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773章

一品唐侯-第773章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萧淑妃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然只不过寥寥数语,但她却抓住了重心,那就是李治想在守住李世民为他创下的基业的基础上,再开拓进取。

    可如今,大唐还没有开拓进取,先把庭州给丢了,这让李治心里怎么好受得了?

    “圣上,一寸山河一寸血啊,当年为了拿下庭州,我大唐死了多少将士啊,如今庭州守将竟然弃城逃跑,这不仅丢我大唐的人,还辜负了我大唐以前那些流血牺牲的将士啊。”

    萧淑妃又说了几句,李治越发觉得自己对不起李世民,眉头微凝之后,立马叫人来:“来人,给朕下一道诏书,派人速速送去玉门关,镇守庭州不利之人,朕要严惩。”

    李治话罢,立马有太监跑了来,萧淑妃见此情形,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高侃就是镇守庭州的人,他竟然弃城,这次有他好看。

    敢让她萧淑妃难堪,以后有他受的,弄死他。(未完待续。)

第1388章 皇上的命令也不好使

    李治的诏令并没有直接送到西域都护府。

    而是送到了三省。

    皇帝的命令要下达,得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走下去才行,没有三省宰相的盖印,这诏书就是发下去了,也不具备效应。

    太监将诏书送到了三省,长孙无忌看过之后眉头微凝。

    诏书上没写多少内容,就是写着撤销高侃和于姜职务,并且将他们二人押往京城,听候惩罚。

    长孙无忌很奇怪,今天在早朝上已经说的好好的了,这事不再提了,可为什么李治突然又下了这么一道诏书?

    长孙无忌将褚遂良和于志宁这两位宰相叫了来。

    自从唐舟卸任尚书令后,于志宁便成为了尚书令,担任宰相之职。

    两人来了之后,看到诏书,也是紧锁眉头。

    “长孙大人,圣上如此,怕对前线的军心不利啊。”褚遂良书法好,但同时也是一个很通政治的人,如今边关战士正在浴血奋战,弃城本是唐舟的命令,如今却专门责罚这两人,恐怕难以服众。

    褚遂良说完,于志宁道:“褚公所言不差,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军心动荡,怕玉门关守不到梁建方将军所带兵马赶到,所以在下之意,此诏书下不得。”

    两人说完望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自然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对高侃和于姜两人进行惩罚,他点了点头:“下是下不得,但若不下,怕也不容易啊。”

    三人相互张望,皆是通晓此意。

    这诏书乃李治所下发,他们若是给驳了回去,那就是跟当今天子作对啊。

    虽说这天下是皇上和宰相共治的,但作为宰相,谁都不会真的以为他们有能力去跟皇上作对,他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而已、

    驳回皇上的诏令这种事情,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做过了。

    不过三人一番讨论后,还是决定驳回李治的诏书,不过他们得跟李治说一下。

    决定之后,长孙无忌单独进了宫。

    来到御书房,长孙无忌将诏书又递交给了李治,道:“圣上,此诏书不知是怎么回事?”

    李治看了一眼,道:“高侃、于姜二人弃城逃跑,以至庭州城失,此乃大罪,朕让他们回来受罚,长孙爱卿觉得有错?”

    见长孙无忌拿着诏书来,李治多少就猜到了长孙无忌的意思,所以他说话很是公事公办,好像不准备给长孙无忌一点机会。

    长孙无忌是个老狐狸,那能不知李治的意思啊,在李治说完之后,长孙无忌露出一丝淡笑:“高侃、于姜两人弃城,这的确有罪,该罚,只不过战报上说,是唐舟让他们退兵弃城的,如果只罚他们两人,怕是难以服众啊。”

    李治眉头微凝:“长孙爱卿是什么意思?”

    “臣的意思简单,这弃城的命令是唐舟所下,当把唐舟也给撤回才行,再者,庭州城被突厥和沙陀国六万兵马所围,玉门关的周盖却不出兵援救,当把他也给撤回来。”

    长孙无忌说完,李治突然啪的一下将手中奏折给扔在了桌子上:“长孙大人你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既然要追究庭州城丢失之责,那就要把所有与之有关的人都牵扯牵扯才行,唐舟跑不了,周盖也跑不了,像什么程处默、尉迟宝琳这些人也都跑不了。

    让他们都回来,然后玉门关没有人把守,让整个大唐的门为突厥和沙陀国的铁骑打开,让他们随意进入中原。

    长孙无忌这是在逼李治。

    李治是天子,他焉能不愤怒?

    长孙无忌却仍旧很平静,他抬头看了一眼李治,道:“圣上,臣不知您是从何处受到了何人影响,突然要惩罚高侃和于姜,但听臣一劝,如今突厥和沙陀六万铁骑就在玉门关外,若有一点不慎,玉门关失守,对我整个大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高侃和于姜丢失庭州有罪,但却不能现在惩罚他们,在臣看来,圣上不仅不能惩罚他们,还应送去一封免责的诏令,让他们感激圣上,为我大唐效死力。”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一声轻叹,接着又道:“圣上已贵为大唐天子,臣这样违背圣上的旨意,实在是有些不应该的,但臣之心皆为大唐,还请圣上三思。”

    长孙无忌说了一番话,这一番话很长,句句皆能说到人心里去,李治虽然有点气长孙无忌违背自己意愿,但之前因为受到萧淑妃影响而产生的那种想法却是淡了许多。

    他抬头望了意愿站着的长孙无忌,语气稍微有点和缓,道:“舅舅啊……”

