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05章

重铸清华-第405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下了轿子,路边水边河边树上,人挤得满满当当,见到曾国藩,连声欢呼,“钦差大臣公侯万代哪!”

    一边上的法兰西领事铁青着脸,倒是和他身上那件青绿色的燕尾服相映成趣,还有诸国领事等一体旁听,洋人们被衙役们团团围住,曾国藩走过去的时候,法兰西领事大声喊着法语,曾国藩微微点头,径直走了过去,再问身后的通译,“这人在喊什么?”

    “他要求大人给法兰西国一个交代。”

    “告诉他,本座今日就给他一个交代!”静海堂外早就放好了一张大案,曾国藩上了大案,拱手先请出了王牌令箭,圣旨,钦差关防等物,身子落定,两厢拿着水火棍的衙役就排在两边,崇厚和天津官员在一边落座,各国公使和法兰西领事坐在另外一边。

    衙役们用力把水火棍在地上一顿,静海堂前顿时鸦雀无声,曾国藩笑盈盈的对着法兰西领事说道:“领事大人,今日审理贵国商人被杀一案,因死者乃是法兰西国人,特请领事来旁听,且此事涉及静海堂围攻一案,诸国都是关心的,所以也同邀各国领事一起旁听,请各位注意,各位只是旁听,不是审判官,请带好耳朵眼睛即可,若是有什么建议,请事后再找本座商议,这会子请各位听着就是。”

    话里的意思,你们不是主审官,就给我闭嘴看着就行,法兰西领事第一个就不忿要跳出来,见到曾国藩的眼神,这才微微后退,只是一脸怒气的盯着曾国藩。

    曾国藩视若罔闻,一拍惊堂木,“带人犯!”

    按察使恭声应是,打开手里的册子,“带人犯冯二!”

    。。。。

    庆海拖着疲倦的身子刚刚赶到总理衙门,却发现恭亲王在圆明园里,于是又马不停蹄赶到了西郊,递了牌子进了园子,赶到军机处的值房,汇报和各国交涉的事宜,“法兰西大使不中用,半句话也不肯听,英国大使皮里阳秋,说话云里雾里,闲话几句,就扯到了浩罕和石达开,我知道他们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在这里让步,可太后的意思,明白的很,那里肯让步?石达开还要继续养下去,左宗棠在新疆可是十分威风呢!”庆海十分抱怨,在他看来,印度和新疆都是不毛之地,哪里比得上天津的富庶繁华,因小失大,实为不智也。

    不过上有命,虽不愿,不得不从,庆海继续说道,“下官自然不能松口这里的事儿,于是按照议政王的吩咐,暗示英国大使,赫德在海关总署任职已经有十多年了,论理也该换换,大清愿意把这个位置让给法国人,用来平息法国人的怒火,英吉利大使这才扭扭捏捏说会帮着调停一下。”

    “奥匈大使倒也直接,只说要是给他几个口岸通商,关税上给些折扣,他愿意出面调停,咱们的价码若是给的大了,他愿意在边境上给法兰西部署兵力,提供一定的压力。”

    “无稽之谈,信口开河,”胡林翼摇摇头,“郭嵩焘来报,说是奥匈败在普鲁士国的手下,这会子正要怂恿着法国人和普鲁士人开战,两国这会子好的都要穿一条裤子了,那里还会陈兵边境,给法国人压力呢?真当我们什么事儿都不晓得,来敲竹杠了!”

