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730章

寒门枭士-第730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反过来说,如果梁王出事,那齐氏商行一定逃不过这一劫。

    魏英正想着,只见远处忽然奔来大群士兵,直奔齐氏商行,他心中一惊,连忙低下头,用装**的大碗遮住脸庞,目光却盯着那群士兵。

    只见士兵们撞开了齐氏商行的大门,冲了进去,魏英低低叹息一声,梁王肯定出事了,他将一把钱放着桌上,转身便快步离去。

    其实魏英有点担心过多,李察哥并没有掌握梁王是宋军探子的证据,他只是因西夏财政拮据,军费困难,便开始打大户的主意,梁王是西夏肥得流油的第一富豪,又是过气的外戚,这个时候不宰他宰谁,齐氏商行被查只是因为梁王在其中投了份子,被波及的也不止齐氏商行一家,所有和梁王有关的店铺商行都要被查抄。

    在兴庆府乱成一团的同时,李察哥率领四万大军火速南下,支援韦州和夏州。

    目前镇守韦州和夏州的军队是西夏的奴隶兵,所谓奴隶兵,顾名思义就是由奴隶组成的军队,西夏有大量的奴户,包括盐奴、矿奴和贱役奴,大部分都是汉人,也有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这些汉人第是父祖辈被掳掠到西夏成为奴隶,奴隶的子女同样也是奴隶,只是他们出身在西夏,生长在西夏,对西夏有了国家认同感,对故国大宋反而异常陌生,西夏便给了他们户籍,编为奴户,主要从事脏累的苦役,虽然不会被随意杀害,但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只允许穿黑衣,不准做官、不准经商、不准和其他平民通婚,各种社会权利一概没有。

    不过这些奴户也有机会转为正常的民户,那就是从军,只要他们能立下军功,或者为国捐躯,那他们家人就能转为西夏平民。

    所以在西夏军中就存在着这么一支隐身的奴军,人数大约有一万两千人,说他们隐身,是因为他们不在西夏军的编制内,没有姓名,每个人只有一个军号,用最差的装备,吃最劣质的军粮,戍卫最艰苦的地方。

    虽然他们地位卑贱,但这支军队对西夏却十分忠心,而且渴望立功,甚至渴望为国捐躯,士气高昂,李察哥便将他们部署在宋夏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

    目前这一万两千人主要分布在韦州和夏州一线,韦州便是横山西部通道,赏移口、踏割寨一线,部署了六千军队,另一支则部署在夏州一线,包括夏州城和薄乐城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原来在虎啸峡最北面还有一座银州城,但这座城池在战争中被摧毁,已经被废弃,西夏军加固并扩大薄乐城,使薄乐城成为横山东部想西夏军的第一座坚城。

    此时,西夏军正发动对青岗峡军寨的进攻,这就是西夏军的紧急应对措施,夺取青岗峡,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宋军北上,给西夏兵力部署争取时间。

    青岗峡是横山大峡谷的一部分,也是最北面的一段,长约十余里,谷内一半是河水,河岸比较狭窄,但地势很平坦,有利于骑兵迅速通过,当年西夏截断河水,青岗峡被河水淹没,宋军便从另一条虎啸峡出来,不过虎啸峡在三年前的一场地震中被乱石阻塞,无法再通过,现在只有青岗峡一条通道。

    青岗峡军寨是扼守青岗峡的一处重要据点,它原本是山腰处的一座平台,占地数十亩,被改建成了一座军事山寨,从数十丈高的山上居高临下,对青岗峡的通行造成极大的威胁,无论南北都一样。

    上午时分,在青岗峡军寨后方喊杀声震天,一支约五千人的西夏军正在攻打青岗寨,青岗军寨正面是悬崖峭壁,后面却有条山道通往山脚,虽然宋军在山道上修了不少防御工事,但还是挡不住西夏军疯狂的进攻。

