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金主 >

第11章

大明金主-第11章

小说: 大明金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陆夫子都忍不住对徐元佐另眼相看,心中暗道:古人说雄辩者寡言,看来正是徐元佐之属。他读书不行,对这世事倒看得清楚。

    徐贺被儿子这话刺得心痛,却犹自强嘴道:“你岂能明白贵人相助的意思!”

    徐元佐不想再跟父亲打这口水官司,让外人看了还以为他“不孝”呢。转向陆夫子,徐元佐道:“夫子,咱们快走吧,不敢让徐管事久等。”

    陆夫子满怀深意地看了徐元佐一眼,双手一背,走在前面带路。

    徐元佐见父亲还是跟了上来,也落后两步,低声问道:“父亲为何如此高看徐管事?”

    徐贺暗道:原来这小子是不知天高地厚呢!由此一想,他心里稍稍好了些,道:“这松江府,还有第二个徐家商行不成?”

    “那么……”徐元佐脑中飞速转动:“是徐阁老家?”

    “废话!”徐贺磨着后槽牙:“宰相门前七品官!他家的管事恐怕比县尊老爷还要大些!”

    “唔……原来还是豪门!”徐元佐心中掂量着“徐阁老”这三个字的分量。

    ==============

    新书期间,每一张推荐票都是十分重要的,请大家支持小汤~~支持《大明金主》,投下每天的推荐票吧~~!

    另:封面已经上传了,感谢读者某君(名字太长就不打了)费心费力作图。大家每天一早上点进《大明金主》,看到财神老爷对您憨笑,是不是一整天都会财运亨通呢?既然如此,留下您的推荐票吧~!

第十六章 徐管事

    若说大明朝最有名的两位徐阁老,无疑就是徐阶和徐光启了。

    两人都是松江府人,不过徐阶是华亭县人,徐光启是上海县人,并没有直接的宗亲关系。当然,现在说起“徐阁老”必然是徐阶无疑,因为徐光启他爹都还没出世呢。

    徐阶的人生十分波折。少年神童,青年愤青,中年厚黑,晚年权相。徐元佐很不理解后世为何编导喜欢张居正而忽视徐阶,显然徐阶的人生故事更有趣,而且从明朝权相斗争而言,徐阶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他师承权相夏言,在夏言被严嵩斗倒害死之后,他与严嵩攀亲,甘心人下。最后自己斗倒了严嵩,又培养了大明最后一任权相——张居正。

    在徐元佐看来,徐阶绝对能在中华五千年善用头脑的智谋之士中,当之无愧地位列第一集团。

    如今要去他家面试,何啻于当年毕业前收到了汇丰的面试通知!

    隆庆二年,徐阶徐阁老应该刚刚致仕吧。

    徐元佐边走边在脑中深挖了一些:非但是刚刚致仕,而且还面临着高拱的反攻倒算,整个徐党都如惊弓之鸟。

    现在应该是他最不如意的时候!

    徐元佐心中一乐。要想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好印象,乘人生病、低谷状态是最简单的。虽然徐阶已经致仕了,以他的年纪也不可能有复起的一天,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致仕阁老的一句话也足以送他这个草根小民上青天了!

    要说贵人相助,这才是真正的贵人啊!

    徐元佐突然觉得眼前一黯,连忙刹住脚步,差点撞到陆夫子身上。

    陆夫子转身道:“这是徐管事的宅子,你们先门口等等。”他怕徐元佐没有人情往来的经验,又交代两句礼仪忌讳,这才上前敲门。

    有门子出来开了门,请陆夫子进去,用眼神示意徐氏父子避开一些,以免挡住正门。

    徐元佐看看那门子身上穿的衣着,竟也是不差,可见徐氏果然不愧松江第一家之名。

    徐贺大概是意识到自己终究没机会进去了,神情颇有些失落,犹自不肯死心。徐元佐看着父亲这副模样,心中有些不忍,到底精神和身体还是有统一延续性的嘛!

    正当他准备安慰一下这个不怎么靠谱的父亲时,徐管事家的大门吱地一声开了道缝。

    “徐元佐?”门子的目光落在了徐贺身上,似乎觉得这个有些太老。他再看徐贺,却又觉得这个似乎有些太小。

    “是是,正是小可。”徐元佐连忙上前,有那么个刹那,他领略到了基因的影响力。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徐元佐连忙收摄心神,不让徐贺的影子流露出来。

    “你跟我来。”门子盯着徐元佐说道,换言之就是对徐贺说:你给我等在外面。

    徐贺整张脸都皱了起来,缩到墙角独自舔伤。

    徐元佐没有时间去安抚父亲受伤的心灵,跟着门子进了大门。

    一进大门就是轿厅,虽然不大,却是大户人家必有的功能建筑。徐元佐随门子过了前院,并不进正堂,拐入一座月门,顿时山石、藤蔓触目而来。

    ——这院子不俗啊!

    徐元佐飞快地转动眼珠,打量着这个园林。因为没有游人的关系,园子里花香鸟鸣,曲径幽亭,倒比后世那些人头攒动的历史名园更有风味意境。

    陆夫子与徐管事徐诚正坐在花厅里聊天。

    “来来来,这就是我推荐的学生,徐元佐。”陆夫子见到徐元佐,伸手招呼道。

    徐元佐望向徐诚,见此人留着三络长须,面容青隽,虽然有些皱纹,却不显得苍老,反倒是给人一种阅历丰富,老成可靠的感觉。如果不是知道他身为徐家家仆不能科举,任谁都会怀疑这里坐着的是个闲情淡雅的举人老爷。

    “徐老爷。”徐元佐连忙上前见礼,挑着好听的叫。反正再过几年江南这边的称谓就会乱套,什么人都可以称“老爷”、“官人”。

    现在喊出来,其实也只是跟上了流行时尚罢了。

    徐老爷果然老怀大慰:“这就是我家老爷的宗亲啊。”

    徐元佐顿时吓得腿都软了。

    即便作为后世之人,也知道在极其看重家门名谱的明朝是不能乱认亲戚的。尤其是小户人家攀附大户人家,非但要被人嘲笑,还会引来极大的恶感。若是碰上有道德洁癖的大户人家,即便不觉得自己祖宗被玷污了,也会觉得此等人数典忘祖,绝对是不可交往的小人!

