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风华路 >

第431章

大唐风华路-第431章

小说: 大唐风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连禄东赞一起圈进去了,毕竟吐蕃也是出使而来。

    时大唐贞观五年年末,距离贞观六年春节仅余三天,吐蕃,百济,日本,三个国家使臣皆要到达长安。

    又有新罗国同样派出使臣,意欲递交属国国书,大唐立国十五载,终于有国家主动上请属国。

    虽然这个属国有些奇葩,它的国王是韩跃岳父,顺位女王是老婆,次顺位女王是闺女。

    但是这一切都无妨碍,因为大唐终于有属国了。

    这是霸主的象征。

    当年韩跃辽东一睡,睡来一个新罗媳妇,睡来一个大唐属国,某一日长孙皇后与众妃闲坐,忽然戏称曰:吾儿有胯下之能。

    言语之间,极其得意。满宫嫔妃,莫不点头。

    ……

    ……今天两更全部送上,又是7000字的两个大章,那么月初了,山水也想求一个支持,希望大家有票的给一张就行。看盗版的兄弟也不求你看正版来,来给我投张票行吗?

第574章 过年?过年(此章催泪无比,二合一大章节)

    孤苦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遥望辽东事,征袍掩风尘。辉火阑珊夜,谁见英雄坟。

    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埋骨他乡,将军百战经有死,只为同胞过安年……

    三日之后,大唐除夕。

    大年之夜,万家灯火,这是中国百姓最重要的日子,骨子里就有一种向往。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悲欢与离合,在大年夜这一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保持欢笑,保持乐观。

    富人家且不说,就说穷困潦倒之家,哪怕家里已经家徒四壁,哪怕家中粮筐已经见底,但是在大年夜这一晚,穷苦百姓总要想尽千方百计弄一点好吃的。

    要给孩子扯一块布做件衣裳。

    要给闺女买一根带色彩的头绳。

    如果实在太穷买不起,那么当母亲的就算把自己衣服拆了也要做到,一年辞旧迎新,孩子是家里希望。

    但是还有更穷的,家无隔日粮,身无替换衣,一家几口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换上穿着出去,此种情况叫做赤贫。(这不是山水乱写,咱们中国五十年代还有这种穷人,全家穿一条裤子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赤贫穷人是最苦的,大年夜也是最难熬的,不但没有粮食吃,而且没有衣服穿。人的最大痛苦不是穷,而是穷的没有指望,并且还看不到生活的目标。

    每当发现这种穷人的时候,就需要大唐官府出面了。

    ……

    今夜是大年夜,忽然有零碎的雪花飘荡,入夜寒风吹拂呼啸,将长安城大街上的灯笼吹歪。

    长安西北有曲江,今夜曲江灯火灿。

    十日之前李世民就曾说过,今年大年夜皇家要在曲江之畔设立大宴。这宴会既是酬功之宴,也是打压世家儒门之宴,同时还是皇帝臣子交流之宴,更是情谊联络之宴。

    这种宴会一年才有一次,无论是朝中大臣又或国公勋贵都可参加,另外家中的贵妇正妻也可以参与,不但贵妇正妻可以参与,就连嫡脉甚至庶出的子女都可以参与。

    大年夜曲江之宴,有一个目的就是相互选择联姻。

    这种宴会自然极其繁华,刚刚入夜已经人头攒动。几有灯火辉煌,时见高歌吟唱。

    然而就在这繁华热闹的曲江西北五里之地,却有一个村庄一户穷人全家叹气。

    ……

    这个村子叫华家村,全村总共四百口人,说不上贫穷,但也不算富裕。唯独村西头有一家赤贫人,大年夜的热闹似乎和他们没关系,全家缩在草铺上瑟瑟发抖。

    不发抖不行啊,因为实在太冷了。

    虽然屋里土炉里燃着几根木柴,但是难敌门缝挤进来的寒风,两个六七岁的小娃娃可怜兮兮看着母亲,其中小一点的妹妹还在呜呜咽咽,不断道:“娘亲,我饿,妞妞饿……”

