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51章

寒门枭士-第51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点从前村里露天电影散场回家的感觉。

    在他们前面是顾三婶和儿子大柱扶着东倒西歪的顾三叔,顾三婶不时狠狠扭一下丈夫的耳朵,后面是严九爹和妻子搀扶着喝醉的儿子回家,儿媳牵着两个孙子跟在后面,嘴里却不断的小声抱怨。

    “小官人,今天喜鹊的爹爹还来找她呢!”菊嫂在旁边小声道。

    “找喜鹊做什么?”

    “他让喜鹊把零花钱给他,喜鹊不肯,说是小官人给她的钱,用不完要还给小官人,她爹爹恼怒了,骂了半天才悻悻回去。”

    “哦”

    菊嫂又笑道:“喜鹊可喜欢小官人了。”

    “菊嫂怎么知道?”

    “她悄悄告诉我的,她以为当小丫鬟要被主人打骂,却没想到小官人比她哥哥还疼她。”

    “是啊!喜鹊跟了小官人这样的主人,是她的福气!”

    前面顾三婶回头又笑道:“小官人,喜鹊是个好姑娘,等她长大后许给我家铁头吧!”

    旁边大儿子柱子急了,连忙道:“娘,我还没有媳妇呢!你怎么先管弟弟?”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顾三婶又好气又好笑,伸手戳了一下儿子的额头,“傻小子,不知道娘在开玩笑吗?”

    李延庆忍不住哈哈一笑,“你们兄弟都努力一点,就看喜鹊喜欢谁了。”

    众人有说有笑,一起向村里走去,早春的夜晚乍暖还寒,但夜风拂面,还是能感受到一丝春天的暖意,李延庆望着天上漫天星斗,他心中格外的宁静而充满喜悦,他喜欢这样的生活,温馨而美好。

    。。。。。。。

    就在鹿山镇热闹喜庆迎春社之时,在它南面约二十余里外的张集镇却格外冷清,这是因为张集镇的春社不在镇上,而是西面数里外的桑林村,张集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跑去了桑林村,夜幕降临,小镇一片漆黑,只有一家年头很久的客栈还亮着几盏灯。

    今天客栈被几名从郓州过来的客人包下了,罕见地挂上了客满的牌子,而且几名客人出手阔绰,抬手就付了十两银子的店钱,又赏了伙计一两银子当小费,喜得掌柜和伙计忙前忙后伺候这几位大爷,连春社也顾不得去参加。

    春社年年都有,这几个有钱的大爷可是几年都难得见到一次,虽然这些客人有些古怪,拿刀带剑的,有一个还凶神恶煞,掌柜也当做没看见。

    这群汉子为首之人便是梁山泊的首领宋江,此时宋江已在梁山泊内聚集了二十几名武艺高强的兄弟和数千乡兵,但他们行事低调,还没有正式发动起事,官府也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彼此相安无事。

    宋江年约四十余岁,皮肤微黑,身材中等,看起来貌不出众,他原本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吏,因醉酒杀人被官府通缉,走投无路之下便躲进了梁山泊,由于他为人仗义,待人仁厚,他身边渐渐聚集起不少逃亡而来的武艺高强之人。

    宋江见朝廷奸臣当道,吏治**,军队战斗力低下,便有了起兵造反之心,不过此时他实力还不强,他还要积蓄力量,招揽人才。

    这次宋江带着几名兄弟来汤阴县,是因为他们打听到了当年魏州保丁起义首领扈诚的下落,宋江的结拜大哥晁盖当年也是保丁起义的一名首领,他极力向宋江推荐扈诚。

    宋江当然也知道当年的魏州保丁起义,由扈氏父子率领,声势浩大,前后坚持了十年。

    老首领扈文阵亡后,儿子扈诚又率数千人坚持了三年,最后因内部叛徒出卖而失败,扈诚带着母亲逃走,从此下落不明,没想到竟然藏身在汤阴县,求贤若渴的宋江决定亲自来请这位传奇人物再度出山。

    此时,宋江正在房间内听取情报首领戴宗打听到的消息。

    “根据从方腊那边得到的消息,扈诚就应该藏身在鹿山镇附近,属下又多方打听,发现李文村绰号叫做拼命三郎的人很像我们要找的扈诚,他化名为胡盛,正好和扈诚谐音,属下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胡盛就是我们要找的扈诚,只可惜他已失踪多年。”

    “失踪?”

