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善终 >

第19章

善终-第19章

小说: 善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圣上要抬举杜家,内侍心中透亮,应下之后,冲穆连潇招了招手。

    穆连潇做了个深呼吸,抬手擂鼓。

    鼓声从徐到急,水面上龙舟伴着鼓声如离弦之箭,岸上欢呼声一片。

    圣上站在船头,见眼前水波飞溅,几艘龙舟齐头并进,一时难分高下,他的心情不由激动起来。

    仿若这鼓声成了战场上助阵的鼓声,仿若这龙舟成了战场上英勇冲阵的骑兵。

    他在位几十年,发起战事无数,却未从亲临战场,不曾见将士们为朝廷拼杀场面,心中颇有遗憾,此时见了赛龙舟,这种心情愈发浓烈,恨不能钦点了将士,御驾亲征。

    直到那一艘艘龙舟冲过了终点,圣上都久久不能平复心情,良久才注意到穆连潇已经从顶层下来,在他面前行礼听命。

    面前的少年额间带汗,衣衫也不似起先整齐,却显得更加英姿勃勃,透着无尽的生命力。

    “好好好!”圣上连道了三个好字,“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

    圣上高兴,穆连潇却不好随意开口,正斟酌着用词,却叫圣上打断了。

    “昨日才赏了你一个媳妇,今日不赏了,改明儿赏你媳妇去。”

    穆连潇的脸突然就红了。

    圣上朗声大笑。

    湖面上,龙舟渐渐散了,岸上的人群也一并散去。

    杜云诺挽着杜云瑛,笑道:“刚刚世子擂鼓可真是厉害,鼓声震天响,可见这手上力道,我看呐,二哥与三哥一道,都打不赢世子呢。”

    杜云瑛扑哧笑了出来。

    杜云澜听见了,转过头在杜云诺额头上敲了敲:“我和二哥为什么要与世子比力道?你的脑子里就剩下打打杀杀了不成?”

    杜云诺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杜云澜还是不服气:“杜家是文人,要比自然是比笔杆子。”

    一旁的杜云琅连连摇头:“三弟,且不说世子文韬武略并无长短,论文采,你未必是他对手,况且世子是我们五妹夫,作为兄长,难道不希望他人品出众,才华过人?”

    听杜云琅说自个儿的文采比不过穆连潇,杜云澜起先还有些不服,可听了后半句,又觉得兄长说得极有道理,连连点头:“二哥教训得是。”

    一行人赶在华灯初上前回府。

    端午佳节,花厅里备了席面,杜家人口不算多,男女分开各摆了一桌,又在外头廊下备了流水席面,让体面的丫鬟婆子们用饭。

    这等好日子,人人嘴上都抹了蜜一般,逗得杜公甫和夏老太太格外开怀。

    杜云澜兴致勃勃说着观龙舟的事儿,连女眷这里都竖起耳朵听着。

    说到圣上亲临,穆连潇擂鼓助阵时,众人都不禁往杜云萝这儿瞟了一眼。

    杜云萝有些懵,她没想到今日穆连潇会在,若是如此,便是被说不合规矩,她也要央了夏老太太跟着兄长姐姐们一道去。

    她想了他几十年,即便只是遥遥看一眼,也能够让她心满意足。

    见杜云萝垂眸,旁人只当她是女孩家脸皮薄,也不笑话她。

    杜云瑛坐在杜云萝右手边,悄悄拉住了杜云萝的手,附耳道:“你就不想问问,世子看起来是个什么样儿的?”

    杜云萝转眸看她,抿着唇没说话。

    杜云瑛声音压得更低了:“世子擂鼓是真的厉害,比那龙舟还好看,只是我瞧着,他今日似是不怎么高兴,按说昨儿个才赐婚,这会儿应该是神采飞扬才是……”

    杜云萝看着杜云瑛,许久嘴唇才动了动:“是么?”

