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善终 >

第377章

善终-第377章

小说: 善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子夫人起身跪下,恭恭敬敬磕了头:“我问过尚哥儿媳妇要不要归家去,她不肯,说她是封君,没有这种先例,她就算不喜欢平阳侯府的日子,也要在府里过着。”

    皇太后点头:“这还像句话!”

    “娘娘,尚哥儿媳妇和环儿到底还是不一样的,”世子夫人抬起头,沉声道,“尚哥儿媳妇是稳当人,她在平阳侯府里,不会起什么波澜,不会再出什么要让您来断是非的事情。

    可环儿,环儿那脾气,别说是有人在背后点把火了,没人点火,她说不定也烧起来了。

    我知道我的要求很过分,也让您为难,我只是不想以后,面子里子什么都没了,还赔上了……”

    话只说了一半,再往下说,措辞就要越发不好听了。

    皇太后心里也明白,目光沉沉,抿了抿唇。

    气氛变得沉闷,宫女们都眼观鼻鼻观心,大气都不敢出。

    皇太后却突然笑了起来,笑得人背后一凉。

    “说来说去,你怕晋环在兴安伯府会吃亏,也罢,哀家也不说兴安伯府好坏,总算是一碗水端不平了,那就爽快些,泼出去吧。”皇太后半弯下腰,直直看着世子夫人,道,“婆驼山上有国宁寺,也有念圣庵,让晋环去念圣庵吧。”

    世子夫人的心突突直跳。

    念圣庵是皇家庵堂,其中不乏落发为尼的皇亲国戚,生活远远比不得从前,甚至可以说是清苦,但总归是吃喝不愁。

    静心修行,念圣庵是个好地方,只不过,那不是个适合晋环的地方。

    或者说,世子夫人一心要把晋环护在她的羽翼之下,又如何舍得让她去庵堂里?

    世子夫人深吸了一口气,道:“说到庵堂,平阳侯府也是修了家庙的……”

    皇太后脸色一沉:“为母则刚,这句话倒是不错。”

    世子夫人的眸子倏然一紧。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平阳侯夫人的?亦或是平阳侯的?”皇太后问道。

    世子夫人谨慎道:“回娘娘的话,是我的意思,公爹婆母并不知情。”

    皇太后抓起身边的书册摔在了世子夫人的身上:“混账!行了,你回去吧,让平阳侯夫人来跟哀家说。”

    世子夫人没有办法,只能稳住身形,一步步退出来。

    皇太后揉了揉眉心,让人把地上的书册捡了起来。

    (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四章 想法

    茗姑姑把书册轻轻掸了掸,低垂着眉眼,放在了皇太后身边的几子上。

    而后,她朝一旁不敢动弹的宫女们淡淡瞥了一眼,宫女们回过神来,屏气凝神着退出去了。

    殿内静悄悄的,只余外头磅礴的雨声。

    皇太后静静坐了会儿,便见皇太妃步伐轻柔地进来了。

    “听说了?”皇太后淡淡道。

    皇太妃颔首,在一边坐下,道:“委实不像话。”

    闻言,皇太后忍不住笑了:“为母则刚。”

    “却也不是她那个样子的刚硬。”皇太妃转动着手中的黑檀佛珠串,道,“真真假假的,莫非是当您听不出来吗?”

    “哀家听得明白,她也只能那么说了。”皇太后的眼角细纹舒展了些,总算没有刚才那般唬人了。

    世子夫人再有胆子,也不敢越过了平阳侯夫人,她所说的侯夫人并不知情,显然就不是实话。

    皇太后心里明白,世子夫人亦晓得皇太后明白,可那个当口上,她只能如此说。

    “你过来,是舍不得嘉柔吧?”皇太后抬眼看着皇太妃。

    皇太妃浅浅笑了,眼中添了几分慈爱:“到底是伺候了我三年,年轻寡居,已是苦事,我狠不下心肠来看她连立足之地都没了。”

