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201章

寒门枭士-第201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延庆吓了一跳,连忙扶起她,“你这是做什么什么?”

    “我。。。。我没有得到小官人的同意,就嫁人了!”菊嫂呜咽着哭道。

    李延庆又好气又好笑,虽然他当时听到菊嫂嫁人的消息时,确实有点不舒服,但这件事过去了快两年,他早已忘记了,没想到菊嫂居然一直记在心中。

    “别为这点小事难过了,我根本没放在心上,只要你自己生活美满,我当然也替你高兴。”

    这时,忠叔也上前笑道:“我早给你说过了,小官人是做大事的人,不会记住你这点芝麻小事,你就不信,现在看见没有,小官人生气了吗?”

    “谢谢小官人!”菊嫂哽咽着说道。

    李延庆呵呵一笑,“这件事就别提了,菊嫂,我肚子饿了,开饭吧!”

    “哎!我给小官人熬了红糖冬瓜粥,蒸了羊肉细馅包子,都是小官人喜欢的早饭,我这就端来。”

    菊嫂心情大好,快步走去厨房了。。。。。。。

    吃罢了早饭,李延庆便起身前往汤王村,去汤王村倒不是去见王贵,而是去拿他的书,永济渠在汤阴县有两个码头,一个是县码头,在县城北面,一个就是位于孝和乡的汤王村码头,李延庆和父亲约好了将他的书送到汤王村码头。

    送书的船比他还提前一天出发,从时间上计算,船只也应该到了。

    以马代步要比骑驴快得多,半个时辰后,李延庆便抵达了汤王村外的小树林,从这里直接穿过小树林便可到永济渠码头,比进汤王村要近不少,而且汤王村的狗特别凶猛,每次他来汤王村,总有十几条大狗追着他又吼又叫,着实令他心中不爽。

    李延庆一转马头,便沿着另一条路向永济渠方向走去,可刚走数十步,便听见身后有人喝道:“臭小子,你去哪里?”

    李延庆一回头,只见王贵出现在树林旁,手中拿着一根哨棍,满脸不高兴地望着他,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容颜俏丽的少女,李延庆一眼便认出来,正是汤怀的妹妹的汤圆儿。

    李延庆只得暗叫一声晦气,怎么就这么巧,又遇到了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他只得拨马回头,打个哈哈笑道:“我去码头,估计我的书已经到了。”

    “你去码头怎么不从村里走,你小子就不想见我,是不是?”王贵忿忿说道。

    “阿贵说得不错,老李就是想避开我们。”汤圆在一旁帮腔。

    李延庆哑然失笑,“我说你们两个,你们几时变得什么唱什么随了,还有,你们小两口在这里欣赏风景,你觉得我会加入一起欣赏美景吗?”

    汤圆顿时俏脸通红,狠狠瞪了李延庆一眼,对王贵道:“贵哥哥,我先回去了,回头我再来找你,有个坏家伙在这里胡说八道,实在影响我的心情。”

    她转身就走,李延庆笑道:“汤圆儿别走啊!我去码头拿东西,不影响你们。”

    “才不理你呢!”

    汤圆儿丢下一句话,快步向村里走去了。

    李延庆又拨马回头,奇怪地看了一眼王贵,“你怎么不留她?”

    王贵无精打采道:“她一大早就把我拉出来,逼我向她家里求婚,我就在想,老李怎么不来呢?结果你真的来了,我还以为是天意!”

    李延庆眉头一竖,“你这个臭小子,她让你求婚不是好事情吗?你们也快两年不见,她一直惦记着你,这么好的姑娘,你居然。。。。。阿贵,说老实话,你是不是有点嫌弃她了?”

    王贵苦笑一声,“我哪里敢嫌弃她,她是我祖父认定的孙媳妇,我只是。。。。只是不想这么早成婚,我也才十六岁,至少二十岁再考虑这件事吧!反正那时她也才十八岁,我就不知她才十四岁,就急得跟什么似的,居然逼我去求婚!”

    “她是怕你变心,汴京那种繁花之地,象你这么英俊潇洒又多金的武学高手,身后肯定跟着一大群。。。。。。”

    不等李延庆说下去,王贵便挥棍打来,“让你臭小子再说!”

    李延庆拔马闪开他的棍,忍不住哈哈大笑,王贵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算了,不跟你这种人计较,我陪你去码头。”

    他将李延庆拉下马,两人一起向码头方向走去。

    汤王村码头是二十几年前,王家和汤家联合修建的,汤家开店,王家停船,码头有一家小酒馆,有杂货铺,有修船铺,还有一家邸店,都是汤家的产业,邸店有点象邮局,可以寄放信件和小件货物,也可以在这里存钱,基本上各种杂事都做。

    李延庆的两大箱书已经到了,他把信物交给伙计,不多时,两名伙计将两大箱书用木轮车拖了出来。

    这时,掌柜笑眯眯走过来道:“这两大箱书至少重百斤,要不然我们给小官人送去李文村吧!只要两百文钱运费,如何?”

    李延庆欣然答应,把地址留给他们,让他们去找忠叔要钱,这才和王贵来到旁边小酒馆里坐下。

    两人要了几盘冷菜和一壶酒,李延庆喝了一杯酒感慨道:“明年就是宣和元年了!”

    “你说什么?”

    王贵愣了一下,“你怎么会知道明年的年号?”

    李延庆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便含糊解释道:“我是听童太尉说的,明年准备改年号为宣和。”

    “改就改呗!你感叹什么?”

