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炮灰当自强 >

第386章

炮灰当自强-第386章

小说: 炮灰当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就是老两口的命,为了让杨天籁在外面过的宽绰,以免饿着冻着,两人还是放了人。

    顾晓晓也有要求,她提出要带上花儿一起到县城了做事,主家要管两人的饭食。

    王大嫂一口答应爽快极了,这只是小事儿,托她找绣娘的是县城有名的富户姜家。还有三个月,姜家小姐就要出阁了,她找了绣娘来,目地是打算绣嫁衣和嫁妆里的小件,以示心灵手巧。

    新娘的夫家不在本县城,但也不远就在隔壁县,杨父杨母巴不得顾晓晓随身将花儿带上,以免他们在家里还有被花儿吵,照顾着她吃喝。

    县城里要比玉清镇繁华的多,顾晓晓在街上看到了身穿蓝衣黑裙的女学生,她们一个个留着齐耳短发朝气蓬勃,眼眸清亮的像初升的太阳。

    女学生们走到哪里都是叽叽喳喳的,挺胸抬头,让人不敢小瞧了去。

    姜家挺大的,这是顾晓晓进姜宅后的体验,姜家小姐要强,她想绣出一件非常好的嫁衣,出嫁时镇住夫家的人。

    顾晓晓双面绣的手艺十分精湛,能在玉和县拔头筹,姜小姐十分满意,平时高兴了会赏赐她些银钱。(未完待续。)

第五一六章 民国苦命童养媳6

    花儿很乖巧话很少,顾晓晓干活着她就坐在小凳子上,含着手指乌溜溜的眼珠盯着她穿针引线。

    顾晓晓在干活之余,不忘将她的手指从嘴巴里抽出来。

    “脏,不能唆手指,乖。”

