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炮灰当自强 >

第247章

炮灰当自强-第247章

小说: 炮灰当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王进城的消息早已人尽皆知,百姓欢欣鼓舞,先前外面刀光剑影不敢出门,待大局定下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冒着危险追随静王。

    顾晓晓担心误伤了百姓,下令让全城戒严,姜玉景建议不如让部分百姓尾随也好造势,如今看群情激昂,皇城守卫表情挣扎多有动摇之意。

    前些日子,京城中纷纷传言,阳琼玉名不正言不顺,与阳琼华联手谋害清和帝之后倒打一耙,生死存亡之际,静王殿下从北疆风驰电掣赶来。

    虽然清和帝驾崩,但是静王殿下神勇异常年轻有为,乃是青萝国天命之人,有风临天下尊贵命格。

    顾晓晓在宫门之下出示虎符,同时宣读了清和帝遗命,对阳琼玉进行声讨。守卫宫门的护卫犹豫不决,大势已去,她们若继续效命于阳琼玉,恐怕祸及家族。

    但此时投降,又怕静王秋后算账,介时同样是抄家灭族之祸。

    正当禁卫军左右为难之下,顾晓晓下令,凡放下兵器投降者,未曾参与到谋害清和帝之事的人,既往不咎继续在禁卫军中任职。

    此令一下,先前还犹豫的人已经有近半放下武器,剩下一部分左顾右盼之后,也放下了武器。

    只剩下一小部分阳琼玉嫡系,自知罪责难逃,带着兵器朝后宫中撤。

    阳琼玉怀着侥幸心理,以为禁卫军能撑一段时间,带着亲信在后宫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待逃兵与阳琼玉会合,阳琼玉方知已然穷途末路,她恶由胆中生,直接挟持皇夫作为人质,想要借他威胁阳琼晚。

    正直壮年的妻主骤然离世,女儿是害死妻主的嫌疑人,又被庶女囚禁,皇夫不相信自幼受宠的女儿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

    为了找出真相,皇夫这才忍辱偷生,如今被阳琼玉挟持,他恨不得生啖其肉。

    存亡关头阳琼玉彻底撕掉了伪装,面目狰狞言语多有对先帝皇夫不敬之意。

    眼看着阳琼晚人马越来越近,阳琼玉不能接受自己功败垂成,下令打算放火,临死也要拉着皇夫陪葬,同时烧掉后宫,让阳琼晚得到一个残破的后宫。

    皇夫身边的老人为了活命,主动说出了宫中密道位置。

    有了生路,阳琼玉这才打消了放火烧宫的想法,挟持着皇夫带着亲卫,从皇宫密道往外逃。

    顾晓晓带人赶到之时,人去楼口,阳琼玉连同皇夫不见踪影。顾晓晓与皇夫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对他的失踪称不上伤心。

    依着剧情中提醒,顾晓晓准确的找到了密道的位置,她带兵赶到时,发现密道入口果然有移动过的迹象。

    阳琼玉自以为走的隐秘,却不知顾晓晓棋高一招。

    两拨人马在密道中相逢,阳琼玉无路可逃,在牺牲了大部分亲随之后被生擒。

    皇夫在动乱中胳膊受了伤,但性命无虞。

    随着阳琼玉被擒获,历史近三个月的动荡终于结束,其党羽除顽固分子多束手就擒。

    顾晓晓接手皇宫,将皇夫还有前朝太君安置在清秋宫中,派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并没交待如何处置。

    皇夫要求见阳琼华,顾晓晓按下不表,处理起尚处混乱的朝堂。

    请和帝中毒昏迷之后,阳琼玉把持朝堂,处理了一批质疑清和帝中毒真相的大臣。

    阳琼华被关之后,其父族自然要申辩,阳琼玉直接将其削去爵位,京城官场经历了好一场动荡。

    顾晓晓擒获阳琼玉之后,将她和阳琼玉关到了一处。据说阳琼华对她恨之入骨,两人在一起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顾颜面厮打在一起。