    长孙无忌听到李治喊自己舅舅,心下猛然一震,连连恭了下身子,就算他真是李治的舅舅,但在皇家之中,外戚还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不然就是自己找死。

    “舅舅啊,朕也不想惩罚他们,可那丝绸之路乃我大唐乃我父皇多年经营所得,朕才刚登基没多久,那庭州便失去了,朕这心里觉得对不起我父皇,对不起我大唐的列祖列宗啊。”

    李治向长孙无忌吐露了心生,长孙无忌听得这话,便知道李治为何下那诏书的原因了,知道原因后,他反倒松了一口气,道:“圣上,庭州,亦或者是丝绸之路,丢了我们可以再夺回来,大丈夫当能屈能伸,我大唐这些年来,也不是没有做过屈辱的事情,但最后我们失去的,都将一样一样的再拿回来,但有一样东西若是丢了,可就拿不回来了。”

    听到长孙无忌这话,李治抬头一望,道:“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道:“为君之道啊,圣上作为大唐天子,要做一个明君,不能因为一些人的谗言而做出对我大唐不利的事情来,若是丢失了这些,先皇才会真正的伤心难过啊。”

    李治终于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了,他沉思片刻,片刻后,道:“朕明白了,长孙大人,将诏书改一下吧,朕希望他们能够在玉门关抵挡住突厥和沙陀大军,不要辜负朕对他们的期望,等他们凯旋归来,朕会特别嘉许他们。”

    将李治说出这话,长孙无忌知道自己成功了,领命之后,便急匆匆退了下去。

    长孙无忌走了,李治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事,终究还是听了长孙无忌的意见。(未完待续。)

第1389章 玉门关外杀声起

    初夏,玉门关的天气越来越热。

    这天中午,太阳毒辣,一匹快马奔袭而至。

    “开门,圣上有令……”

    马上的人拿着诏书冲进了玉门关内,很快来到了西域都护府。

    唐舟和周盖他们听闻朝廷下了命令,不敢怠慢,连忙便迎了出去。

    送信之人是名太监,他将诏令念完之后,道:“圣上的意思,诸位想必都明白了吧,庭州失守一事,圣上不再怪罪,但这玉门关,你们可得守好了。”

    自从弃城之后,高侃和于姜两人就有点不安,如今听得李治并不怪罪他们,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他们也明白,李治虽不怪罪他们,却也有让他们戴罪立功的意思。

    若是再犯错,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心中明白,自然也就有了以死报国之念。

    太监说完并不停留,跟唐舟又说了几句话后便急匆匆赶回去复命去了。

    太监刚走,高侃就道:“圣上仁慈,我高侃必以身报国。”

    “我于姜也是。”

    两人顿生豪气,唐舟见他们两人如此,摇了摇头,从这份诏书上来看,这命令下的是极好的,只是在唐舟看来,李治还没有修炼到这一步,他最多也就不惩罚,断没有说还下诏书鼓励。

    很显然,这诏书出自三省宰相之手。

    如此,也就可以稍微推测一下,李治其实对于庭州失守一事,是有点痛心的,送诏书也是被逼无奈的事情,毕竟玉门关容不得有任何闪失。

    不过虽然这并非出自李治之手,但唐舟还是很欣慰的,至少有了这个诏书在,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在玉门关会更加团结。

    而就在大家在客厅这样说着的时候,一名探子急匆匆来报:“报……”

    “何事?”

    “突厥和沙陀差不多六万兵马离玉门关只有二十里地了。”

    听到突厥和沙陀已经向玉门关赶了来,唐舟眉头微微一凝,久等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只是这一战,敌我力量悬殊,想要守到大唐援军赶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唐舟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接着来到了沙盘前。

    沙盘是他找人给做的,而且没一处都做的与实际情况一模一样,不管是山峦还是河流、泥沙。

    沙盘做出来后,大家再去看的时候,就更加的立体了,做决策的时候也更方便,对于唐舟发明的这个沙盘,周盖十分欣赏。

    大家见唐舟来到了沙盘前,就知道唐舟这是准备做出一些应对之策了。

    果不其然,唐舟用一跟木棍指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离玉门关有十里地,名字叫做玉门关十里。

    这个地方的名字有点自白,好像等于没说,但这个地方就叫玉门关十里。

    唐舟用木棍指了一下玉门关十里,道:“我们在这里挖了很多沟壑,其作用便是减弱突厥和沙陀铁骑的威力,但他们若不疯狂杀来,难有效果,现如今需要一队唐军作为诱饵,不知何人愿意前往?”

    唐舟说完,于姜立马站了出来:“侯爷,末将愿往。”

    唐舟看了一眼于姜,接着说道:“此去只是诱饵,引敌追来之后,不可恋战,需尽快归来,你可做到?”

    “回侯爷话,末将能做到。”

    唐舟颔首:“于姜听令,本侯命你带五百唐骑前去诱敌,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于姜说完随即领兵出城,唐舟看着他离去,摸了摸鼻子,像这种事情,本不用于姜去做,但唐舟却还是让他去了,其目的很简单,他只是为了让于姜知道,就算他当初在庭州的时候犯了错,但现在他仍然信任他。

    于姜是个将才,还是可以培养一下的。

    于姜领兵去后,周盖上前,问道:“侯爷,接下来怎么办?”

    “吩咐下去,让将士们吃好喝好,明天与敌一战。”

    听到这话,周盖眉头微凝,但很快便明白过来,突厥和沙陀骑兵若是真的在玉门关十里受挫,想来必定加倍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