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17章

闺华记-第117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涵见高升打量司画,也想起来这两人还没见过面,便道:“高管家,这是我新买的丫鬟司画,司画,这是府里的高管家,高管家是府里的总管家。”

    “司画是吧?以后跟着司琴几个好好服侍小姐,不许贪玩。”高升看了司画一眼,点点头,嘱咐了一句,随后转向了谢涵。

    “小姐,您找小的有什么吩咐?”

    谢涵听了这话把阿金和司画打发出去了,这才把这份礼单给了高升,高升看了一遍没看出什么来,不过他知道小姐把他喊来看这份礼单肯定是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他又看了一遍,这才发现了老太太的礼单里有两罐茶叶。

    “这杜家到底是什么人家?”高升问道。

    “这杜郎中以前曾经在幽州的百草堂坐过堂,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隐居在镇上。对了,他家的那个孙子杜秀才你见过,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老郎中原本不同意这门亲事先现在又同意了,而且还这么急切,今儿都小年了,他打发人送这个来,还言明等着回话,我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清楚的隐情,这样吧,回头你酌情回一份礼,对来人说,东西给我祖母送去了,至于别的。。。”谢涵顿了下来。

    “这样吧,小姐,明儿我就去一趟幽州,有什么事情等我回来再说。”高升忙道。

    “也好,那就麻烦高叔叔。对了,还请高叔叔交代来人一声,我把东西给我祖母送去,我祖母的回礼过两天送过去。”

    这么大的事情,张氏那边肯定也得核计核计,哪能刚收到东西就给答复?那也显得谢家太急切了些。

    高升走后,谢涵便命阿金挑着这六十六斤挂面,司画拎着这两包茶叶,谢涵亲自抱着这对何首乌去了张氏那边。

    一进门,郑氏正站着院子里指挥两个做粗活的婆子扫房梁,见到谢涵抱着东西进门,忙迎了过来,“老太太才刚还念叨你呢,说你不定又哭成什么样了,正要过去看看你呢,没承想你倒过来了。”

    谢涵听了微微一笑,她知道郑氏说的是谢涵把父母牌位接回来这件事,祖母肯定是怕她看到这东西又伤心了。

    “还好,祖母呢?”

    谢涵的话刚说完,张氏掀了门帘走出来,“大冷的天又跑来做什么?我这什么也不缺,你别总是送来送去的。”

    “祖母,这东西可不是我要送给你的,是老郎中送来的,点明了要给你。”

    “哎呀呀,老先生还给咱娘送年礼来了?”郑氏一听这话忙抻着脖子看向谢涵怀里的东西。

    张氏见了斜了这个儿媳一眼,有点不太明白这平时看着挺稳重挺周全的一个人怎么一牵扯到孩子的亲事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不过不满归不满,老太太什么也没说,当着这些孩子们的面她给这个儿媳几分脸面。

    “来,快进来上炕暖和暖和。我摸摸,凉不凉?”张氏摸了下谢涵的小脸,见冰冰凉的,眼圈也有点红,知道这孩子肯定又哭了很长时间,便弯腰一把抱起了谢涵。

第二百零六章 、动气

    进屋后,谢涵把装着何首乌的木盒子摆在了老太太的炕上,并命司画把那两包茶叶一并放到了老太太面前。

    “这是什么东西?”张氏一边问一边打开了木盒子,不过瞄了一眼之后吓得忙把盒子丢下了。

    她见过人参见过灵芝却没有见过何首乌,故而见到这个像人形的东西害怕了,她以为是用来搞什么盅蛊扶乩之术的鬼怪小人。

    “祖母,你别怕,这个不是什么小人,是一种和人参、灵芝一样名贵的药材,名字叫何首乌,在地里长了五百年呢,是老郎中特地送给祖母和祖父补身子的。”谢涵一边说一边指着其上的根须说道。

    张氏一听是一种贵重的药材,不是什么鬼怪小人,迟疑了一下又从谢涵手里接了过来,越看脸上的神情越是不悦,因为她看出来这一对有点像人形的药材是分男女的,虽不是很明显,可也能分辨出来。

    这老不正经的送一对这个来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还是通过谢涵送来的,张氏越想越生气,刚要把这盒子摔了,谢涵把那两包茶叶推了过去。

    “祖母,这还有两包茶叶。”

    “不要,都退回去。”张氏没好气地回绝了。

    她脑子里琢磨的还是这对何首乌,压根就没听清谢涵说的是什么。

    “娘,涵姐儿说的是两包茶叶,茶叶。”正在门外偷听的郑氏忍不住掀了门帘进来。

    “啥?你,你说这两包是茶叶?”张氏这才明白过味来。

    再没有见识她也知道送茶叶是什么意思,因为当地农村也有给女方定亲送茶叶的意思。

    “孩子,这。。。”张氏刚想问问谢涵这老先生不是看不上谢家吗?怎么又打发人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来求亲?

    可是刚一张口,张氏便意识到谢涵还是一个孩子,把话收住了。

    谢涵倒是也不戳破,只是告诉张氏和郑氏,杜家还等着回话,至于别的,自然有长辈们定夺。

    “涵姐儿,来,你去里头看看你三个姐姐在做什么,祖母有事要跟你两位伯父伯娘商量一下。”张氏改口说道。

    谢涵听了忙从炕上下来,穿过后廊去了后院找小月她们。

    郑氏见老太太把谢涵打发出去了,以为老太太真要和她商议事情,便蹭了过去,“娘,这杜家到底送了些什么来?”

