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风华路 >

第565章

大唐风华路-第565章

小说: 大唐风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他的身影远离之后,两个小先生才忽然长出了几口气,一人下意识拍拍胸口,心有余悸道:“以前只听学长们描述院长,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今日一见才知道举手投足都带着威势,哪怕笑脸相对也让人心惊胆战。”

    另一人同样如此,不过目光却下意识看了看武那边,忽然压低声音道:“你还记得开考之前我跟你说过么,那个少年是女扮男装!”

    第一个小先生下意识点头,口中答道:“记得啊,当时你还指着她脖子说,男子没有这么白的肌肤,明显是女扮……”

    说到这里猛然住口,脸上显出极其精彩的颜色,愕然长大嘴巴,结结巴巴道:“刚…刚才,院长锤了她的胸……”

    第二个小先生一把捂住他的嘴,压低声音训斥道:“你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敢胡乱说。”

    第一个小先生一脸惊恐,被捂着嘴巴连连点头,他眼中明显带着震惊,这一次却是不敢去看武那边方向。

    两人悄悄对视一眼,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暗暗猜测道:“院长刻意提及此女,言称要给一些照顾,也不知是因为愧疚摸了人家,还是因为心中生出了喜爱,如果出于愧疚那还好说,如果是因为喜爱的缘故,那可……”

    那可就是他们的师娘了!

    乖乖不得了,无论是因为愧疚还是因为喜爱,这少女经过今次变故,从此怕要起飞啊!

    两个小先生再次对视一眼,都觉得自己心口砰砰乱跳,能被选进研究院的士子没一个平凡之辈,两人脑中几乎同时闪过了一个念头。

    “现在就去讨好,先把关系打下……”

    几乎不约而同,又似忘了韩跃的叮嘱,两人直接度着步子慢慢在考棚里行走,看上去像是在监督众人答题,其实却一路在接近武的身侧。

    他俩行事目的很是隐蔽,几乎用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走到武旁边,先是一个小先生装作随意观看武的答卷,另一人却装作皱眉担心武发呆的原因。

    然后两人同时开口说话,温声道:“这位学子,可是身体有所不适?”

    武怔了一怔,换乱之下连忙放下捂住胸口的小手,她使劲吸了几口气平复情绪,装作若无其事道:“多劳先生关心,学生并无大碍。”

    她抓起毛笔想要写字,然而手腕却忍不住一直在抖,咬牙静心半天,却是一个字也不能写下。

    两个小先生悄悄对视一眼,都知道对方注意到了武的耳根和脖子,那种红色简直万分扎眼,顿时又让两人坚定猜测。

    “乖乖不得了,说不定此女早和院长认识,这有可能是故意玩的一手民间相会,王爵发现贫寒之女,然后两厢情悦纳入家中,得正经对待,不,得严肃对待,这很可能是以后的小师娘,是西府赵王的第九位小王妃……”

    ……

    ……今日第三更,8500字,更新三章,有一张是补昨天的,然后明天继续更新三章或者四章,把欠的都补上,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包涵,月底了,厚颜求点成绩,有票或者打赏什么的施舍一点吧,100个币就行,要脸,不敢多要。

第746章 有人盯上了武曌

    武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小插曲,韩跃进入这个小科场也只是一次由性而发,真正的大事始终还是科举,这才是能够影响大唐国力和腾飞的根基。

    当午后阳光慢慢变得祥和……

    当科场内最后一个学子缓缓放下了毛笔……

    负责收卷的战士们郑重将一张一张考卷拿起,然后小先生们面色严肃的走到考棚中央。

    “大唐科举乡试,至此便算完结,有请守卫敲钟,次第向上传播!”科场中的两个小先生同时开口,科场中的所有学子们同时站起。

    嗡,嗡嗡!

    清脆的钟声飘荡响起,连续三响,悠扬沁心。

    不止某一个科场如此,而是大唐十二个道的科场,大唐三百六十个府的科场,一千六百个县的科场,几万个镇子的科场,皆如此!

    这科举敲钟的方式乃是韩跃独创,既是一种科场礼仪,也是一种信息传播,开考之前由皇宫敲钟,然后层层传递到大唐举国各地。

    现在考试结束了,钟声却又各地科场开始敲响,然后层层传递达至长安。

    前面曾经说过,声音传播速度很快,钟声以接力棒的方式进行传播,确实有飞速跨越千山万水的能力。

    即使大唐最远的一个县域,最多也只需要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是多久?

    搁在古代相当于一个半时辰!

    一个半时辰,顶多古人走路二十里。一个半时辰,也许只是几个儒生相聚煮了一次茶。

    韩跃这个敲钟传递方式真的很不错,远远强过了大唐正在采用的飞禽传书制度。当然钟声传递只能传递一些简单讯息,不能像飞禽传书那样可以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但是,毕竟也是一种传递方式。

    快速,直接!

    当最远一地的钟声用接力棒形式传到长安,皇宫里的状元钟敲响了最后三声悠扬之响,大唐皇宫太极殿的顶楼之上,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忽然发出阵阵欢呼。

    古人讲究山崩海啸面不改色,然而皇帝和大臣们这一刻却不得不喜。

    李世民目光炯炯眺望长安,恰好此时夕阳降落未落,满城炊烟袅袅升起,宛如江南烟雨迷离,皇帝由衷发出一声感慨,忽然大笑道:“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矣!”