    当娘的蓬头丐面,闻言忍不住悲从中来,忽然放声一阵悲号,用同样呜呜咽咽的声音安抚丫头,道:“妞妞忍一忍,忍一忍就睡着了。睡着了就不会饿,明天娘再办法挖野菜给你吃。”

    其实这话她自己也没有信心,如今是冬末时节,田地里哪有野菜可以挖,就算有那也是别人家地里的野菜,自己家早被翻找了很多遍。

    草铺最里面忽然响起一声黯然叹息,但听一个男子消沉声音道:“月娘,要不你再去东头孙婶家里走走?今天是大年夜,不能一点吃喝没有。咱俩可以饿着,但是孩子得吃一点……”

    这男子声音说到这里越发低沉,喃喃道:“毕竟过年了啊。”

    妻子闻言哭的越发伤心,呜呜道:“让我怎么去开口?前年借的粮食今年还没还。你断了手断了脚,我一个女人就算当牛做马,可是家里的地还是种不出太多粮食。”

    男子黯然一叹,黯然躺在草铺不再说话。土炉里的柴火微弱灯光传来,依稀照亮他脸庞上的热泪。

    “月娘,你带着孩子改了吧。在这样撑下去,咱们全家都得死。”

    蓬头丐面的妻子目光呆滞,双手使劲搂着瑟瑟发抖的女儿,忽然脸上凄苦一笑,幽幽道:“等到过年之后,我去寻个愿意上门的汉子。希望能找个敦厚的,不会嫌弃妞妞和石头。”

    断手断脚的男子眼泪横流,显然心中悲伤无限,不过他却咬牙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反而劝慰妻子道:“你放心,一定会找到好男人的。到时你们住在屋里,帮我在门口搭个草棚子就行!”

    “哇……”女人悲从中来,哭的越发大声。

    古代女人忠贞守节,如果不是穷的实在没有办法,哪家人妻愿意找上门汉子?她不是水性杨花想养汉子,她是想用身体换个男人来养她们全家。

    门外寒风似乎越发冷厉。

    其实今晚的风雪并不大,风只是微微寒风,雪只是细小碎片,这种天气搁在文人墨客眼中,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景色。

    然而搁在这一家赤贫人身上就完全不同,家中常年不得饱餐,身体自然极其虚弱,稍有寒冷就抵抗不住,所以觉得今夜寒风特别的冷。

    远远的曲江之畔忽然有轰隆声,近处的村子里也有噼啪啪声响,这是有百姓在火堆里燃烧竹子,寓意用声音祛除一年的污秽。

    “过年了!”男人忽然一声黯叹。

    “是啊,过年了!”蓬头丐面的妻子幽幽凄笑。

    两个小孩子虽然懂事,然而却耐不住腹中饥饿,小女孩可怜兮兮缩在母亲怀里,又道:“娘亲,妞妞饿……”

    女人眼中的泪水涔涔而下,然而她却没有任何办法。

    “吃我的肉!”

    草铺上躺着的男人陡然张口,大声道:“月娘,你去拿菜刀,割一块我的肉。”

    ……

    ……

    女人吓了一跳,然而男人却挣扎着想要做起来,他脸上有滚滚热泪,眼中有浓浓自卑,不过这一刻胸膛却挺得很直,大声道:“过年了,不能让孩子挨饿。吃我的肉,让孩子吃个饱……”

    这是一种何等悲凉的感觉?

    又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父爱?

    “相公,不能,不能啊!你快躺下,你快快躺下,咱家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你动一动都会衰弱身子……”

    女人呜呜大哭,抱着孩子使劲摇头。从这种语气里可以看出,她深爱这自己的男人。哪怕男人已经废了残了,但是在大唐女人心中男人就是自己的天。

    便在这时,忽然屋外有急匆匆的脚步传来。

    听声音似乎还不是一人,应该是两三个人同时来此。

    女人和男人对望一眼,心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非有人来讨债了?

