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风华路 >

第145章

大唐风华路-第145章

小说: 大唐风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浓眉一挑,旁边一员武将极目远眺,恭声道:“陛下,两名骑士背插赤色羽毛,乃是八百里红翎急使。”

    说话之间,那两匹快马已经到了近前,其中一匹马由于长途奔波,到此终于口吐白沫,四蹄一软,轰然倒地。

    那马上的骑士一个翻滚,他顾不得坐骑死活,几步奔到皇帝面前,大声道:“禀告陛下,关中大丰,关中大丰啊!”

    “喘口气,慢点说!”李世民轻喝一声,旁边早有两个百骑司护卫走上前来,一人拿着水囊,一人拿着汗巾,小心帮这人察汗灌水。

    此人一路奔波,满面都是灰尘泥土,他年龄已有五十上下,虽然疲惫不堪,然而眉眼之间全是兴奋。

    “陛下,大喜啊,半月前关中收粮,臣亲带衙役吃住田间地头,入眼所望,一片丰收。那粮食的产量,吓死人了……”他说话之间,嘴皮子都在打哆嗦,显然心情很是亢奋。

    天下粮产,事关户部,长孙无忌越众而出,温声道:“万年县令稍作喘息,你也到了知天命之年,怎能亲自驾骑红翎快马?就算遇到大丰之年,派人前来禀告便可,何苦让你一路奔波。”

    原来这五十多岁的红翎急使赫然竟是万年县令,长安有二县,西部长安县,东部万年县,这两个县府的长官皆是朝堂大员,长孙无忌实在没想到万年县令竟会亲自出关,用得还是红翎快马。

    红翎急使,换马不换人,最快一日一夜可行八百里地。古代道路那般难走,一日一夜奔驰八百里,其中辛苦可见一斑

    万年县令五十多岁的人了,仍能一路风尘赶赴关外,单就这一点,周围众臣都心声敬佩。要知道古代人到五十,基本上就算老头了。

    只见万年县令一脸激动,大声回答长孙无忌道:“赵国公,我不来不行啊!实在是天大之喜,若是不能早日禀告陛下,老夫睡觉都不能合眼。”

    “起来说吧!”李世民亲自将他拉起,温声道:“朕看你如此喜悦,想来今年是个大丰之年,关中粮食收获如何?”

    “陛下……”万年县令颤巍巍举起右手,吞口唾沫道:“说出来恐怕您都不信,亩产五十石,五十石啊!”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气,周围重臣也目瞪口呆,皇帝紧紧攥住万年县令手臂,恶狠狠问道:“你说什么?五十石?你确定没有弄错数字?就是亩产五石,朕都会给你加官一级……”

    唐朝时期粮食产量极低,一般亩产也就二三百斤,还得是天子号的水浇田。一百斤等于一石,所以亩产一般就是三石左右,李世民说只要亩产五石就给人加官一级绝非虚言,因为亩产五石已经是古往今来有数的大丰收。

    偏偏万年县令却一脸坚定,大声道:“陛下,您没有听错,真的是五十石,真是五十石。”

    李世民再次倒抽一口冷气,他虽然是雄才大略之帝王,也被这个数字震惊的头晕眼花。

    五十石是什么概念?一亩就是五千斤。这个数字以前需要三十亩才能达到,现在却只是一亩之产。

    耳听万年县令大声道:“陛下,臣要给泾阳侯请功,没有他培育出新粮,我大唐如何能有亩产五十石粮食?千百年来,百姓一直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现在不用了,老百姓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再也不用了啊!”

    他忽然嚎啕大哭,眼泪横流道:“前隋大业六年,河南道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臣之父母就是饿死在街头,把最后一个菜团子给了臣……”

    他边哭边叫,大声道:“陛下,这种惨事以后再也不会有了,泾阳侯培育了地瓜,亩产高达五十石,百姓们再也不用挨饿了!臣要给他请功,臣要给他请功啊!”

第210章 不能封国公,那封王爷咋样?

