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22章

闺华记-第122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一早,尹嬷嬷起来后虽然有点头昏脑胀,可一想到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便没有声张,咬着牙让两个丫鬟伺候她洗漱完毕,便带着她们去找谢涵请辞。

    谢涵见外面积雪有半尺厚,倒有心挽留她们再住几天,可一想到后天就除夕了,这种情形下对方不可能会留下来。好在她早就预料到对方要走,早早通知了灶房的人准备一桌热汤饭。

    待尹嬷嬷用过早餐,谢涵这才把给尹嬷嬷的荷包、布匹以及路上吃的点心拿出来了。

    尹嬷嬷见谢涵只让她带这点东西回去,而且还都是给她的东西,心下虽然松了一口气,可另一方面却又更糊涂了,似乎隐隐还有点失望。

    及至到了外院的大门口,见高升指挥两个小厮往马车上装东西,尹嬷嬷才知道谢涵让管家单给赵王府备了一份回礼,东西点明了是给赵王府的。

    尹嬷嬷接过礼单一看,唐三彩瓷器摆件、木雕套碗、笔墨纸砚、漆器,此外还有鸡蛋、鸭蛋、鹅蛋各一百个,鸡鸭鹅各十只,山羊、黄羊各十只,南方火腿两只,别的也没什么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喜事

    尹嬷嬷见礼单上的东西虽然中规中矩的,貌似挑不出什么毛病,可细一琢磨,她仍是有点怀疑这唐三彩摆件和黄杨木的木雕套碗是谢涵让准备的。

    马的寓意比较好,马到成功,一马平川、万马奔腾、唯马首是瞻;还有这木雕套碗也是,碗是指吃饭的家什,这吃饭的家什端在手里,是不是意味着将来这王府还得是交到小主手里?

    还有,昨儿她好像跟谢涵提了一句自家小主不爱读书,礼单上便给准备了一套笔墨纸砚,显然是用来规劝自家小主的,就是不知自家小主能不能听得进去。

    可是话说回来,如果这东西真的是谢涵准备的,那这丫头的心思也太灵透了些。

    谢涵见尹嬷嬷盯着这礼单发呆,便看了高升一眼,高升忙弓着身子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对尹嬷嬷道:“尹嬷嬷,仓促之间这点东西实在是不成敬意,还请告知王爷,小的替我们主子多谢王爷惦记,等过了年,小的再专程登门去向王爷拜谢。”

    因为尹嬷嬷是以赵王府的名义送的年礼,高升也只能装糊涂,再一次点明回礼是给赵王府的,这样一来,既保全了小姐和那位王子的名声,也拉近了谢家和赵王府的关系。

    至于这东西进了王府之后会怎么分派会到谁的手里,那就不是该他高升操心的了。

    “专程拜谢倒不必了,我们王爷这段时间一直闭门谢客,我们主子也是因为王妃生前有话交代过他,这才打发我们来这一趟,就想看看谢姑娘过得如何,有没有什么难处,有没有被人欺负。”

    尹嬷嬷说完,扫了高升、李福、高妈妈、方氏等人一眼,正要上车时,见一农村老太太领着一堆人过来了,猜到这应该是谢涵的家人,只得站住了。

    谢涵忙介绍彼此的身份,尹嬷嬷倒是上前屈膝向张氏行了个礼,“老太太,我们急着赶路,不敢再耽搁下去了,下次有机会来再看看你去。”

    “多谢了,回去该带好的带个好,我们小门小户的也没什么好东西回送你们,偏劳你们大雪的天跑来看我孙女,大过年的,这是一点小意思。”张氏说完拿出几个荷包来,一人给了一个。

    尹嬷嬷捏了一下荷包,感觉到里面是一个一两的小银锭,微微有点惊讶。

    当然,她惊讶的不是这一两银子本身,而是这一两银子是出自一个农村老太太。

    说实在的,就他们这些人的穿着打扮,哪个看起来不比张氏他们强多了?

