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733章

贞观帝师-第733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情、语气,却特别像贤婿的样子。青雀的学问是真好,什么方面讲起来都头头是道。不过,讲起政治课,青雀却不如承乾。承乾的眼光很是独到,有时候分析起来,比起朕也不遑多让。哈哈哈哈……可惜,恪儿去主持修建铁路去了,不然,让恪儿也来讲讲。听说恪儿的商学学得很好。还有李和李佑,比以前要好太多了。”

    李世民笑的很是高兴,又有些得意。看来是对自己的继承人的表现感到很满意,对自己的儿子们的进步也很满意。

    说罢,目光又转向了夏鸿升,仍旧笑着,似是不经意间提起一般,淡声说道:“这些,都多亏了贤婿。若非是泾阳书院,朕如今还在坐井观天。朕已经决定,依照泾阳的教育体制,除泾阳书院外,从幼儿园到高中,除去以前普及义务教育的试点县之外,再新设三十县为试点。另外,在东瀛道、林邑道、吐谷浑道、辽东道这些新占之地,全面推开普及义务教育。”

    夏鸿升一凛,李世民这是要全面推行了。

    不过……

    “不过,朕还有一个问题。”李世民继续说道:“泾阳的普及教育体制,自小学开始,就是以贤婿的新学为内容。进而涉及方方面面。纵观我大唐,却没有多少人能教得下来啊!除了泾阳书院的学子。只是泾阳书院的学子都是人才,朝廷用之尚不及,如何又到各地去教授?再者,学子们又如何甘心去。”

    夏鸿升心下一喜,昨个还想着这件事情,原本打算趁着奶粉和肉松于军中有功,好让李世民答应,没曾想,李世民却自己考虑到这个问题,今日就自己提出来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夏鸿升按捺住心中惊喜,说道:“不过,却也并非是无法可解。”

    “哦?贤婿果然有法子!”李世民很是高兴:“来,速速道来听听!”

    夏鸿升端起面前的茶喝下一口,放下杯子,笑道:“很简单。就如同之前军机坊新立,招收那些各种工匠一样。吃皇粮!”

    “吃皇粮……”李世民眼睛一眯:“这学子的吃法,想来与工匠的吃法不大一样罢?如何个吃法,贤婿且详细道来!”

第1163章 钦定教席

    “没错,的确有些不大一样。”夏鸿升说道:“其实归根结底,教师如同工匠一样,都是专业技术人员。所谓专业技术人员,便是指拥有特定的某种专业技术,并以其专业技术从事专业工作,并因此获得相应利益的人。铁匠会打铁,一般人则不会,木匠的活计,一般人也干不了。这就是专业技术。同样,教书育人,也不是谁都可以的,同样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教席先生依靠教书育人的技术获取生存之所需,因此,教席先生便也是专业技术人员。既然是专业技术人员,那就得学习,得培训,方才可以从事相关的专业职业。”

    “这跟吃皇粮有何关系?”李世民问道:“你是说,让朝廷供养教席先生,有立功的给予虚爵之位,就如同朝廷供养军机坊中的那些工匠们?教席先生传道授业,岂可与匠人混为一谈?朕若是这么做的,只怕得罪的不仅仅是儒学,诸子百家的人全都该得罪死了。”

    “不止如此。”夏鸿升说道:“微臣所谓的吃皇粮,不单单是像军机坊中的那些工匠,每月发与薪资、由朝廷统筹,立功了给予奖赏和虚爵那么简单。而是将教席先生从招收,到培养,到确认从业资格,到就业,乃至于就业之后的薪资、职级、再至于年迈之后的退业、供养……整个过程,全部都纳入朝廷的管理和安排!”

    李世民吃惊的看着夏鸿升:“整个过程……从招收,到老后供养……这不是如朝臣一般了?!朝臣从举荐,到录用,到释褐,再到配任,再到致仕之后的供养,皆由朝廷所辖。贤婿的意思是,将教席先生全都纳入朝臣当中,使之亦成为朝廷官员?”

    夏鸿升点了点头:”对,就是如此。天下学子读书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能够出仕,能够做官,能够出人头地,受人敬仰。倘若教席先生也成为朝廷官员,那愿意去做教席先生的人,如何会少?”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说道:“普及教育之后,凡满年限必入学进学,学子之数激增。教席先生是多少都不会足够的。这么大的人数,岂能全部成为朝臣?朝廷又哪里有那么多位置供以升迁安置?”

    “小婿也不是说就直接让教席先生做官啊。”夏鸿升解释道:“小婿说的是一个机会,一个途径。其实这种法子咱们大唐早已有之啊!”

    “早已有之?”李世民眉头又皱了几分。

    见李世民仍旧皱着眉头,夏鸿升又道:“这么说吧,岳父大人,现如今在咱们大唐,一个人若是想要入仕,有哪些途径?”

    “自然是科举。”李世民答道:“学子读书科考,科举入仕。”

    “还有呢?”夏鸿升继续问道。

    李世民眉头拧了拧,脸色变得不好看了几分,等了半天,才又无奈挤出两个字来:“门荫。”

    门荫是李世民很讨厌的方式,却反而又是盛于大唐的一种方式。士族门阀亦是通过此种方式,来把控朝廷选拔官员的途径,进而把控朝廷,控制入仕的渠道。

    “还有呢?”夏鸿升又问。

    “推举。”

    夏鸿升继续笑:“还有。”

    “以功入仕,如贤婿般。”李世民又淡声答道。

    夏鸿升笑了笑,又说道:“其实还有一种很主要的途径。”

    李世民一愣,继而眉头忽而一展,一拍大腿,道:“流外入流!”

