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298章

寒门枭士-第298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晌,种师道叹息一声道:“这次西征,你居功第一,如果姚仲平昧着良心不给你上报,恐怕苍天也不会饶他。”

    停一下,种师道又道:“你现在只是请假,难道你真不打算回河东军了吗?”

    “卑职昨天已经接到太原军府的通知书,太原军府催我十天内回太原重新任职。”

    “那你应该回去啊!”

    李延庆微微笑道:“西征已经结束,西征军东线军衙也已解散,情报司本来就是在军衙的基础上成立,军衙解散,情报司当然也就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指挥使无非是让我回去另有任用,但卑职的正职是保静军节度支使,保静军节度使依旧是大帅,我当然要跟随大帅才对。”

    “但我听说情报司并没有解散,只是改名为审番司,还是原班人马,主事参军依旧空缺,我觉得姚指挥使还是想把这个职务给你。”

    李延庆摇了摇头,“如果卑职要回去,卑职就会去位于延安府的保静军节度官衙,那里才是我的正职!”

    李延庆言外之意就是告诉种师道,他拒绝了姚仲平的招揽,这其实也是宋朝官制的特点,宋朝为了互相制衡,避免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重演,便设计了一套极为复杂繁冗的官职体系,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官阶、正职和实际职务互不搭界。

    李延庆的官阶是从七品朝散郎,他的等级和俸禄福利都是根据官阶来定。

    而李延庆的正职是保静军节度支使,实际上是个空职,没有任何事情可做,连官衙也只是挂在延安府衙中的一块牌子,恐怕连一张办公桌都没有,这种情况下,李延庆就要通过各种人脉关系去找差遣职务来做,他出任西征军情报司主事参军就是一种差遣官,西征结束,西征军衙解散,差遣官没有了经费来源,自然也就取消了。

    所以现在李延庆暂时处于一种半失业状态,拿一份空饷,却无所事事,虽然姚仲平想把审番司主事参军的差遣职务给他,但他却没有半点兴趣。

    种师道明白李延庆的选择,他不愿意跟随姚仲平,种师道苦笑一声说:“我理解你的选择,但这样话,你西征的大功他很可能就不会给你上报,岂不是太可惜了。”

    “卑职的功劳不是他想抹杀就能抹杀掉的,他不愿替卑职出头,自然有人会替卑职出头。”

    种师道一下子想到了梁师成,他点点头便不再吭声了,过了片刻,种师道又道:“另外还有一事我要告诉你,震天雷的配方我已经献给天子了,据说军器监火药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大量制作,正在为征辽做准备。”

    李延庆微微叹息一声,“只是这样一来,辽国也会很快得到震天雷的配方了,不过也好,但愿辽国能用震天雷尽量拖延灭国的到来。”

    种师道笑了笑道:“人年纪大了就坐不住,我要去更衣,延庆先休息一下,尝一尝我亲自熬制的老种汤吧!”

    上茶迎客,喝汤送客,种师道这是要李延庆告辞了。

    李延庆却没有起身,他沉吟良久道:“我今天来,其实是想提醒一下种帅,很可能种帅又要率军出征了。”

    种师道一惊,“去征讨谁?”

    “去征伐梁山!”

    种师道一下子愣住了,半晌道:“不是说朝廷要招安梁山军了吗?”

    “卑职刚刚得到消息,去招安梁山军的亳州知州侯蒙死在了济州任城县,听说是被梁山军所杀,这次招安失败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骥伏枥

    从种师道府中出来,夜幕已经降临,李延庆刚回到冰柜街的府宅中,管家便跑出来对他道:“刚才梁太傅派人来找你,等了一会儿,让你回来后立刻去太傅府中,好像有什么要紧之事。”

    虽然李延庆在外面奔波了一天,身体已十分疲劳,但梁师成有急事找他,他还是不能怠慢,连忙又坐上牛车向梁师成府中赶去。

    梁师成的府邸位于西角楼大街,紧靠太平兴国寺,李延庆赶到府邸,一名小厮就坐在门口等候,见李延庆到来,连忙起身道:“太傅刚才又催了,李官人快快随我来!”

    梁师成居然催促了,李延庆心中隐隐感到,一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不多时,李延庆被请进了梁师成的外书房,只见梁师成负手站在窗前,正沉思不语,李延庆不敢打扰,站在门口耐心等候。

    片刻,梁师成缓缓问道:“侯蒙被杀和你有关吧?”

    李延庆身体微微一震,依旧平静地道:“太傅何出此言?”

    梁师成慢慢转过身,注视李延庆片刻,“我基本上已经肯定侯蒙是被栾廷玉所杀,但栾廷玉不过是个杀手,谁是背后的指使者?我考虑良久,却想到了你!”

    李延庆笑了起来,“栾廷玉替很多人做过事,蔡相国、太傅、童贯、高俅,几乎所有的权贵都委托过他,为何太傅偏偏想到我?”

    梁师成笑了笑,“当然不一定是你,只是我的一个直觉,我觉得应该是你,在汤阴县和你一起救了高深女婿之人,不就是他吗?”梁师成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延庆。

    李延庆脸色微变,这么隐秘之事,梁师成怎么会知道?

    梁师成又道:“高深其实是我的人,是我安排王黼推荐他出任知枢密院事,前两天我去探望他,他给我说起此事,他女婿写了一封家信,信中提到你和师兄救了他的命,我就推断你的师兄是谁,使用一根铜棍,武艺高强,除了栾廷玉外,我实在想不到还会有什么人。”

    李延庆点点头,“确实是他,我们在汤阴偶遇,他帮我救了周县尉。”

    “那么侯莫被杀,应该也是他在帮你的忙,对吧!”

