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746章

一品唐侯-第746章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有点不符合这个规律。

    但仔细一想,北宋之后,南宋又延续了百余年,而之所以延续,跟宋徽宗的子嗣多有很大的关系,子嗣多,其中少不得会有一两个幸运儿,比如赵构,他就挺幸运的,其他兄弟都给抓了,他逃出来了,他逃出来,顺势建立了南宋。

    所以说,人丁兴旺是好事。

    李治又多了一个皇子,这绝对是好事,不管生下这个皇子的人是谁。

    群臣高兴,李治也高兴,今天大家在早朝上讨论事情的劲头自然就好了很多。

    众人见此,对于武媚娘生下皇子的事情,倒也觉得不是坏事。

    而就在早朝进行着的时候,唐舟已经得知武媚娘昨天晚上生下皇子,取名李弘的事情。

    他轻声喊了两声弘儿,接着竟然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名字啊,弘者,大也,希望此子以后,能够在各方面都做到优秀。”

    这话像是自言自语,而他正说着的时候,丹阳公主走了来,道:“你一个人说什么呢,怎么看你脸色,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唐舟自然不敢让丹阳公主看出什么来,道:“在说小宝,我希望他能够以后各方面都很优秀,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听到是这么一回事,丹阳公主顿时就笑了起来:“跟着你这个全才,他肯定会很优秀的。”

    两人这样聊了一会,便把话题给岔开了,唐舟稍微说了几句,便去了工地,按照他派去南方购买大米的人回信,今天大米可能就能运到长安城了。

    以后工地的百姓可是要以吃大米来填饱肚子的,他得想办法让这些百姓吃习惯才行。

    ………

    皇宫,武媚娘寝宫。

    李治去上早朝后没多久,王皇后就来了。

    王皇后是来看望武媚娘的,不管怎么说,武媚娘都跟他是同一个同盟的盟友,以前娜妃在,她们都在对付娜妃。

    如今娜妃不在了,他们的对手就成萧淑妃了。

    王皇后需要提醒一下武媚娘,当然,提醒是提醒,她今天来这里的理由,还是为了看小皇子。

    王皇后来到乾祥宫后,武媚娘连忙要下床行礼,王皇后连忙拦住了她,道:“妹妹就不用多礼了,你身子不适,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圣上可要怪罪姐姐了。”

    武媚娘笑了笑:“皇后真会说笑,皇后深得皇上宠爱,皇上怎么舍得怪罪姐姐。”

    从这句话开始,武媚娘已经拍起了王皇后的马屁,这让王皇后听的心里十分舒坦,不过心里舒坦是舒坦,该让武媚娘做的事情,还得让她做。

    所以,王皇后立马就说道:“妹妹才是真的说笑?皇后可有宠信过姐姐吗?圣上现如今最宠信的,分明是萧淑妃嘛,这萧淑妃要是懂规矩,也就罢了,可她偏偏还多事,早晚有一天,妹妹恐怕会栽在她手里。”

    王皇后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提防萧淑妃,想办法打垮她。

    武媚娘听出来了,自然连连表示明白,并且表示自己此后一定听王皇后的吩咐等等。

    两人这样都十分隐晦的把想说的话都说完后,王皇后便告辞离开了,不过离开之前,她还是看了一眼李弘,不过也只是一眼而已。

    对于王皇后来说,孩子是她心中最疼的伤。

    王皇后走了,武媚娘看着襁褓里的李弘,眼神微微一凝,突然迸发出一股杀意来。

    如果闷死了李弘,再嫁祸给王皇后,李治一定不会放过王皇后吧?

    至此一点,她不仅能够得到李治的同情,而且还能够除去最大的障碍,因为在他看来,萧淑妃虽然得宠,但她的性格不够内敛,而且身份也只是妃子罢了,远不及王皇后可怕。

    王皇后家世显赫,而只一个皇后身份,就算她没有孩子,想要废除也是不易,自己想要掌权,只有除去了王皇后才有机会。

    她的手伸到了李弘的脖子前,李弘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一声哭喊,瞬间打乱了武媚娘的心神。

    他是唐舟的孩子,他留着是个祸害,不如及早除去,而且除去他后,还能够嫁祸王皇后,可是,可是该如何下手?

    武媚娘望着李弘,他那么小,那么可爱,他是从自己身上掉下了的一块肉啊,难道自己真的能够忍心杀了他?

    她下不了手,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她的母爱瞬间爆发开来,她连忙把李弘抱紧了怀里喂食,不停的哄着。

    外面的寒风很冷,但李弘吃饱睡去的时候,武媚娘突然叹了一口气,她不忍心。

    当然,不忍心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李弘是个皇子,他想站稳脚跟,还得凭借李弘才行。

    没有皇子,你永远就只能是别人的阶下囚。

    她好不容易生下了皇子,又怎么能够轻易毁去,虽然毁去之后,会给她更多的好处,但万一以后生不出皇子来,那可该怎么办?

