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522章

寒门枭士-第522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曲江酒楼也是杨绪舟的产业,但杨绪舟做梦也想不到,他租金最高的广兰酒楼居然变成了西夏人的情报总站,这件事传到朝廷,他的知府之位就休想保住了。

    这让杨绪舟十分紧张,他倒不是怕李延庆向朝廷汇报,他是怕马善利用这件事做文章,只要李延庆肯替他掩饰,不管马善再怎么弹劾他,他都能解释。

    但要让李延庆保他,他就得拿出诚意来,可他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并不多,着实让他心中忐忑不安。

    杨绪舟坐下,欠身道:“李同知,我想解释一下广兰酒楼之事。”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用急,我们先喝杯热茶!”

    亲兵送进来两杯热茶,李延庆喝了一口浓浓的热茶,头脑清醒了一点,杨绪舟却显得心事重重,他喝了一口茶又道:“广兰酒楼是我小舅子的产业,不过他不管经营,只负责每年收租,对酒楼具体的事务他一无所知。”

    李延庆点点头,“杨知府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根据最新审讯结果,似乎对孔笛很不利。”

    杨绪舟一惊,“这话怎么说?”

    “审讯结果显示,孔笛是知道酒楼从事情报活动,但孔笛为了得到两倍的租金,他采取了沉默,我不是说孔笛参与情报传递,但他确实有包庇嫌疑!”

    杨绪舟顿时急了,“这件事请李同知务必帮忙,在下感激不尽!”

    李延庆微微一笑,“我给杨知府提个建议如何?”

    杨绪舟精神一振,连忙道:“请说!”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孔笛本身没有参加情报传递,说明他不是西夏的探子,但他肯定有包庇之罪,如果杨知府能尽快与孔笛切割,那不管孔笛怎么惩处,都和杨知府无关。”

    杨绪舟半晌道:“李同知是让我休妻吗?”

    “休妻只是一个形式,本质上她依旧是你妻子,等过几年这件事不了了之后再娶回来就是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如果杨知府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杨绪舟叹了口气问道。

    李延庆淡淡道:“这其实不是我的问题,杨知府心里应该有数。”

    杨绪舟当然明白李延庆的意思,真正的威胁是马善,马善抓到这个打击自己的机会,他岂能放过?

    但杨绪舟不可能去求马善,他只能求李延庆帮忙,沉默片刻,杨绪舟叹了口气,“我和妻子是青梅竹马,多年伉俪情深,就算是表面休她,我也做不到,但这件事还是请同知无论如何帮帮我,李同知的大恩,杨某铭记于心。”

    说完,杨绪舟起身向李延庆躬身行了一礼,李延庆要的就是这个态度,至于供词是可以修改,他稍微改几个字,孔笛就从包庇变成无知。

    他需要杨绪舟欠自己的人情,利用他和王黼的关系来稳定住京兆府,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使他能够全力以赴的备战。

    李延庆最终点了点头,“好吧!这一次我就给杨知府一个面子,回头我让人放了孔笛,希望杨知府对令弟严加管束,不要再有下一次。”

    杨绪舟大喜,“多谢李同知,这次大恩,我将铭记于心。”

    “杨知府请回吧!我估计马通判很快就要到了。”

    。。。。。。。。

    李延庆的判断一点没错,就在杨绪舟刚刚离去不久,马善就兴冲冲赶到了军营,他也得到广兰酒楼被查封的消息,简直令他喜出望外,杨绪舟的小舅子私通西夏,这一次杨绪舟在劫难逃了,他们斗了两年,终于要分出结果了。

    一进大帐,马善便扯开嗓子嚷道:“李同知,听说昨晚抓到大鱼了?”

    “马通判的消息很灵通嘛!”

    “那是!广兰酒楼出事,让人怎么能不关心,如何?孔笛被抓了吗?”马善急切地问道。

    李延庆点点头,“现在他在我手上。”

    “那他是什么罪?通敌了吗?”