    夏鸿升点了点头:“正是。朝廷官定三十品,从九品下之外皆为流外,包括在朝廷或是地方各部衙任职之胥吏,办事之人、专门的技艺人才等小吏,皆属于流外之职。这些为朝廷做事的人,虽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一定年限之后,经试合格,便可到吏部参加铨选,通过之后授予执事官或散官,进入流内,成为朝廷的正式朝臣。”

    “贤婿的意思是,将教席先生编入流外,使之成为得以出仕为官的途径之一,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成为教席先生,以图流外入流!”李世民想到流外入流这四个字的时候,便顿时明白过来了夏鸿升的法子。不禁大为兴奋。

    “不仅如此。”夏鸿升继续说道:“大多世人之所图,不过富贵二字。出仕成官,因功于国,得以勋爵,是为贵。将教席编入流外,使其有了出仕为官的机会和途径。若是在加以丰厚的薪资俸禄,使之宽裕,使其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两者结合,自然能够吸引无数人投身教席先生这个行业了。”

    说完,不等李世民发问,夏鸿升又继续说道:“自然,天上不会掉金子,世上没有白来的好事。既有了出仕为官的机会和途径,又有了足以使生活宽绰富裕的俸禄。这么优越的待遇,自然相应的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

    “如何要求?”李世民问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百年之大计,而教席则是直接施教的人,直接将教育施行的人,直接面对学子的人,故而更要有严格的要求。不仅是学问知识足以教授他人,更要在品行德性上可以成为榜样,成为典范,来引导学子。一言以蔽之,不过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李世民沉吟片刻,深有同感:“是极!是极!为人师者,的确应当如此。不过,这八个字说来容易,真要做来,又何其之难!”

    “故而,小婿奏请,所有教席皆由朝廷钦定,由朝廷创建一所,乃至于多所专门用于培养教席先生的学院。这个学院所教授的学子,不为别的,就是冲着教席先生去的,里面所教授的一切知识一切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来一名附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要求的教席先生。”夏鸿升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酝酿良久的计划:“只有从这样的专门学校当中毕业出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朝廷钦定编入流外的教席,才能享受优越的待遇。谁想要做教席,就要先在这样的学校当中接受严格的培养教育,待学校认为其合格并考核的确合格之后,再由朝廷授予其教席资格。有了这个教席资格,朝廷才会将其分配到各地的学校当中,成为编入流外一等,并享受优越待遇的朝廷钦定教席。”

第1164章 李老二送钱

    李世民对夏鸿升提出的办法很是满意,当即便拍板决定见先在泾阳修建一所这样专门培养合格的教席先生的书院。正是依托泾阳书院来办。

    第一所朝廷创办的教席学院,却依托于泾阳书院来办,归于泾阳书院来管理和施教,朝廷只负责出资和检验最终的成果,就好像是朝廷出钱出力替泾阳书院办了一个下设学院一般。这也是李世民的考量。

    眼下能依照泾阳的教育体质和内容来教授别人的,唯有泾阳书院里面的学子。将教席学院设在泾阳书院内,就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尽量多的将泾阳书院的学子吸纳进来。

    而且,夏鸿升的格物之道,囊括万象。李世民也有意普及教育之后,推行的是泾阳的学子们所学的那些知识,而不仅仅是原先传统的那些学问。

    这就更需要从泾阳书院汲取。

    因而泾阳书院卒业的学子若是入这个教席学院,则只须一年,来学习另外一些如何教书育人的技能和方法。而其他人就读这个教席学院,则须读满四年,将泾阳书院所教授的知识学完,并学习教书育人的技能和方法。

    李世民的这般打算,正中夏鸿升下怀。

    两人一拍即合,就这么定了下来。

    “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朝中与国子监那边,贤婿不须操心。只管专心办好这所教席学院。”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直有心办一所师范学院。如今承蒙岳父大人相助,定然将这师范学院办好!”夏鸿升拍胸脯保证:“泾阳书院后面小婿留得有现成的空地,就是为了能有朝一日建一所师范学院,来为大唐培养无数优良的教师。我大唐不缺人才,缺的却是一个好的引路人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当年贤婿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朕一直深以为然。倘若这所书院建成,大唐凭添无数伯乐,更要发现无数千里马了!”

    “陛下。”李世民话音刚落,就听见一声呼喊,转头就见长孙皇后莲步如云,款款而至,到了李世民跟前,盈盈一拜:“妾身见过陛下。”

    李世民正要点头,却忽而眉宇间一愣,继而露出了好奇的神色来,盯着长孙皇后上下看看,鼻子抽动起来。

    未及仔细去嗅,却又忽而不着痕迹了。李世民面色更是讶然。

    “陛下为何这般盯着妾身?”长孙皇后明知故问,笑着问道。

    “观音婢,你身上这……”李世民惊讶的说道:“端得好闻!这香味温润雅清,庄重大气……相得益彰,相得益彰!这就是那香水?”

    “这还只是其中一味。”李丽质笑道:“过几个月花期来了,还会有更多不同的气味。日后生产起来,还会有专给男子用的香水。”

    李世民转过头来,盯着夏鸿升,笑道:“贤婿的花样真是层出不穷,叫朕屡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