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548章

寒门枭士-第548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延庆起身道:“那祖父休息,孙儿先告辞了。”

    李延庆随即告辞出来,曹俨笑问道:“你这次进京带了多少手下?”

    “带了百余名亲兵。”

    人数确实有点多,曹俨想了想道:“要不就挤一挤,东院那边还有二十几间空房,他们现在住在哪里?”

    李延庆笑着摇摇头,“不用麻烦曹府了,我在附近包下一座客栈就可以,有伙计和掌柜照料起居,反而更方便一点。”

    曹俨笑道:“也可以,索性就在斜对面的老曹家客栈,可以住两百余人,食宿条件都很不错,在京城也是有名的客栈,其实就是我们曹家开的客栈,我安排一下,让他们停止对外营业,让弟兄们今晚就搬过来。”

    李延庆大喜,随即让两名亲兵去通知其他亲兵进城,住进老曹家客栈。

第七百零二章 开封府尹

    次日清晨,李延庆带着几名随从前往吏部办理手续,随即吏部侍郎梁中书陪同他去开封府就职。

    开封府官衙李延庆很熟悉,就在西角楼大街,原来御史台的隔壁,原开封府尹王鼎去了太原,目前开封府日常事务由少尹张恽暂时负责。

    宋朝的开封府尹和唐朝的京兆尹一样都是出了名的短命官,很少有人能任职满一年,主要是京畿重地,极易得罪高官权贵,在历史上的宋钦宗时代,开封府尹又叫十日官,一般当十天就得换人。

    李延庆的前任王鼎居然当了两年的开封府尹,也主要是他的后台比较硬,有梁师成给他撑腰,虽然有不少人想动他,但最终都被梁师成压下去了,使他成为开封府历史上比较长命的一任府尹。

    梁中书陪同李延庆抵达开封府,少尹赵辉亲自带领判官、掌书记、推官、府院、六曹等等二十几重要名官员迎了出来,任命在之前已经下达,现在主要走一个程序。

    众人寒暄几句,梁中书再次宣布正式任命,便告辞走了,赵辉笑着给李延庆介绍一众官员,判官唐寿,掌书记丁远扬和赵温,还有四名推官以及一群六曹官员。

    李延庆和众人一一见面,便在张恽的陪同下来到他的官房,开封府衙门占地倒不小,足有一百余亩,四周有高墙,其实大部分都被明礼院占据,明礼院也就是开封府的科举考场,举行发解试之地。

    其余官衙重地包括大堂,议事厅,推判院、府院、六曹院等等,以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城营、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堂院。

    李延庆的官房位于梅花堂,左右有两座辅院,是左右少尹的官房,开封府有两个少尹,张恽是左少尹,还有一个右少尹聂山,他正好到陈留县公干去了。

    梅花堂又叫内堂,是一些重大案件的复审之地,在内堂背后有一座小院子,这里便是府尹和他的幕僚办公之地。

    李延庆的两名心腹幕僚,莫俊去了巴蜀,应该会跟随李延庆父亲一并返回京城,而刘方则跟随王贵去了陕州,协助王贵处理军务。

    目前李延庆身边没有一个适合的幕僚,不过曹俨给他推荐了一名曹府远房子弟,明天会随他一同前来开封府衙。

    赵辉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倒是精明能干,他是王黼的心腹,前任少尹张恽因种霖一案获罪流放岭南后,王黼的手便伸进了开封府。

    “咱们开封府可不是只管辖京城,开封府下面十六县都是咱们的管辖范围,像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等等等等,当然,最难管还是开封县,谁让它是京畿重地呢。。。。。。。”

    赵辉热情地给李延庆介绍开封府的情况,李延庆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负手打量他的官房,他的官房布置比较简单清爽,一套宽大的桌椅,靠墙两架书橱,旁边一只放置文书的手柜,正前方有两把客椅和小桌,墙角一座香炉,别的就没有了。

    其实开封府尹没有什么事情,鸡毛蒜皮的小案子轮不到他审,一般是推官来审案,掌书记负责文书,判官负责核对,如果遇到比较重大案件,也是由少尹出马,府尹要么是亲王兼领的虚职,要么是只管大事,象民夫征发、漕河疏通以及各种章程制定等等,日常的府衙之事都是由少尹负责。

    若京城出了大事,那开封府尹就负责背锅,皇帝震怒,直接就是免府尹之职。

    像包拯诸多审案伸冤的故事,其实并不是发生在他权知开封府之时,更多是发生在他出任地方官和御史中丞之时,作为开封府的主官跑去审案,就有点不务正业了。

    赵辉见李延庆有点心不在焉,并没有听自己介绍,便有点尴尬地笑道:“不知道府尹有没有带幕僚,若没有的话,卑职可以推荐。”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用了,我的幕僚明天会来,我倒要问一下,开封府有多少军士?”

    “目前有五十四人。”

    “有定额吗?”

    “倒没有定额,多时一百余人,少时也有六七十人,现在天下清明,所以就只有五十四人。”

    李延庆哑然失笑,“是因为现在天下清明吗?”

    赵辉有点尴尬,“其实是因为朝廷朝廷财政拮据,不得不压缩下吏,去年和今年捕快和军士先后裁减了百余人。”

    李延庆点点头,“这样吧!我带来百余名亲兵,就让他们暂时用作军士吧!他们的开支由我负责,也跟随我左右。”

    赵辉犹豫了一下,“府尹,恐怕这有点不太合规矩。”

    李延庆狠狠瞪了他一眼,“什么叫不合规矩,朝廷向来只管官不管吏,开封府用多少军士,规矩由我来定,我不要府衙负担他们的开支,与朝廷何干?”