    一念之间,武媚娘想法的转变拯救了李弘。

    当然,也拯救了她自己,因为如果她真的这么做了,唐舟绝不会饶了她。(未完待续。)

第1341章 米饭

    唐舟来到工地的时候,派去南方收购大米的人已经把大米运了回来。

    大米的价格相对来说比小麦要贵一些,如果有小麦的话,唐舟他们是绝对不会去买大米的,但就算唐舟他们从那些权贵手里买来了粮食,也支撑不了几天。

    想要一直支撑到工程竣工,非得食用大米不可。

    唐舟是吃习惯大米的,当然,他吃大米花样繁多,有炒着吃的,有做八宝饭来吃的,也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花式。

    不过让百姓吃,用这么多花样就有些不合适了。

    主要是做的多,做这些饭菜肯定是来不及的,而且这些饭菜虽然好看,但并不是特别的能让人吃饱饭。

    所以想让百姓吃饱饭,还得吃米饭。

    米饭,也就是最最简单的蒸米饭。

    蒸米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就算是北方人,只要平时有吃过米饭,基本上都是会蒸的,只要把握好水和米的比例,一般蒸出来的米饭味道都不会太差。

    只是米饭略干,人可以不吃菜就吃下去馒头,但想要不吃一些下饭的菜就把一碗米饭给吃下去,就有点困难了。

    所以唐舟真正要做的,还是如何让百姓下饭。

    当然,有很多普通百姓都是不挑食的,不管什么菜,他们都能吃,甚至连米饭,他也没有大部分北方人的那种感觉。

    但只要有其他情况,唐舟就得想办法解决。

    想要让下饭,让菜辣一些最好,但这个时代没有辣椒,只能用其他麻辣的调料代替。

    把菜炒好后,与米饭盛在一起,百姓一碗一碗的来领,吃着还是很不错的。

    而除了这样吃外,还可以炒着吃。

    炒着吃,可以加一些鸡蛋,成为蛋炒饭。

    当然,这么多人,要炒米饭可不能一份一份的炒,得用一个大锅,大铁铲来炒,而且必须放够油,不然很容易粘锅。

    当然,北方人一开始吃大米,可能觉得大米挺好吃的,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是如果一连几天都吃大米的话,那他们就会对大米产生一些厌烦,哪怕变着花样吃,都会特别的想念他们平时吃的面食来。

    唐舟很清楚这种情况,所以他指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食谱。

    其中,大米要连续吃四天,四天之后,允许吃一天的面食,这样来回交替着,便不会让人觉得食物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唐舟先试验了几天,发现这样来回替换真的不会让百姓感到厌烦后,便按照这个食谱定了下来,当然,在这个食谱上,每月会有两天是会改善一下生活的。

    当然,所谓的改善生活,就是会在那两天炖一锅又一锅的大锅饭,浓浓的汤汁,炖的软烂的大肉,以及各种各样的菜,盛上一碗,能把人馋的流哈喇子。

    食物的事情解决之后,长安城各处的积水基本上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

    工部找人帮长安城的那些难民盖房子,而这个时候,如何改善长安城的排水一事,终于被唐舟给提了出来。

    打通运河,可以让水顺着护城河流走,但长安城里的水若是多了,想要流走可不容易,而这主要在于长安城的排水设施。

    古人绝对是聪明的,很早的时候,一些人口聚集的城市就会有一些排水的设施,大禹治水是一例,不过这个太过于久远。

    近的,汉朝的时候,长安城就已经建了很多的排水设施,而且明渠暗渠,以及过滤杂物的东西都有,可以防止通道堵塞等等。

    这些设施保护了长安城很多年,但是如果水势太过凶猛的话,就会超出这些设施的负荷,最终导致水流不出去,进而形成道路上满是积水的情况。

    如果能把城里的水汇入护城河,再配合他们现在正在做的打通运河的事情,以后长安城中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了。

    但长安城最近几年扩张的厉害,面积很大,想要排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唐舟请来了许多专业的人员来商量该怎么做。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的主意也很多。

    有人觉得,可在长安城挖一个人工的湖泊,湖泊有存水的功能啊,能够减少很大一部分排水不利的压力,而且有了湖泊,可让长安城又多一道景致,十分的不错。

    只是有人提出这个提议后,立马就有人表示反对。

    “想要一个能够存水的湖泊,这个湖泊非得很大才行,长安城虽然说不小,但也实在没有地方来挖那么一个大的坑来存水。”

    这话倒是不假,长安城也算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想要挖一个能够存水的湖泊,那得多大的地方啊,可长安城有那么大的地方吗?

    而且,人工湖泊,那得耗多少时间和人力啊,实在是不怎么划算的。

    这个办法行不通,就只能讨论其他办法。

    这样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决定利用一下大明宫太液池。

    大明宫是唐朝一个宫殿群,初建于贞观八年,本来是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夏宫的,当然,真正的目的还只是为了软禁李渊。

    只是大明宫才建了一年,到贞观九年的时候,李渊就病逝在了大安宫,此后这么多年,大明宫修修停停,到现在还只是一个雏形,想要使用,还得大建不可。

    当然,唐舟他们现如今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财力来建造大明宫,想建造大明宫,非得等大唐特别有钱的时候才行,不然谁都别想大规模建。

    只要有人提,朝中的那些所谓的正直官员,非得用唾沫把你淹死不可。

    不过大明宫不能建造,但大明宫里北侧的太液池却是可以用上一用的。

    太液池始凿于贞观八年,本来是要作为皇家池苑的,只是大明宫停建之后,太液池也停建,大明宫开始建造,他们也开始,如此这么多年了,太液池倒也多少有了点规模,但也只是有了点规模而已。

    不过唐舟他们看中的,倒不是太液池建造的这一小点规模,而是太液池的地段,以及这本就是一个池苑,与其成为皇家游览的一个胜地,倒不如拿来造福百姓。

    当然,就是真的在这里建造了一些排水的暗渠啥的,也不影响太液池成为皇家池苑。

    用太液池,也就可以避免再找一处地方了,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