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24章

闺华记-第124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谢涵,杜家肯定看不上谢家看不上小月的。

    故而,听到张氏明显偏袒谢涵和谢澜的话,孙氏也忍不住了,哭着道:“祖母,我家莹姐儿的脑门上都起了一个大包,孩子这么小,得多疼啊?”

    张氏一听孩子脑门上起包了,倒是也吓了一跳,忙把谢澜交到了谢涵手里,从孙氏的手里把孩子抱了过去,腾出一只手来接了自己一口唾沫,然后把唾沫涂到了脑门上,轻轻揉起来,一边揉一边哄着孩子。

    张氏粗俗的动作再次把孙氏惹毛了,黑着脸从张氏的手里再把谢莹抢了回来,这么一折腾,孩子哭得更响了。

    谢莹一哭,谢澜自然也不甘示弱,谢涵正哄谢澜时,白氏急匆匆地进来了。

    白氏对这个遗腹子看得比眼珠子还重,孩子快一周了,除了睡着了,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她视线,就连奶娘给喂奶的时候她都不眨眼地盯着,所以一听见谢澜的哭声她就跟挠心挠肝似的难受。

    “怎么了?怎么了?我儿子怎么了?”

    谢涵一看她这慌慌张张的样子便知道她来了只怕孙氏还得生事。

    果然,谢涵刚闪过这个念头,孙氏便赌气道:“什么怎么啦?你儿子把我闺女撞墙上了,你看都给我们莹姐儿磕成什么样了,我家莹姐儿得多疼啊。”

    孙氏惧怕张氏惧怕谢涵可不怕白氏,再怎么说白氏不过就是一个小妾,小妾生的孩子能跟她的孩子比吗?

    可问题是,这个小妾生的孩子是谢涵的亲弟弟,也是父亲辛辛苦苦为她谋划来的遗腹子,因此,在谢涵眼里自然就比谢莹要重多了。

    所以毫无疑问的,孙氏说的话谢涵不爱听了。

    可再不爱听,看在祖母的面上这会谢涵也不会去挑事。相反她怕白氏闹事,反而抢在白氏开口之前问她:“灶房的事做完了?”

    “没,没呢,她们不让奴婢沾手。”白氏看出谢涵不高兴了,低头说道。

    事实上她进灶房没一会便被推了出来,因为今儿她穿着一件崭新的藕荷色杭绸狐狸毛大褂,郑氏和吴氏哪里好意思使唤她做事?

    谢涵白氏见低着头,一副做错了事的神情,琢磨了一下,这才发现白氏今天穿了一件新新的狐狸毛大褂,一看就是出门见客的衣服,哪里是去灶房做事的衣服?

    再一看方氏也是一件**成新的银鼠毛褂子,而正主张氏却只穿了一件靛蓝的棉布大袄,谢涵叹了口气,什么也不说了。

    好在谢春生很快带着谢耕田谢耕山父子进来了,紧接着谢沛哥几个也进来了,大家开始落座。

    谢春生带着儿子孙子一桌,张氏带着儿媳孙媳孙女重孙女一桌,方氏和白氏两人谁也不敢坐,一个站在了老太太旁边,一个站在了谢涵身边。

第二百一十九章 、规矩

    张氏一向不习惯让人伺候,再说她今儿的目的是把方氏和白氏喊来一块吃顿团圆饭,不是让人家来伺候她。

    “罢了,不用你们伺候,你们两个都坐下吧。”

    “老太太真是折煞奴婢了,老太太能让奴婢在跟前伺候就是奴婢的福分了,奴婢可不敢跟老太太平起平坐的,奴婢还是站着给老太太布菜吧。”方氏陪笑道。

    的确,像她这样的身份,在真正的大户人家是没有资格去伺候老太太用餐的,那是做儿媳的权利。

    可张氏不懂啊,这些年她也没给这两个儿媳立过什么规矩,而唯一一个懂规矩的在这个家也没住上几天,彼时她生怕对方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嫁到这乡下来委屈了人家,哪里还敢让人家伺候她?

