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抗战之大国崛起 >

第568章

抗战之大国崛起-第568章

小说: 抗战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云飞满意的点点头,有些东西,张云飞没有明说,但是,刘兴是张云飞多年的手下,对张云飞的意思还是揣摩的比较准确。

    这次,刘兴不但打算将小日本在别国掠夺来的财富全部搜刮回国,就是日本民间的大量财富,刘兴也准备全部搜刮回中国。

    果然,刘兴回去之后,成立了一支特别部队,代号“888”,以特战队和情报局的精干人员为主,又从全国的各大集团军抽调了数千的精干人员,纷纷前往日本本土。

    这支代号“888”的秘密部队,以后数月都活跃在日本,小日本本土的银行,博物馆,私人府邸,甚至一些财团,公司等等,都被这支部队搜刮一空。

    大量的黄金、白银,玉器,古玩,甚至是一些工业设备,民用物资,这支部队都没有放过,数个月的时间,几乎将整个日本搜刮了数遍。

    刘兴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将整个日本刮地三尺,一切值钱的东西,都被运回了国内,日本在短短数个月的时间就回到了一穷二白的局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张云飞在办公室中目送刘兴离去,张云飞知道,这件事情交代刘兴去办,是最为妥当的,自己只要等好消息就可以了。

    刘兴离去之后,张云飞又看了几分文件,这些文件全是关于国内建设方面的。

    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张云飞执政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目前,首个年度计划已经快接近尾声了,再过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年度计划就要基本实现。

    第一个年度计划实行以来,不但建设了大量的工厂,研究所,让中国的工业实力和科研实力大大的上了一个台阶。

    这在军工方面,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飞机制造厂,目前已经达到三家,大同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石家庄飞机制造厂,大量的野马战机、运输机,甚至是“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等陆续装备部队。

    坦克工厂,装甲车工厂,汽车制造厂,重炮工厂等,不仅规模扩大,工厂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以上,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和明确。

    如装甲车辆厂,已经有两家,一家专门生产39式履带式装甲车,一家专门生产轮式步兵战车,汽车制造厂方面,全国已经有数家大型的汽车制造厂,仅仅是大卡车的生产厂家就达到了三家,越野车的生产厂家也达到了两家,此外,还有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准备生产民用型的车辆。

    **************

    今日三更,第一更完毕,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求收藏。(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三章    难得回家

    在科技方面,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成就也不小。

    不但建立了数十家研究所或是研究院,涉及到了各个产业,基本各个体系都有覆盖,此外,还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各行业的科技或工程技术方面的精英人才加入了科学院或是工程院。

    院士的数量达到数百人,其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这些老外,都是从欧美方面挖过来的。

    张云飞作为一个穿越者,比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张云飞更是花费了重金,将不少欧美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吸引了过来。

    这些人里面,不但有导弹之父,计算机之父,还有不少在现代工业史和科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些人,不少就加入了科学院或是工程院,其余的,即使没有成为院士,也进入了各大研究所和各大工厂,担任重任。

    对于这些欧美专家,张云飞正在考虑怎样永久的留住他们,为中国的建设出力,张云飞准备让他们加入中国国籍,永远的留在中国。

    二战时期,以及二战以后,不少的欧洲科学家,以及大量杰出的科技人员,纷纷的涌向了美国,这次,由于张云飞的出现,并且由于张云飞的先知先觉,不少的欧洲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纷纷来到了中国。

    这些人,犹太人虽然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非犹太裔的欧美人也不少,尤其是这一年。随着中国抗战胜利,中国国内环境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吸引了大量非犹太裔的欧美人。

    就是一些美国科学家,一些美国科技人员,以及一些原来达到美国的欧洲科技人员,在优越条件的吸引下,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来到了中国。

    在农业方面。

    全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的土地分到了农民的手里,全国的粮食产量。今年就出现了井喷式的猛增。不少以前吃不饱肚子的人们,今年生活条件大大改观。

    此外,全国还成立了数个农业研究所,建立好几所专门的农业大学。着手培养大量的优秀农业人才。

    张云飞知道。民以食为天。只有大家都吃饱了肚子,大家都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国家才有活力。各项建设和工作才能很好的开展。

    教育方面。

    全国大部分的地方,除了一些偏远的山区之外,基本都开始实行6年制义务教育,这是真正的义务教育,不但对入学的学生不收取一分钱的学杂费,还管中餐和校服。

    大学方面,那些老牌大学纷纷复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渐渐走向正轨,一些新成立的大学,也纷纷涌现,仅仅是今年,新老大学加在一起,在数量上比以前至少翻了一倍以上。

    目前,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占了国民总收入的很大比重,张云飞准备在自己的任期内,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可能几年之后,还会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

    ********

    下午,下班之后,张云飞在两名警卫的陪同下,乘坐一辆越野车,回到了自己位于北平的私人府邸。

    一般情况之下,张云飞是住在大红门之内的,张云飞日理万机,事务非常的繁忙,常常几天才回一次家,看看三女和自己可爱的儿子。

    有时,张云飞的正牌妻子,林雨欣也会到大红门内看看张云飞,至于姜小影和郭襄两女,一般是比较低调的,一般不在正式或公开场合同张云飞一起出现。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废除一夫多妻制,但已经有提上议程的打算,不过,这件事情正式施行起来,至少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情。

