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320章

寒门枭士-第320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岑站在高处,默默地等待着士兵集结,足足等了一刻钟时间,最后十几名士兵才从村里跑出来,只剩下两千三百余名士兵了,宿营才一个半时辰,士兵便逃走一千七百余人,恐怕到天亮时,军队最多就只剩下千余人了。

    士兵们乱哄哄地挤在一起,大家伸长了脖子,等着主将训话。

    张岑心中叹息一声,缓缓对众人道:“事到如今,我不想否认了,我们的战斗力已经丧失,一旦敌军全面攻击,我们将会被屠杀殆尽,所以我有些话要明着告诉大家了,莘县和高唐县两次救援失败,寨主不会再救援第三次了,就算我们去德州,也只能倚靠自己来逃生。

    德州有厢军在等着我们,而我们身后十里外至少有一千骑兵象狼一样地跟随着我们,随时会将我们猎杀,可我们已经没有粮食了,明天一早大家就得饿肚子,我也不知道前面能不能抢到粮食,或者德州厢军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张岑声音有点哽咽,他强忍悲痛继续道:“我们其实已经走投无路,前途一片黑暗,连关将军也走了,我现在给大家一个选择,如果想离去,想自行逃生,我不会阻拦,如果想继续跟随我,我也只能尽力带大家突围逃生,看看能不能在黄河边找到渔船,大家选择吧!半个时辰后我就出发。”

    沉默良久,‘当啷!’一声,有人放下兵器转身离开队伍走了,紧接着更多的士兵开始默默脱去盔甲,放下兵器,三三两两结伴离去。

    张岑也不阻拦,平静地等待众人的选择,连副将关胜也走了,大家再也没有什么留恋,走的人越来越多,大约一刻钟后,队伍里只剩下三百余人,都是最初在梁山跟随张岑的老弟兄,张岑忍不住长叹一声,抱拳对众人道:“我张岑对不起大家!”

    “大哥快别说这话了,有福同想享,有难同当,大不了我们再次上山为王,过逍遥快活日子去!”

    众人一起大喊:“大哥,上山吧!”

    张岑点点头,“既然大家都这样想,那收拾盔甲,我们想办法渡河去齐州占山为王去!”

    张岑也豁出去了,他也无颜去见宋江,索性就脱离梁山军,自己去家乡齐州再度占山为王。

    。。。。。。。。。

    李延庆率领的一千骑兵就在梁山军三里之外的树林内,士兵们没有休息,而是保持着作战状态,骑马执矛,严阵以待,五百名步兵已分派出去,分布在各个路口,负责绞杀逃亡的梁山军士兵。

    李延庆面无表情,冷冷地注视着远处黑黝黝的村子,他已经知道对方出现了大量士兵逃亡,这支梁山军的军心已彻底崩溃,即将灭亡了。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躬身道:“启禀将军,我们抓住了敌军副将!”

    李延庆一回头,只见关胜被士兵们推了上来,后面有人牵着他的马,拿着他的兵器,关胜被埋伏在外围的玄武营士兵用拖网抓住。

    关胜羞愤难当,扭过脸去一言不发,李延庆默默看了他片刻,令左右道:“放他走!”

    “你。。。。你要放我走?”关胜吃惊地望着李延庆。

    李延庆淡淡道:“你是河北赵州人,希望有一天你会组织乡兵阻挡女真人的铁蹄,去吧!”

    士兵们解开关胜的绳索,将战马和大刀还给他,关胜深深地看了李延庆一眼,催马便向远处奔去。

    王贵在李延庆身后有点担心道:“万一他又投奔宋江怎么办?”

    李延庆摇了摇头,“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回乡务农,如果运气好,朝廷或许放他一马,如果运气不好,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可万一朝廷有人拿这件事来针对将军,说将军私放战俘,那该怎么办?”

    李延庆冷冷看了王贵一眼,“你要记住一点,以后做事情不能太瞻前顾后,总担心这样担心那样,那你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明白了吗?”

    王贵惭愧道:“卑职明白了。”

    远处马蹄声响起,一名骑兵探子疾奔而至,“启禀将军,张岑带着士兵走了。”

    “有多少人?”

    “大概三四百人!”

    绝杀的一刻终于到来了,李延庆当即喝令道:“追上敌军,格杀无论,得张岑人头者,记大功,赏金百两!”

    一千骑兵骤然发动了,他们疾冲上官道,如风驰电掣般向北面追去,前面再走二十里就是德州地界了,他们要在德州地界之前全歼这支穷途末路的军队。

    奔出不到十里,王贵率先发现前方数百人的身影,他大喊道:“就在前面,弟兄们,跟我杀上去!”

    百步外,走投无路的张岑和三百名士兵张弓搭箭,张岑大喊一声,他们射出了最后一轮箭,绝望地看着上千骑兵向他们席卷杀来。。。。。

    三月的最后一天,历时一个多月,盘踞在河北的一万梁山军彻底被李延庆率领的玄武营军队剿灭,主将张岑死在王贵刀下,副将关胜下落不明,一万河北梁山军全军覆灭。

    。。。。。。。。。。

    五丈河又叫广济河,是汴京通过梁山泊的一条直达水道,也是开封府前往京东两路最重要的运输通道,几次围剿梁山军的战役,官兵的大量后勤物资都是从这里运往郓州。

    这次种师道的三万大军也不例外,数百艘满载着粮草及各种战略物资的船队延绵二十余里,动员了数千纤夫,拉拽着船队缓缓而行。

    三万大军则在两岸列队行军,旌旗招展,铺天盖地,行军战鼓轰隆隆敲响,队伍中不时传来低沉的号角声,振奋着军队的士气。

    这次出征,名义上是太子为主帅,但太子为国本,不宜出京,所以太子只是遥领主帅之衔,表示朝廷极为重视这次剿匪,但真正率军领兵之人却是老将种师道,另外张叔夜也得重用,出任行军司马,加上一个主管后勤军务的老将宗泽,这次出征,朝廷势在必得。

    这天下午,大军抵达了兴仁府济阴县,再向前走百里队伍就将进入济州,种师道抬头看了看天色,下令道:“队伍就地驻营!”

