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风华路 >

第88章

大唐风华路-第88章

小说: 大唐风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皇后身边。

    “这件事老夫说什么也要促成!陛下纠结难断,世家又来阻拦,看来俺老程又要施展一番霹雳手段了。”混世魔王眼中炯炯,他看着世家众人阴森一笑,目光落在李博云身上,忽然便下定了狠心。

    “要借你项上魁首一用了。”

    好久不曾杀人尔,今夜又将砍人头,为了程家的子孙后代着想,老程从来都不怕做恶棍。

    他直接举起了宣花大斧,杀气腾腾,一脸狰狞!

第128章 臣用大炮支持您(第四更爆)

    当着皇帝的面杀人,这事程咬金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当初在瓦岗寨干过,在征战河北时干过,在玄武门事变中也干过。

    每一次老程举起斧头,李世民都持默许态度。但是这一次不同,皇帝忽然雷霆暴怒,厉声大喝道:“程知节,你敢在朕的中军大营放肆,莫非想死不成!”

    “陛下?”程咬金有些傻眼,举着斧头直愣愣立在那里,半天才迟疑道:“这该死的李博云阻拦您收子,老程砍了他有何错。”

    对面李博云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他是五大世家的族长没错,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怕死。满朝文武都知道程咬金号称皇帝的杀人刀,当老程举起利斧之时,李博云一度以为这是李世民的意思。

    “还好陛下及时出声喝止,如果再晚一下,说不定自己脑袋就要搬家。”李博云满脸都是汗,人在临死之前才懂得生命宝贵。他忽然想明白了,李世民收不收子关他何事?皇族乱了更好,世家正好从中谋利。

    “陛下,臣刚才一时糊涂才出言反对您的家事,现在想想着实不对,臣撤回刚才的进谏,泾阳侯少年奇才天生神秀,陛下可以过继之。”

    这竟是完全调转了方向,从拼命阻拦到鼎力支持。世家众人都是脸上一呆,多数人心中暗骂无耻,唯有卢隐之等人隐隐明白他的用心。

    程咬金哈哈大笑,道:“这就对嘛,陛下过继泾阳侯是喜事,皇族得一奇才,朝廷多个栋梁。李老头你要早这么说俺老程何须动斧头,啊哈哈哈陛下现在没事了,反对的人已经改嘴,收子一事可以进行。”

    李世民挥了挥手,道:“此事朕尚未起意,容吾好好想想。”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韩跃,忽然意味深长问道:“小子,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心中可愿意否?”

    你心中可愿意否?

    韩跃微微一怔,皇帝这话问的让人难以回答。想说臣不愿意吧,李世民喜欢恼羞成怒。若说臣很愿意呢,谁肯给人当儿子?

    他心中纠结万分,脸上不由自主便带了一丝迟疑。

    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他一眼便看穿韩跃的情绪,皇帝微微一叹,淡淡道:“朕明白了。”

    罗静儿有些担心,她悄悄拉了一下韩跃,低声道:“你不是还有第三个战局因素没说么,陛下还要等着听呢。”

    少女聪慧,她这是暗示韩跃赶紧转移话题。自古伴君如伴虎,别看李世民表现地很喜爱韩跃,惹毛了他未必就不会翻脸。

    韩跃同样深知此理,连忙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小心翼翼道:“陛下,那制约突厥的第三因素还说不说?”

    “讲!”李世民手臂一挥,涉及军国大事,他一向都是从善如流。

    “第三个因素很简单,就是我大唐的全民战争……”韩跃也不耽搁,为防再出意外直接加快语速,吐字如机枪一般急急道:“自陛下颁布杀胡令以来,三山五岳的草寇纷纷下山,仗剑行迹的游侠儿一路向北,百姓们举起了镐头,稚子辈拿出了弹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人民的战争如汪洋大海,一波一波从未停息。他们从雁门关到长安一路设伏,抽冷子就给敌军一下,抽冷子就给敌军一下……虽然杀敌不多,但却让突厥人不胜其烦。白日艰苦行军,夜晚战战兢兢,生怕宿营之时就被偷袭,我估计颉利可汗早已心力交瘁。”