    数百名西夏士兵高举盾牌沿着山道匍匐前进,在他们上方数十步外,宋军用沙袋修建了一堵防御墙,只是山道狭窄,容不下太多人,只有三十几名宋军在防御墙背后举弩射击,这是最后一道防御墙,夺下它,进入军寨的入口就在眼前了。

    宋军士兵举起神臂弩,向山坡上的西夏士兵射去,箭矢十分强劲,每一箭射穿了盾牌,盾牌后面的士兵惨叫一声,当即被射杀。

    但西夏士兵人数太多,杀不胜杀,很快距离防御墙不足三十步,后面督战的夏州都督撒金大吼道:“给我杀上去!”

    ‘呜’冲锋的号角声吹响。

    数百士兵爬起身,呐喊着向沙袋墙冲去。

    这时,吴喝道:“全部撤回来!”

    钟声敲响,宋军士兵纷纷撤退,西夏士兵冲进了沙袋墙,最后一道防御被西夏士兵攻破了。

    吴带了三千援军过来,加上原来的一千人,军寨就有四千人,根本不怕五千装备落后的西夏士兵。

    只是他想动用震天雷,但西夏士兵偏偏分散很开,杀伤力不强,吴便一步步诱引西夏士兵上山。

    西夏军都督撒金见已经夺下最后一道防御,他心中大喜,厉声大吼:“上山,和宋军决一死战!”

    山下的数千西夏士兵立刻列队向山上奔去。

    从后山转到军寨所在的前山,要从侧面一条岩石上凿出通道过去,通道宽只有六尺,长约十丈,数十名宋军堵在另一头,不断向通道这边放箭。

    通道靠近后山这一边已经聚集了数千西夏士兵,他们挤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冲击,悬崖通道上,数十名西夏拿着大盾,一步步向前推进。

    就在这时,从西夏士兵头顶上忽然骨碌碌滚下了七八颗爆城用的巨型震天雷,冒着嗤嗤的白烟,直接冲进了后山的人群之中,还不等西夏士兵反应过来,震天雷便连续在人群中猛烈爆炸了。

    山体晃动,碎石乱飞,血肉四溅,黑烟遮天蔽日,早有准备的宋军都捂着耳朵趴在地上。

    良久,硝烟渐渐散去,甬道上的三十几名西夏士兵已经消失了,估计坠下了悬崖,数千士兵被炸得一片血肉模糊,到处是残肢碎肉,血浆将整个山体都染红了,不少受伤未死的士兵在痛苦地呻吟着,场面极为惨烈。

    只有外围千余士兵没有被震天雷爆炸波及,他们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稍稍回过神便恐惧得大喊大叫,向山下奔去。

    还未上山的都督撒金惊得胆寒心裂,他也翻身上马,带着士兵向薄乐城方向逃去。

    一场大爆炸炸死了两千余西夏士兵,西夏军士气溃散,当天晚上,吴率领三千军队夜攻薄乐城,他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夺取了这座坚固城堡。

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二)

    宋军分三路北上,西路由熙河路经略使刘率五万军北上,从会州杀入西夏,呼应羌人和回鹘人的造反,中路则由刘铁率两万军从葫芦水峡谷北上,佯攻赏移口,牵制住西夏军。

    而东路却是主力,李延庆亲率十三万大军北上,他分兵两路,一路由他亲率十万军主力走横山大峡谷北上,重点攻打夏州,另一路由吴阶率三万军同样穿过横山大峡谷后,立刻折道向西,横扫龙州、洪州和盐州,最后攻打铁门关,在铁门关阻截支援夏州军队的后路。

    两天后,李延庆亲率十万大军抵达薄乐城,吴出城向李延庆躬身行礼,并汇报了青岗峡军寨的战斗情况,李延庆赞许地点点头,“我并认为这场战役是震天雷出彩,我倒觉得你能引敌军上山,聚而歼之,这才是本场战斗最精彩之处,有将军这样智勇双全的大将,是我大宋之幸也!”

