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645章

寒门枭士-第645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打算怎么升格杭州,有考虑吗?”旁边曹俨又小心翼翼问道。

    李延庆点点头,“杭州升格为南京临安府,这是去年太上皇定下来的,官家已决定采用,另外知政堂建议升苏州为平江府,升越州为绍兴府,为临安府的南北两翼。”

    曹评叹了口气,“一定要迁都吗?”

    李延庆沉默片刻道:“金兵现在确实很强大,京兆军是目前大宋最精锐的军队,三万军队在相州尚敌不过金国一万渤海骑兵,宗泽在博州取得连胜,他们对阵的敌人虽然名义是金兵,实际上是投降金国的原宋军,真正的女真骑兵宗泽不是对手,这次是因为发生了瘟疫才使我们侥幸获得喘息之机,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迁都南撤,一旦金兵卷土再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或许你说得对,这个时候保存人口和实力才是明智的决定。”

    这时,曹评又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处理三大外戚?”

    “这就是我先来拜见祖父的原因,我想听听祖父的意见?”

    曹评点点头道:“外戚和皇族都很敏感,是本朝的三大势力之一,百年的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任何时候他们属于皇室家人,不是外人能处理,你不轻举妄动是明智之举,也别管他们,把他们软禁起来,等官家自己处理。”

    “多谢祖父指点,延庆明白了,另外,曹家还需要我做点什么?”李延庆看了一眼旁边的曹俨,他觉得曹俨有话要说。

    曹评呵呵一笑,“暂时不需要了,你现在虽有权,但权力绝不能滥用,要当心成为有心人攻击你的把柄,我建议还是把地方官的任免权就交给知政堂吧!”

    “延庆知道了。”

    这时,曹俨给三弟曹选使了个眼色,曹选会意,便小声道:“关于茂德帝姬之事,父亲不表一下态吗?”

    曹评笑了起来,“这件事确实有意思,姐妹二人,一个嫁给六叔,另一个则要嫁给侄女婿,辈份虽然有点不符,但你不是曹家子弟,其实也无所谓,相信没有人会在意这个小节,曹家没有任何意见,乐见帝姬成为蕴娘的姐妹,只是另外一件事让我有点难办。”

    “不知什么事情让祖父难办?”

    曹评苦笑一声道:“官家考虑立曹氏之女为贵妃,这对曹家当然是好事,但六郎最年幼的妹妹都二十七岁了,而且已成婚,难道要让我孙女辈入宫?延庆,你给个意见吧!”

    李延庆当然明白曹评为什么发愁,曹晟已是驸马,如果赵构要立曹家之女为贵妃,如果同辈还好,偏偏同辈中已经没有合适之人,只能向下一辈走,这样在辈份上就容易被人诟病。

    不过娶媳和嫁女又有不同,帝姬嫁过来是曹家之媳,曹女嫁过去是赵家之媳,两者其实并不搭界。

    李延庆沉吟一下便道:“这个问题我相信官家也考虑到了,既然官家认为无妨,那曹家也不用太在意,我个人觉得,只要不是叔侄同娶姐妹,那问题就不大,再说这种政治联姻,考虑的是利益,本身就不用太在意辈分问题。”

    旁边曹俨也劝道:“父亲,延庆说得对,政治联姻是不用太在意辈分问题,再说功勋世家之间联姻,辈分问题就错了很多,真的无法计较了。”

    曹评缓缓点头,“这件事让我再考虑考虑!”

    曹评有点疲惫了,曹俨让两名丫鬟扶他回房休息,这时,李延庆给曹俨使了个眼色。

    曹俨走上前笑问道:“延庆还有什么事吗?”

    李延庆点点头,“请大伯跟我来,我想找点事情给大伯!”

    。。。。。。

    曹府的对面就是杭州州衙,李延庆刚从曹府出来,便看见新任通判韦站在州衙门口张望,见自己出来,韦连忙奔了过来,“李太尉可有时间?”

    “韦通判有事吗?”

    “关于修建公房之事,卑职和几个官员商量了一下,草拟了一个方案,请太尉过目。”

    李延庆点点头,回头对曹俨笑道:“上将军也一起来吧!”

    李延庆当然知道曹俨问江南州府规划的真正目的,尽管老爷子劝自己不要滥用权力,但曹俨在家赋闲多年,现在终于有了出仕的机会,曹俨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也是情理之中。

    曹俨现在官任右卫上将军、保宁军节度使,两个官职虽然都是虚职,品阶却是从二品,他出任从三品的临安府尹是足够了,曹家捐献了凤凰山,虽然曹评因此被封为郡王,但那只是一种虚名,而且王爵还不能继承,朝廷还得再给一点实际的利益才行,让曹俨出任第一届临安府尹就是最好的方案,这一点,李延庆有信心劝服赵构。

    韦虽然可以重用,但他目前毕竟只是正八品知县,一下子升为临安府少尹确实不太现实,而且他也搞不定杭州的权贵,只要他协助曹俨得力,李延庆便打算推荐他出任宣州通判。

    曹俨大喜,连忙跟随李延庆向州衙走去。

    “杭州知州和通判都已挂印逃走,现在杭州官府处于一种瘫痪状态,而迁都方案已经启动,数十万东京百姓正在前来杭州的途中,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安置好南迁民众,同时保证迁都顺利完成,这件事只能烦请上将军暂时担当了,韦通判也会协助上将军。”

    曹俨没想到自己转眼就成为杭州主官,他有点像做梦一样,一切都不太真实,他犹豫一下道:“延庆先兼任杭州主官,我觉得更合适。”

    李延庆摇了摇头,“我是三路宣抚使,接下来还要巡视各州,没有精力顾及迁都琐碎之事,最多只能在军队及财物上提供一点帮助,大伯出任杭州主官,可以震慑各家权贵,我觉得更合适。”