    皇太后深深看了皇太妃一眼。

    自从那年望梅园之后,皇太妃极少会在皇太后跟前提及穆连慧的事情。

    皇太后是真的恼了穆连慧的,无论是频频提起,还是状似无意地偶尔说一句,都只会适得其反。

    事到如今,皇太妃才大着胆子说了这么一句,可见是对穆连慧此时的立场颇为担忧。

    皇太后叹了一声:“你替她操心,她许是自有安排。”

    皇太妃笑了起来,道:“若没有些想法安排,那就不是嘉柔了,皇太后,无论是您,还是我,都不喜欢二愣子呀。”

    话音一落,换来的是皇太后的哈哈大笑。

    茗姑姑站在一旁,暗暗松了一口气,她也有好久,没听见皇太后笑得如此高兴了。

    “是了,谁喜欢二愣子,等着别人来左右的二愣子,在这宫里活不过三年。”皇太后止了笑声,沉声道。

    世子夫人回到平阳侯府后,就去了侯夫人的屋子里,婆媳两人不晓得说了些什么,等世子夫人出来的时候,精神不振。

    叶嬷嬷把消息传给了穆连慧:“事情都交代大奶奶了,世子夫人疲乏,先回去歇了。”

    穆连慧的目光落在书册上,头也没有抬,道:“知道了。”

    她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

    慈宁宫里的那一位,岂会是好说话的?

    若是靠着世子夫人的几滴眼泪、一番剥心剥腹的话,就能轻易左右,那一位还能从坐稳先帝爷的后宫,直到入主慈宁宫吗?

    少不得要继续折腾了。

    反正,她比晋环等得起,现在挠心挠肺的人,不是她。

    夜幕降临时,雨势没有丝毫减小。

    晋家大奶奶安排好了所有事情,这才简单用了晚饭。

    世子夫人铩羽而归,晋家大奶奶心底里隐隐是高兴的,她不想晋环回来。

    昨夜里丈夫问过她,她嘴上没有仔细说,心里却也有自己的算盘。

    在晋环和穆连慧之中,她当然希望穆连慧留在平阳侯府里。

    穆连慧是朝廷的封君不假,可她从前闭门不出,只要自个儿不去招惹她,穆连慧不会与她添麻烦。

    而晋环不一样,那个小姑奶奶,什么时候都不可能老实的。

    何况,人家是亲生的闺女,晋家大奶奶是娶进门的媳妇,如何比?怎么比?

    她想阻止晋环归家,却又无从下手,着实心烦。

    相较于平阳侯府中的焦心,定远侯府这几日颇为平静。

    离中秋佳节还有半个多月,此刻往后推延一日,并不会添什么麻烦,杜云萝交代了管事的婆子们,后头的事儿,自会有人仔细安排妥当。

    只是连日的大雨搅了延哥儿出去耍玩的机会。

    庑廊下亦叫雨水打湿,怕延哥儿摔着,杜云萝也不许他去庑廊下跑动,叫正是好动的延哥儿很不高兴。

    他只能在屋里来来回回地绕着圆桌转。

    允哥儿才两个月,就比延哥儿好安抚多了。

    直到月末,外头总算开了太阳,被闷了好几天的延哥儿兴奋极了,吵着让彭娘子带他去园子里。

    虽有太阳,室外也称不上热,风吹在身上,甚至有一些凉意。

    所有人都说不上之后还会不会升温,甚至有秋老虎等着,但朝堂之上,则彻底入了“多事之秋”。

    国子监的祭酒宋大人被革职,他的恩师高太保亦成了一尊泥菩萨,眼看着要沉入了河中央。

    高太保在前,圣上对于蜀地世家之中在朝为官的官员的打压,反倒是不那么招眼了。

    京中人挂在嘴上的,一时之间,多是圣上对科举的整顿,与来年春闱的猜想,兴安伯府死了一个公子的桃花事情,转眼间就被遗忘了。

    杜云萝从议事的花厅出来,抬眼就见秋叶匆匆过来,她便停了脚步。

    秋叶到了杜云萝跟前,福身行了一礼,道:“夫人,是老太君让奴婢来的,天气凉得快,老太君身子不太爽利,说想早些添炭盆,让奴婢这几日就领一些银丝碳。”

