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超级军霸 >

第106章

超级军霸-第106章

小说: 超级军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季渔村的伏击歼灭战,全灭沙俄一整支舰队,一个步兵旅,外加一个炮兵营,五千沙俄将士的性命成为了黑龙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踏脚石。

    海兰泡的闪电袭击战,不仅直接端掉了海兰泡司令部,全歼了沙俄留守两千人,还将全城沙俄百姓赶出了海兰泡,然后一把火将这座城市烧成了灰烬,就单凭这一点,历史就将注定会永远被铭记,当然,这把火,也会彻底将黑龙军照亮,也会将黑龙军的部分底细,公布到沙俄百姓及军方面前。

    茶棚庵的伏击歼灭战,有点杀鸡用宰牛刀的意思,两个营的沙俄追兵,几乎全部死在了炮火之下,或许,这场战斗会被历史遗忘也有可能。

    最后是瑷珲城围歼,完美的配合,精准的打击,当然,还有令人感到头晕目眩的强大炮火支持,这根本就不像是一场战斗,而更像是一场演练了无数遍的军事表演,让清军上下掉了一地下巴。

    虽然瑷珲第二次抗俄战争,持续时间依然只有一天一夜多点,但是却全歼了沙俄北路军,总计一万余人。

    当然,除了黑龙军参与的这几场战斗,还有清军的战斗,比如说,上马村阻击战,瑷珲城守城之战,虽然这两场战斗都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清军也展现出了强烈的战斗意识,尤其是瑷珲城守城之战,杨凤翔老将军亲自登临城楼督战,血战六七个小时,最后才佯败撤离。

    虽然瑷珲第二次抗俄战争,依然只是局限在瑷珲城这方圆二十里地,但是其声势和影响力,以及双方投入的兵力,都远非第一次抗俄战争能够比拟,想要消灭掩盖其影响力,更加不可能。

    应该说,瑷珲第二次抗俄战争的意义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当八国联军将清廷揍的满头是包,连京师都被攻下,繁华的京城成为了洋人们的乐园的时候;当烧杀抢掠,奸*淫*掳掠,成为了他们的合法福利的时候;当东三省,在盛京将军增祺和吉林将军长顺等人投诚之下,随着黑水省将军寿山殉城,整个东北几乎全部沦丧在沙俄的枪口之下的时候;瑷珲第二次抗俄的胜利,就像黎明前的一缕阳光,给予了数万万华夏人天明的希望,其巨大的榜样效应,将会极大提高华夏百姓战胜洋人们的信心,尤其是东三省,虽然朝廷已经投降议和,但是民间的抗俄战争,才刚刚开始。

    当然,此次战争的胜利,对于黑龙军来说,其收获更是巨大的。

    首先,黑龙军将获得空前巨大的声望,这种无形间的影响力,将会给黑龙军带来巨大的助力,比如说招兵买马,将会变得更加简单顺利,甚至各路绿林、团练、义军等等都会争相来投。

    其次,对于黑龙军自身来说,经过这次战争,虽然还无法让他们蜕变成一支铁军,但是足以让他们蜕变成一支真正的军队,一支敢于正面同沙俄开战的军队,这个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随着杨凤翔带领一批清军将领的加入,将会极大弥补黑龙军在经验上的不足,虽说两者一是陈旧腐朽的封建军事体系,一是现代化军事体系,但是清军将领有着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从军生涯,姑且不管什么体系,其本身的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这些清军将领,能够很好的融入黑龙军,能够很好的适应黑龙军的军事体系,能够将他们的经验,毫无保留的教给年轻的黑龙军军官,这个收获就是巨大的。

    当然,这些收获暂时,还都是看不见的,是无形之中的,那接下来,咱们就来清算一下有形的收获。

    第一战,四季渔村伏击战,干掉沙俄差不多五千人,收获功德点两万五千多,除去此战消耗的炮弹大概三千功德点,纯赚两万二千余,另外缴获完整大炮六门,水连珠三千多支,马克沁十挺,破败舰船十余艘,其他零碎就不提了。

    第二战,海兰泡歼灭战,这一仗功德点虽然只收获了一万出头,但是其他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单单金银财物和卢布之流,价值至少要超过六千万卢布,换算成大洋,那可是七八千万,还有那一百万方的物资,武器装备、大炮,三千多匹战马,等等。

    第三战,茶棚庵伏击战,就算了,四千多功德点,还有那点缴获,除却炮弹消耗,也就赚个两千多功德点而已。

    第四战,瑷珲城围歼战,干掉沙俄将近两千人,俘虏千余,收获功德点一万五千多,另外因为收复瑷珲城这座失地,可是直接奖励了一万功德点,应该说这一仗,除却消耗的炮火,纯赚了两万三千多功德点,恩,缴获就不提了,现在都看不上。

    总的算下来,这一场战争,直接给岳维华带来了六万左右功德点的纯收入,六万功德点,足以装备十个营,还能够结余,其次缴获的财富价值七八千万,粮食物资更是高达一百万方。

    这些就是无形和有形的收获,绝对是巨大的,当然,收获的同时,负面效果也是明显的。

    黑龙军不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将受到沙俄的真正重视,相信要不了多久,沙俄就将第三次攻打瑷珲,毫无疑问,第三次沙俄来犯,恐怕就真的是数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

    面对即将来临的强大沙俄,黑龙军能够做的,那就是强化自己。

    瑷珲虽然是收回了,但是岳维华并没有打算派重兵镇守,也不可能让杨凤翔带领清兵镇守。

    事实上,对于外界来说,杨凤翔以及麾下一干嫡系将领,都已经阵亡了。

    杨凤翔等人的“阵亡”,将会是对他们家人最大的保护,尽管说京畿暂时处于混乱之中,但是黑龙军短时间内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只能够以“死”来减轻自己的罪责,同时也减少朝廷对他们家眷的关注。

