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寒门枭士 >

第168章

寒门枭士-第168章

小说: 寒门枭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晴当然不敢动手,又转头向管家吼道:“他来我府中做什么?”

    管家向他行一礼,平静地说道:“回禀三衙内,太师要在外书房接见这位李少君!”

    管家特地将‘外书房’三个字咬得很重。

    “啊!”梁晴一下子呆住了,他父亲极少见客,即使见客也是蔡京、童贯这样的高官,而且还是在外书房见客,这可不是一般的礼遇。

    梁晴不敢再嚣张了,眼睁睁望着管家带着李延庆向外书房走去,他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父亲为何要礼待一个太学生,这个李延庆身上又藏有什么秘密?

    管家请李延庆进了外书房,笑道:“少君稍等片刻,我去禀报老爷!”

    李延庆笑自己点点头,管家快步去了。

    所谓外书房其实也一间会客室,只是冠以外书房的名字,就显得更加亲近私密,它意味着只有心腹手下才有在这里被接待的殊荣。

    一名侍女给他上了茶,对他嫣然一笑,便缓缓退下去了,李延庆一边喝茶,一边打量书房,与其说书房,不如说是字画展览厅,墙上挂满了各种名人字画。

    这时,李延庆忽然被一幅字吸引住了,这幅字裱糊得极为精致,长一丈,宽六尺,字体用墨丰腴,行书遒劲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延庆临摹过苏轼的字多年,他一眼便认出,这竟是苏轼的真迹,李延庆一时看得心潮起伏。

    “这幅字李少君喜欢吗?”旁边传来一个清细的声音。

    李延庆一回头,这才发现梁师成站在自己身后,他连忙躬身行礼,“学生参见太师!”

    梁师成眯眼笑道:“李少君似乎对苏字很有兴趣?”

    “学生最喜欢东坡居士的词,也最欣赏他的字,自幼便临摹。”

    “是吗?那就请李少君写幅字给我欣赏一番。”

    李延庆连忙谦虚道:“学生才疏学浅,怎敢在太师面前卖弄。”

    “不妨!不妨!进我外书房的客人都会写几个字留念,这是惯例,况且李少君是相州解元,相信字不会太差。”

    李延庆推辞不掉,只得硬着头皮说:“太师盛情难却,学生就献丑了。”

    他走到桌案前铺开一幅宣纸,凝神酝酿片刻,便提笔写下苏轼的另一首词:《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梁师成自诩是苏东坡的遗腹子,他最喜欢在人前谈论苏轼,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保住了苏东坡的大部分诗词,才使它们没有在元佑党案中被焚烧殆尽,也使后人能够读到‘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千古名作。

    梁师成在一旁见李延庆的字写得极为飘逸,浓墨渲染,深得苏字精髓,看得出是下过苦功的,而且《西江月》这首词是元丰三年所写,知道的人很少了。

    尤其元佑党案后,苏词基本上在学堂中绝迹,象李延庆这样的学生根本就学不到,如果不是真心喜爱,私下偷藏**,是不可能写出这首词的。

    梁师成暗暗点头,心中颇为赞赏,李延庆的第一关算是过了。

    “这幅字不错,我会收藏起来,李少君请坐!”

    梁师成笑着请李延庆坐下,又吩咐侍女重新上茶。

    梁师成喝了口茶,淡淡问道:“不知李少君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

    李延庆当然不能说是来讨钱,这种话说出来就会崩掉,他必须用含蓄的、双方心知肚明,又不失礼节的话来暗示梁师成,这就叫谈山不见山,谈水不见水。

    “矾楼夜宴,太师对学生另眼相看,学生感激不尽,特来拜谢!”

    梁师成呵呵一笑,“这是小事一桩,少君江南之行表现得智勇双全,胆识过人,辅佐嘉王圆满完成了天子交代之事,当然值得嘉奖。”

    停一下,梁师成又笑问道:“不知少君认识嘉王殿下多久了?”

    “学生今年二月才进京,之前从未来过汴京,只是嘉王看了我的发解试策论,有几分兴趣,所以才认识。”

    “哦!原来少君才刚刚认识嘉王殿下,不过嘉王殿下倒是很器重少君,昨天还专门找到我。”

    这时,李延庆忽然意识到自己找嘉王帮忙失策了,非但没有丝毫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更加得罪了梁师成。

    一时间,李延庆沉默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题求解(下)

    “李少君在想什么?”梁师成喝了口茶淡淡问道,他眼睛里闪过一丝阴冷狡黠的目光。

    李延庆知道自己解这道题的思路错了,他一开始就应该来找梁师成,不能去找嘉王,找了嘉王只怕这道题更加难解,更加复杂,现在已经不是三万贯的问题,而是他和父亲的性命安危问题,以梁师成在朝廷中的滔天权势,得罪了他,十个童贯撑腰都没有用。

    梁师成有的是狠毒的办法,三万贯钱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自己不能解开这个仇结,以后他在京城就寸步难行了。

    当然,让李延庆转而背叛嘉王,拜在梁师成门下,这也办不到,李延庆不可能违背自己基本的做人原则。

    李延庆沉思片刻,他索性坦率地说道:“我在想,我昨天不该去找嘉王,失策了。”

    梁师成呵呵笑了起来,他竖起拇指道:“李少君很聪明,也很坦率,和李少君说话一点都不累啊!”

    李延庆立刻捕捉到了梁师成的言外之意,如果昨天见嘉王得罪了他,他今天就绝不会再见自己了,他既然肯见自己,那就说明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不知道学生还有什么办法弥补?”

