了一趟族长家,从村子里雇了五户最困难的人家,让他们搬进了庄子里,李福亲自为他们分好工,每户人家各司一职。

    庄子的架势搭好了,就剩庄头的人选了。

    令谢涵意外的是,这一次刘妈妈很痛快地答应了搬出去做庄头。倒给谢涵省了不少口舌。

    高升是中秋节前夕回来的,进门之后,一脸凝重地把谢涵请到了外书房,先交给了谢涵一封已经拆开了的信。

    信是陈姨娘,不对,应该叫冬雪了,信是冬雪的男人写来的,说是谢涵他们走后,有人住进了谢家,约摸有半个月才离开,待那些人离开后,冬雪找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