    种师道有着极为丰富的行军经验,他不会让队伍疲劳,也不会轻易在夜间行军,他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以稳健求胜,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出奇兵,派李延庆去河北剿匪,就是他派出的一支犀利奇兵,战略上的一个绝妙点睛之作。

    三万大军很快便在扎下了大营,四周安插了二十万根长矛,又部署了数千名外围斥候,层层防御,将大营打造成铁桶一般。

    大营内,种师道正和张叔夜以及宗泽商议进军之策,种师道虽然高调行军,制造声势,但他在用兵上却极为谨慎,更不会轻视梁山军,他知道自己只有三万人,远少于梁山军的十万大军。

    种师道指着地图上的梁山泊道:“梁山水泊方圆八百里,里面大大小小的岛屿有数十个,所有有价值的岛屿都被梁山军控制了,我们之前两次进攻梁山军失败,损失战船上千条,根据我得到的情报,梁山军手中的船只大概有五百艘左右,其中一百余艘在黄河,剩下的都藏在梁山水泊中,除了几百艘战船外,他们还有八千士兵,分布在梁山泊的八个岛屿上,非常隐蔽,如果我们贸然进入梁山水泊,我们船队必然会全军覆灭,这一点不容质疑。”

    张叔夜和宗泽对望一眼,张叔夜惊讶地问道:“战船数量和水军数量这些重要情报,老将军是如何得到的?”

    种师道微微一笑,“是之前李延庆搞到的,我不仅知道他们有八千水兵,我还知道他们分布在哪八座岛上。”

    种师道展开一份专门绘制的梁山水泊地图,他指着地图对两人道:“看见没有,这便是梁山水泊的详细地图,上面有二十几个可以驻军的岛屿,八个岛我都有注明,石褐岛、长子岛、双星道、草鞋岛。。。。。。,梁山军有八支水军营,就分布在这八座岛上,另外山上还有两千军队,整个梁山老巢大约有一万驻军。”

    张叔夜精神一振,有如此详细的情报,何愁乱匪不灭,他急忙问道:“那大帅打算怎么进兵?”

    种师道指着地图上距离湖口约十里处的一个位置道:“这里叫做大王村,距离湖口只有十里,距离官道只有两里,是五丈河距离官道最近之处,我打算把大营驻扎在这里,把巨野县夺下来,再以巨野县为后勤重地,和梁山军打几场硬战再说。”

    就在这时,大帐有亲兵急声报告,“启禀大帅,河北有紧急战报送至!”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计取历城

    种师道心中燃起一线希望,连忙道:“速让报信士兵进来!”

    片刻,从门外走进一名军士,单膝跪下呈上一卷战报,“河北最新战报,请大帅过目!”

    种师道接过战报打开匆匆看了一遍,他顿时激动得一拍桌子,“好!”

    张叔夜和宗泽都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可是河北捷报?”

    种师道点点头,“河北梁山军已在高唐县以北全军覆灭,主将张岑死在乱军之中。”

    张叔夜和宗泽都又惊又喜,这个消失来得太及时了,必然会大大振奋军中士气,种师道把战报给了二人,他又问报信士兵,“我们伤亡如何?”

    “最后一战,我们只伤亡了十几名弟兄。”

    种师道感到惊讶,“怎么会呢?”

    士兵便将最后一战的情况详细报告了种师道,种师道越听越惊讶,竟然跟踪了六天六夜才下手歼敌,这份耐心和韧劲就算自己也未必办得到,他暗暗赞许,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李延庆确实有名将的底蕴。

    张叔夜竖起大拇指赞道:“如此年轻就能坚韧不拔,耐心寻找战机,此人将来必然是我大宋抵御异族的栋梁,大帅有识人之明也!”

    张叔夜一直不明白种师道为何如此看重李延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率两千军进河北,最终歼灭了上万梁山军,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办到。

    “大帅要立刻向天子报喜啊!”旁边宗泽笑道。

    种师道点点头,他当即在李延庆的战报上加盖了自己的印章,又派几名士兵和李延庆派来的报信士兵一起,赶往汴京报信。

    种师道顿时信心大增,他又派一名士兵赶去高唐县给李延庆送信,准许他南下齐州。

    。。。。。。。

    李延庆要南下齐州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他首先要妥善解决乡兵的安置问题,乡兵当然不能解散,李延庆赶去大名府,将大名府招募的一万乡兵交给了梁中书,由梁中书负责将这一万乡兵在大名府和博州之间分配,大名府需要增加守军,博州也需要士兵守城。

    至于相州的四千乡兵,李延庆留下了两千青壮,而其余两千人交给相州团练推官张长懿带回安阳县,之前枢密院的调兵令中说得很清楚,调相州及大名府乡兵参与剿匪,匪患肃清则遣返乡兵,调兵令中并没有明确只限于河北匪患,他当然理解为梁山匪患,那么跨黄河剿匪也并没有违抗命令。

    齐州禹城县黄河码头,十艘大船先后抵达了码头,一千步兵快步从船中奔出,在码头上迅速集结,部署了码头上的防御,防止梁山军袭击码头。

    李延庆只有十艘大船,这些船只至少要运十几趟,才能将兵员、战马、牲畜以及粮食物资全部运到南岸,保证码头上的安全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