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11章

闺华记-第111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从谢涵的身体状况看,这小姑娘惹的麻烦想必不少。杜郎中的儿子儿媳当年就是因为惹了不该惹的麻烦才双双毙命。

    因此,他是一个很怕麻烦的人,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辞工回到乡下过着隐居的日子,甚至都不敢出来坐堂行医。

    那天要不是他孙子上门恳求他出手给谢涵看病,说谢涵是那个已故探花郎的遗孤,身世是如何可怜,他是不会答应出诊的。

    而这一次不请自来,其实也是为了他孙子,他孙子把那两本读书笔记抄完了,想从谢涵这再换几本书看,所以他才上门了。

    当然,还有一点,他也想来看看谢涵,想来替谢涵再把一下脉,看看她上次吃的那些相克的食物是偶然无心的还是有人存心要故意害她,不管怎么说,这个小姑娘的身世打动了他,他想帮帮她。

    可这跟娶谢家姑娘和谢家成为亲家是两码事。

    “老先生,这件事就此揭过吧,我替我家的丫鬟向老先生再陪个不是,我会吩咐她们就此打住的。”谢涵看出来对方的不情愿,对司琴使了个眼色,让她把司书一起带出去了。

    她当然记得新月临走之前拉着司书嘀咕了几句,所以不用问也猜到了是新月让司书开口问的,而新月也是好心想帮一下小月。

    谢涵原本也是存了这个心推一把,可一看老先生不愿意她只好收了这个念头。

    “丫头,你今年到底多大了?”杜郎中再一次感念谢涵的早熟,怀疑起谢涵的年龄来。

    因为他的确见过有的人个子长不起来,十五六岁的人跟五六岁的孩子一般高,看起来像小孩,实则是大人了,可他无论是把谢涵的脉象还是观谢涵的面相,怎么看也就是一个七八岁的孩童。

    问题是他从没见过七八岁的孩童有像谢涵这么聪慧的,说话行事都透着一股沉稳大气,所以,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怀疑起来。

    “七岁了,老先生,我五岁失恃,六岁失怙,期间经历的事情不用我说老先生想必也能从我身上看出一二来。”谢涵淡淡一笑。

    “不知姑娘将来有何打算?”杜郎中也肃容问道,这一刻他没有拿谢涵当小孩看。

    “打算?”谢涵重复了这两个字,“孝期之内暂时不会离开,三五年后可能会去幽州,我管家在幽州城里买了一座宅院,然后和我两位伯父一起在幽州开了一个饭馆,把我几个哥哥都送去幽州念书了,再以后的事情就不好说了,也有可能回京城。”

    谢涵回京城倒不是因为顾家,而是想看看自己到时究竟有没有能力阻止顾钰进宫,不管怎样,她得尽力一试。

    “哦?你的意思是你几位堂哥都去念书了?”杜郎中对谢家的事情了解得并不多,除了谢纾下葬那天轰动方圆百里的吊唁规格和后来夏贵妃打发人给谢涵送东西之外,杜郎中对谢家的其他事情几乎一无所知,他不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

    “我大哥启蒙得晚了一些,娶亲生子后便归家操持生计了,如今在县城开了一家扬州饭馆,对了,我大嫂娘家就是镇上的孙家;我二哥今年十六了,说是明年年底要过不了童生试,就打算接管幽州城里的饭馆或者是自己去开一个分店;剩下的三个哥哥年龄有些小,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来,先念几年书再说。对了,我还有三个姐姐一个表姐这半年一直跟着我学认字学念书学一点简单的算学,也学点规矩,先生是我从京城带来的,这些年一直在我外祖母家授馆,是一位真正的才女。”

    这时候的谢涵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她知道这镇上一般的乡绅之家是不会让女孩子也跟着念书认字的,孙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而小月几个不光念书识字,还学了点算学学了点大户人家的规矩,再加上谢家有这么多念书的男孩,说亲的时候应该有点优势吧?

    “丫头,你还真是鬼精鬼精的。”老郎中摇了摇头,也不点破谢涵,可也没说同意。

    “先生难得来一趟,不如留下来用一顿晚餐吧,尝尝我家厨子的手艺,正宗的扬州手艺。”谢涵主动换了个话题。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她还是明白的,更何况,女家本来就该矜持些。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可遇不可求

    本来已经打算告辞的杜郎中见谢涵主动换了话题,倒是也给谢涵这个面子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这次来的正事还没办,那两本书还没还给谢涵,也没开口再借别的书。

    “也好,那我就厚颜叨扰了。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个要学医的丫头呢?带来我瞧瞧。”杜郎中想换一个报答谢涵的方式。

    谢涵很快领悟了老郎中的意图,虽然有点失望,可她也明白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强求的。于是,她重新打起了精神安排起司画的事情来。

    “老先生,我有一个请求。我不想让外人知道她拜师学医了,对外就说你家里缺一个丫鬟,想带她过去帮你做几个月的家务,你看这样安排如何?”