    “通敌倒不至于,主要是知情不报,为多收一点租金,明知对方是西夏人,也把酒楼租给对方,为西夏人建立情报点提供了便利。”

    马善心中大喜,如果是这样,一旦弹劾杨绪舟,他就得收拾铺盖滚蛋了。

    “李同知打算如何向朝廷禀报?”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其实如果我是马通判的话,我就会尽量替杨绪舟隐瞒这件事。”

    马善一愣,“这话怎么说?”

    “其实很简单,杨绪舟走了,谁会出任知府?会是王系还是蔡系,马通判觉得呢?”

    马善是蔡京的人,而杨绪舟是王黼的人,李延庆则勉强算是太子系,目前他们三人在京兆府保持了平衡,马善心里明白,朝廷不可能让两个蔡系官员包揽知府和通判之事,王黼也不会容忍,再来一个新知府,必然还是王黼的人。

    “再来一个新知府,应该是王黼的人。”马善坦率地说道。

    “我也认为再来新知府必然是王黼的心腹,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新知府上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的军权能够继续不受干涉?马兄的政务权还能象现在这样牢牢把握手中?”

    马善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李延庆说得有道理,虽然他早就和杨绪舟撕破了脸皮,彼此见面也不说话,都对对方恨之入骨,但抛去这份个人仇恨不谈,仅仅从利益上分析,杨绪舟担任知府恰恰是马善利益最大之时,杨绪舟性格比较软,政务基本上已经被马善架空了,如果再来了一个新知府,恐怕一场斗争下来,马善的利益就会受损了。

    “李同知意思是,还是保持现状?”

    李延庆点了点头,“如果是一个强势的新知府到来,斗争继续激烈,恐怕被调走的就是马兄了,而且我的军权也会被干涉。”

    马善又沉思的片刻,最后叹口气道:“我明白了,那就依同知的建议,这件事冷处理吧!本来我还想好好利用这件事收拾那混蛋,最后还是白白便宜了他。”

    “也不算白白便宜他吧!有了这件事,马通判以后会做得更加得心应手,至少对大家都有好处。”

    马善呵呵一笑,“高!还是李同知高明,这件事我就不过问了,一切由同知来处置。”

    马善终于被李延庆说服,离开大营走了,李延庆又沉思片刻,便对士兵道:“去传我的命令,把孔笛放了!”

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托帮忙

    距离第一场初雪还不到半个月,第二场暴雪又接踵而至,北风呼啸,大雪肆虐,大雪足足下了三天三夜才停息,大雪停息后,整个陕西路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京兆城也是银装素裹,份外娇娆,大街小巷,到处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小莲,到爹爹这里来!”

    院子里,李延庆蹲在地上,轻轻向女儿拍手,小莲已经一岁了,刚刚学会走路,院子里便到处可见她蹒跚的小身影,或许是生在北方的缘故,小家伙并不怕冷,对外面的雪尤其有兴趣,虽然母亲坚决不准她去雪地里玩耍,但还是拗不过她的向往,准她在走廊上和爹爹捉迷藏。

    或许是父亲更疼爱女儿的缘故,虽然小莲是养女,但看着她从小婴儿一天天长大,情感已渐渐融入血脉,李延庆也将她视为已出,成为他最疼爱的宝贝疙瘩,

    小莲天生爱笑,到哪里都能听见她咯咯的笑声,但此时她却被院子里的雪人吸引住了,那是几个丫鬟堆的雪人,用碎木炭做了眼睛,鼻子是一根削尖的小木头,再戴一顶斗笠,看起来就是一个胖嘟嘟的雪人了,难怪小莲被吸引。

    “爹爹。。。。。”

    小莲指着雪人,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但‘爹爹’两个字却咬得异常清晰,李延庆连忙上前抱起女儿,握住她冰冷的小手,走到院子里,将孩子放在雪人旁。

    小家伙轻轻摸了一下雪人,忽然明白了什么,便从抓起一把雪,向雪人身上抹去。

    ‘好聪明的孩子!’李延庆心中夸赞一声。

    这时,小家伙扑在雪地里,快乐地打起滚来,咯咯的笑声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胖企鹅。

    “小莲!”后面传来一声惊呼,李延庆回头,只见郭思思在窗前目瞪口呆地望着父女二人。

    “夫君,怎么把小莲带到雪地里去了,快抱她起来,会着凉的!”