    “若府尹一定要用,我也没有意见!”

    赵辉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出了事与他无关,李延庆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冷冷道:“昨天官家给我说,京城内的河北难民太多,治安不太好,让我好好把治安一块管起来,如果你不肯配合,那我去向吏部替你申请调职!”

    赵辉愣住了,居然一言不合就要把自己赶走,他也不由有些恼怒,回应道:“我理解李府尹一心扭转治安的决心,但我要提醒李府尹,李府尹已经不再出任军职了。”

    李延庆重重哼了一声,“若是在军队,你敢告诉我不合规矩,我早就把你推出去斩了!”

    赵辉算是领教了李延庆的强势,他忍住了内心的怒气,点点头道:“我听从府尹的安排,府尹还有别的事吗?”

    “你去把户曹的官员给我叫来,我有事情问他们。”

    不多时,户曹参军张虞和两名押司官走进了李延庆官房,赵辉也跟了进来,按照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李延庆交代少尹,然后由少尹具体安排人去办事。

    但李延庆显然没有按照常规来办事,赵辉不知道李延庆是不知道规矩,还是李延庆要故意绕过自己,所以他也要参加旁听。

    参军张虞和两名押司有点紧张,新官上任三把火,难道第一把就烧到自己身上吗?

    李延庆坐下来问道:“赈济开封府的难民是户曹负责吗?”

    张虞连忙道:“启禀府尹,赈济难民一般是由各县官府负责,由开封府户曹制定条例,颁布到开封府各县,然后由各县从义仓中拨付粮米。”

    李延庆点点头,“现在从河北逃难而来的百姓颇多,大都拖家带口,我一路南下,只看见道观寺院和大户缙绅在路边开粥棚赈济逃民,却没看见官府作为,我想知道为什么?”

    “开封府已经制定了赈济难民细则,只是。。。。。。。”说到这,张虞看了一眼赵辉。

    赵辉只得硬着头皮道:“因为王相公也在过问此事,所以开封府把赈济难民的细则上报给了王相公,在等待王相公的批示。”

    “什么时候上报的?”李延庆又追问道。

    “大概一个月前。”

    李延庆目光变冷了,他又淡淡问道:“我想知道,赈济难民一定要上报知政堂批准吗?”

    张虞道:“一般是不需要,只是在赈济的同时,要报一份给户部备案,户部会视情况通知监察院来监督赈灾。”

    李延庆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既然不需要上报知政堂,那就不要拖延了,立刻把细则下发给各县,督促各县严格执行,明天中午前各县必须行动起来,现在就去做。”

    “卑职遵令!”张虞抹一把头上的汗,匆匆去了。

    这时,李延庆看了一眼赵辉,冷冷道:“以前的事情我不管,但我需要再提醒一下赵少尹,你的顶头上司是我,不是王相公,希望你不要犯下官场大忌。”

    赵辉心中叹口气,默默点了点头,“卑职记住了!”

第七百零三章 强势作风

    李延庆上任第一天,便将他的强势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下令将自己带来的百名亲兵全部转换为开封府军士,每个人都换上了开封府军士服,颁发了腰牌,斜挎长刀,手执一根双色水火棍,每人依旧骑着战马。

    这百名军士自然都归李延庆亲自调用,少尹不得干涉,这实际上就是给他的亲兵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开封府衙外衣,可以堂而皇之在大街上执行公务。

    少尹赵辉虽然对李延庆的霸道作风十分不满,但他被李延庆抓住了赈灾不力的把柄,只得敢怒不敢言,倒是其他开封府官员都为李延庆暗暗担心,开封府在京城一向都是夹着尾巴做事,像李延庆这样强势,在权贵如云的京城,很可能会惹下大麻烦。

    李延庆依旧我行我素,他将百名亲兵分为五队,又让两名捕快为向导,开始在城内骑马巡逻治安,李延庆自己也亲自带领二十名军士,沿着城墙巡视。

    李延庆当然不是巡查治安,他是借巡逻之名视察京城的城防情况,京城城墙比太原还要高大坚固,城墙高四丈,宽三丈,都是用大石调米糯米浆砌成,大石间严丝合缝,连刀都插不进去,虽然城墙中心也是用黄沙和泥土填心,但巨石墙至少厚达五尺到八尺,这种城墙就算用十颗震天雷绑在一起都炸不塌,这是京城的幸运,也是历代修缮城墙者的魄力和眼光。

    外面护城河并不宽,只有两丈,城门没有吊桥,而是实实在在的木桥,至少有数十年历史了,当然,一旦冬天结冰,护城河和吊桥都没有了意义,护城河可以不去考虑,但护城河两边种满了高大的垂柳,历经百年,垂柳都十分粗壮巨大,有几棵垂柳甚至已经接近城头,这让李延庆不由皱起了眉头。

    看得出赵桓是做了些准备,比如靠近城门边修建了几座大仓库,里面堆满了军资,城头上也有了守军,但这些守军明显不是禁军,普遍穿着旧皮甲,头戴范阳帽,挑一杆长矛,很多士兵配着弓箭,但李延庆没有看见神臂弩的影子,这让李延庆不由暗暗摇头。

    他能守住太原并不是侥幸,而是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准备,甚至为了拆除靠近城墙的房子,他被无数太原百姓指着脊梁骨大骂,但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细节才使金兵最终无懈可击,可象京城目前这样备战,金兵一两次进攻就能杀上城头。

    这时,几名守城士兵走了过来,李延庆叫住了他们,“我是新任开封尹,我想问你们一些事情。”

    几名士兵并不认识李延庆,听说这位年轻官员居然是开封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