    梁师成淡淡道:“我这个人不喜欢记仇,也不是什么鼠肚鸡肠,一点气量都没有,既然李少君敬我先人,我自然也要投桃报李,那那三万贯钱我回头就让内藏府如数付清,不让你们为难。”

    李延庆明白梁师成的意思,三万贯钱不过是一个警告,只是告诉自己,他要收拾自己易如反掌,不光是自己,连父亲李大器也不会放过。

    现在把三万贯钱还给了父亲,意味着警告解除,可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他梁师成会轻易解除这个警告吗?

    李延庆默默点头,等待梁师成继续说下去。

    梁师成瞥了他一眼,心中冷笑一声,这小子确实很聪明。

    他缓缓又道:“不过呢,我也希望李少君能帮我一个小忙。”

    这才是关键条件了,李延庆毫不犹豫道:“只要我能办到,我绝不推辞!”

    “以李少君的胆识,当然可以办到,我想请李少君替我杀一个人。”

    梁师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压低声音冷冷道:“你替我把杨戬宰了,尚方宝剑之事,我们就一笔勾销!”

    。。。。。。。。。

    太学宿舍里,李延庆正在默默收拾行装,梁师成开出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条件,他当然知道梁师成的真实意图,利用自己除掉宫中的死对头,然后嫁祸给嘉王赵楷,很高明的一箭双雕。

    只是他李延庆就会任凭梁师成摆布吗?恐怕最后的结果不会让梁师成如愿,李延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他将两盒用花岗石磨成的象棋装入马袋中,又将短剑也放了进去,他拾起铜弓,稍微犹豫一下,要不要带上它?

    这时,门口忽然有人笑道:“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带铜弓。”

    李延庆一回头,只见栾廷玉双手抱在胸前,倚靠在门上望着自己。

    “是梁师成让你来的?”李延庆冷冷道。

    栾廷玉走过来道:“你不要生气,我并没有欺骗你,我说得是实话,那张琴我原本是打算送给李师师。”

    “那博得美人一笑了吗?”

    栾廷玉摇摇头,“她不肯收,我拿着也没有用,连着《上虞贴》一起给了梁师成,这是我的另一个任务,酬金是三千两银子。”

    李延庆冷笑一声,“船上三十万两银子都不止,你还稀罕三千两银子。”

    “我帮梁师成做事不是为了钱,不管怎么说,我欠你一个人情。”

    “你不光欠我一个人情,还欠我一箱黄金珠宝,你答应过分我一半,在小酒馆里。”李延庆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栾廷玉哈哈大笑,“看不出小师弟居然会对钱财感兴趣。”

    “财帛动人心,我为什么不感兴趣。”

    “没问题,回来后我送一箱黄金珠宝给贤弟。”

    “梁师成给了二师兄任务吧!等我得手后,再把我干掉,是这样吗?”

    栾廷玉注视李延庆半响,苦笑一声道:“梁师成还是太小看你了,你说得一点不错,等你杀了杨戬,就由我来干掉你,然后把嘉王的一块玉佩放在你身上,嘉王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了。”

    “二师兄打算杀我吗?”

    栾廷玉哑然失笑,“如果梁师成知道我和小师弟的关系,相信他绝不会让我去杀你,这是他最大的失策。”

    “师兄回去又怎么交代?”李延庆注视着他问道。

    “我为什么要向他交代?”

    栾廷玉淡淡一笑,“得手拿钱,失手走人,这是我们的规矩,我给蔡京做过,也童贯也做过,甚至给天子也做过,我为什么要在梁师成的树上吊死?”

    这时,李延庆也笑了起来,“那我就听师兄的劝告,铜弓就不带了。”

    。。。。。。。。。

    李延庆并没有和栾廷玉一起离京,栾廷玉从来都是独走独行,当天晚上,李延庆给喜鹊留了一张纸条,便带着豹头弓离开了汴京。

    李延庆的目标是大宦官杨戬,杨戬虽然长期在外替宋徽宗收刮钱财土地,但在宫中他的权势与梁师成相等,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是梁师成最大的政治对手。

    目前杨戬主要在京东两路活动,就是今天山东一带,他的老巢便是梁山泊所在的郓州,李延庆扮作一个去曲阜游学的士子,一人一马前往郓州。

    郓州其实并不远,距离开封府不过数百里行程,李延庆先到徐州,然后折道向北,向西北方向穿过兖州后便进入郓州地界了。

    此时已到处暑末期,虽然白天还略有点晒热,但早晚已经凉了,这天中午,李延庆来到了郓州中都县,他头戴一顶范阳帽,身穿一件淡青色细麻直裰,腰佩宝剑,鞍桥上挂一副弓箭,看起来就是那种略会武艺的读书人。

    不过他已经化了妆,脸上涂得漆黑,鼻梁稍稍垫高,两条眉毛染成白色,看起来颇有异相,和从前的相貌已经完全不同了,虽然这是为了防止梁山宋江他们认出自己,但李延庆这样化妆还有另一层深意,汴京就有一个长着他这种异相之人,号称黑面白眉,只是他戴一顶竹笠,遮住大半个脸庞,一般人看不到他的异相。

    官道上小贩和商人来来往往,绝大部分都是骑毛驴或者步行,骑马之人极为罕见,马车更是看不到,毕竟这里不是京城,一匹马便是扎眼货,一匹好马更是刺眼睛了,所以李延庆一路都被人关注,他的大白马雄壮有力,四肢修长强健,不说郓州,就连京城也比较少见。

    这时,李延庆见路边有一座茶棚,里面有二十几张小桌子,大约坐了一半的客人,他也有点燥热口渴,便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