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炮灰当自强 >

第184章

炮灰当自强-第184章

小说: 炮灰当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九四章 灵异文中做炮灰6

    更让顾晓晓兴奋的是,因为考古系目前研究课题和丝织品古代工艺刺绣有关,所以她们跟着老师去拜访过那些掌握有独门刺绣技艺的老师傅。

    先前的俞渚清受人排挤,论文只能一个人做,没有人愿意和她同组,如今却成了顾晓晓的机会。她决定找先前的老师傅,借着学习的名字,帮忙做些绣活换钱。

    h市继承的是苏绣,各种绣法和针法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够娴熟掌握三四种绣法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绣娘。刺绣是个伤眼睛的活儿,所以绣娘上了年纪后,绣活会大大减少。

    如顾晓晓这般一二十岁的年纪,就能娴熟独立做双面绣的,在h市也能排的上的号。随着时代的变迁了,老祖宗的手艺渐渐失传,濒临灭绝时反而物以稀为贵,成了有钱人的新宠。顾晓晓若能找到关系,接到合适的绣活,从中大赚一笔也非痴心妄想。

    有了赚钱的生计,顾晓晓轻快了许多,寻了个机会跟先前的老板辞了工,等到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出门。

    期间又有几波人找茬,都被顾晓晓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但情况不对时,她也会及时撤退或者找到人多的地方,让她们投鼠忌器。

    顾晓晓的随机应变能力,让她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为了防止日记本被时安安拿走事件发生,顾晓晓买了把锁,将日记本锁到了抽屉中。

    这几天顾晓晓挑座位时。以远离时安安和闻人思齐为准则,对两人避之不及,一改从前三人行的局面。没了俞渚清的陪伴。时安安也不好和闻人思齐离单独相处太久,只能和别的女生坐在一起,闻人思齐旁边的位置,成了班中女生争抢的热门。

    蓝颜祸水,顾晓晓冷眼旁观,着实不知闻人思齐这种性子看似爽朗实在黏糊的男生究竟有什么好的。他对每个女生都笑颜以对,面对表白也不果断拒绝。喜欢时安安又不敢奋力去追,只敢挑着俞渚清这种不讨喜的人下手。

    没有了俞渚清,时安安在宿舍待着也没那么自在了。她长相比孔翩然差些,但比刘丽还有龚新苗她们要要好许多。女人之间总要暗暗较个高下,肖露中立,刘丽和孔翩然走的近。时安安和恭新苗还有俞渚清关系好点儿。所以在宿舍占主导地位。

    如今顾晓晓对谁都不理不睬,让宿舍气氛变得尴尬。

    绣花弄巷子,在h城也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巷子了,刚建国时曾改名为爱国巷,后来又开始打造城市特色,保护文化遗产,于是又改回了这个有韵味的老名字。

    顾晓晓从俞渚清的记忆中,找到了先前跟队来采访的人家。绣花弄在西城边儿上。热火朝天的旧城改造,因为要保护文化遗产。所以没扫到这里。

    粉墙黛瓦横溢斜出的花枝,青石板铺成的路,再加上朱红色的门老旧的黄铜门环,顾晓晓蓦然间还以为自己穿越了时空,又回到了天凤国。

    典雅幽静的街巷,正如它的名字绣花弄,带着一股女儿家的清新气息。这里的门派号,不像别的地方,用生硬刻板的金属板,而是挂着朱红色的小牌子。

    顾晓晓顺着巷子走,到了倒数第三家停了下来,伸手轻轻扣起了门环。

    笃笃。

    才响了两声,里面便有人软软的回话,顾晓晓只觉得好听,却学不来那份绵糯。

    门开了,出现在顾晓晓面前的是一个穿着交领的年轻妇人,下面是一条海蓝色的马面裙,头发简单的盘在了一起,清白着一张脸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

    “阿姨,我是苏华大学考古系的学生,来找姜婆婆。”

    顾晓晓语气诚挚,说完话后微微鞠躬表示敬意。

    女子将顾晓晓打量了一番,见她生的稚嫩带着学生气又有礼貌,遂打开门欠了欠身子说:“婆婆正在绣东西,你进来吧。”