    可张氏偏偏就给他们打赏了,而且还不停口地向他们道谢,说他们辛苦了。

    看到这,尹嬷嬷有点动容了,解下了自己身上的一块玉佩递到张氏手里,没等张氏回过神来,转身上了车,等张氏上前想要还回去时,马车发动了,张氏只得看着手里的玉佩发愁。

    马车刚拐出大家的视线外,新月便迫不及待跑过来拉着谢涵的手,“小妹,走,快进屋去,我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你。”

    “什么大喜事?”谢涵问是问,眼睛却看向了张氏。

    谢家目前能称得上大喜事的只有小月的亲事吧?可目前杜家并没有下定,还算不上是大喜事吧?

    张氏还想着手里的这块玉佩,见谢涵看向她,没等谢涵开口,她先问起尹嬷嬷的身份来。

    她知道是赵王府来人了,仿佛听的是来一个管事嬷嬷,可这管事嬷嬷也太气派了些,不但穿金戴银的,而且还带了两个丫鬟来,临了临了还送她一块玉佩,张氏有点弄不明白了。

    别的她不识货,但是尹嬷嬷身上那件石青银鼠褂她知道不便宜,因为谢涵送了她一件差不多样子的,孙媳妇说一件这样的大毛衣服至少要四五十两银子,她听了之后心疼了好几天,要不是怕谢涵不乐意,她早就拿去卖了换几亩地。

    可对方竟然穿了一身这样的衣服来给谢涵送年礼,这得是什么身份啊?

    她担心自己出手太小气了,对方肯定看不上她这一两银子,可那种情形下,她又不好意思再转回家重新添一点,再说了,家里也没有这么多现成的银锭。

    “祖母,是已故王妃身边的管事嬷嬷,也就是王妃生前的心腹,她说王妃生前一直很记挂我,可前些日子她一直抽不出空来,所以才赶在年根下跑这一趟。”谢涵一边跟着大家进屋一边解释道。

    走到张氏这边门口,谢涵才想起来没看见小月,随口问了一句。

    “小妹,大姐以后可不能随便出来了。”新月摇头晃脑地卖了一个关子。

    “为什么?”

    谢涵的话音刚落,郑氏乐呵呵地笑道:“涵姐儿,昨儿杜家来向你大姐提亲了。”

    这门亲事她太满意了,昨天杜家来人之后,这一天她都晕乎乎的,总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

    不过郑氏心里明白一点,要是没有谢涵,这门亲事肯定成不了,所以郑氏看向谢涵的眼光也是前所未有的慈爱。

    “昨天?”谢涵吓了一跳。

    这杜家也太着急了些吧?

    难怪她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昨儿自己家里来了这么多人,祖母这边居然没有一个人过来看看,当时她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可因为忙着招待尹嬷嬷,忙着思索怎么回礼,谢涵也就忽略了这件事。

    可他们不来自己这边看看,那边有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居然也不来告诉她一声,谢涵觉得自己像是被排挤在谢家之外了,说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孩子,昨儿是我没让他们去喊你的,我听说你这边来了贵客,怕你丢下他们失了礼数,可不来的话心里又挂念着,索性便没告诉你,左右晚一天你也就知道了。还有,你一个小女娃子,看这种热闹做什么?”张氏看出谢涵的失落来,特地弯腰把她抱起来。