    李延庆连忙从雪地里抱起小家伙,小家伙挣扎着还要去雪地里,李延庆赶紧把她抱回走廊,两个丫鬟连忙上前把她身上的积雪拍掉,李延庆迅速捏了一个雪球递给女儿,小家伙这才安稳下来,捧着雪球,红艳艳的小脸笑开了花。

    “小莲,拿给娘看一看!”

    小家伙立刻捧着雪球,跌跌撞撞地向屋里跑去,刚到门口,便被急急跑出屋的母亲一把抱起。

    “你这小笨蛋,外面冷啊!”

    思思怜爱地在宝贝女儿的小脸上亲了一下,“娘,球球!”小孩献宝一般把雪球递给母亲。

    “小莲,把球球给爹爹,我们进屋去,娘给你讲故事。”

    听故事也是小莲的最爱,她把雪球递给爹爹,嘴里咿咿呀呀说几句,李延庆接过雪球,笑着点了点头,“爹爹知道了,帮你把球球放好,回头再给你玩!”

    思思白了丈夫一眼,这才抱着孩子进屋去了。

    这时,李延庆见一个丫鬟在门口探头探脑,“什么事?”李延庆问道。

    “官人,外面有客人,管家请你过去!”

    “是什么人?”

    “好像是姓乔。”

    李延庆知道了,一定是乔仲安来了,“思思,外面有客人,我去应酬一下。”

    “去吧!”思思正在给孩子讲故事,不想被丈夫打断。

    李延庆快步向前院走去,不多时,他来到客堂,只见乔仲安正在堂上烤火喝茶。

    “仲安,什么时候回来的?”李延庆走上堂笑问道。

    “昨天刚回来。”乔仲安连忙起身行礼。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请他坐下,他坐下问道:“这么大的雪,路上居然没有封路?”

    “也是我运气还好,刚走出山谷,暴雪就来了,再晚一天恐怕就真会被暴雪困在半路了。”

    乔仲安刚从西夏回来,虽然西夏投降金国后,和大宋的关系陡然变冷,但对于一些有利于西夏壮大财力的宋朝大商行,西夏却宽容有加,给了他们特殊令牌,使他们可以随意穿越宋夏边境,乔氏商行其中之一。

    有丫鬟进来上了茶,李延庆将脚边的火盆拨了拨笑道:“宝盒在西夏卖得如何?”

    “略有涨价,蓝宝盒和张古老的白宝盒各涨了五贯钱,但红宝盒涨得厉害,已经涨到一百二十两银子,但诡异的是,每月销量还居然略略上升。”

    红宝盒冒险提价策略是李延庆决定的,由于宋夏间关系变冷,普通商人已经无法愈界,只有一些大商家才有特殊令牌在两国间运输货物,乔氏商行经销的宝妍斋胭脂已经事实上在西夏形成了垄断,李延庆便决定在西夏涨价,中低档宝盒涨价幅度很小,但高档的红宝盒却涨价三十贯,而且计价方式变成了白银,事实上涨价远远不止三十贯。

    这是李延庆的一个大胆决策,用红宝盒都是西夏的豪门巨富女人,她们对价格不敏感,甚至越涨价,反而越受欢迎,在李延庆记忆中,红宝盒几年前还曾经卖到每盒两百两银子,后来随着战争结束,大量小商人涌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