    李延庆沉吟一下说:“你还记得我当年说过女真人之事。”

    王贵点点头,“你说得很准,辽国屡战屡败,我估计它们坚持不了几年了。”

    “所以我给族人说,一旦女真人灭了辽国,一定会大举南侵,相州恐怕也难逃女真人的铁蹄蹂躏,我劝族人搬去南方,老贵,你也劝劝家人吧!早点给自己留条后路。”

    王贵知道李延庆让父亲在鄂州江夏一带买了不少庄园,显然也是在为将来准备后路,王贵在这件事上一直认为李延庆有先见之明,一旦女真人大举南侵,相州难逃战火。

    他便默默地点了点头,“我知道,我会劝说祖父在南方买一点土地,给家族留条后路。”

    “你祖父会信的话吗?”

    王贵狡黠一笑,“我就对他说,是童太尉告诉你的朝廷机密,他一定会相信!”

    =====

    【昨天去配了眼镜,花了半天时间,所以今天只有两更,明天三更。】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学来函

    汴京,蔡相国府门前,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官员正焦虑不安地来回踱步,他不时伸长脖子向府门内望去,但目光总是失望地收回来。

    这个年轻官员便是密州州学教授秦桧,这两年他四处钻营,千方百计调回京城,虽然秦桧本人出身贫寒,但他妻族却是豪富大族,丈人王仲山拿出上万贯钱替他打点门路,终于走通了张邦昌这条路子,张邦昌将秦桧推荐给了蔡京。

    今晚下午,蔡京在府中接见他,他兴冲冲赶来后,门房替他进去禀报,却没有了消息,秦桧已经等了半个多时辰,眼看太阳西斜,他开始心急如焚,又上前躬身对守门侍卫道:“能不能帮我再去传递一下消息,我已经等了半个多时辰了。”

    侍卫冷冷看了他一眼,“很正常,等两个时辰的官员都有,你连这点耐心都没有,让相公怎么用你?”

    秦桧无言以对,只得退回到墙角继续长吁短叹,不过没多久,一名管家便匆匆走出来,左右看了看问道:“秦桧可在?”

    “在!在!”秦桧飞快跑过来,连声答应。

    “相公要见你,跟我来吧!”

    管家转身向府中走去,秦桧亦步亦趋,紧紧跟在他身后,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蔡京的外房,管家转身对秦桧道:“这里是相公的外书房,能进这里的朝官都是自己人,秦官人可要自己把握好机会。”

    秦桧顿时受宠若惊,“多谢大院提醒,秦桧感激不尽!”

    “跟我来吧!”

    管家带秦桧走进院子,在门口禀报道:“相公,秦桧带到!”

    “让他进来!”

    管家回头给秦桧使了个眼色,秦桧连忙整理一下衣冠,这才走进了书房,书房内,蔡京正在伏案写着什么,秦桧连忙躬身长施一礼,“下官秦桧参见蔡相国!”

    蔡京用笔指了指旁边椅子,“先坐一会儿,我马上写完了。”

    “是!”

    秦桧走到椅子前,却不敢坐下,依然垂手站立。

    蔡京又写了片刻,这才放下笔,看了秦桧一眼,淡淡笑道:“知道本相为什么要找你来吗?”

    “下官。。。。不知!”

    蔡京笑了笑,从桌前取过秦桧的履历,瞥了一眼问道:“你是政和四年进士及第?”

    “是!下官是第一名状元。”

    “堂堂的状元怎么会去密州当助教,这有点滑稽啊!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

    秦桧有苦难言,他是因为出身贫寒,而妻子是他考中解元后迎娶,虽然是江宁大族,在京城的地位却不高,简而言之,他没有后台,所以才被打发去密州当助教。

    秦桧半晌说不出一句话,蔡京倒没有为难他,又继续看他的履历,“不错,政和六年居然又考中了词学兼茂科,难怪张邦昌推荐你,确实比较有才学。”

    蔡京把他的履历丢到一边,背靠椅子笑道:“张邦昌推荐你为太学学正,官职虽然不高,但非常重要,你觉得自己能胜任吗?”

    秦桧的心怦怦跳了起来,他已经听说张邦昌准备推荐他为太学学正,关键就在蔡京是否同意,今天蔡京接见他,显然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他连忙表态道:“下官绝不会让相国失望!”

    自从去年弓马大赛童贯成功将手伸进太学后,童贯时不时找各种理由去巡视太学,找优秀的太学生谈话,勉励他们习文学武,强健身体。

    而今年春天更是将新入学的太学生拉去军营训练,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干涉太学,蔡京心中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他一直想任命一个太学学正,抵消童贯对太学的影响,却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

    秦桧是他面试的第四人,前三个要么资历不足,要么能力欠缺,他都不满意,这个秦桧资历很不错,看起来也颇为精明,说不定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蔡京又喝了口茶缓缓问道:“今年年初三百名太学新生被拉到军营训练,估计要到明年新年后才能返回太学,这里面有不少人应该心不在学业上,不知你怎么应对这件事?”

    虽然蔡京说得很含糊,但秦桧已经从张邦昌那里了解到了具体情况,他知道蔡京在担心什么,这两天他也专门考虑过这件事,心中多少有了一旦应对之策,秦桧不慌不忙回答道:“下官觉得既然有士子无心学业,那也不必在太学读下去,去他该去的地方就是了。”

    蔡京顿时有了兴趣,立刻追问道:“那你具体怎么做呢?“

    “下官会针对他们进行一些专门的考试,不合格的士子,自然就请他去别处高就,不用留在太学。”

    虽然秦桧的方案不是太让蔡京满意,有点笼统,比如他怎么知道谁暗中效忠了童贯,这种事情不会写在脸上,光靠考试可分辨不出来。

    不过秦桧这种强硬的态度却让蔡京很欣赏,他点了点头,对秦桧道:“太学的整顿首先就应‘严’字当头,不合适的太学生应该坚决淘汰,比如像那种沉溺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