    “谢谢阿姨。”

    顾晓晓发挥嘴甜的优势,女子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带着她朝里走。

    俞渚清已经来过一次,所以顾晓晓进来时总觉得眼前场景似曾相识。

    姜婆婆年逾六十,带着老花镜撑着绣屏,在阳光下专注的穿针引线,她手指纤细莹莹如玉,丝毫不见老态。只看这双手,绝不会有人想到这是一双老妪的人。

    对于绣娘来说,这双手比脸还要金贵,要注重保养保持关节的灵活性,这样才能在拈起绣花针时,手指灵敏不会下错针。

    带着顾晓晓进来的女子脚步极轻,站在一旁安静的看着姜婆婆绣花,并未出声,顾晓晓也静默在一旁。

    待到绣完了一片叶子,姜婆婆这才放下绣花针,扶了扶老花镜,看了眼顾晓晓,对旁边的女子说:“红玉,这小囡是谁?”

    “师傅,她说自己是苏华大学的学生先前来过,我就把她带了过来。”

    “哦,原来是苏华大学的啊,你们老师发扬咱们苏绣,是好样的。唉,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年轻人能拈得动针的少了。”

    姜婆婆为了照顾顾晓晓,尽力说着普通话,但其中还是能听出本地口音来软绵绵的。

    顾晓晓眯起眼睛看绣屏,活灵活现的牡丹花,碧翠欲滴的叶子,还差一小半儿就完工了。

    她此行的目地是为了拜师,姐一些绣活做,顾晓晓蹲下身子仔细打量着绣屏然后用崇拜的语气说:“姜婆婆绣的可真好,这是平针绣吧。”

    “你这丫头眼光倒不错。”

    顾晓晓有些怀念的看着绣屏,用惋惜的口吻说:“我也会些粗浅的绣活,只是现在用到的地方少了。”

    听到顾晓晓会刺绣,姜婆婆一下子来了兴趣:“嗯?你这小囡还会刺绣,不是诓老婆子,逗人开心的吧。”

    顾晓晓抿嘴浅浅一笑:“晚辈哪里敢糊弄您,我的确对刺绣感兴趣,也曾绣过些东西,不过都是上大学前的事儿了。”

    “红玉,你再去拿个绣架来,然后拿些针线,让小囡绣个东西给我看看。”

    “好的。”(未完待续。。)

第二九五章 灵异文中做炮灰7

    装针线还有白色绣帕的小箩筐看着有一定年头了,但是干净整洁泛着亮光。

    红玉将绣绷给调了下,然后调绣架,顾晓晓对这套工序已经熟到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了,于是搭把手将绣帕固定好,笑着说:“谢谢阿姨,我自己来就行了。”

    姜婆婆见她手头还算熟练,满意的点点头。

    顾晓晓瞧着五颜六色的绣线,又望了眼园子中的开的正好的桂花,打算绣个简单的单面绣,内容就是丹桂了。

    她微闭双眸在脑海中构了图,接着睁开眼,挑好线选了一根比牛毛粗不了多少的针。真正的大家,用的针可是细若牛毛轻飘飘的没一点儿重量。

    上辈子绣了一辈子花鸟虫鱼秀丽江山,顾晓晓手上像是长了眼睛,针线翻飞顷刻就勾出了一片叶子来。

    姜婆婆戴着老花镜专注的看着顾晓晓手中动作,时不时的扶下镜框,表情愈发的慈祥柔和。

    顾晓晓此时已经完全忘我,眼中只有小小绣架,时不时的用牙齿咬断针线,再换一种颜色。

    等到翠绿的叶子衬托着含苞欲放的金色丹桂,完全成形时,顾晓晓方舒了口气,再看腕上手表已经过了近三个小时。

    她将绣成的图样取下,恭敬的递给了姜婆婆。

    姜婆婆仔细摩挲着手中绣帕,能在没有画好的绣样的情况下,临场发挥绣出这样的作品实属难得。而且,虽然用的是最简单的针法。但是针脚细密藏的很好,摸起来不扎手,能看得出她在这上面下过苦功夫。

    苏绣具有绣法“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姜婆婆摸着手中绣品,绣面平展、用针细巧,绣线精细排列紧凑不露针迹,色泽鲜明疏密一致,大处上挑不出错来。

    “很好,你的绣法是跟谁学的?”