    宋江不解地问道:“他为什么会失踪?”

    “应该和方腊有关,属下听说方腊五年前曾派人来找他,派来的人没有回去,胡盛也失踪了,或许是躲到别处去了。”

    宋江的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他们费了这么大的精力来找扈诚,竟然五年前就失踪了

    “可知道他逃到哪里去了?”

    “属下暂时不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只听一个粗鲁的声音喝道:“身上竟然有酒味,你们两个混蛋敢背着俺去喝酒,先吃俺一拳!”

    “三郎,不要闹了!”宋江怒斥一声,外面立刻安静下来。

    这时,门开了,阮氏兄弟从外面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黑面虬须大汉,头戴双角草巾子,一脸悻悻之色,此人叫做李逵,原是郓城的一个衙役,好勇斗狠,跟随宋江逃进了梁山泊,是宋江的牙兵首领,这次宋江也把他带来了汤阴。

    阮小二笑道:“大哥,我们回来了。”

    宋江也闻到了他们身上的酒味,便笑问道:“你们参加了哪里的春社?”

    “我们参加鹿山镇的春社,但暂时还没有查到扈诚的下落。”

    旁边戴宗道:“我倒是已经查到了他,他藏在李文村,只是五年前又失踪了。”

    阮氏兄弟对望一眼,阮小五笑道:“真是巧了,我们今天就是在李文村的社棚里喝酒,遇到一个箭法高明的少郎,请我们喝了酒。”

    宋江心中一动,又问道:“那你们在李文村打听到什么了吗?”

    “属下问了他们保正,他们村没有姓扈之人,倒是有个叫做胡盛的汉子有点像我们要找的人。”

    宋江腾地站起,急对两人道:“这个胡盛就是扈诚,保正有没有说他去哪里了?”

    阮小二愣了一下,摇了摇头,“保正说胡盛平时很低调,他的邻居就是那个箭法高强的少郎,后来我们又问他,他也不知道胡盛一家去哪里了?”

    旁边戴宗若有所思地笑道:“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一个武艺高强的扈诚,他的邻居又是个箭法高强的少郎,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呢?”

    戴宗的话说到宋江的心坎了,他也在怀疑少郎的箭法和扈诚有关系,他缓缓点头道:“就算那个少郎的箭法和扈诚无关,但既然他们是邻居,那他一定知道扈诚的线索,我现在就去拜访他。”

    在门口的李逵忽然高声嚷道:“一个小屁孩还用哥哥拜访他?俺一根绳子缚来就是了。”

    阮氏兄弟大怒,对他怒目而视,宋江摆摆手,“不要乱来,这里可不是郓州,若惊动了官府,我们吃不了兜着走。”

    。。。。。。。。

第六十七章 夜里来客

    夜已经深了,李延庆还在桌案前挥毫写字,他已经从春社中的兴奋中冷静下来,再有两天他们就参加县考了,虽然县考对于他并不是障碍,但师父布置的功课他都会认认真真做完,再写一篇字他就能完成今晚的功课了。

    这时,李延庆忽然听见了敲门声,他才想起忠叔已经醉倒,无法替自己开门,他便放下笔,披上一件夹衫,快步向院子大门走去。

    打开门,只见门外竟然黑压压地站着一群人,李延庆愣了一下,“你们是”

    旁边阮小二走上前,抱拳笑道:“小哥,是我们!”