    这些顾晓晓就管不着了,她并不急着登基,以太女身份彻查清和帝中毒之事。为了以示公正,顾晓晓请了宗室长辈以及朝中老臣共同监审。

    公平公正的行为,让顾晓晓赢得了朝中一片赞誉。

    京中百姓在此次政变中受惊良多,顾晓晓特地下诏安抚百姓,免除了部分税收,并对在动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进行补偿。

    双管齐下,静王殿下的威望在民间达到了最高值,朝中重臣看到阳琼晚行事公允,没有借机大规模铲除异己。

    顾晓晓征询过姜侧君的意见,她本不愿让姜侧君再回冰冷宫中,希望她能在宫外修身养性自由度过后半生。

    但是姜侧君执意要重回宫中,同时拒绝在顾晓晓登基前搬到太后所居宫殿。

    顾晓晓无奈只能顺从姜侧君的意思,清理起宫中阳琼玉和阳琼华的眼线,将宫中的乌烟瘴气一并扫除。

    原以为最难是历经艰难险阻上位,离皇位近在咫尺,顾晓晓才发现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未完待续。。)

    ps:  谢谢恋上妖静、我是天真、liwubaobao的月票,(づ ̄ 3 ̄)づ~陵子10号生日,继续广播!存稿已经5。5k了,力争10号时爆更一万二。

    所以大家快快给月票,啦啦啦,这是爱的呼唤,呼唤呀

第三六五章 拯救仙侠精分男配

    清和帝死因大白于天之后,顾晓晓在朝臣三催四请之后,终于正式登基。为了节约物力财力,顾晓晓下令登基大典不可铺张,同时以身作则,吃穿用度份额减半,更拒绝了大臣有关选秀的提议。

    朝堂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但不乏有人替阳琼华和阳琼玉求情,认为两位皇女受奸佞小人蛊惑,新帝登基应该宽宏大量,手足相残会让清和帝寒心。

    顾晓晓对此嗤之以鼻,清和帝在昏迷前,留下的遗诏说明了一切。倘若她还活着,对阳琼华和阳琼玉想必是寒透了心。

    最让人唏嘘的该是皇夫,在得知清和帝之死,阳琼华的确罪责难逃之后,他穿上皇夫礼服,在梳妆打扮之后选择了吞金追随清和帝,未留只言片语。

    这一举动让顾晓晓大为恼火,皇夫走的轻松,她刚登基嫡父就吞金自杀,若非她在民间威望高,又及时对外宣称先皇夫是因为女儿谋逆,无言见先帝这才吞金自裁,恐怕民间已经流言蜚语飞起了。

    饶是如此顾晓晓还是费了一番周折,阳琼华得知生父离世羞愧难当,认为是阳琼晚逼她走上了绝路,对她充满恨意。

    此一时彼一时,顾晓晓已经不将阳琼华放在眼中,阳琼玉在囚禁她时,给她下了慢性毒药。

    阳琼华身子骨不如阳琼晚强健,如今身子贫弱多病,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去见阳家列祖列宗了。

    自从阳琼华被圈禁之后,她那些蓝颜知己也没讨到好。母族得力的,此时求着顾晓晓开恩,希望带回儿子。

    有人愿和阳琼华同生共死。也有人如蒙大赦,把握住机会离她而去,一时间好不萧条。

    顾晓晓对阳琼玉和阳琼晚后院之人区别对待,两人后院与前朝息息相关,对不同的人当有不同的处置方式。

    以德服人同时不失强硬,顾晓晓非天生上位者,但在经过了这么多任务训练之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支持着她进行更高一层的挑战。

    从将军谋反按罪当诛九族,顾晓晓开恩只将她嫡系收押等待秋后问斩。从榕在皇陵等着阳琼华如约来接他,最后等到的却是抄家灭族之祸。被人押往京城。

    顾晓晓对贱民的承诺在登基之后,终于能够落实了。为了不引起民间百姓抗议,顾晓晓将边境中蛮荒之地圈出,以开荒换地契和户籍文书。

    这个安排让贱民感激涕零。顾晓晓特地在户部加设边境农牧司。因地制宜按照四边特地,改进农具和推广新的种植方法。

    对百姓来说,贱民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边境清苦多是犯人流放之地,那边的户籍与罪人无区别,故而没有引起多大反对浪潮。

