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684章

寒门枭士-第684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道上传得格外远。

    不多时,金字急脚令的送信队伍便一路疾奔赶到临安城北的余杭门前,为首骑士向城头大喊,“我们是平江府赶来的金字急脚速递,有紧急军情要上报,请立刻开城门!”

    金字急脚速递有夜间入城的特权,但他们的理由让人摸不着头脑,城上士兵问道:“苏州有什么军情?”

    “不是苏州,是苏州接到西北橙色军情鸽信,夜间无法用鸽信转发,只能由我们紧急赶来送信。”

    橙色军情是最高级别的军情,一刻也不能耽误,城门立刻缓缓开启,吊桥放下,几名送信急脚速递公人催马奔进了临安城,甩动着铃铛,‘叮当!叮当!’向南面的皇宫方向疾奔而去。

    。。。。。。。。

    天还没有大亮,文武百官便乘坐牛车和轿子,骑着马匹从四面八方赶去临安宫上早朝,天子赵构是个比较勤奋皇帝,坚持早朝制度,风雨无阻,不过最近的早朝却让大臣们都有点心情沉重,中原和山东的战事吃紧让大家绷紧了心弦,生怕一早来到宫中就听见某某军队被全歼,州县失陷的消息。

    右相范致虚和往常一样,卯时两刻进了宫门,不过他发现今天气氛似乎有点不对,大庆殿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大臣们聚在一起说着什么,言语和表情都颇为兴奋。

    “潘御史,出了什么事?”范致虚向距离他最近的侍御史潘亮问道。

    潘亮连忙上前行礼,“启禀相公,有消息在传,宋军已经攻占了太原府,不知是真是假?”

    “怎么可能?哪有军队会飞去太原?”

    范致虚刚说完,却猛然醒悟,难道会是李延庆的京兆军?

    他又连忙问道:“这个消息是从哪里传出?”

    潘亮摇摇头,“下官也不清楚,只是听人这样说。”

    这时,大庆殿前传来的低沉的钟声,‘咚!’这是召集钟敲响了。

    百官纷纷向玉阶前走去,只见殿中少监朱恽高声道:“传陛下口谕,今天大朝取消,改为小朝,请从三品以上官员到垂拱殿参加朝议。”

    广场上顿时议论纷纷,取消大朝,一定是有重大事件或者紧急军情发生,难道宋军真的夺取了太原府?

    百官都不肯散去,依旧站在广场上等待消息,这时,高深出来对百官笑道:“大家都回各自朝房做事吧!”

    有人大声问道:“高相公,传闻是真的吗?宋军夺取了太原府?”

    高深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诉大家,传闻是真的,是昨天半夜得到的消息,京兆军李都统在三天前已率军攻下了太原府。”

    广场上顿时一片欢腾,百官有人激动得互相拥抱,也有人捏紧拳头挥舞双臂,纵情的大声欢呼。

    范致虚欣喜若狂,这就是李延庆之前所说的,他会从后方牵制金兵,使金兵无法南下淮河,果然成功了,攻下太原,确实会极大牵制住金兵南下的步伐。

    不过范致虚心中也有点疑惑,李延庆不是在陕西路和完颜娄室的军队激战吗?这么快就歼灭入侵陕西的数万金兵?

    范致虚很想知道细节,便转头向垂拱殿走去。

    垂拱殿是官家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之所,又叫常朝殿,位于临安宫第二座大殿宁福殿的南面,是一座小宫殿,比起空旷的大殿来说,它就显得比较小巧温馨,后半部分是御书房,前半部分便是召开小朝会的议事堂。

    二十几名从三品以上重臣都来到了殿中,找到各自的位子坐下,范致虚问旁边的高深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高深苦笑一声道:“昨晚虽是我当值,当我也只接到平江府转来的鸽信,信中内容比较简单,就是说李太保率三万军队攻取了太原城。”

    “那陕西路的金兵呢?有没有提到?”范致虚又急声问道。

    “语焉不详,只是说困于州。”

    “等等!是困在哪里?”范致虚忽然听出了端倪。

    “州!”高深肯定地说道。

    范致虚之前曾出任陕西六路经略使,在陕西路呆了一年,他对陕西路的情况非常了解,州不就是洛水大峡谷所在地吗?难道是。。。。。。。

    这时,有侍卫高喊一声,“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站起身,只见天子赵构脚步轻快地从御书房中走出来,摆摆手对众人笑道:“让各位爱卿久等了!”

    赵构坐下笑眯眯道:“今天是朕半个月来最舒心的一天,什么缘故相信大家也知道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天大的好消息,恭喜陛下了。”

    赵构点点头,又轻轻叹一声,“只可惜是一份鸽信,只有几十个字,很多细节无法了解,朕尤其想知道进攻陕西路的金兵情况如何?心中也放不下啊!”

    范致虚微微笑道:“微臣倒可以为陛下解忧!”

    “范相公知道?”

    “微臣曾任陕西六路经略使,对陕西路的情况比较熟悉,微臣可以分析一下,不过需要一份陕西路的地图。”

    “朕御书房就有!”

    赵构急忙吩咐两名宦官,“速去取来!”

    两名宦官飞奔而去,片刻连同木架子和地图一同抬来,范致虚让宦官把木架放在殿中间,正对着天子赵构,大臣们纷纷围上前,从两侧查看。

    范致虚用木杆指着地图笑道:“陕北是黄土山岭地区,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山峦众多,从陕北进入关中比较困难,自古以来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西面的马岭河泾水谷道,北方胡骑杀入关中基本上都是走这条路,另一条是洛水谷道,也是通过洛水峡谷进入关中,不过这条道的谷底不好走,秦朝始皇帝就在山腰处修筑了秦直道,至今可以使用,从延安府可以顺着直道南下进入关中,首先明白了这两条道,对下面的分析就至关重要了。”

    范致虚又问赵构道:“请问陛下,鸽信中是否有一句话,金兵困于州?”