    她也是怕家里人多嘴杂的传到了顾家那边,毕竟这个家里还是有不少顾家人的。

    “丫头,我还没有同意教她呢。”杜郎中瞪了谢涵一眼,觉得自己又被谢涵算计了。

    谢涵笑了笑,也不分辩,对着门口喊了一声“司画”,没一会司画便掀了门帘进来。

    “这位老先生想让你去他家帮他做几个月的事情,你去收拾一下行李回头就跟他走吧。记住了,到了老先生家要好好听老先生的话。”谢涵道。

    “啊?小姐,你要赶我走?”司画的眼睛里满是惊恐和不置信,瞬间眼泪就大颗大颗掉了下来。

    “行了,快收了你的眼泪,谁说要赶你走了,就是去帮忙几个月而已,闲着没事还可以回来看看我们看看你弟弟。”谢涵笑着解释了一句。

    司画一听不是赶她走,就是去几个月帮忙,倒是很快收了眼泪,可还是可怜兮兮地看着谢涵,不明白谢涵为什么单单要把她派出去几个月。

    “为什么派你去到了杜家之后你就明白了,记住了,到那边之后不管学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要去外面显摆,对别人就说去做丫鬟了,有什么事情直接跟我或者司琴说,记住我的话了吗?”谢涵叮嘱了一遍。

    司画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明白了些,又似乎没完全明白,想再问个清楚吧,谢涵挥了挥手,她只得一步三回头地收拾行李去了。

    司画走后,谢涵见老先生答应留下来用晚餐,想着没有陪客的,略一思忖,便道:“老先生,谢涵不便陪客,可又没有让客人独斟独饮的道理,因此谢涵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我祖父和两位伯父来陪客?”

    谢涵之所以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是怕他以为她又在耍心机,想算计他什么。

    说起来她也是为难,她不能陪,让下人去陪或者让老先生自己一个人吃都不是待客之道,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开口了。

    “理应如此。”

    杜郎中这点还是明白的,谢涵虽小,可也是一位姑娘家,且还是一位正经的官家小姐,所以不可能亲自陪他用膳。

    而他之所以答应留下来用餐,事先也考虑到了陪客的肯定是谢家长辈,因此他想借这个机会多了解些谢家的情况。

    这门亲事他虽然不太愿意,可他担心的是万一自己孙子真的看上了这户人家看上了那个姑娘,他这个做祖父的只能是选择成全,毕竟是要跟他孙子过一辈子的人,如果可能的话,自然是要为他挑一个可他心意的。

    谢涵倒是不清楚老先生的心思,她以为老先生肯留下来多半是对自家厨娘的扬州菜感兴趣,她知道一般做郎中的人味觉和嗅觉都比普通人敏感,因而对吃的东西也比普通人感兴趣。

    于是,谢涵命司琴亲自去灶房传话,准备几样地道的扬州菜,另外,再命她去一趟老房,把谢春生和谢耕田谢耕山父子三个请来。

    再说小月几个回到老房时,可巧张氏正和两个儿媳在炕上一边做针线一边说着家务,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小月的亲事。

    这些日子她们也托人打听了些杜家的事情,知道杜家公子尚未婚配,可问题是杜家摆明了要读书人家的女孩,张氏觉得这件事难度太大。

    那天在谢涵那边吃饭时配合谢涵说的那番话是为了给外人听的,这点自知之明张氏还是有的,目前的谢家绝对算不上读书人家,他们只是一户刚脱离了贫困不愁温饱的农户,说好听些是小地主,连大地主都算不上。

    因此张氏的意思是想劝郑氏放弃。

    张氏和郑氏手里倒是都有几个备选的,不是在镇上开铺子的就是邻村的地主家,还有一个是县城开绸缎铺的,和谢沛认识,对方知道谢沛有一个这么大的堂妹,主动托人想求娶。

    可郑氏有杜廉在这比着,觉得这些人家都不心甜,如果可以,她还是想把女儿嫁给一个家境稍微殷实点的读书人。

    吴氏倒是对县城的那个开绸缎铺的小后生动心了,见郑氏不同意,刚想开口问问张氏说给新月如何,便听到了新月和弯月从门外进来的声音,紧接着,三个人就掀了门帘进来了。

    “这个时候你们怎么跑来了?”张氏问道。

    “杜郎中来了,正跟小妹说话呢。”新月见小月低着头,只好先开口了。

    “他来做什么?”三个声音同时问道,不过三个人的语气语调听起来都不一样。

    张氏是担心,她是怕谢涵的身体又出毛病了;郑氏是惊喜,对方肯上门来,说不定就有机会;至于吴氏,她的心思就有些复杂了,从内心里她当然希望小月能嫁一个好对象,这样的话将来她的两个女儿说亲的时候也能被人高看一眼,能挑选的范围也大些。

    可小月要真嫁个好对象了,她又怕把新月和弯月比下去,毕竟像杜廉那样的后生是可遇不可求的。

    “好像是来给小妹看病的,应该没什么大事,他夸小妹的气色好呢。”小月心细,怕大人们担心,便把杜郎中进门后的那几句话学了一遍。

    郑氏一看自己女儿这羞答答的样子,哪里还不明白女儿的心思?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尽兴

    郑氏明白归明白,可到底要怎么做却为难了,这种事情没有女方上赶子的,可不上赶子,她又怕错过了杜廉这么可心的好后生。

    “娘,不如你也过去请这个老郎中给你把把脉,每年冬天你都说气短胸闷的。”郑氏拉着小月的手一边摩挲一边对张氏说道。

    郑氏知道老太太比她会说话,也比她有见识。此外,老太太还有一个诰命的身份,说话比她有分量,因此她求上了老太太。

    原本谢涵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可谢涵年龄实在太小,没道理让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去牵线保媒的,传了出去只会让人家笑话谢家太心切。

    “这合适吗?”张氏拧了拧眉头,她也为难。

    “你小妹一天都给你们吃什么了,娘,你看这姐几个的气色是不是越发好了,就连我们小英子也胖了不少,白净了不少。”吴氏不想当着女儿的面说这些,故意拉着小英的手笑道。

    张氏看了外孙女一眼,“是好多了,还是我们涵姐儿会调理人,这几个姐姐的气色都不错。”

    这是张氏第一次觉得这大儿媳也有聪明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