    “要不我先和老爷子说一下。”

    李延庆笑着拍拍他胳膊,“先来州衙商议吧!回头再禀报老爷子。”

    曹俨点点头,跟随李延庆走进州衙。

    李延庆随即让韦召集所有州衙官员,只片刻,杭州的司马、长史、各曹司士、文学、助教等等二十几名官员都闻讯赶来。

    李延庆站在台阶对众人道:“我便是两浙路及江南两路宣抚使、太尉李延庆,封天子之令平定江南叛乱,现在叛乱已经平息,当由乱入治,各叛乱州通判以下皆可赦免。。。。。。。”

    李延庆还没有说完,众官员顿时激动得欢呼起来,杭州知州和通判都逃掉了,这两天下面的官员都忐忑不安,唯恐自己也要被追究,现在李延庆宣布他们无罪,让众人怎么能不激动。

    李延庆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他又继续道:“眼看迁都已启动,但杭州的主次官均已逃匿,所以我任命上将军曹俨暂任杭州知事,全权负责迁都安置事宜,再任命钱塘韦知县兼任杭州通判,协助曹上将军做好迁都安置,请各位也尽心尽力,把这件大事做好。”

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蕴到来

    紧接着曹俨和韦先后表态,愿意在宣抚使的监督下竭心尽力做好迁都安置事宜,众人随即走进了内堂。

    司马张文林连忙摆开桌子,铺上了一幅最新的钱塘县地图,韦拾起木杆,指着地图上绿色区域道:“这些绿色地块标识便是目前官府掌握的空地,一共有十几万亩土地,南面靠近凤凰山有两万亩,但绝大部分还是在北面,请李太尉指示民众的安置方向。”

    李延庆想了想问道:“皇城的土地有安排吗?”

    “有!凤凰山脚下都是皇城。”

    韦用木杆指着山脚下一大片黄色区域道:“这边就是皇城,太上皇亲自划出的一片土地。”

    李延庆笑道:“在地图上看还是有点模糊,索性大家一起去现场看吧!”

    众人跟随李延庆出了州衙,李延庆让士兵牵来数十匹马,让众人都骑马前去,州衙就在钱塘县南面,能清晰地看见数里外的凤凰山。

    州衙南面就是县城的南城墙,但已经拆除,没有城墙阻挡,西面是七宝山,东面一直向南都是一望无际的旷野农田,一直延绵到最南面的凤凰山下,不过前方约两里外却修建了一段城墙,李延庆有些不解地问道:“那是什么城墙?”

    “启禀太尉,那边就是皇城宫墙,以那道城墙为界,向南属于皇城,向北就属于县城。”

    韦又指着宫墙以北的大片空地道:“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绿色标识区域,一共有两万两千亩,一直延伸到前面的皇城宫墙下,原本是农田,官府都已经收购,太尉看看是否可以在这里修建一些安置民宅?”

    李延庆回头问曹俨,“上将军的意见呢?”

    曹俨摇了摇头,“我建议南面的地块都空着,就像东京一样,皇城的土地肯定不够,一些官衙最终还是要修到外面,另外皇族王府也需要土地,这边的两万两千亩土地我建议交给朝廷安排。”

    李延庆笑道:“其实还有太学,也要考虑它们的用地。”

    “太学的土地有!”

    韦连忙指着北面,“就在州衙北面,原来的州学以及文庙、城隍庙,那一片占地足有一千五百亩,土地足够大,将来修建太学、府学以及考试院都足够了。”

    “那南面这片土地就按照曹上将军的建议,全部留给朝廷,安置迁移民众就放在北面。”

    众人调转马头向回走,这时李延庆想到一件事,便指着原来的城门正对的大街笑道:“这条街应该就是将来的御街了,两边的土地都卖了吗?”

    曹俨笑道:“这个大家心里都明白,两边的土地价格仅次于西湖边,早就被各家权贵分割了,曹府也是在御街旁,宝妍斋在这里也有一片土地,就在曹府北面。”

    御街现在叫做钱江大街,是钱塘县的南北主干道,笔直地向北延伸,众人一路北上,两边早已建满了府宅和民宅,还有大量的商业店铺,另外还有三座瓦肆也分布钱江大街西面。

    钱塘县本身就是江南第三大城,仅次于江宁县和吴县,人口四十余万,现在大量京城人口南下,使钱塘县在短短一年内人口便翻了一倍,突破了八十万,现在还有数十万人口在南迁路上,县城扩大几倍已经是势不可挡了。

    李延庆来到县城北面,过了税署,这里便是第二片绿色区域,面积最广阔,一直延伸到北面十几里外的宦塘河,这里大约有十四万亩土地,东面是钱塘江,西面是西湖,中间便是一望无边的旷野和农田菜地。

    李延庆指着眼前的官道对众人道:“以这条南北官道为界,西面的土地保留,将来官府可以出售用来修建民宅商铺,东面的土地修建公租房,就像我上午所说,我会拨付五十万贯专用钱,希望两个月内建好三万间公租房。”

    曹俨想了想问道:“那南迁之民临时安置在哪里?”

    李延庆指着官道西面,“就安置在这里,先搭建帐篷,等公租房修好后,再逐步转移过去,如果愿意去租城内的民房,也可以!”

    众人又走了一圈,基本上敲定了安置民众的方案,曹俨急忙带着官员们返回州衙制定详细方案,他刚当上杭州主官,热情极高,甚至忘记去给老爷子请示了。

    这时,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李延庆不再回县城,而是向不远处的军营赶去。

    刚走进军营,一名亲兵便奔上来,将一管鸽信递给李延庆,“启禀都统,扬州刚送来的紧急鸽信!”

    李延庆见信筒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