    赵构点头,“确实有这句话!”

    “这就是关键了,州在哪里?请大家看,就是东面的洛水道,如果能把金兵困在,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金兵被困在秦直道上。”

    “就算困在直道上,难道就不能突围吗?”左相吕颐浩不解地问道。

    “左相国问得很对,难道是宋军在直道两端修建了工事,使金兵无法突围了,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李延庆也不敢挥师去攻打太原,毕竟只要金兵拼命,还是有突围的可能,所以我猜测,必然是另外一种金兵无法突围的情况。”

    赵构忍不住问道:“什么情况?”

    “陛下,微臣所说的情况就是大雪封路。”

    “啊!”四周众臣一片惊呼。

    范致虚淡淡一笑,又继续道:“延安府有句俗语,叫做风雪下关中,小心把命送,指的就是直道上遇到大雪封路,会进退两难,尤其是遇到雪崩,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了,所以鸽信说,金兵被困于州,微臣就推断,金兵一定遇到大雪封路,甚至遇到雪崩,才会被彻底困住。”

    “那金兵能逃脱吗?”赵构又问道。

    范致虚摇摇头,“如果真遇到雪崩,逃脱肯定是不可能了,能不能活到明年春天,只能看天意了。”

    众人这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在兴奋之余,大家又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应对?

    赵构在台阶上负手走了几步,对众人道:“朕希望李太保能一直能守住太原,就不知道我们该怎么援助京兆军,大家都说说吧!”

    临安府尹曹俨起身道:“陛下,我们和金国之战,实际上打的就是国力,京兆军能否一直坚持下去,就看是否有充足钱粮物质以及兵源来支撑,兵源微臣相信京兆军能解决,关键还是钱粮物质,微臣建议调整李太保的职权,尽快实施川陕一体,以巴蜀的物资钱粮来支援陕西路抗金。”

    高深也应和道:“曹府尹的建议非常正确,当初李太保出任西北三路经略使,主要是考虑应对西夏危机,现在西夏危机已经解决,李太保也从对抗西夏转为对抗金国,实施川陕一体确实有必要。”

    “范相公的意见呢?”赵构又问范致虚。

    范致虚点点头,“微臣认为可行!”

    紧接着吕颐浩和郑望之也表示赞同,除了新相国朱胜非前往荆襄巡视,而另一个新相国范宗尹表示需要再议外,六个相国中四个已经表态赞成,也就意味着知政堂通过了这个方案。

    赵构便下旨道:“既然如此,就免去李延庆西北三路经略使之职,改任川陕经略使,同时兼任河东路防御使,另任命刘出任熙河路经略使,秦凤路转运使张所升任秦凤路经略使。”

    赵构随即又下了第二道旨意,将四川两路各州府库钱粮立刻运送关中,支援陕西京兆军抗金大业。

    同时为了防止金兵突破淮河防御线,夺回中原和山东,赵构又封张浚、刘光世、王彦、岳飞和韩世忠五人为都统制,各率精兵在淮河以及中原地区抗金。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难题,赵构特地颁发了自募令,准许各路抗金将领自行募集军队,所募军队人数交兵部备案,并由枢密院统一监管。

    这也是为了解决朝廷财力困难,无力募兵而采取了临行性应对措施,不少大臣认为这会导致武将拥兵自立的危险,但赵构在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以抗金大计为重,允许各路抗金将领自行募集军队。

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

    李延庆在夺取太原府后,又立刻派关胜和花荣各率三千士兵前去镇守娄烦关和雁门关,防御大同府的金兵南下。

    这次李延庆一共只率三万人偷袭太原城,在派了六千人去防御娄烦和雁门关后,他手中的军队立刻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招募守城军队便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在李延庆抵达太原城的第二天,李延庆便派人在太原府各县以及太原城内公开招募五万新军,同时在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外设立募兵点,招募愿意保家卫国的抗金义士。

    虽然招募告示写得很热血,又利用了李延庆在太原的巨大声望,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百姓们从军抗金的热情。

    但另一方面现实又很残酷,人们不可能只靠一腔热血去参加抗金,一百多年来,大宋当兵是为了赚钱吃粮已经深入每个大宋人的骨髓,若没有俸禄,最多当几个月的民夫就算给面子了。

    要想招募新军,得按规矩来,每月十贯钱或者二两银子,这是目前最低的募兵标准,还得保证吃饱穿暖,以前稍低一点,那是因为不用打仗,现在当兵已成高危职业,俸禄自然水涨船高。

    一早,李延庆在数百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太原城东约十里处的汾河岸边,金兵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巨大仓城,几乎把河东路各州的粮草物资都集中在这里,这里同时也是金兵攻打洛阳府和延安府的后勤重地。

    此时,两万宋军正利用大车和雪橇转移粮草物资入城,他们必须赶在金兵杀来之前,把所有的物资粮草全部搬入城内,成为太原城长期坚持的基础。

    仓城目前的主管官员是经略府主薄陈东,陈东已经不再是太学领袖,他被朝廷封为七品武德郎,并主动要求在李延庆的军中为文官,出任经略府主薄,这次跟随李延庆北上延安府,又随军来到太原城,主管后勤物资以及粮草。

    听说都统到来,陈东连忙带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