    花儿顺从的将手指放在小膝盖上,不一会儿又唆了起来,纯粹是无意识的行为。

    顾晓晓也是无奈,孩子还小,许多坏习惯养成后,改起来比较难。

    姜家是大户人家,家里还立着许多老规矩,时代虽然变了,但穷人日子还是那样。没有吃没有喝,谁去追求自由和科学,家养的奴才卖身契换成了抵押书,性质还是不变的。

    顾晓晓在姜府很安分,细娘长的黑黝黝的算不上漂亮,不会让后院儿的女孩子产生嫉妒,她手又巧针线活做的好,府里的丫头们还会拿糖果子来讨好她们娘儿俩,央着在旁边学两手。

    双面绣要靠灵性还要靠经验,绣活做的不够多,很难把握住其中精髓。顾晓晓也不泼冷水,谁来请教只要态度良好,没有盛气凌人的样子,她就给人指点两句。

    这年头虽然外面的学生高喊着解放,但对于穷苦百姓,尤其是女人来说,能学点儿手艺,到哪儿都能混口饭吃。

    姜家几位少爷都在外面念过书,或者正在念书,县城的消息也比镇上灵通些。下人们嘴巴碎,将听来的消息有的没的,都往外说。

    外人看来顾晓晓是心无旁骛的刺绣。对她来说,分神去听大家闲话,毫不影响干活。

    姜家只是县城里的大户人家。跟真正的钟鸣鼎食之家还是很有区别的,嫁衣和陪嫁物品满打满算也就绣了十天就弄好了。

    这十天时间,顾晓晓吃的好睡的好,又没人打骂,不仅长肉了气色也好了许多,花儿也是。

    小小的人儿几天就是一个样子,花儿以前又营养不良。这十天明显长开了些。

    顾晓晓又是欢喜又是忧,欢喜花儿懂事听话,忧虑如果不早点儿离开这个地方。她们娘儿俩还要在杨家受磋磨。

    好在,她这次给姜家小姐做的绣活对方十分满意,临了前不仅赏了她一根银簪子,还露出了要替她介绍绣活的口风。

    顾晓晓求之不得。自是感激不尽。她将姜小姐赐的簪子,转给送给了王大嫂,让她替自己向公公婆婆在姜家赚的工钱,只报给公婆六成就够了。

    王大嫂也是乡下出身,当然知道童养媳的难处,更重要的是细娘公婆可不会给她簪子和铜元。

    在玉和县里能做双面绣的,放眼望过去也挑不出第二个三十岁以前的绣娘了,细娘有这手本事。以后赚钱的地方多着呢。

    谁会嫌钱咬手,这县城里做中人的可不止王大嫂一个。前不久还有人想挖细娘做绣活,她得好好笼络着她,以后也能多抽点儿利钱。

    有了王大嫂的帮助,顾晓晓的攒钱顺利了许多,她每次赚的工钱虽然只拿回家六成,但相比其它绣娘来说仍然算多的。

    杨家正缺钱,杨父杨母不乐意她往县城里跑,为了钱也只能干瞪眼。

    天气热,主家送的东西,能在路上吃的顾晓晓就掰着和花儿分了,吃不完的容易坏的就带回家去。

    当然带回家后,那些好吃的她们娘儿俩就分不到多少了,这让顾晓晓更加坚定了外出的心思。

    这个世界和顾晓晓记忆中的民国十分相似,也有战乱也有租界,也有被外国割占的地方和强行打开的贸易港。

    她打听过了,现在国内最发达的地方叫星海市,和她地球上民国时期的上海差不多。顾晓晓想去上海,待在这儿,受虐待是其次,谁知道什么时候爆发一场战争,她们孤儿寡母的只有做炮灰的命了。

    不管星海市有多复杂,顾晓晓想着那本思想更进步些,经济也发达人口又稠密,她和女儿就像两滴水,融入进去不留半点痕迹。

    计划很美好,但是玉和镇离星海市区近千里,这又不像后世,有飞机动车高铁,再不济也村村通了。

    现在是民国,要想到星海市,要先做牛车或者马车到省会仙阳市,然后再从仙阳市坐火车到星海市。

    从玉和县到仙阳市,中间九曲十八弯是一段艰辛的路程,杨天籁在出国访学前就在仙阳学堂念书。

    穷家富路,顾晓晓打算多攒点儿钱,将自己和花儿的身子调养的好些,到时候再上路。

    她天天夜里都在重复引气入体这一行为,只是丹田几乎存储不住灵气,她只能多费功夫催动灵气在体内循环,慢慢改造着破败的身体。

    好处也是有的,坐在架子前绣一天花,顾晓晓也不会觉得眼花,耳聪目明加上力气变大,顾晓晓总算不是刚进入任务时,那个软趴趴的躺在地上的弱女子了。

    姜家事儿了,顾晓晓在家里歇了一周,天天被杨母指使的跟陀螺似的,好在她身子爽利了干活也没那么累了。

    桑二娘脾气依旧,除了和公公婆婆吵架,就是骂儿子。顾晓晓也不能说她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个年代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杨家对杨大旺已经够宠了。

    不管怎么说,桑二娘总算是帮过顾晓晓的,杨大旺毛躁了些,也看不出能做出杀人逃跑的事儿。

    第二份差事还是在县城里,是为一个得宠的姨娘做衣服,对方太过挑剔,所以要求绣娘在家里做,随时按照姨娘的心意改。

    王大嫂头一个就想到细娘,顾晓晓在家里待的腻歪,两人一拍即合,当然条件还是得带上花儿,不然她宁愿拒了这差事。

    杨父杨母不喜欢花儿,顾晓晓向来不忌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们,将花儿留在家里,等她回来时,花儿能不能活着都是一回事儿。

    花儿性情乖顺,又是个不丁大的小人儿,那边只说不准脏了布料和衣裳,别的也就没多说了。

    第二次跟着娘亲去县城,花儿明显开心了许多,话也多了几句,顾晓晓对此很高兴,到县城后给她买了拨浪鼓给她玩儿。

    花儿头一次有玩具,开心的搂在怀里珍宝似的藏着。(未完待续。)

    ps:  谢谢大家的月票和打赏呀!!要不是五一男友要来,伦家就加更~(≧▽≦)/~啦啦啦,爱你们爱你们,五月让我们一起飞,一起飞啊飞~!