    吴心中激动,连忙道:“是都统信任卑职,放手让卑职随性而为,都统的用人之策是才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

    李延庆呵呵一笑,带着众人走进了薄乐城,薄乐城最早是座物资粮草的补给城,城池宽阔,仓库众多,由于银州城被毁,簿乐城体量又足够大,加上地势也不错,西夏军便将它加高加固,成为一座防御坚城。

    李延庆在城中走了一圈,又问道:“这里距离夏州城有多远?”

    “启禀都统,相距夏州城四十里,相距石州城三十里。”

    石州城李延庆已经不考虑,那边山谷堵塞,城池基本上费了,李延庆点点头,“那就定这里为我们攻打夏州的后勤重地。”

    。。。。。。。。

    十万大军在薄乐城只休息了半天,又浩浩荡荡向夏州城杀去。

    宋军准备充分,进军神速,在延安府只集结了六天便发兵北上了,当李延庆大军抵达夏州时,李察哥才刚刚率军离开兴庆府。

    战争往往就是在抢占先机,多年前李延庆第一次参加西夏之战,就是因为兵力不足,没有能攻下夏州。

    而这一次,他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而夏州却只有四千守将。

    撒金脸色苍白,他站在高耸的城墙上,望着远处无边无际的大宋军队,他心中紧张得快要停止跳动,他攻打青岗军寨惨败,一夜之间又丢掉了薄乐城,如果他再丢掉夏州,恐怕小命就难保了。

    可是他面对的是近十万宋军,而夏州只有四千弱军,怎么可能守得住?

    撒金心中大恨,他昨天下午接到晋王李察哥的飞鹰传信,要求他无论如何要守住夏州。

    撒金当然知道夏州的重要性,夏州失守,西去五百里再无险关要隘。

    而且夏州是西夏的故都,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一旦故都失守,对整个西夏的国民和士气都打击巨大。

    这么重的担子,怎么压在我身上?

    撒金心中一声嚎叫,却忘记了他封夏州都督时是何等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都督,要不然直接从城中抓壮丁吧!”大将王简向他建议。

    这也是撒金攻打青岗寨失败后的想法,夏州城有数万居民,至少能招募青壮上万,怎奈他们手中没有余钱,在城中招募士兵根本就没人理会。

    “就怕时间来不及。”

    “来得及,抓壮丁也就半天时间,卑职愿为都督分忧!”

    撒金心里明白,就算抓了壮丁,他们还是很难守住城池,可是他总得做点什么,才能向李察哥交代吧!

    撒金一咬牙便令道:“可以,立刻动手!”

    数千士兵立刻奔赴城内,城内顿时鸡飞狗跳,哭声震天,壮丁要抓,财物也要抢,西夏女人也不会放过,眼看覆灭在即,所有奴兵都忘记了身份,不顾一切开始发泄内心的仇恨。

    。。。。。。。。。。

    城外宋军搭建起了大营,大营延绵十里,没有营栅,只派出了数千巡哨在四周布控。

    一顶顶大帐竖起来了,但在军营中部,近百名工匠正在忙碌地搭建两座超巨型投石机,随军北上只有这两架投石机,其余四十八架投石机还在北上的半途,由十万民夫艰难搬运而行。

    李延庆站在粗壮的立柱前,抬头望着这两架庞然大物,他心中也充满期待,超巨型投石机的战术能否发挥他所期待的效果呢?夏州便成为最好的试验之地。

    一夜之间,撒金强征了八千青壮,逼他们披甲戴盔,执矛守城,城中百姓却倍遭蹂躏,哭声不断。

    手中有一万两千人,撒金心中稍稍安定,他心中暗忖,从兴庆府赶到夏州城,骑兵最快三天可至,自己只要能守三天,即使李察哥到不了,自己也无责了。

    城头上,撒金手握宝剑注视远处宋军大营,夜色昏黑,他看不见大营中矗立的超巨型投石机,但宋军大营内鼓声不断,杀机沛然,令他心神不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