    下一刻男人忽然摇了摇头,轻声道:“应该不是讨债,月娘不要担心。村里虽然没法救济咱家,但也不会在大年夜让人过不去,就算他们想要讨债,那也得等到开春……”

    女人点了点头,心中略略安心。

    她也觉得相公说的有理,毕竟这是这个时代的民风。哪怕你欠债欠粮再久,哪怕对方债主家里也马上揭不开锅,但是大年夜绝对不会有人讨债,总归要让人安安稳稳过完这一年。

    既然不是讨债的,那又是来干啥的呢?

    男人和女人对视一眼,忽然想起了一个传说。每年大年之夜,官府要周济一些赤贫人。

    也就在这时,外面传进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只听有人道:“请问这里是华老三家吧?咱们是长安县衙里的差役,今晚过来有点事情要办,再有两个时辰就要过年了,朝堂上有规定,再穷的人也不能缺了这口吃喝。屋里有人吗,出来领接济吧……”

    接济?

    这两个字眼本来带有一种施舍意味,然而男子和女人听了却眼中发亮,人穷的久了不太在乎颜面,夫妻俩更渴盼的是能让孩子有口饭吃。

    外面人驻足良久,发现屋里没有声音,说话那人忍不住再次开口,温和又道:“在家吗?”

    能被选出来周济穷人,自然知道穷人需要什么尊严。哪怕华老三家只有一件破草房,哪怕这间破草房完全挡不住用手一推。然而前来之人只是静静在门外站着,没得主人同意始终不肯进门。

    “在家吗?屋里有人吗?”几个差役再次问了一句,语气越发显得敦和。

    “在的在的!”

    蓬头丐面的妻子终于从惊喜中惊醒,连连道:“家里有人的。”

    她欢喜从草铺上站起来,急匆匆就要出门迎客,忽然想到自己没有穿衣服,连忙又急急跑回草铺,先用茅草掩盖自己,这才羞涩道:“家里穷苦的很,不方便出去见人……”

    今天是大年夜,她家里唯一的裤子穿在相公身上,原因并不是相公需要出门,而是过年不能让男人光着身子过。

    虽然他男人是个残废,但是再残废也是自己相公,大年之夜不能让相公光着,家里唯一一条裤子就是相公的尊严。

    至于女人则无所谓,光着就光着吧。等到过完今晚大年夜,明天她再穿裤子出门找活干。

    这种事情若是搁在豪门大族或者不懂,但是能被选出来周济穷人的百姓肯定懂。

    外面几人一听就知道这家穷的连衣服都缺,最先说话那人呵呵一笑,温声道:“那么我们也就不进去了,今夜拎来了十斤粗粮,半斤精细白面,另外还有二两肉膘和一捆韭菜。东西放在门口,等会你们自己拿。”

    另有一人同样温声而笑,接口道:“东西不要嫌少,这是衙门定额。毕竟大唐的穷苦实在太多,每家每户只能救一救急,暂时还救不了穷。”

    自古救急不救穷,救急是一时之事,救穷则要花费大力气,长安县衙未必就不想多发一些粮食,但是县衙要照顾的穷人实在太多。

    女人躲在草铺子里欢天喜地,然而眼中却有滚滚热泪,边哭边拜谢道:“感谢各位大人,可惜不能见客。”

    外面几人呵呵轻笑,对此并不责怪生气。他们小心翼翼把东西放在门口,临走再说一声道:“你家的情况村上已经跟我们说了,十斤粮食能撑三天,省着点吃应该能吃到初五。但是半斤精细白面不要省,还有二两肉膘和韭菜也不要省,因为这三样东西是陛下和娘娘发下的仁慈,让你们今晚包一顿娇耳吃,毕竟过年了嘛……”

    娇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