    本想点头,可对上杜云萝那双沉沉湛湛的眸子,杜云瑛后脖颈一凉,硬着头皮道:“我是关心你,我就怕,怕世子听了外头那些混账话,被逼着赶鸭子上架一般,反倒是怨上了你。”

    “谢谢三姐姐关心。”杜云萝突然莞尔一笑,堵得杜云瑛说不出话来,怏怏收回了手。

    杜云萝捧着酒盏抿了口果酒,眼睛更弯了。

    她想,杜云瑛还是小瞧了她的。

    她今日是没有去观龙舟,可前世时,她还是去凑过几次热闹的,那江面宽广,阳光下,波光粼粼,连水边的人都不一定瞧得清楚,更何况那远处皇家龙舟上的情景?

    分辨出那是圣上和穆连潇倒是不难,可要看清楚他们的神色,是断不可能的。

    退一万步说,穆连潇真的不喜婚事,在赐婚的圣上跟前,他也断不敢流露出半点心思来。

    杜云瑛这几句话,说的是小事,可就是小事积攒的一点点不满和怨念,也能叫不知情的她对穆连潇寒心。

    亏得,她不是从前的杜云萝,她从心底里,信任穆连潇。

    两人昨日才接了圣旨,穆连潇与她素未谋面,对她还未生出欢喜的心思来,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至于不喜与排斥,那是不可能的。

    她的世子,对于他该捧着护着的人,是再温柔不过的了。

    温柔到,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只要杜云萝一闭上眼睛,就全是他爽朗的笑颜。

    灿烂胜过暖阳,耀眼得让她眸子发酸。

    这么一想,心中悔意更浓,分明就是骄纵脾气,为何今日偏偏就乖乖留在府里了呢?

    杜云萝忿忿绞着帕子。

第三十一章 满意

    遗憾在心中徘徊,即便是喝了几杯果酒,都压不下去这股子情绪。

    杜云萝闷闷的,杜云瑛瞧在眼中,只当是自己说的那番话动摇了杜云萝的心思,不禁勾了唇角。

    入夜后,许是果酒的关系,杜云萝睡得很沉,等东方见白时睁开眼睛,她想,端午是错过了,等七月里去婆驼山进香时,可千万莫要再错过了。

    圣旨已下,婚事是定下了,但该有的规矩都不能漏了。

    隔了一日,石夫人笑容满面登门,来取杜云萝的生辰帖子。

    甄氏打发了身边人,问道:“世子那里,瞧着可还满意?”

    石夫人上下打量了甄氏几眼,掩唇笑了:“怎么到了这会儿,反倒是说起这个了?”

    甄氏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之前是心思惴惴,想着的都是往后万一如何如何,哪里顾得上去猜度世子的想法。现在这婚事已定,我这心啊……”

    这便是做母亲的心思,石夫人自然懂,拍了拍甄氏的手,道:“甄妹妹,不瞒你说,我瞧着世子是欢喜的。”

    “为何这么说?”甄氏眸子一亮。

    “那****去侯府与老太君说了请圣旨的事体,”石夫人抿了口茶,仔细解释道,“老太君为人刚正,从不以军功自傲,也从未恃宠而骄,因此这请圣旨,她起先是不答应的。

    我好言劝了几句,那侯府二夫人也一道劝,磨了许久的嘴皮子,正巧世子过来请安,晓得了来龙去脉,亦开口请求老太君进宫。

    老太君事后还问我,说这两孩子是不是从前就认得,世子可不似那等会开口求情的。”

    听说世子帮着说了好话,甄氏放心不少,可转念一想,又补了一句:“我们囡囡与世子从前从未见过的。”

    要是可以,甄氏巴不能在老太君跟前说说清楚,以免让老太君误会杜云萝与世子在之前就……

    她的囡囡,可不是安冉县主那样做事不分轻重,不懂男女规矩的姑娘。

    石夫人听得懂,安抚道:“只管放心,老太君不是那个意思,她与我说,这亲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娶回家来,到底是世子与云萝丫头一道过日子,若是彼此不满意,就是遭罪了,老太君见世子能帮着护着云萝丫头些,心底里那是一万个高兴的。”

    甄氏长长松了一口气,待送走了石夫人,才兴高采烈地唤了水月来,与她商议给杜云萝裁新衣的事体。

    杜云萝歇了个午觉,才刚梳好头,杜云茹就过来了。

    姐妹两人在东稍间里坐下。

    “我刚刚陪着母亲看了几匹料子,”杜云茹似笑非笑看着杜云萝,装出一副一本正经模样,“是要给你做新衣。”

    杜云萝一怔:“前些日子不是刚裁了夏衣?怎么又要做衣裳了?”