    “可不,昨儿祖母还把我们都赶到后院了,本来我们是要去找你的,可祖母没让,怕我们冲撞了你家的贵客。”弯月也心细,帮着解释了一句。

    谢涵听了这话有点羞愧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求仁得仁

    谢涵的失落来的快去的也快,张氏的话刚一说完,她便明白了张氏的苦心,因此她更关心杜家为什么会这么着急来下定。

    “祖母,早一天晚一天知道不打紧,我就是不喜欢大姐出嫁,大姐要出嫁了就不能陪我们玩了,祖母,大姐干嘛要这么着急出嫁?”谢涵说完噘着嘴,挣扎着想下地。

    她人倒不重,可大冬天的穿得多,抱起来有点费劲,张氏身子又不太好,谢涵怕她累着。

    “真是个孩子,难不成因为要你大姐陪你玩你大姐就不嫁了?”吴氏听了谢涵孩子气的话,笑了。

    “放心,就是成亲也得是明年秋冬了,你大姐还能陪你玩一年呢。”郑氏也笑了,见谢涵想下地,伸出手想把她接过去。

    张氏拧了拧眉头,躲开了郑氏的手,自己把谢涵重新往上抱了抱,“好了,该做什么都做什么去吧,我也累了,陪涵姐儿说说话去。”

    她是嫌这二个儿媳说话越来越不上道了。

    这种话是能跟七八岁的孩子说的吗?

    郑氏很快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见张氏不高兴,忙拉着吴氏拐到灶房去了。

    而张氏则一直抱着谢涵进了屋才把她放到炕上,可能因为累到了,给谢涵脱靴子时有点喘气不匀。

    “司画,你去找高管家把那两支人参都拿来,还有,让他把那些野味分一半到这边来。”

    她得给老太太补补身子,她已经失去父母了,可不想再早早失去祖母。

    “不用了,孩子,给你留着应急吧,又给我拿来做什么?这一冬天我吃了不少汤药,身子好多了。”张氏忙道。

    这话倒是真的,上一次杜老郎中来给谢涵复诊,谢涵顺便让他给张氏把了把脉,开了半个月的汤药,张氏吃完之后说身子轻快了不少。

    可谢涵不敢大意,“家里还有呢,祖母年纪大了,冬天应该喝点参汤进补的。”

    说完,谢涵发现张氏的衣襟上沾了点雪泥,估计是方才抱自己时自己的靴子不小心蹭上去的,便伸手去擦了擦。

    “瞧瞧,我们涵姐儿可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又惦记着你祖母呢,自己还是一个等着人伺候的千金小姐呢,居然还知道替你祖母擦袄上的雪泥,啧啧,也难怪你祖母时常把你挂在嘴边了。”吴氏进来听见谢涵的话又看见谢涵的动作,讨好地夸了她一句。

    张氏同样不喜欢听这些话,夹了她一眼,“早饭这么快就做好了?”

    “快了,这不来问问娘,是单给涵姐儿做点米饭还是煮几个饺子?”吴氏陪笑道。

    谢家人都知道谢涵是从南边来的,不大喜欢吃面食,也就饺子和馄饨还能勉强吃几个,所以吴氏特地来问问。

    经过小月的亲事,吴氏再次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小侄女绝对是一个香饽饽,是千万千万不能得罪的。

    “大伯娘,我吃过了早饭,不用准备我的。”谢涵猜到了几分吴氏的心思,笑了笑,没有回应她的热情。

    吴氏听了虽说有点失望,倒是也没再说什么,看了老太太一眼,见老太太只顾着给谢涵暖手,转身掀了门帘出去。

    “祖母。。。”谢涵见屋子里没有外人,刚要开口问问杜家下定的事情,新月和弯月笑嘻嘻地推着小月进来了,谢涵只好闭嘴了。

    其实问不问关系也不大,一来杜家已经下定了;二来,张氏知道的不会比自己多。

    估计杜家对外解释的理由无非就是一个,想明年成亲,毕竟杜廉的岁数不小了,听谢沛说好像比他小不了一两岁,没有二十也快了。

    而小月今年笄年了,转年就十六了,谢家想必也不想再拖下去。

    只是这门亲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谢涵拿不准了。

    不过看到小月含羞带笑的模样,谢涵打消了向张氏坦白一切的念头。

    因为首先她自己也没弄明白杜家和谢家结为亲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次,就杜廉本身的条件来说,的确是夫婿的上好人选,错过了他,下次想找这么可心的就不太容易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月和谢家的长辈都对这门亲事相当满意,可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