    红玉目光中同样带着赞许,她这么大时才跟着姜婆婆学习。可没这么好的手艺。

    顾晓晓心知所求之事成了一半,腼腆的笑了笑说:“我外婆是h市这边儿的人,小时候她带我。跟着学了些,长大后感兴趣自己找了很多资料。”

    这个回答谦逊有礼而且严谨,姜婆婆将绣帕翻过去又看了一遍:“绣的活灵活现,倒是个有天赋的。”

    “婆婆谬赞了。我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说这话时。顾晓晓小心的看着姜婆婆的反应,见她没露出不高兴的神色,这才放下心。

    活了大半辈子,姜婆婆目光如炬自然比别人看的长远些,小辈的心思她一眼就看出来了问到:“你今日来,只为了讨教刺绣?”

    话已挑明,顾晓晓也含糊其辞卖弄小聪明,惴惴不安的说:“婆婆。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是想接点儿活。赚些生活费。”

    她说话时,拿眼悄悄觑着姜婆婆,她果然没露出愠怒之色。若是跑到书法家或者画家提前,必定会被骂一声庸俗,但是于刺绣上去不会。自古以来,在刺绣上传出名堂留下针法的多是绣娘,大部分绣娘一开始做绣活就是为了生计。

    姜婆婆将顾晓晓的绣品翻了下,随口问到:“披肩能绣么?”

    成了!顾晓晓当下一喜,眉开眼笑:“能的,花鸟虫鱼山水人像都能绣一些,双面绣只研究过针法,还差些火候不能绣出成品。”

    物极必反是为妖,顾晓晓特地将自己的水平恰到好处的点出,又压低了一些。以她的年纪,没有拜过名师,要是双面绣都能绣的出来着实太怪异了。

    红玉此时插了话,捏着姜婆婆的肩膀说:“师傅,我看我该多个小师妹了,您不正希望,再找个徒弟将双面绣的手艺发扬光大么。”

    其实原话不是这样的,姜婆婆是想让红玉收个徒弟由她教,她偶尔指点一下徒孙。但是顾晓晓的水平和天赋都极高,红玉不敢托大,又见师傅动了心思,于是撮合。

    师徒多年,两人还是颇有灵犀的,姜婆婆意味深长的看了顾晓晓一眼说:“能有这样的技巧,应该已经拜师了》”

    好机会摆在面前,顾晓晓又怎舍得错过,立马接口道:“回婆婆话,晚辈姓俞名渚清,尚未拜过师傅。若您不嫌弃,还请收渚清为弟子。”

    就这样本来只是为了接个绣活赚点儿生活费, 一不小心却成了姜婆婆的关门弟子。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之一,能被姜婆婆看重,顾晓晓以后打算靠刺绣赚钱,绝对走上了康庄大道。

    不过由于绣活的彩线不得有丝毫污染,未成形的绣品也不能让旁人碰触,绣架也需要场地摆放。所以姜婆婆虽然收了顾晓晓为弟子,也给她派了些活儿,不过要求她来绣花弄做,不能带回宿舍去。

    顾晓晓欣然应允,捡日不如撞日,当天就耐下性子在这里做了几个小时。

    临走前,姜婆婆嘱咐红玉给顾晓晓塞了二百块钱。两千年初,节约些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顾晓晓感激不尽没有强辞,推让了两次之后收下了。

    没了兼职,口袋里又没多少钱,这二百对顾晓晓来说至关重要。

    到学校时已经是九点多光景,秋天的夜空星光寥落,路灯也有些明灭,顾晓晓紧了紧衣领,低着头快步走回了寝室楼。

    307宿舍其余五个人都在,顾晓晓还没推门前,里面热热闹闹的,她背着书包进去后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