    他这一番话长篇大论,里面借用了后世某位巨人的战争哲学,尤其人民战争如汪洋大海这种新颖的说法,直让众人听了都是眼前一亮,李世民深深陷入沉思。

    “百姓之力如此巨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矣……”这位霸主受韩跃引导,竟然提前说出了他的千古名句。

    韩跃轻轻咽了口唾沫,他可不管自己不经意间就煽动了蝴蝶翅膀,组织语言继续做总结陈词般的论断,道:“陛下,综上所述,臣以为突厥人早有退兵之心,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台阶。”

    “需要一个台阶?”李世民微微一怔,忽然意味深长一笑,问道:“不知是何等的台阶?”

    “赔偿,岁供,和突厥人签署盟约。”

    这是他和李世民早已商量好的,唯有赔偿岁供,才能借机下毒。

    不过签署盟约一事倒是首次提出,李世民皱眉道:“突厥势大,我军势小,签署盟约恐怕会不平等。”

    “没有错!”韩跃点头认同,道:“弱国无外交,强权出真理,臣以为谈判之时突厥人必会以势压人,狮子大开口向我朝索要无法承受之巨额物资。”

    “那该如何解决呢?”

    韩跃微微一笑,道:“陛下可亲率兵马至渭水便桥,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惧突厥人临时反悔进攻。然后再效仿三国之时炸兵之法,于渭水之畔的树林中广设旌旗,以马尾绑树枝扬起飞尘,造成我朝伏有重兵之势。”

    他说到这里停了一停,咬牙又道:“臣可将全部家底贡献,于渭水之畔立下红衣大炮支持您。待到谈判之时,陛下只需向天挥手言称借雷,臣便令大炮齐发炸河,造成滚滚天威之像。那突厥人笃信神否,不久前被臣用大炮一举歼灭两万先锋,想来如今天神雷霆的威名以传播开来,有大炮做震慑不怕颉利不服……”

    “哈哈哈,好得很!”李世民仰天一声大笑,虎目雄光闪闪,道:“我大唐天人所佑,如此周密部署何愁突厥人不尽入彀中?朕便亲率大军去会一会那颉利可汗,看看这一统草原的霸主到底是何人物。”

    旁边李微笑道:“此举虽然兵行险着,但是泾阳侯奇谋鬼策,臣在心中一番推断,发现竟有九分成功可能。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大唐弥消一场刀兵,争得喘息之机。”

    “吾之后背,可放心留于泾阳侯矣!”李世民哈哈长笑,忽然发出大有深意的感叹。

    他看了一眼韩跃,越看越觉得喜爱,连带着对韩跃身边的罗静儿也爱屋及乌,温声笑道:“此事若是能成,罗将军因探查敌情供泾阳侯分析,堪可居首功之位,朕必不吝封赐。”

    这是要卖韩跃人情了,李世民明知这小子是为了女人,就故意将功劳加给罗静儿。他开口称呼泾阳侯、罗将军,这便等于正式的君王口谕。那些世家想了一想,没人冒头出来挑刺。

    “终于成了!”韩跃和罗静儿悄悄对视一眼,少女脸色激动,眼中泪花闪烁,为了罗家重拾往日荣耀,她早已肩负了太多太多。

    一切之事,且待明天,渭水之盟!

第129章 韩跃骑驴而来(第五更爆)

    次日,八月三十,天阴,宜出行,禁祭祀。有大风从西北而来,卷起渭河千堆雪,惊涛拍岸,奔流湍急。

    渭水之北,有巨大的牛角号吹响,声传十里,乌沉悠扬,突厥铁蹄一路推进。颉利可汗胯下一匹骏马,旁边一骑身穿士子服,正是面如冠玉的王凌云。

    渭水之南,有力士奋勇敲响振军鼓,轰隆如雷,催人奋进。李世民面如静水,他一骑轻尘,身后跟着一万杀气腾腾的玄甲军,再后面是三万整装待发的步卒。

    刀兵如峰,旌旗招展,天地一片肃杀之色。

    北风呼呼的刮,天空乌云盖顶,两个民族数十万战士缓缓推进,终于都看到了对方,隔着一条大河遥遥相望。

    “要开始了!”韩跃立在渭水之南的树林中,他心中有几分感慨,也有几分忐忑。自从穿越唐朝而来,这还是第一次亲历战争场面。

    渭水之盟,但愿史书记载的没错!

