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77章

寒门枭士-第77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万年对众人道:“大家先冷静下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名生员便将郭百颂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姚万年呆了一下,心中不由暗暗埋怨郭百颂,不是说好这件事暂时不泄露吗?就算他忍不住要说,但至少应该先和自己沟通一下吧!结果给学生泄露了,却让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有助教搬来一张桌子,姚万年便站在桌上,对两百余名生员高声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一言!”

    姚万年连喊了两遍,众人才渐渐安静下来。

第一百章 形势严峻

    姚万年这才对众人道:“我只说三个要点,大家不要打断我,等我说完,大家的情绪相信就会平静下来,第一个要点,这次改革并不是针对相州,而是涉及天下所有州县,大家都在一个起点上,实际上是公平的,只要大家抓紧时间复习,我想还是应该来得及。”

    这句话也算是一种安慰,众人想想也对,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刑律和诗考,作诗小学堂都多少学过一点,也不是说不会,只是水平不高而已,至于刑律,属于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多花时间,也能应对,想通这一点,大家的焦虑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

    姚万年又继续道:“第二个要点,是关于发解试分两场考,其实我们县在九月份本来就有一场资格考试,也就是每年的县学大考,只是现在改成了由州府来主持,形式不同罢了,大家不要害怕。”

    姚万年的这个解释没有说服力,每年的县学资格考试,大家基本上都能通过,没有难度,但这次可是发解试的县试,最少要淘汰一半以上。

    这时,有士子举手问道:“如果我们通不过发解试的第一场县试,那上州学还有没有希望?”

    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毕竟大部分生员都要去读州学。

    姚万年笑了笑道:“这位生员问得非常好,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要点,这次改革是科举改革,并不是太学改革,所以科举改革并不影响州学,大家想一想,每年的发解试,你们中有几个能考中举人?

    我不是在打击大家,每年汤阴县学直接考上解试着不超过十人,也就七八人左右,绝大部分人都是去了州学,而州学本身就要学习写诗,等你们从州学出来再参加发解试,那时还担心考诗和刑律吗?”

    姚万年思路很清晰,他知道众人担心什么,也知道这种担心根本没有必要,他继续安抚众人。

    “我现在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为了让大家抓紧时间复习,今年九月原定的县学大考取消,只要是县学正式生员,都可以直接去参加今年州学的入学考试,从明年开始,县学大考改在每年一月,这也是知县的正式决定。”

    听说今年县学大考取消,很多生员都松了口气,不过更多生员却心中焦虑,县学大考根本就不足为虑,甚至花点钱还可以免考,但发解试的第一场县试才是真要命。

    一名生员又举手高声道:“我们都想参加发解试,县学能不能给我们补一补写诗和刑律?”

    姚万年点点头,“大家放心吧!等县里接到正式通知,我就会安排课程,县学一定全力支持大家的前程。”

    在教谕的一再保证下,众人的惊惧之心渐渐平息,这时,张显低声问李延庆道:“你听懂教谕三个要点的意思吗?”

    李延庆点点头,姚万年三个要点说了半天,其实就是一句话:大家可以弃考发解试,转而去考州学。

    看来今年科举的形势相当严峻。

    。。。。。。。

    回家后,李延庆便将已经收箱的书重新翻出来,再一遍细细研读,这次他主要是研读诠释部分,他听懂了郭百颂的话,这次科举改革的本质其实是朝廷要收回各州的发解试权力。

    夜色深沉,远处隐隐传来的更夫的打更声,已经两更时分了。

    外面下起了小雨,屋檐上的雨滴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户,房间里的闷热被一扫而空,变得凉爽而舒适。

    这样的凉夜最适合睡觉休息,一盏盏灯相继熄灭,连正在苦读兵法的岳飞也破天荒地早早入睡了。

    李延庆的书房依旧亮着灯,他还在勤奋埋头苦读,他原来对考上发解试有很强的信心,但随着今年发解试施行改革,他又不得不从头开始。

    从前考发解试并不需要他们理解诠释,只要背熟便可以了,但今年不行了,今年的解试将和南方各州接轨,对北方的士子会更难。

    李延庆今天通过士林源书坊的关系搞到了一本江南十州历届解试题集,通过对南方解试题的研究,他就能掌握今年解试的脉络,从而有针对性的复习。

    这是前世留给他的宝贵经验,学习要有针对性,要从解题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去前的江宁府解试中曾有这样一道论述题,题目的大概意思如下:

    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三省六部制也参考了周礼中的六官而设置六部,但为什么刑部被定为秋官?又为什么礼部被定为春官?这里面有什么含义?