    朝中有官员提出异议,不过在顾晓晓的搁置下,最后也识相的没有纠缠下去。

    贱民乃历史遗留问题。非一日可扭转百姓印象,只有其自立自强。仓廪足教化知,方能真正融入到青萝中。

    未登基前,静王殿下在众人的印象中擅长兵法谋略,文书读的少不似二皇女才名远扬,待她登基之后,文武百官才知何谓文武全才。

    新帝从不写诗词歌赋,但是她的策论字字珠玑,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绝非不通诗书之辈。

    一国之主,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从国计民生到子嗣传承,稍有差池就是雪花般的奏折。

    顾晓晓登基一年之后,才将乱局整理清楚,还没喘口气儿,旱灾水灾接踵而至。她恨不得南水北调,同时解决两边难题,可惜这项工程太过浩大,以目前人工难以完成。

    好在顾晓晓一直发展农商业,在灾难发生之后,及时调运物资和粮食到受灾地,同时严打大发国难财的商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避免贪污从中**。

    除了青萝开国帝君外,从未有一任帝王将兵权彻底抓在手中,也不曾有一位帝王曾就藩,且率军亲征,靠一己之力打造出一支铁血雄师。

    这一切,顾晓晓都做到了,她超过了历任先帝,成为青萝历史上不可抹杀的存在。

    青萝国封建制度并不完善有分封制甚至奴隶制残余,顾晓晓登基之后,一步一步的改变青萝国现状,让它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比起阳琼华大跃进式的改革,顾晓晓多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逐步改变青萝残存的落后制度。

    这一代阳琼华与阳琼玉没有留下子嗣,两人的封地被顾晓晓收回。顾晓晓借鉴推恩令,逐步缩小现有封地,由于她登基后牢牢把控军权,虽有王族不满,但无人敢真正出头反抗。

    刚登基的三四年,朝臣年年都要上书劝顾晓晓充盈后宫,同时慷慨陈词子嗣对于江山永固有多重要,劝她立皇夫,让皇夫为天下男儿作表率。

    顾晓晓感慨她的任务史可以简要概括为,论如何逃过花样逼婚史。前三年,顾晓晓以清和帝丧期未过,拒绝了大选,待三年之后,她已经充分集权,直接将劝谏她立皇夫纳君侍的奏折当做了耳旁风。

    为了打消满朝文武的逼婚热情,顾晓晓在继位五年后,有恃无恐的对外公布,她不良于生育决定从宗嗣中选取适龄孩童,接入宫中选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一道诏令堵住了满朝文武还有宗族的嘴巴,今上除了不能生育之外,文韬武略堪称千古一帝,她们没胆子也没能力以此借口将她拉下龙椅。

    为了不让朝中因为遴选储君一事再现党派之争,顾晓晓干脆将宗室适龄孩童全部接到宫中,选天下名师进行教养。

    待到选出储君人选之后,她再传授其帝王之道。

    姜侧君在顾晓晓登基之后。晋封为太皇夫,后宫人丁单薄,他也曾催顾晓晓雨露均沾。早日诞下子嗣,但是被顾晓晓用各种借口躲开。

    到了后来,他看透了女儿的心思,宫中又多了许多孩子,也就不再逼迫顾晓晓。

    姜侧君的后半生过的平顺,女儿恭顺,时不时让他和姜氏族人小聚。荣国公府在姜玉景的手中发扬光大。姜玉秀在顾晓晓登基之后,嫁得如意妻主,夫妻和睦传为佳话。

    前半生宫中寂寞凄凉的时光。渐渐模糊,姜侧君性情平和,谨守后宫不得干政的准则,从不干涉前朝政务。

    顾晓晓在位十五年。将青萝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家家有余粮,政治清明军纪严明,又收服了周边少数民族,扩大了青萝的疆土。

    在此期间,顾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