    昨日一夜鱼龙舞,他在中军大帐舌战世家,虽然明知历史走向如何,真正亲历仍感压迫。

    韩跃伸手入怀掏出一副粗制的望远镜,这东西是他自己做的,镜片从系统中兑换,组装却是亲自动手。没办法,兑换成品太贵,他为了发展红衣大炮早已掏空家底,如今系统中一缕气运存货也无。

    粗制望远镜的效果很不好,勉强能看清半里之内的人脸,他将望远镜放在眼前,紧紧盯着渭水之畔的动向。

    但见那大河之上有一桥飞架南北,此桥通体以白石所筑,宛如巨龙立在水中。李世民一骑绝尘,身后只跟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竟是一个武将未用。对面颉利似乎在仰天大笑,同样挥手喝令手下停步,他也带了六骑上桥。

    当世两个大国,双方君王便在一座桥上相见。

    北风呼呼的刮,隐隐将一些声音传送到河边,韩跃极力倾听,断断续续听到一点。

    李世民在大声咆哮,指责颉利背信弃义。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李渊在晋阳之时,为了防止突厥进攻晋阳,曾经结好突厥。甚至还与突厥上代可汗盟誓,突厥人向大唐借兵,大唐则给突厥人岁供。

    “颉利,尔枉顾盟约乎?”李世民大喝,指着天空道:“当年家父起兵,曾与突厥结盟交好,约定我大唐与草原世代为兄弟。尔何胆?竟侵中原!”

    颉利哈哈大笑,狂傲道:“我草原贫瘠不产粮食,今年寒冬严酷,部族缺衣少食,唯能向大唐取也……”

    李世民怒声喝道:“不问自取,莫非以为我手中屠刀不利?”

    颉利双目凶光一闪,大叫道:“我突厥亦有百万雄兵。”

    这看似是要谈崩了!偏偏房玄龄等人翻翻眼皮毫不紧张,对面突厥的几个谋士也无担心之色。

    做皇帝的都会装,无论李世民的厉喝还是颉利的狂傲,那都是给手下普通士兵看的,真要是打仗可不会动嘴皮子,早就真刀真枪干起来了。

    突厥几十万兵马没有进攻,大唐的守将也没有拔刀相向,两家的帝王都上桥相见了,这就注定了战争打不起来。

    既然不开打,那就得和谈。这种事是谋士的职责,两个皇帝装完了逼各自住口,相互对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剩下的就看谋士们如何较劲。

    王凌云缓缓策马上前,淡淡道:“我突厥出兵百万,人马粮草耗费无数,若要退兵,大唐需赔偿军粮一百万担,帛三十万匹,此外还要茶饼、盐铁、奴隶……”

    房玄龄手捋长须,笑眯眯道:“曾闻王氏有子名凌云,十二岁诗传天下,老夫每每训诫家子都以你为根据,可惜老夫错了,我没想到凌云公子竟是背族之人,若吾孩儿效仿于你,我房家列祖列宗都不会原谅老夫……你生在大唐,骨子里流淌着汉人的血液,想不到举起屠刀却比异族还狠。一百万担粮食,三十万匹帛,还要茶饼、盐铁、奴隶?王家小儿,你好大的胃口。”

    王凌云面色淡然,他看着房玄龄半天,忽然展颜一笑,道:“历史车轮滚滚,前人总该给后人让路,房相年龄已大,脑筋也有些糊涂,何不换个年轻人来谈?”

    房玄龄呵呵轻笑,意有所指道:“老夫年长,所以脾性温和,若是换个青年俊彦过来,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