    百姓确实不用挨饿了!

    地瓜亩产五千斤,虽然是含水称重,但是晒干之后也得千斤,那就是十石。最主要的是地瓜可以窖藏,百姓们肯定不舍得晒干再吃,这样的话,一亩地就能满足一个壮汉一年口粮。

    唐代多地,每口男丁可得永业田二十亩。

    这是什么概念?

    每丁二十亩,一个五口之家那就是上百亩地,就算把地瓜全都晒成地瓜干,粮食的产量也不止万斤,而是十万斤。

    这个数字看似荒诞,然而万年县令却拍着胸脯告诉皇帝,一点没造假。

    “陛下,现在关中一片忙碌,百姓喜气洋洋,却也叫苦连天。以前大家犯愁的是没有粮食,现在是粮食太多了啊!”

    他看了一眼李世民,接着又道:“比如臣治下有一家人,总共四口人,老父老母,两个幼孙,她家一共有地八十亩,亩产地瓜五千斤。陛下啊,当日臣带着衙役巡视到他们地头,那两个老人守着田地正在嚎哭呢,不是哭荒年,而是哭粮食。整整八十亩地瓜,累死两个老人也收不完……”

    “儿女呢?两个老人没有儿女吗?”李世民既开心又生气,开心是因为丰收,生气是因为听到百姓老无所依。

    万年县令小声道:“这对老夫妻本有三个儿子,当年陛下攻打河北,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战死了。”

    李世民一怔,脸色赤红变幻,好半天才叹息道:“朕,有愧!”

    “陛下!”万年县令忽然一拱手,急急道:“现在可不是追忆当年的时候,臣之所以不顾年老一路赶赴关外,一是要禀告大丰之喜,最主要目的则是请陛下赶紧想办法,粮食大丰收,关中缺人手啊!”

    “缺人好办!”皇帝就是皇帝,气魄绝非一个万年县令能比,李世民重重一挥手,大声道:“传朕旨意,喝令长安驻军放下一切,全部参与农收。”

    他目光炯炯,亮度有些吓人,接着又道:“不但普通守军要去,便是驻守皇宫的千牛卫,天子左右亲军一样要去,天大地大老百姓的衣食最大。泾阳侯苦心培育了新粮,老百姓苦心栽种的作物,朕不能让它烂到地里。”

    在古代,粮食就是命!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圈养军队需要粮食,开疆拓土也需要粮食。

    关中这一次大丰收,让李世民的腰杆顿时坚硬无比,自古至今所有帝王,无论秦始皇还是汉武帝,大家都在为百姓吃不饱而头疼,唯有他李世民不同,他犯愁的是粮食太多。

    “朕,注定要名谁千古,光耀史书了!”李世民内心一片火热。

    长孙无忌忽然恭声道:“陛下,粮食大丰收,国库自然丰盈无比。待到收粮一事完毕,臣请陛下发动战争令,草原突厥一族该灭掉了。”

    “哈哈哈,好得很!”李世民仰天大笑,兴奋道:“无忌之言,深得朕心!”

    皇帝目光投向北方,仿佛要越过浩瀚草原直达突厥人的汗帐,他冷冷道:“颉利,三年前你兵伐中原,一路侵入到渭水河畔,距离朕的长安也不过五十里之遥。当日的你麾下数十万丙烷,何等意气风发?但是你可曾想到,仅仅三年不到,朕要杀回来了。”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羞辱。

    虽然当时战争没有打起来,但是大唐却被逼着岁供赔偿,若不是韩跃多方施计,李世民真害怕他挺不过那一次危机。

    现在,他终于要扬眉吐气,一展抱负!

    关中大丰收,不但百姓不再担心饥饿,朝廷府库也会充盈。自古至今,国与国之间没有侥幸,谁的粮草充实,谁就是当世一霸。

    ……

    ……

    万年县令忽然大声道:“陛下,臣要给泾阳侯请功,没有他的苦心培育,我大唐哪来府库充盈?古之圣贤曾言,养育天下者,万事之功德。臣提议,陛下可加封泾阳侯,改侯为公!”