    杜云茹扑哧笑出了声:“石夫人取走了你的生辰帖,等合了八字,就等着过小定了,自然要准备新衣裳。”

    合八字吗……

    见杜云萝眉宇间带上了几分忧愁,杜云茹一把握住了她的手:“你莫担心,定能合出好的来。”

    杜云萝不由苦笑,她记得,她和穆连潇的八字是上上配的。

    毕竟是圣上赐婚,难道会因为八字不合而不作数吗?胡诌瞎编都要批一个漂亮的出来。

    话说回来,定远侯府娶媳妇,又有哪个不是上上配,可到了最后,多少寡妇独自终老。

    不过,她是下定了决心的,八字好与坏,又有什么要紧。

    杜云茹清了清嗓子,往杜云萝身边挪了挪,柔声道:“石夫人来时,我不在母亲跟前,我呢,是听水月说的。石夫人说,请圣旨还是世子帮着请求了老太君的,世子可把你放在心上了。”

    求圣旨,穆连潇也出了力?

    这一点,杜云萝倒是没有想到,不由就“咦”了一声,偏过头见杜云茹面露担忧,她心中一动,道:“之前三姐姐说的话,你听到了?”

    杜云茹的眼神闪了闪,紧抿着唇,一时不知该点头还是摇头,半晌,还是颔首:“我是听到了,可我今日这番话并非是编出来诓你的,石夫人的的确确是这般说的。”

    杜云萝笑了。

    杜云茹是真真正正把她放在心上,才会特地从水月嘴里打听了,又急急忙忙来安华院里告诉她。

    心中暖暖,杜云萝伸手抱住了杜云茹,道:“姐姐,我知道的,我知道世子不会不高兴的,三姐姐的话,我不在意的。”

    杜云茹回抱住妹妹,刚要安慰几句,突然想起了什么,推了推她:“要死!你这脸皮,简直比那驴皮都要厚了!你怎知世子心思?真是胳膊肘儿往外拐!”

    “姐姐这话说的,你脸皮薄,我再不厚些可怎么是好?”

    杜云茹要推,杜云萝却是不肯放手,姐妹两人嘻嘻哈哈闹了会儿,待甄氏使了人来请,这才整理了衣衫,一块往清晖园去。

    甄氏正和赵嬷嬷说着杜云瑛的事体:“也不晓得老太太那儿定的如何了?大嫂娘家的那位宜人不晓得肯不肯应下。”

    赵嬷嬷坐在杌子上,闻言笑了:“太太,若是那位宜人不应,老太太怕是要往我们这儿打主意呢。”

    甄氏又何尝不晓得这个道理。

    夏老太太既然应了苗氏,总归会寻个体面些的正宾,杨氏娘家那儿不来人,就会往甄氏这里想法子,况且,甄氏前几日为了请圣旨的事体,也让苗氏帮着说了几句话,于情于理,到时候都不好拒绝。

    可让娘家人替杜云瑛做正宾,甄氏心底里是不愿意的。

    前几日杜云瑛悄悄与杜云萝说的话,杜云茹转头就告状来了,甄氏想起那些小动作,这会儿都不舒坦呢。

    “太太,此一时彼一时。”赵嬷嬷劝解道。

    甄氏怔了怔,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杨氏这些年都在任上,她娘家留在京中的人与杜府走动算不得密切,恪守着礼数和本分,却不热络。

    眼下,杜云萝奉旨要嫁到定远侯府去,不管旁人私底下觉得这亲事是险还是危,可明面上,都是杜家高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