    徐元佐不用猜就知道是陆夫子说的,自然也不能立刻辩解,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了点麻烦。

    “听说你家现在有些困顿?”徐诚又道。

    徐元佐硬着头皮道:“所以求管事给个差事。”

    徐诚点了点头:“你知道我徐家最大的生意是什么?”

    “棉布?”徐元佐试探道。他今天才知道陆夫子给他找了徐家这个豪门,哪里有功夫做功课?

    徐诚笑了笑,道:“其实我家棉布生意倒是其次,最大的生意其实松江米。”

    徐元佐恍然大悟。

    松江府是全国最大——恐怕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棉布出口地,同时它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进口地。只是后世的人们在提到苏松手工业发达挤压农业时,总会引用万历晚期的数据——那时候苏松本地产粮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松江米的质量十分不错,一度还是朝廷贡米。

    “不过你要说棉布,倒也不错。”徐诚面不改色道:“因为米粮的收益已经渐渐弱了下去,棉布的收益却日益增多。不出三五年,恐怕徐家就要专做棉布,兼营米粮了。”他话锋一转:“你知道我这个管事,在徐家管的哪块生意?”

    徐元佐偷偷打量了徐诚一番,心中略作计较:看他面白须长,显然不是常去地里的人。然而看他神情中一股落寞,刚才说到布市大涨也没有丝毫兴奋,既不是城府极深,也不是故意抑止,可见与徐家的棉布生意多半无缘。

    “小可不知。”徐元佐老实道。

    “是啊,你怎么会知道呢。”徐诚口吻萧索,略顿了顿方才道:“我管的是徐家最不起眼的产业,这栋老宅子。”

    徐元佐略微释然。城里面可是寸土寸金,一个管事都能攒下这么大一座宅院,实在有些可怖。

    徐诚叹了口气:“还有一座空而无人的新宅子。”

    徐元佐有些诧异,如果只是这样,为什么还要招募自己这个伙计呢?虽然初到大明时日不久,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将公私分得很清楚。产业上用的是公人,生活里用的是私人。私人可能转为公用,但公人不可能转入内宅帮忙处理家庭事务。

    ——难道陆夫子把我卖给徐家为奴了?这也太荒唐了。

    ============

    求推荐票~~~求收藏——所谓收藏,是指“加入书架”哟~~!

第十七章 职位薪酬

    不可否认的确有这么一种贩卖良家子弟的人存在。

    不过那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卖家是恶霸,被卖的人欠了钱,又老实巴交不会维护自己的权益,收买者必然是缺乏道德约束,不在乎公众舆论的劣绅土豪。

    现在这三个条件都不成立,所以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徐元佐头上。

    徐元佐安安静静地听着,并没有着急插话。

    徐诚缅怀一番之后,望向徐元佐,笑道:“你果然如陆先生说的,沉稳。”

    “先生过奖。”徐元佐朝徐诚和陆夫子略略控背。

    “你就不想问我为何要招人么?”徐诚再次望向徐元佐的目光之中带着一丝好奇。

    “小可无须知道。”徐元佐直截了当道:“老爷要我做什么事尽管告知要达到的成效。至于为何要做,那是老爷的事。如何去做,那是小可的事。做不到老爷的吩咐是小可无能。小可头脑不灵光,只知道这些。”

    “噫!”徐诚长叹一声:“很好,很好啊!”

    陆夫子面带得意,帮腔道:“此子如何?”

    “好。”徐诚道:“这样的人我才放心。”

    陆夫子望向徐元佐,讨功似地说道:“还不谢过徐管事?”

    “多谢徐老爷。”徐元佐道:“不过小可也怕耽误了老爷的差事,堕了老爷的名声。还请老爷告知,要小可做些什么,做到何等程度。”

    徐诚抚须而笑,道:“是个可靠的人。”他这才道:“是这,我家老爷今年致仕还乡,你晓得吧?”

    “阁老还乡是地方大事,自然晓得。”徐元佐道。

    “我家二少爷就为老爷在夏圩起了一座宅院,准备给老爷颐养天年的。”徐诚缓缓道:“就在礼塔汇(李塔汇)河对面,距离小蒸也不远。”

    徐诚继续道:“不过这处宅子起得有些不合适。地方大,屋舍不多。老爷回来之后,又不满意,所以等于白白费了银钱。”

    徐元佐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能面见阁老的人可不多,徐阶看起来是狼狈离京,在政争上输给了高拱,但很快人们就能意识到这位权相的能量,即便退休在家,要处置一两个巡抚御史却是易如反掌之事。所以徐家给老爷子准备的养老院肯定不会建筑太多屋舍,而是把银子花在园林景观上面。

    园林上花的钱可比盖房子贵得多了,别的不说,光是太湖石就难以估价。若是再移栽几本珍贵花木,那园子就是价值连城。

    如果徐阁老不愿住那边,这宅子就是空关——等闲不会有多少财主能够买下来。而徐氏肯定是不能亏本卖出去的,否则亏钱事小,让人质疑徐家子弟对老首辅的孝心就亏大了!

    徐元佐隐隐觉得这事有些棘手了。

    “这座园子也不打算放奴仆进去,徐家就算是家大业大也没闲钱白养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