    “祖母,你就让方姨娘伺候吧,她这也是替我爹我娘尽孝呢。要是我娘在这,今儿这顿饭就该是我娘伺候你吃了,这是规矩。”谢涵接到方氏求救的眼神,心念一转,说道。

    “啊?还有这规矩?那你的意思是我和你大伯娘都应该站起来先伺候你祖母吃饭?”郑氏忙放下了刚拿起的筷子,问道。

    她是担心小月明年嫁到杜家去,这杜家会不会也有让儿媳孙媳伺候长辈吃饭的规矩?那她女儿岂不是连一顿热汤饭都吃不上?

    “别家我不清楚,但我外祖母吃饭时几位舅娘都得规规矩矩地立在一旁帮着布菜,而且不能出一点声音。还要,我听我娘说过,儿媳伺候婆母吃饭是本分,先生教过的规矩里也有这一条。对了,大嫂,你娘家听说也是镇上的大户,你们家吃饭时是不是做媳妇的得在一旁站着布菜?”

    “我,我,我们家不一样。”孙氏含含糊糊地回了一句。

    她娘家倒是有这规矩的,她母亲伺候她祖母多年,如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母亲的规矩比当年的祖母还大还讲究,娘家的大嫂也是苦不堪言。

    初嫁到谢家来,她也担心婆母和祖婆母两层婆婆规矩多日子难熬,可谁知嫁进来才知道,谢家虽然没有这些繁文缛节的规矩,可谢家是一个乡野粗鄙之家,要自己亲手做家务要吃粗粮杂粮,最难以忍受的是家里居然还养了一堆牲畜,时不时就飘进一点味道来,因此,她在谢家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

    “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谢涵听清了孙氏的话。“不如这样吧,祖母,趁着这些日子大嫂在家,让大嫂教教姐姐们一些当地的规矩。”

    孙氏这才明白自己被谢涵算计了,说的好听是让她教规矩,其实说白了不就是想让她立规矩吗?

    哼,真当她是一个面团子好欺负?

    “看小妹说的,我娘家虽然是镇上的,可也是小门小户出身,哪里比得上小妹是正经的官家小姐?妹妹们想学规矩还不好说,现成的两位姨娘在这,她们都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想必对那些大户人家的规矩都熟。对了,不是还有一个什么女先生吗?听说妹妹们都跟那位女先生在学认字念书呢,恭喜妹妹们了,等大嫂有空了也跟你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孙氏笑吟吟地说道。

    她就不信了,对付不了张氏还能对付不了一个七岁的毛娃娃?

    谢涵听了也微微一笑,“大嫂想学还不好办?不用等有空,现在两位姨娘就可以教你。”

    大家这才听出谢涵是和孙氏掐上了,张氏倒是猜到了缘由,可谢沛不明白啊,孙氏不是一直告诫他一定要和谢涵走近些吗?怎么今儿她自己反倒和谢涵杠上了?

    “莹姐儿她娘,你是家里的长嫂,是该带着弟弟妹妹们把规矩立起来,以后我们家肯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总不能还是以前的老一套。”谢沛道。

    “我孙子这话在理,咱家是得定点规矩,不过今天就算了,今天是过年,大家都坐下来好好吃一顿团圆饭。”张氏发话了。

    既维护了谢涵又给了孙氏几分面子,也算是不偏不倚了。

    谢涵自然知道见好就收,事实上她原本也没想针对孙氏,就是见不得她方才蔑视谢澜蔑视方氏的眼神。

    谢沛也看出了妻子的不虞,真要把规矩立起来,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孙氏,她是唯一的孙子媳妇,不折腾她折腾谁?

    “对了,说到这事,祖父祖母,我觉得家里是不是该买几个丫鬟和婆子,咱们家的女孩子将来要嫁的肯定不是农户了,身边哪能没有一个贴身丫鬟?”谢沛又道。

    他开这个口其实也是为了孙氏,如果家里再多几个丫鬟婆子,长辈们和小月她们都不用做事了,这样一来,孙氏也不用每天费尽心思地逃避那点家务活了。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谢沛觉得有底气了,一年能有五六百两银子进项,还差那几十两银子?