    郑氏也没有见过何首乌,但是她从谢涵的语气里听出了这东西应该值不少银子,故而心下像猫挠了似的痒痒起来。

    因为杜家送的求亲礼越重,就表示杜家越看重她的小月。

    张氏抬头看了一眼郑氏,这会的她已经回过神来,猜到这个儿媳刚才准是躲在外面偷听呢,刚要训斥她几句,忽又想起她是小月的娘亲,这件事还得跟她商量一下。

    “除了这两包茶叶,还有一对什么名贵药材,你说这杜家到底是什么意思?都过去了一个多月也没点动静,怎么会突然挑在这年根下跟我们说这个?”

    “娘,这是好事啊,准是那秀才公子看上了我们家小月,老郎中拗不过自己的孙子,所以也同意了这门亲事。”郑氏喜滋滋地摸着盒子说道。

    张氏听了这话瞬间黑了脸,“闭嘴,这话也是你一个当娘的能说出来的?”

    郑氏见老太太动气,略一思索,也意识到自己太心急说错话了,传了出去外面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自家闺女跟杜秀才有了什么私情呢。

    “娘,你别生气,原是儿媳一时糊涂说错了话,这件事还得是娘和爹来拿主意,我听娘的。”郑氏忙认错。

    嫁进这个家也有十六七年了,郑氏也清楚自己婆婆是什么样的人,虽然偶尔也有点小偏心有点小固执,但是在大事上从不糊涂,而且更难得的她比一般乡下的女人有见识,看得远,所以家里的大事小情一般都是她说了算。

    张氏见郑氏主动认错,脸上倒是也和缓了些,想了想,便道:“我知道杜家是好人家,也知道小月的亲事确实该着急了,可是再着急,我们也不能表露出来,老话说的好,上赶子不是买卖,女方上赶子了就意味着不值钱了。”

    郑氏听了刚要为自己辩解几句,只见院子里又有了动静,是谢沛一家三口回来过年了。

    听到动静的张氏和郑氏还没来得及收拾炕上的东西,谢沛和抱着孩子的孙氏便掀了门帘进屋了。

    拜见完长辈,张氏忙从孙氏的手里接过谢莹,“我们莹姐儿又长大了,来,告诉太祖母,还记得太祖母吗?”

    “记得。”谢莹脆生地吐出了两个字。

    张氏听了喜得忙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下,刚要把孩子还给孙氏让孙氏去后面看看郑氏等人,谢沛和孙氏都看见了炕上的茶叶和何首乌,再联系起刚进屋时听到的话,他们两个都猜到了是有人来向小月提亲了。

    “祖母,二婶,男方是谁?”谢沛多嘴问了一句。

    论理,这种事情轮不到他一个小辈过问,可一来他是家里的长孙,从小就被祖父祖母灌输作为长孙该承担的责任,所以他对底下的弟弟妹妹一向很关照;二来,他这一次在县城开饭馆碰上了以前的一个同窗,对方和他一样,现在也不念书了,在县城开了一家衣料铺子,家底还算殷实,想求娶小月,托他问问家里长辈们的意思。

    “是杜家。”张氏见大孙子问,倒是也没瞒着。

    “杜家?哪个杜家?难道是杜秀才家?”孙氏急问道,声音又尖又细的,主要是这件事带给她的震动太大了。

    怎么可能?

    杜家可是连他们孙家都看不上的,怎么会看中谢家?

    要知道如今的谢家可不是两年前的谢家,而小月更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地地道道的乡下村姑。

    对了,刚进门时好像听见老太太说什么“上赶子不是买卖”,准是二婶没死心,又托人去杜家说合了。

    想到这,孙氏意识到自己急躁了,也后悔方才的莽撞了,万一让长辈们看出什么端倪来就不好了。

第二百零七章 、失衡

    孙氏刚意识到自己反应有点过激,便见屋子里的三个大人均一脸狐疑地看着她。

    “那个,祖母,二婶,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替大妹妹高兴,杜家不错,杜公子也不错,大妹妹要真能嫁过去没准将来还能做个官太太呢。”孙氏努力扯出了一个笑容。

    可孙氏的笑容实在是太勉强了些,落在张氏和郑氏的眼里都觉得像是嘲讽,两人不约而同想起了那次谢纾周年祭谢涵请亲友们吃饭时孙氏说过的话。

    彼时的郑氏是想向孙氏打听些杜家的情况,却没料到孙氏很快察觉到了郑氏的意思,当即表示杜家说要娶什么读书人家的小姐,言外之意就是杜家看不上谢家看不上小月。

    这次孙氏又说什么“大妹妹要真能嫁过去没准将来还能混个官太太”,什么叫“要真能嫁过去?”这不还是说小月配不上那杜秀才吗?这不还是说郑氏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吗?

    作为一个母亲,这种时候郑氏自然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女儿,因此,她拿起炕上的木盒子放到了孙氏面前。

    “杜家是不错,可我们谢家也不差啊。这不,杜家都送了一对五百年的叫什么乌的贵重药材来求亲了,就这你们祖母还说这事咱们不着急,得好好核计核计。”

    “二婶说的是何首乌吧?是一种跟人参、灵芝一样贵重的药材。”谢沛到底念了几年书,虽然也没见过实物,可多少从书上长了些见识,因此,他从郑氏的手里接过了盒子。

    “对对对,就是何首乌,还是我们大郎明白,到底是念过几年书的。”郑氏对谢沛说话的语气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因为孙氏而迁怒到他身上。

    “真是五百年的何首乌?”孙氏凑到丈夫身边嘀咕了一句。

    虽然她也没见过何首乌,不清楚五百年的何首乌到底值多少银子,但她知道五百年的人参至少能值五百两银子,这个东西据说是和人参、灵芝齐名,因此就算值不了五百两银子应该也能值个三四百两银子吧?

    这杜家提个亲就能送上这么贵重的礼物,那定亲的定礼和迎亲的聘礼得给多少?

    这么随便一估算,杜家的家底可比谢家厚实多了,而且杜公子是一位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