第五一七章 民国苦命童养媳7

    养了这么一个省心的孩子,顾晓晓心里酸酸的,她以前也是养过孩子的,但那个时候身边仆从多,需要她亲力亲为的事毕竟少。

    现在换成了花儿,一针一线都要她来操办,感觉上自然更亲近些。两人相处时,还会勾起顾晓晓对母亲的思念,她对花儿倒不纯粹是因为任务带来的责任,真心实意也是很有一些的。

    大户人家也短不了下人的吃食,杨家又刻意苛待细娘,顾晓晓在外面接了几个活,出了这家门就进了那家院,吃饱吃好了两人脸颊多了肉,也没那么黑了。

    顾晓晓平时也会抽空出门买些卤肉和鸡腿,和花儿分着吃,两人虚弱的身子也养回来了,花儿鸡爪子似的小手多了嘟嘟的肉。

    两人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偶尔回杨家时,杨母的酸气都快从身上泛出来了,将她和花儿好一顿敲落,说她两个嘴馋丢杨家人,劈头盖脸的责骂。

    骂归骂,杨母拿顾晓晓赚钱的铜元可是不手软,钱到手后都从县城邮局里寄给了杨天籁。

    杨天籁的信杨母当宝贝似的收着,顾晓晓对信毫无兴趣,杨天籁所作所为已经超出无耻范围了,跟几封信又有什么关系。

    半年一眨眼就过去了,钱也攒的差不多了,顾晓晓没想到这年纪她还能窜次个头,长高了两公分,花儿变化最大。从之前豆芽菜的小不点儿,变成了脸颊圆圆的小可爱。个子也蹿高了许多。

    这半年,顾晓晓也试着教花儿数数、认识东西,背一些简单的童谣。花儿学的比其他孩子慢,但是很扎实。

    还有一个意外之喜,花儿对绣花很感兴趣,每次顾晓晓做活时,她都会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顾晓晓给了她针线和裁下来的边角料,花儿竟然自己绣出来了一朵花儿。

    花儿在刺绣上是有天赋的,这让顾晓晓很是激动。等她再长大点儿,她就教花儿双面绣,有了这门手艺她在星海市也能安身立命了。

    杨家风气也变了。原先最受忽视的细娘,现在成了家中赚钱的主力。顾晓晓早就还了当初桑二娘给的铜元,还稍微加了点儿,又买了头巾送给她。

    桑二娘羡慕之余。为了给杨大旺多攒点儿钱。收起了火爆性子,跃跃欲试的要跟顾晓晓学绣花。

    刺绣是个细致活要从小学起才能有所成就,桑二娘年纪已经三十出头的人了,基础差灵性不够,双面绣是如何也上不了手的。

    不过桑二娘是个知足的人,她就是想学点儿皮毛,平时能有个进项。顾晓晓不藏私,将做绣工的诀窍教给桑二娘。又手把手的修正她的不足之处。

    如此一来,两人之间关系亲厚了许多。桑二娘凶巴巴的外表下面,有着一颗柔软的慈母心,她最关心的就是杨大旺。

    杨大旺还是很抵触学木匠的活儿,杨父杨母手头松快了不愁钱了,开始专心逼起这个孙子来,不让他跟街坊邻里家的孩子出去浪荡。

    牵一发而动全身,顾晓晓对杨大旺深表同情,他一心向往参军当大兵的生活,又怎么愿意跟人屁股后头,做让人吆来喝去的学徒。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杨大旺被爷爷奶奶约束的厉害,干脆从木匠师傅家跑了出去,也不回家跟人躲了起来。

    宝贝孙子不见了,杨家上下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尤其是桑二娘,短短两天功夫就失魂落魄的瘦了一圈儿。

    杨大旺在外面跟着狐朋狗友吃喝玩乐好不痛快,不过他到底是个半大孩子,又被家里人宠着,过了三四天,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打算回家了,却出现了变故。

    原来,杨大旺正是争勇好斗的年纪,认识的人要么家里家外谁也降不住的混世魔王,要么就是家穷没有生计,跟着混口饭吃的人。

    少年人热血上涌打架难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