    “原是阮大哥,这几位是?”李延庆看了一眼他身旁的几人,尤其一个黑脸虬须汉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江走上前抱拳微微笑道:“在下郓州宋江,冒昧前来拜访小官人!”

    “原来你就是”

    李延庆差点说出‘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他咬住了嘴唇,再三告诉自己,这不是《水浒》,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宋江。

    “原来是宋官人,请进吧!”

    李延庆把宋江请进院子,宋江回头对众人道:“你们就在外等候!”

    “哥哥快去,俺会耐住性子。”

    宋江又停住脚步,回头向李逵狠狠瞪了一眼,李逵眼皮向上翻了翻。

    李延庆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这个黑面虬须汉子,他心中生出一丝警惕,不管小说中描写梁山好汉怎么替天行道,但掩饰不了他们落草为寇的事实,这些人都是梁山泊的盗贼,可不是良善忠厚汉子。

    宋江在客堂坐下,李延庆又让菊嫂点一碗茶招待。

    “宋官人这么晚找延庆,不知延庆能帮上什么忙?”

    宋江微微笑道:“我是为胡盛而来。”

    说完,他不露声色观察着李延庆每一个细微表情,作为梁山伯的首领,宋江自有他的御下之策,他尤其擅长洞察人心,他的部下大多是一些桀骜不驯的江湖豪杰,闹情绪是家常便饭。

    宋江便会把闹情绪的部下请来促膝谈心,对方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便能迅速判断出对方的真正心思,从而有效应对,屡试不爽。

    他强大的读心术已在梁山泊形成了一句公认的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宋公!’

    今天宋江便故技重施,观察李延庆的一举一动以及每一个细微表情。

    殊不知李延庆早从阮氏兄弟那里便猜到了宋江的来意,他心中也早有了应对之策。

    李延庆点了点头,“今天阮小二大哥已经问过我们保正了,保正也给他们解释过,如果宋官人不知道,我愿意再重复保正说过的话,胡大叔一家在五年前就已经搬走,宋官人现在所坐的地方就曾是胡大叔家的客堂,他把土地卖给我们,我们重新修了房子,这里已经没有他们家生活的痕迹了。”

    宋江还是敏锐地感觉到李延庆语气中一丝抵触,他连忙笑道:“可能李少郎误会了,我对胡盛并没有恶意,我和他是多年前的老友,我一直以为他在二十年前死了,后来才知道他并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生活在汤阴县,我才千里迢迢赶来,想见一见故人。”

    李延庆淡淡道:“如果宋官人早来五年,或许还能见到胡大叔,可惜现在我也帮不了你。”

    事实上,李延庆知道胡盛现在在哪里,胡盛四年前潜来李文庄打探情况时,曾告诉自己,他们一家住在小青儿的祖母家附近,而胡大娘又曾经对自己说过,她娘家是大名府南乐镇人,胡大叔一家一定就住在那里。

    但不管宋江再怎么说得天花乱坠,李延庆都绝不会让他们去打扰胡大叔一家的平静生活。

    宋江遗憾地叹了口气,“我当然知道故人已经搬走,但我想应该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小官人应该知道一点线索吧!”

    李延庆笑了笑,“五年前我才七岁,宋官人觉得他会告诉我吗?”

    宋江虽然从李延庆的脸上看不出半点表情,但丰富的阅历却告诉他,眼前这个少年说的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说明他事先已精心进行了准备,这便恰恰证明了他一定知道胡盛的下落。

    宋江是何等人物,怎么会被一个少年牵着鼻子走,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冷冷道:“小官人或许不知道,但我想小官人的父亲一定知道,我应该拜访令尊才对!”

    这便是一种明面上的威胁了,如果你不说,那就去找你父亲,李延庆也变了脸色,高声道:“菊嫂,点汤!”

    宋朝的风俗是迎客点茶,送客点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