    李延庆淡淡一笑,“我只是一个从七品小官,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太傅怎么把这种破坏和谈的朝廷大事和我联系在一起?”

    梁师成眯着眼道:“你可不是一般的小人物,你做过的大事还少吗?侯莫之死让我想到了杨戬,你敢说不是你做的?”

    “太傅这样肯定,好像我不承认都不行了。”

    梁师成注视他片刻,摆摆手道:“我们坐下谈!”

    有些事情李延庆坚决不肯承认,梁师成也不再勉强他,两人心知肚明便可。

    一名侍女进来上了茶,梁师成喝了口茶又道:“这件事令官家极为恼怒,官家认定是梁山乱匪的反招安一派杀了侯蒙,将主张招安的余深和高俅狠狠痛斥一番,他决定继续征讨梁山乱匪。”

    李延庆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不知官家决定由谁挂帅出征?”

    “这就是我今晚找你来的目的了,你前些日子向我推荐过种师道出征剿匪,不知你有没有去找过种师道?”

    “卑职今天去看过种大帅!”

    “他的近况如何?”

    “他的近况不是太好,显得有点老迈,但卑职相信,只要盔甲上身,他立刻会变得老当益壮!”

    梁师成站起身,负手走了几步,半晌才道:“官家有想法让童贯重新出山。”

    李延庆吃了一惊,“可是他刚刚被贬没几个月,这样快就重新启用,让朝廷怎么看?”

    “官家根本就没有想贬他,只是做个样子罢了。”

    “已经决定了吗?”

    梁师成摇了摇头,“如果决定了,我今晚就不会找你来了,几个相国都坚决反对,官家也没有办法。”

    李延庆刚刚绝望的心中忽然又生出一线期待,他现在真不知道梁师成在打什么主意了,索性不再说话,等梁师成最后表态。

    梁师成来回踱步,显得心事很重,最后他看了一眼李延庆道:“我想让太子挂帅,种师道为副将,前往征讨梁山乱匪,你觉得如何?”

    李延庆这才明白梁师成的心思,竟然是想让种师道跟随太子前去剿匪,一旦太子有了军功,东宫之位就更加稳固了,梁师成一点都不糊涂,算得非常精明,别人率军他未必放心,但种师道他却信得过。

    李延庆也知道这是梁师成推荐种师道的条件,把第一功劳让给太子,为了自己的计划能够实现,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赵楷的利益了。

    李延庆当即表态说:“有太子坐镇,卑职相信这场战役必胜,灭匪可期!”

    。。。。。。。

    种师道做梦也想不到李延庆的预言来得如此之快,仅仅两天后,他便接到天子的宣召,宣他到文德殿偏殿面圣。

    种师道丢弃了拐杖,换上了朝服,乘坐一顶小轿来到了文德殿前,一名宦官迎了上来,“种尚书这边请!”

    宦官带着种师道匆匆向偏殿走去,不多时,种师道走进偏殿,有侍卫高喝:“兵部尚书种师道觐见!”

    “天子宣入!”里面有侍卫回应。

    种师道连忙整理一下衣冠,匆匆走进了偏殿内,只见余深、白时中、王黼等十几名高官已经站在偏殿两边,在丹陛之上,天子赵佶端坐在龙椅中。

    种师道连忙上前跪下行礼,“老臣种师道参见吾皇陛下!”

    “种爱卿免礼!”

    “谢陛下!”

    种师道站起身,赵佶仔细打量了他一下,见他虽然须发皆白,但进大殿时走路虎虎生风,跪下起身时也毫不费力,完全不是一个七十余岁的老人,倒像个筋骨硬朗的中年人。

    赵佶暗暗点头,老当益壮,果然名不虚传,高俅说种师道已老态龙钟,连走路都要拐杖,看来高俅居心叵测,也想效廉颇旧事,想到这,赵佶忍不住狠狠瞪了一眼高俅。

    高俅却有苦说不出,他明明亲眼看见种师道拄着拐杖躬着背,走路艰难,还要一个小童扶持,怎么一转眼,才短短几天时间,又变得生龙活虎了,这。。。。这到底是什么缘故,难道种师道是故意装出来的吗?

    “朕宣召种爱卿来,是有要事和种卿商议!”

    “老臣愿听陛下吩咐!”

    赵佶点点头又缓缓道:“朝廷为了剿灭梁山乱匪,已经连败四阵,损兵十余万,朕就不明白,区区一个占山为王的乱匪,难道真有这么厉害?还是朕的将士虚弱之极,不堪一击,不知老将军是怎么想看待剿匪兵败,务必请坦率告诉朕!”

    自从李延庆暗示种师道会被任命为主帅后,种师道便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在众目睽睽下,他沉吟一下道:“陛下,用兵之初,首先在于知兵,主帅需要了解自己的军队,然后再了解敌军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老臣认为,朝廷四战之败都败在主帅不知己不知彼上。”

    高俅的脸色极为难看,这四战之败中就有他的一份,让他脸上怎么挂得住?

    高俅终于忍不住道:“陛下,恕微臣打断种老将军的话,我很想知道,种老将军的所谓知己知彼,具体是指什么?”

    种师道注视着高俅说:“高殿前率军攻打梁山乱匪时,那时他们还占山为王,兵不满一万,那我就想问高殿前,梁山泊有几个岛,水有多深,梁山水军有多少船只,战将是谁?梁山有多少条上山之路,他们有多少军马,他们伙食怎么样,家眷在哪里?”

    高俅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种师道却不放过他,又继续问道:“我再问高殿前,当时高殿前率三万军去围剿梁山乱匪,那三万军中有多少都头,有多少指挥使,他们都叫什么名字?高殿前知道吗?”

    高俅被问得老羞成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