    既然阵亡了,瑷珲城自然就无法镇守了,所以,岳维华派人通知了百余里外,驻守黑河屯城的费庆,让费庆前来接管瑷珲城,说辞,自然是容易编的,至于说费庆信不信无所谓。

    只要明白,瑷珲城的从天而降,对于费庆来说就是天大的功劳,费庆肯定不会错过这种天降大饼的好事,岳维华估计可能要不了多久,恐怕就会升为瑷珲代副都统了。

    当然,费庆也要做好当替罪羊的准备,不过像费庆这种标统级别的将领,应该还没有资格但替罪羊才对,而且相信费庆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这些事情,岳维华就懒得管了,功劳和责任都给费庆,多少也能够转移一点注意力嘛。

    至于说,收编费庆所部,岳维华真心没兴趣,同费庆也算是合作了数回,这家伙就是个典型的投机者,况且,沙俄攻打瑷珲城,杨凤翔电令费庆来援,这家伙居然睁眼说瞎话,说黑河屯同样有俄军来犯,无暇分身来援,所以,这种人品有问题的人,岳维华是不可能要的,所以,还不如将它留在瑷珲,当做清廷官方的代言人。

    黑龙军凯旋而归,一路上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情拥戴,杨凤翔等清军将领,此刻也全都剪掉了辫子,换上了黑龙军的制式军服,因此同样受到了百姓的热情支持。

    “呵呵,说来惭愧啊,当兵多年,直至今日,才算是感受到老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欢迎和感激啊。”杨凤翔感慨道:“或者,若不是脱掉了那身皮,可能百姓们还会对我们另眼相看吧。”

    “总顾问,这您就说错了,百姓们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哪个当官的是对百姓好的,哪些将军士兵是抗击外敌的,大家的心中跟明镜似得,所以啊,不管总顾问您是身着清军官袍,还是黑龙军制服,都一样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岳维华补充道。

    “哎,但愿吧,大清朝,早已经失去了民心,朝廷从上到下都已经烂到了骨髓里,没救了。”杨凤翔无奈叹道。

    “算了,总顾问,朝廷的事情,从此以后就与您无关了,以后您可是要为黑龙军保驾护航的,从现在开始您可就要为黑龙军出谋划策了,您看,前面就是布伦山的外围,再进去十余里远,就到了咱们狼域了。”岳维华笑道。

    “哦,布伦山的外围,怎么那么多人在干活?”

    “咱们狼域的工事,已经从狼域里面修到了布伦山的外围,一共六道防线,否则,咱们拿什么来抗击沙俄啊,这里可是咱们黑龙军的老窝,总顾问,一会您可要好好掌掌眼,多提宝贵意见啊。”

    “都说闻名不如见面,我倒是迫不及待要去瞅瞅了,驾驾驾。”

    ……

第126章 团级编制

    杨凤翔虽然年逾花甲,但是武人出身的他身体依然健朗,沿途五十公里的策马奔腾,并没有显露出过多的疲态,一进入布伦山外围之后,杨凤翔更是多次下马,实地观察工事情形。

    这让岳维华非常感叹杨凤翔的敬业,虽然对于大部分工事,杨凤翔都表示出了极高的赞誉,甚至当着自己麾下的面,打他自己的脸,但同样也提出了工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都是些小问题,但也从侧面表现出了杨凤翔的专业和细心。

    从布伦山外围一直到狼域中心狼牙山,沿途拥有六道防线,目前已经完工的有三道,尚有三道防线正在紧急施工之中,事实上,一开始岳维华只设计了两道方向,只是随着人力的增多,黑龙军的壮大,以及沙俄大举攻打狼域的时间不断推移,使得狼域的防线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工兵连的成立之后,开始真正的系统化之后,防线不断得到增多和强化。

    由于时间尚早,岳维华干脆让大部队先行,自己亲自陪同杨凤翔,一路视察,一路找茬,一路让工兵连的书记员不断记录意见,除此之外,岳维华也同杨凤翔交流黑龙军和清军之间的情况,探讨一些关于进一步整编的问题。

    毫无疑问,回到狼域的第一件事,便是整编清军,因为越早整编完成,就能够越早的投入训练,从而尽早的形成战斗力。

    当然,整编对于岳维华来说,对于黑龙军来说,那是熟门熟路了,不过,对于清军尚且属于第一回,而且还是被“胡子”整编官军,这多少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需要得到杨凤翔和一干清军将领的大力支持,否则,就容易出乱子。

    杨凤翔倒是直接一句话,按照黑龙军的规矩来,只要进入了狼域,选择了加入黑龙军,那就已经表明了一切态度,而且,杨凤翔还表示,自己已经同麾下将领打过预防针,他们有心理准备,即便是打散重编,也会接受。

    打散重编,自然是不可能,毕竟沙俄第三次攻打瑷珲,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来了,预估也就是十天半个月左右,不可能拖得太长,老毛子还是骄傲的,要脸面的,不可能连续被打了两次脸,还能够安之若素,置若罔闻。

    所以,整编,只能够是套用以前的方案,好在,清军虽然只剩下一千四百人左右,但却依然有四个步兵营,一个炮队,一个骑兵队,其中四个营大都是两三百人,炮队也是两百人左右,骑兵队一百来人。

    于是岳维华提出,将清兵的四个步兵营直接合并为两个营,然后其中一个营同一营和四营,编为一个团;另一个营同二营、三营编为一个团;至于炮队,自然是直接编入炮营,而且炮营也会扩编成炮团;骑兵队自然是编入骑兵营,当然,骑兵营肯定也是要扩编为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