    又及唐光宅元年,武则天曾将六部改名为六官,为何到了神龙元年又恢复原名?试论述两次改名的原因。

    这道解试考题不仅要求考生能精准地回答周礼设六官的释义,还要求考生对唐朝的历史及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这道题中,李延庆就找到了学习方向,他必须掌握本朝发生的各个重大事件,这极可能就是今年发解试出题的方向,

    他想要考上举人,就必须出奇兵,充分发挥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前世所留下的宝贵经验,这是他的致胜法宝。

    夜色愈加深沉,夜雨越下越大,空气中已有一丝凉意,李延庆书房里的灯终于熄灭了,这也是汤阴县最后一盏熄灭的灯,整个汤阴县城完全被黑暗和夜雨吞没了。

    。。。。。。。

    次日,李延庆找到了周倜,向周倜请假数月,他要集中精力准备科举,没有时间练武了,只能请师傅理解他的难处。

    周侗沉吟片刻道:“你的骑射基本上已经过关了,但枪法才刚刚开始,基础还远没有打好,不过我也知道你有远大志向,好吧!你尽管全心去准备科举,等你考完发解试,我再教你枪法。”

    “多谢师傅理解学生的难处。”

    这时,岳飞、王贵和汤怀也围拢上来,王贵得意洋洋道:“老李,你不跟我们一起练枪法,以后你枪法可就比不过我哦!”

    李延庆踢了他一脚,“那就给我好好练,不准偷懒,将来我封你为前部正印先锋官。”

    王贵眨眨眼,“为什么你来封我?你枪法又不如我,何况我还要学刀法。”

    汤怀撇了撇嘴,挥了挥描金小折扇道:“王某人的脑袋又被驴踢了吧!老李说得这么明白还听不懂?以后咱们都是他手下大将,人家老李是走统帅路线,咱们是走小兵路线。”

    岳飞却摇摇头肃然道:“这话我不敢苟同,战争源于实践,经验在于实战积累,我大宋实行文官领兵,是宋军屡战不胜的根源,将来总有一天。。。。。”

    不等岳飞说完,李延庆便笑嘻嘻地打断了他的话,“老岳,别整天这么严肃,累不累啊!我不过是请了几个月的假,又不是从此分道扬镳,晚上我们还要一起吃饭呢!”

第一百零一章 县试初考(上)

    李冬冬一去三个多月没有半点消息,也不知道蚊香有没有做出来?或者在市场上有没有大受欢迎?

    但一叶可知秋,在汤阴县专卖新潮品和奢侈品的汤记杂货店中没有看见蚊香出现,就说明李冬冬的创业暂时遇到了困难。

    只是李延庆暂时没有心思过问李冬冬的事情,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现在已到九月,一场极为重要的考试即将来临,这便是发解试的第一场考试。

    宋朝不像明清,明清必须童子试通过后才轮到解试,而宋朝发解试就是法定科举的第一步,也叫州试,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一窝蜂地跑去参加解试,增加考生和考官的负担,也会造成严重的鱼龙混杂,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所以宋朝对参加发解试的士子也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办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担保制,由三名举人进行担保,另一种是推荐制,也就是由各县推荐士子去考试。

    但如果考生作弊或者水平过于低下,一般都会连累到担保人,严重影响担保人的前途,所以愿意当担保人的举人越来越少,各县的推荐便成了主流。

    为了推荐合格的人才去参加解试,大部分县份都会在解试前两个月举行一次选拔考试,这种选拔考试到了明清后便渐渐形成了童子试。

    汤阴县也不例外,每年重阳节后,便由知县或者县丞在县学举行正式的选拔考试,只有选拔考试通过才会被县里推荐去参加发解试。

    自从王安石改革太学制度后,各州普遍设立了官办州学,这样一来,县学的选拔考试便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它同时也是县学的毕业考试,统称为县学大考。

    不过因为是县里自行命题,一般很简单,流于形式,而且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基本上都是全部通过。

    但今年发解试改革后,九月的县试就和从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它成了发解试的组成部分,称为县试,由州府出题,州府派官员来各县主考,更让考生们恐惧的是,上个月州府颁布了正式通知,这次汤阴县试只录取前一百名。

    也就是说,只有一百人有资格去参加正式的发解试,汤阴县以前每年都有四百余人涌去安阳参考,今年却只有一百人有机会。

    。。。。。。

    在县试前一天的饭桌上,张显匆匆坐下,便瞪着熬得通红的眼睛对李延庆道:“老李,我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太学、国子学和四大书院相州籍的解试考生已经统计出来了,共有七十五人。”

    “哦!”李延庆淡淡地回应一声。

    张显几乎一夜未睡,就是要急着告诉李延庆这个重大消息,但李延庆却显得有点漫不经心,着实令张显感到失望。

    他有点着急道:“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一共才有十五个举人名额,相州内部本来就竞争很激烈了,现在外面又跑回来这么大群狼,哪里还有我们份!”

    若是往常,李延庆一定会很吃惊这个消息,但现在他至少还有一半诠释没有仔细研读,诗一首没做,刑律也一个字也没背,他对考上举人已经没有了最初信心,竞争对手再多他也不在意了,颇有点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感觉。

    “现在别管那么多了,还是集中精力应对明天的县试要紧。”

    现在李延庆有点底气不足,对明天县试也开始紧张起来了。

    正在喝粥的岳飞感觉到了李延庆的紧张,忍不住笑道:“老李不会这么没有信心吧?”

    “当然没有信心!”

    不等李延庆回答,张显先给众人倒苦水了,“这次汤阴县一共有五百三十人报考发解试,安阳县有七百余人,临漳县有四百余人,林虑县也有三百人出头,加起来就两千余人了,县试就淘汰一千五百人,只剩下五百人参加正式解试。

    然后太学、国子学和四大书院又要来七十五名高手参加竞争,他们还不用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