    国民党时期,不少的人都是几个老婆,这些人强烈反对一夫一妻,况且,在政府部门,还有大量的国民党人员。

    此外,张云飞对这件事情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张云飞对这件事情态度不是很明朗,因为张云飞自己都是有三个老婆,所以,废除一夫多妻制。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就这样的拖下来了。

    不过,张云飞知道,实行一夫一妻制度,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张云飞准备在将来实行这项制度,并将之写进法律。

    张云飞乘坐的越野车,在自己的私人府邸大门前停了下来,陪同张云飞的一名警卫员,马上下车,为张云飞拉开车门。

    张云飞轻轻的下车,往自己家里走去,而这辆越野车,那两名警卫员则开回大红门内,这辆车是属于保卫局的车子。

    门口站岗的另外两名警卫员,看到是张云飞,马上立正,大声的喊道:“首长好!”

    张云飞点头示意,并回了一个军礼。

    这里虽然是张云飞的私人府邸,这处巨大的宅子是张云飞自己花钱买下来的,但是,这里的保卫工作还是由武警内卫负责。

    至于张云飞私人府邸的日常事务,则由张云飞私人请来的人员负责,这处巨大的宅子,张云飞请了几十人,这些人负责这里的卫生,家务,包括保洁人员,厨师,花匠,保姆等等。

    张云飞进入大门,张云飞的私人管家听到动静,一路小跑过来,惊喜的道:“首长!您回来了!”

    张云飞点点头,“老王,辛苦了。”

    “没有,没有,能为首长服务是我的荣幸,对了,首长,太太们都正好在家。”

    张云飞的管家老王,是张云飞私人请的私人管家,负责这里的日常管理,那些什么保洁人员,厨师,花匠等等,都归老王负责。

    老王虽然管理的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但是,老王却乐此不疲,非常的负责,要知道,这是张云飞的私人府邸,能在这里做事,是非常荣耀的。

    管家老王恭敬的陪同着张云飞,落后张云飞一个身位,往里面走去,来到大厅门口,王管家高兴的大声喊道:“太太!首长回来了。”

    张云飞今天回来,并没有事先通知林雨欣等人,只是,今天张云飞心情不错,该处理的公务也都处理完成了,这样张云飞才一时兴起,回来了。

    听到张云飞喊声,林雨欣抱着儿子,带着两女,大家一起高兴的迎了过来,“云飞!你回来了真是太好了,我们都想你了。”

    张云飞高兴的一笑,“来儿子,叫爸爸!”

    闻言,林雨欣扑哧一笑,“云飞,咱儿子才一岁多一点,刚学会走路,哪会叫爸爸。”

    张云飞不管这些,一把抱过儿子,笑呵呵的道:“儿子,叫爸爸!”

    小家伙在张云飞怀里手舞足蹈,非常的高兴,吱吱呀呀的学语,还别说,如果仔细听,还真有点像是在叫爸爸。

    张云飞哈哈大笑,“雨欣,你们看,咱儿子在叫爸爸呢!”

    林雨欣三女对视一样,大家都幸福开心的一笑。

    旁边的王管家,见张云飞一家其乐融融,悄悄的退了下去,赶紧吩咐厨房准备丰盛的晚餐。

    张云飞回来之后,家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就是连家里做事的佣人们,也觉得充满了干劲。

    张云飞在大厅坐下,将手里的儿子交给旁边的保姆,然后对林雨欣道:“雨欣!好几天没有见到咱爸妈了,今晚大家一起在家吃饭。”

    闻言,林雨欣高兴的道:“云飞,真的啊!那我马上打电话。”

    张云飞家里的晚宴非常的丰盛,林父林母也赶了过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张云飞还特地开了一瓶茅台,和自己的岳父喝了几杯。

    在吃晚饭的时候,张云飞还随口问了林父生意上的事情,林父趁机向张云飞详细的讲了讲。

    现在,林父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不但开设了大量的工厂,大量的农场和牧场,今年年初的时候,还开始进军零售业了。

    随着国内安定,并渐渐的繁荣,商品也渐渐的丰富,张云飞授意林父成立超市,向零售业进军。

    对于超市,绝对是一个新鲜东西,林父也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听了张云飞的详细介绍,林父马上心中一亮,马上就看到这中间的商机。

    开始,林父只是在大同、太原、北平这个几个比较繁华的城市各开了几家店面,不过,凭借雄厚的资本,店面数量虽然不多,每一个城市才两三家,但是,每一家店面的面积很大。

    这些店面一开张,由于规模大,商品多,价格还便宜,生意出奇的好,虽然这些店面还只有现代超市的雏形,但这已经就足够了,吸引了大量的老百姓,每天店里面都是人山人海。

    每天早上八点,超市还没开门,每一家店的大门前就排起了长龙,每天晚上十点,超市要关门了,店里面还是有很多选购商品的人们。

    生意这么好,大大超出林父的想象,现在,林父又准备在其他大城市开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