    “啥?还买人?”谢春生不愿意了。

    在他看来,家里的女人们都不用下地做事了,每天就做点洗洗涮涮的活,也不累,还用买什么丫鬟?

    有那些银子还不如拿去置几亩地呢,家里还有这么多件大事没有办,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张氏倒是听进了谢沛的话,主要是小月明年就要出嫁了,听说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嫁闺女除了嫁妆外还得陪嫁几个丫鬟,当年谢涵的母亲嫁过来就带了四个丫鬟来,孙家条件差一些,可孙氏嫁过来也带了一个丫鬟。

    因此,张氏觉得小月怎么着也得带一个丫鬟嫁过去,杜家虽不是大户,可听说家里也有丫鬟婆子小厮,谢家可不能太寒酸了。

    想了想,张氏道:“这件事听大郎的,先买三个吧。”

    张氏发话了,谢春生就是再不情愿也不好反驳了。

    谢春生不反驳,别人就更不能反驳了。

    再说了,吴氏和郑氏心里都明镜似的这三个丫鬟肯定是为小月三个买的,这有了丫鬟,以后自家女儿也是小姐了,将来在亲事上还能往高里拔拔呢。

    因着这件喜事,大家很快就忘记了方才谢涵和孙氏的对掐,这顿饭总算是没再出什么岔子了。

第二百二十章 、抓周

    年夜饭过后,谢涵带着谢澜和方氏、白氏回了自己家守岁,不过初一一早仍旧带着谢澜去了老房那边向长辈们磕头拜年,随后谢涵便被新月和弯月两人拉着去了祠堂门口的空地上看扭秧歌、踩高跷和划旱船。

    下午,谢沁本想带着谢泽几个和新月、弯月、谢涵几个去镇上看戏,说是镇上有一个戏台,每年正月镇上的大户人家都会请几台戏班子,从正月初一唱到正月十五,据说热闹得不行。

    谢涵本不想去,正犹豫着怎么拒绝时,阿娇跑了来告诉她,说谢澜发热了,白氏急得不行。

    这下谢涵倒不用找理由了,一面打发人去接杜郎中,一面让人去通知张氏,自己也急急忙忙去了后罩房,白氏正抱着谢澜掉眼泪呢。

    张氏随后就到了,摸了摸谢澜的脑门,她带过的孩子多,凭经验感觉可能是谢澜极少出门,这两天抱着他去老房那边受了点风所以才发热了,忙命白氏给孩子煮点姜糖水喝。

    刚喂进半碗姜糖水,杜郎中到了,他给谢澜把脉之后也说是受风吃了点寒气,由于孩子小喝不进汤药,他回去后让人送了几粒丸药过来,研碎了用温水送服。

    还别说,这丸药见效还挺快的,吃过之后没多久谢澜便开始发汗,晚上临睡前热度便降下来不少,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大年初二开始,张氏那边每天都有客人上门,而谢沛哥几个和小月姐几个也没闲着,从初二开始也是不停地串亲戚。

    谢涵一来因为守孝;二来因为谢澜的病,这个正月除了去张氏那边请安她哪里都没有去,不过那些来上门的亲戚她倒基本认全了。

    正月十五这天,因着是谢澜的周岁生日,谢涵和张氏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给谢澜过一个生日,毕竟还有一个抓周呢。

    于是,这天一早谢涵亲自给谢澜穿上了一件富贵长春的宝石蓝缎面棉袄,同款虎头鞋,再戴上一个纯金项圈,项圈上挂了一个长命富贵锁,正抱着他给父母磕头时,张氏领着老房的人过来了。

    令谢涵感到意外的是,每个人都给谢澜带了礼物过来,张氏是一套衣服鞋袜和一个纯金项圈,两位伯娘均是一套衣服鞋袜和一个银项圈,孙氏是一个银项圈,小月三个都是一套衣服鞋袜,谢泽几个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双虎头鞋或是一个拨浪鼓等,东西都不贵,但心意都到了,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

    谢涵命阿娇和小云把这些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