    郭嵩焘如今担任驻英国大使期满,转任法国大使,欧洲的事儿,他是最清楚的,恭亲王也觉得奥匈国大使的话不妥,但是这时候病急乱投医,“通商的事儿,都好说,他们又没有水师,多少口岸都不怕,不管他的话真不真,起码也能抵上一点点用。”

    “俄罗斯大使也不肯出面,倒是美国大使十分热心,按照他的话,他已经和法兰西大使交涉过,愿意为中国和外国的和平做出努力。”

    “他们要什么?”恭亲王问道。

    庆海摇摇头,“他没说,或许觉得下官还不够格。”

    “美国人在咱们这边,原本就不如英国法国人霸道,”文祥说道,“他们在中国,也只是通商,传教之事都不甚多,理教院那里记档,美国传教士在国内传教,不过是一二十人。”

    “美国国力一般,到底没有英法两国显赫,”恭亲王说道,这会子太监来请,说是太后叫起了,恭亲王吩咐庆海同去,说不定就要垂问这些事。(未完待续。)

    ps:  今天去看蔡依林的演唱会,大概就只有一章啦,有打赏的可以先打赏,明天再补上,嘻嘻。

三十四、怎定风波(七)

    到了勤政殿,太后果然问了诸国的事宜,庆海一一回答了,太后却是十分不满意,“外交上的事儿,没什么多大用处,洋人有句话,虽然违背了中国圣道的准则,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话粗鄙了些,和咱们礼仪之邦自然不同,可也不是没道理,洋人眼里只有强权真理,没有什么礼貌不礼貌,客气不客气的,咱们若是水师天下第一,那洋人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随意攻打中国海疆。靠着各国大使敲敲边鼓是可以,盼着他们帮咱们退了法国人的军舰,那也别想。”太后又问,“和法国人说军舰的事儿,怎么样了?”

    “法国人骄傲的紧,听到太后要将以往的份额减去三分之二,已经暴跳如雷,再也不肯和奴才继续谈下去了。”庆海说道。

    “爱谈不谈,”太后冷笑,“法国人的军舰如今已经远远不如英国人的了,甚至连俄国人的都比不上,还摆什么臭架子,罢了,”太后吩咐庆海,“你继续和他们谈,谈得成谈不成,都没事儿。”

    “我知道俄罗斯人想什么,想着咱们东北西北让些土地给他们,只是东北关外苦寒,西北有个左宗棠坐镇的,这些年才没讨什么好去,土地是不能给的,但是呢,购买些军舰来给长江水师,和盛京将军,也是可以的嘛,如今没法子,总不能都是敌人,花些钱,不是太过了,都可以。”

    “为今之计,就是要先解决好天津的事儿,曾国藩来报,已经在天津静海堂前,当着天津各界人士和洋人代表之面,将那些乱党一一审问明白,报到了大理寺了吗?大理寺什么个意思?”

    “妖言惑众,挑唆民心,首犯冯二等十三人腰斩,从犯斩首。”

    “太重了,”慈禧太后假模假式的说道,“这叫国人如何看朝廷,倒是觉得见了洋人,如此软了膝盖,要判的如此之重。”

    “可若非如此,法兰西必然是不肯的,”恭亲王说道。

    “腰斩改作斩首,从犯流放新疆去,不得返回就是。”

    众臣山呼太后圣德,太后又问,“议政王,这些天津的人处置了,京里的呢?”

    “冯二等人的折子之中未曾涉及什么京中之人……”

    太后大怒,冷笑道,“没关系?这是给国朝留体面呢!洋人们不知道,你们这些军机大臣,曾国藩的秘折都是看过的,那些人在里头捣鬼,你们还不知道?在搞什么花枪?曾国藩老于政务,知道给你们这些钟鸣鼎食之徒留些颜面,你们就准备装不知道,这么瞎混过去?我顾念着都是太祖太祖的血脉,不忍名典正刑,不放在台面上说,怎么的,想着大事化小,小事花了不成?议政王,你是宗人令,这些事儿,该你管,不要一味得做老好人!”