    这是他第二次发出如此感慨,前后相隔不到半天时间。

    科举乡试,终于结束了。

    各地科场的士子们鱼贯走出考棚,有人面上欣喜,有人面上惶然,有的目光闪闪畅想未来,也有年纪还小的童子痛哭流涕。

    哭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喜极而泣,这些小童子明显考的很好,已经预见到自己可能会过关。

    乡试过关,那可就是童生了。童生虽然是科举最低级别的身份,毕竟已经算是脱离了平民的范畴。

    许多寒门士子不自禁想起家中父母,已经婚配者想起苦守寒窑的贫妻,他们心中仿佛有一匹烈马想要冲出来,然后跨越千山万水回家告知消息。

    但是心情再怎么激动,学子们却并没有急着离开。

    因为乡试考完并非完成一切,他们还要等待三日后的乡试放榜。虽然有些人已经预见自己能够过关,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心中总是惶然……

    武心情有些低落,神色茫然藏在人群之中,相比周围学子们不断谈论科举之事,这位闻名后世的女皇情绪却差到了极点。

    她没考好,第三题最终没能写完。

    那两个小先生虽然刻意讨好,但是毕竟不敢明目张胆帮她,武觉得自己完蛋了,再想考科举需要等三年……

    科举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开展新一轮选才。比如这次科举,从筹备到乡试需要三个月,然而三个月后开始府试,再三个月开始道试,最后三个月举行殿试。

    从乡试到最后的殿试足足一年时间,一层一层晋级选拔出天下的精英。再要开启下一次科举,至少要隔开两年时间。

    因为人才是有闲的,不可能年年都开科举,学子们需要一波一波成长,要留给他们读书学习的时间。

    所以这次科举乡试不中,武至少还要等待三年。

    她忽然打了个哆嗦,心里变得恐慌,这三年时间她肯定会过得十分艰苦,因为她不准备去向自己的两个哥哥低头。

    此处科场的两个小先生身有重任,一旦乡试完结立即要开始阅卷工作,并且由于阅卷任务的身份敏感,所以并不敢在考后继续找武讨好。

    在这种状况下,武更加显得惶然。

    她茫然站在人群之中,听着身边学子们讨论着科举,忽然觉得有一阵凉风吹来,娇躯忍不住轻轻颤抖两下。

    如今已是深秋之节,很快冬天就要到了。

    冬日严寒,她缺少吃穿衣物,响起这两年来所受的苦,武下意识再次打了个哆嗦。

    这时科场门口有人高喝一声,声音滚滚道:“诸位应考学子,还请暂留脚步……”

    武微微一怔,那些学子们也抬起头来。

    但见负责科场门口那人是个小官,级别类似于大唐各地组织乡试的镇长,他垂手立在门口台阶之上,大声再次又道:“考前吾便说过,赵王有赏赐下,但凡参加科举乡试的学子,一律赏赐铜钱一千文,另外提供免费食宿三日,好让大家静等放榜之时,来人啊,发铜钱。”

    “发铜钱,真的发铜钱?”学子们明显又是一怔,随即就是一阵强烈的欢呼声。

    武同样怔了一怔,不过她很快就看到有人赶着几辆诺大牛车,上面装载着满满当当的铜钱,车边跟随着几十个甲胄叮当的战士,战士之前却有两个文士拿着登记书册。

    这真是要发赏钱啊!

    虽然科举不中,但是韩跃却想到了寒门子弟外出的艰难,过关者需要向府试进发,落地者需要回归乡里,无论是过关还是落地,总之行路投诉都少不了盘缠。

    这一千文铜钱,就是韩跃给大家的帮助。

    钱可不少,官定一贯,如果按照吊八百的方式换算,其实等于一贯两百多文。这钱足够一个书生少年吃用三个月,完全不惧怕冻死饿死在路上。

    此处科场足有几百个学子,然而战士们发钱的速度更快,几辆诺大牛车上的铜钱飞速减少,武面色茫然也领到了一千文铜钱。

    然后门口那人又是一声高喝,继续道:“再传赵王之命,厚赐科举士子,凡今日参加乡试者,给过冬棉衣一身,行走路引一份,不管到哪里投宿借居,皆可享受科举士子待遇……”

    说到这里微微一停,微笑又道:“不过这个士子待遇只能持续三月,三月之后落第者自动取消此等待遇。想要享受大唐的供养和尊崇,大家回去好好努力再读书吧!”

    至于过关者他没有说,因为过关者到时将会有新的待遇赐下。

    科场不远处又有牛车而来,这次装载的全是崭新过冬棉衣,有人念着武的名字送来一身,棉衣领到手里只觉很是软和。

    “这就是那个人的厚赐么,哪怕落第者也要赐予钱财和衣物,难怪有人说他是活着的圣贤,果然不想让一个贫寒之子冻死饿死……”

    不知为何,武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由于她是女扮男装,因此并不敢和周围神情热切的士子们过多交流,少女抱着棉衣收好铜钱,然后小心翼翼找了个墙角站着沉思。

    她知道自己很可能不会过关,但却依旧存在一丝奢望,她想在附近找个地方借宿,然后等待三日后乡试放榜。

    “也许,我也能中呢。”

    武明媚的眸子闪动几下,忽然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喃喃自语道:“只要中了乡试科举,就可参加上一级的府试,到时就是科举秀才的身份了。”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武一人,许多自知发挥不好的学子们同样如此,不止此间科场如此,其实天下科场皆同。

    人总是心存渴望。

    有了秀才身份,即使再向上考不中道试也无事,秀才已经可以做些事情,也会有镇子官员来请来求。

    到时谋个小差事做做,又或者报名去镇子小学里教书,总之再也不会饥寒交迫,从此人生已有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