    他再次给韩跃请功,周围重臣倒抽一口冷气。提议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封为国公,这个万年县令还真敢说。

    偏偏李世民却一脸沉吟,看那架势近似很有几分心动。

    王大叫一声,道:“陛下,泾阳侯便是有天大功绩也不行,他今年尚未及冠,如何能封国公?您若一意孤行,老臣必要骂一句昏君。”

    这老货身担谏仪大夫之职,满朝文武只有他和魏征有权进谏,就算胡搅蛮缠,唐代也没有因言获罪之举。

    毕竟,他的职位就是这个。

    李世民勃然大怒,森然道:“王老匹夫,欺朕心软乎?谏仪大夫又如何,朕可以调整……”

    长孙无忌越众而出,一脸笑眯眯道:“陛下,虽然泾阳侯不能封国公,但是可以给其他赏赐嘛!他现在正筹划辽东之事,一个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还是可以给的!”

    众大臣面面相觑,都在心中暗骂一句这货够狠!

    国公只是勋爵,然而行军大总管却是实权。

    大唐总共才有十一道,河北道辖地最广,理论上说整个黄河以北东海以南,加上辽西辽北,全都属于河北道管辖。

    “嘿嘿,不愧是亲舅舅,帮外甥讨要权利眉头都不眨一下,哪个地方最大就要哪个!”

    程咬金心中坏笑几声,这货眼珠子猛然一转,跳出来大叫道:“古有祖制,少年不能封公,但是可以封王啊!陛下几个未成年皇子,哪一个不是封了亲王?让俺老程看,陛下不如封泾阳侯一个王爷玩玩……”

    这话一出,满场震惊。

    王激怒攻心,大声指责道:“卢国公好胆,大唐非李姓不得封王,你竟然提议韩跃封王,此言分明存有谋逆之心!”

    老程哈哈大笑,无耻道:“封王就算谋逆啦?老子当初匪号混世魔王,在瓦岗山上做了一百零八天皇帝,便连陛下都说此乃应当应分,你个老不死的算老几?也敢跟俺出来聒噪,不服气的话,咱俩单挑!”

    王气的胡子都飘起来了!

    让老夫和你单挑,这话你也说得出来?

第211章 李世民赐下天子剑

    大唐之初,异性王封赐两人,一人为燕王罗艺,一人为吴王杜伏威。这是大唐唯一的两个异性王爷,他们之所以能够封王,是因为接受了李家赐姓。

    燕王罗艺,改名李艺!

    吴王杜伏威,改名李伏威!

    老程继续叫嚣道:“陛下,泾阳侯不能封国公,那您给他封王啊。老程感觉此事十分简单,无非是让皇后娘娘出面,认韩跃作螟蛉义子,改一下姓氏就行。”

    周围众臣皆都缓缓点头,程咬金这人虽然是个滚刀肉,但是说话办事自有一份精明,他这个提议不得不说很是靠谱。

    长孙无忌一脸笑眯眯道:“从侯爷直接越过国公,改封为郡王,啧啧,程知节一向胡闹,想不到今次竟然提了个好建议,老夫佩服……”

    “你当然佩服了,那韩跃分明是你外甥,你巴不得他封王才好!”王气的满脸铁青,心中忿忿不平,然而却无法反驳。

    没办法,人家程咬金的提议合情合理啊。

    自古少年不得封国公,就算继承父辈萌荫,那也要爵降一级改为侯爷。但是少年可以封王,历史上唐高祖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个个都封为郡王。

    李世民目前有八个儿子,也都身有王爵在身,便连躺在襁褓之中的李谙都封了王爷。

    韩跃是什么身份?响当当的皇家嫡长子,虽然没有挑明,但是在场重臣谁人不知,大家心知肚明,都不愿在此事上触碰霉头。

    王都不敢!

    他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