    杜云萝闻言愕然。

    她晓得吴老太君今年的身体不及往年,却没有想到,仅仅才八月初,柏节堂里竟然要用上炭盆了。

    明明各房各院的冰盆才撤了不到半个月。

    “祖母的身子如此之差了?”杜云萝抓着秋叶的手,沉声问了一句。

    秋叶垂眸,道:“老太君吃喝也是如常,只是夜里歇得不怎么好,总觉得疲惫。”

    杜云萝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年纪大的人就是如此,她老过,她懂这些规矩,可……

    可实在是太早了些。

    杜云萝记得非常清楚,前世吴老太君过世的那一年,是永安二十九年的春天,离现在还有四五年。

    前世穆连康没有回来,穆连潇死在北疆,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吴老太君身体都还算不错,为何今生就早早走了下坡路?(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五章 承受

    杜云萝的脑海里划过的是吴老太君对垂露和离一事的调查。

    怀疑亲儿,对亲儿失望至极,这对吴老太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作为将门妇人,吴老太君能咬牙面对丈夫、儿子、孙子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心底深处,还是无法承担祸起萧墙的痛楚。

    谁能承受?

    无人能坦然。

    杜云萝暗暗叹息一声,颔首道:“老太君怕冷,那就点了炭盆吧,等天再冷一些,若要提前烧地火龙,你只管与我来说。”

    秋叶连连点头。

    当日下午,柏节堂的暖阁里就烧起了炭盆。

    吴老太君坐在罗汉床上,锦被盖着双腿,低声与单嬷嬷说着话。

    秋叶的声音从帘子外头传来,她说:“老太君,二老爷来瞧您了。”

    吴老太君请了穆元谋进来,让他在一旁坐下。

    穆元谋一进屋里,就察觉到了角落里的炭盆,他的喉结滚了滚,声音沙哑:“母亲……”

    “我怕冷,就先用上了,”吴老太君靠着引枕,笑容慈爱,“你跟我不一样,你往门边挪挪,免得熏出一身汗来,等下走的时候又受凉了。”

    穆元谋应了,依着吴老太君的意思,就坐在帘子边。

    “你这咳嗽一直不见好,半年多了,眼瞅着又要入秋,等到了冬天,越发不舒服。”吴老太君摇着头,道。

    “不打紧的,”穆元谋笑容浅浅,“风寒是早就好了,就是嗓子不行,咳嗽几声,并不影响什么,母亲莫要担忧。”

    “做母亲的,哪有不担心孩子的。”吴老太君叹了一口气,“不止你,还有你媳妇,我听说还是脚不能落地?”

    提起练氏,穆元谋的眼底闪过一层晦涩,颔首道:“脚踩在地上就痛得站不住。”

    “按说不该如此的,”吴老太君沉吟,道,“过几日就是中秋了,家宴那日,让她过来,我琢磨着,是不是心里怕,越发觉得痛了?这样不行,怕走路怕痛,到最后,真的会站不起来的。你看老婆子我,每日双腿没什么劲道,不也要去院子里沿着庑廊绕上一两周?”

    穆元谋颔首,道:“母亲说得是,儿子会与她说的。”

    吴老太君深深看了穆元谋一眼,叹道:“年纪大了,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家宴嘛,总想着人都能齐全,不想缺了个谁。老婆子这些日子总是在想,这样子的家宴,我还能用上几回?”

    穆元谋的身子一僵:“母亲别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什么吉利不吉利的,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脱。”吴老太君说得格外坦荡。

    吴老太君交代了,不管练氏愿意不愿意,八月十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