    一行人出了勤政殿,恭亲王叹气,一个人带着伴当准备出京去料理此事,不料在太和保和殿的汉白玉栏杆转角处,遇到了王恺运。(未完待续。)

三十四、怎定风波(八)

    恭亲王微微皱眉,他是最不喜见到王恺运的,高心夔犹可,为人低调谨慎,在太后跟前,不愿意指手画脚,只是踏实做着自己个的差事,横竖只是一份报纸,还有升平署的差事,算不得什么重要,而如今的这位,素喜高谈阔论,满肚子都是计谋,且时常大放阙词,若是在以前,就是贾诩李儒这种阴毒谋士之流,王恺运见着恭亲王神色冷淡,却也不以为意,低头行礼,“下官参见议政王。”

    “不必多礼,”恭亲王脸上淡淡的,“今个你怎么有空在这里?”

    “下官是最清闲的一个人,日日都是空的。”

    “怎么我听说,王大人这些日子都往着董谏台府上跑,那里是清闲的?”恭亲王说道,“难不成,王大人想要去御史台当差吗?”

    “王爷说笑了,下官去御史台,只是给董大人传个信儿,”王恺运恭敬的回道,只是在恭亲王眼中看来,这恭敬的样子,不真,似乎太皮里阳秋了,“董大人累受天恩,本来,下官就要多走动走动。”

    “内外朝传递消息,内有军机处,外有通政司,那里还要劳烦你呢,”恭亲王冷然说道,“这结交外臣,私通消息,罪过可不小。”

    “下官又不是内宦,那里说的什么结交外臣的罪过,下官本来就是外官,我这出园子,只是提个醒,免得他们忘了,到底是谁,才有如今这样的位置。”

    恭亲王脸上一红,微微有了怒意,“你这话何意?”

    “太后最忌讳的人,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董元醇乃是谏台,若是不劝谏君上,弹劾百官,监察天下,如何能担得起这样的大任?”王恺运垂着手回道,语气虽然恭敬,双眼却是放肆的很,直勾勾的看着恭亲王,“那还不如贬斥了才便宜呢。”

    恭亲王怒视王恺运,“这话是太后的意思?”

    “王爷切勿动怒,这只是下官私心所想罢了,不管太后的事儿,”王恺运继续说道,态度风淡云轻,恭亲王见到王恺运随意的样子,随即也不动声色的看着王恺运说什么,“王爷身处周公之位,有周公之才,却无周公之断啊。昔日周公摄政,正如王爷如今当着议政王一般,周公行事,果决明断,诛杀管蔡二叔,平定武庚之乱,又分封卫宋等国,布武天下,外夷臣服,内宾袖手,这才为周家天下赚来八百年基业,如今宗室有人心怀叵测,王爷身为宗人令,处置他们乃是题中之应有之意,怎么,临了,王爷反而犹豫不决呢?须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那按照你的意思,涉及的这几家,都该怎么处置啊。”恭亲王知道了王恺运的来意,反倒不慌了,袖着手看着王恺运,“素闻王大人你有诸葛之才,今日有缘,倒是想要讨教一二了。”

    “王爷心里有数的紧,何必来问下官呢,下官就不班门弄斧了。”王恺运微微低头,笑着说道。(未完待续。)

三十四、怎定风波(九)

    “只是有一样事儿,下官不得不提醒王爷,”王恺运就站在茂密的合欢树下侃侃而谈,“天津之事,事关洋人的行止,也关乎洋务大事,眼前最紧要的,还是关乎,皇帝能不能顺利亲政,若是时局不稳,自然要找识途老马来主持,王爷你说下官说的有没有道理?”

    王恺运一拱手,“王爷想明白就是,若是过分爱惜羽翼,珍惜自己的名声,于政事是无益的呀,为政者,岂有不得罪人的道理,如今这些人的把柄被王爷捏在手里,发落了他们名正言顺,料想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太后为何不出手惩治呢?”

    “太后是很想出手了,她最厌恶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招数,还把洋人牵扯进来,若不是,看在他们家的位置,老早也就打发了,只是若出手,只怕这皇帝亲政越要等到猴年马月了,太后的意思,若是王爷您出面做个恶人,她也就安安心心撤了帘子,回后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