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724章

贞观帝师-第724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婿,你且将情况向诸位说明。”李世民说道。

    “是。”夏鸿升行了一礼,然后将方才的那些话都又向众人重复了一遍,然后又说到:“情况便是如此。虽说大唐眼下主要的精力在于稳定辽东和吐蕃,经略西域与波斯。但是小侄却以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倘若把握住了,便可趁机一举将天竺,包括天竺到林邑道之间的大片土地纳入大唐国土。连由头都是现成儿的,谁也无话可说。”

    “陛下,臣觉得夏少师所言不差。”李孝恭率先说道:“天竺一年四季如夏,占城稻在天竺最少也能一年三季,且夫但凡往来于波斯和大唐的海船,皆须当中停靠在天竺进行补给,这天竺早就从中占了不知道大唐多少好处了!眼下又有了现成儿的由头,臣以为可以伐之!”

    “眼下程将军与牛将军只有千余号人在泥婆罗,倘若是天竺联军而至,恐其独木难支。”房玄龄说道:“泥婆罗的位置也是个问题,不拘是增兵还是后勤补给,皆须经过吐蕃,只能缓慢行进,是个大问题。眼下最关紧的,是将这个消息传给两位将军,并得知两位将军眼下的境况和打算。”

    李世民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段瓒。

    “微臣立刻去传报给吐蕃的驻兵,令其火速将此讯传于两位大将军,并将前线信报传回!”段瓒当即行了一礼:“陛下,微臣告退!”

    “好!”李世民点了点头:“段卿且快去传报!”

    不等段瓒离开,李世民便又转头问向诸人:“诸位以为这次当不当攻伐天竺?”

    却见房玄龄突然笑道:“陛下,不拘打不打天竺,老臣以为都应当即刻昭告天下,言明吐蕃攻伐大唐在先,为大唐所惩。泥婆罗助纣为虐,亦当惩戒。大唐与天竺并无瓜葛,警告天竺莫要插手此事,解散联军,退出泥婆罗,大唐亦不会去招惹天竺。若不然,后果自担!并派出使节前去警告天竺。”

    “玄龄兄,这时候还派什么使节?等使节到了,黄花菜都凉了!”李孝恭摇头道:“依臣来看,当立刻出动水师,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天竺,同时调配一部分吐蕃驻兵驰援牛、程二位将军。两相夹击,一举荡灭天竺!”

    对于李孝恭的反驳,房玄龄却只是笑,不做声。

    “陛下,臣附房公之议。”长孙无忌上前说道。

    “这么说来,诸位是都支持趁此机会攻伐天竺了?”李世民有些意外。

    “大唐百姓安居乐业,人丁逐渐恢复增长,怎么会嫌粮食多?一年四季耕种,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唐粮仓啊!”长孙无忌叹道:“自古以来,百姓皆苦于战乱,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然而到了我朝,虽然屡兴征伐,然随着每次的征伐,百姓却反而是从中获利良多。眼下百姓不仅不苦于征伐,反而时不时还希望朝廷能够多去灭几个国家,多一些战俘来替他们徭役,亦或是等着迁民来获得数倍乃至于数十倍的田地。臣常观史册,似这般不苦于征伐,反而从中获利良多,名利双收的,我朝还真是独此一家。说起来,还是多亏了静石贤侄啊!若非是静石贤侄,又如何能看到这战争之利?故而,臣觉得应当趁此时机,将天竺纳入大唐国土。且,大唐也有这个能力。”

第1147章 夜话关心

    “臣也是如此想法。”房玄龄也笑道:“亦赞同河间郡王方才所言。”

    “那还派甚子使节……”李孝恭两手一拍,正要说话,却忽而一停,又笑道:“明白了,还是房公想的周全。”

    “不错。昭告天下,并派出使节。让世人知道,是天竺无礼在先。”夏鸿升说道:“大唐已经警告过天竺,但是天竺仍旧一意孤行,不听劝告,那时候大唐宣告兵伐天竺,便是勿谓言之不预也了!”

    “好,好一个勿谓言之不预也!”李世民点了点头,冷笑一下,说道:“朕明日早朝便昭告此事,派出使节,警告天竺。若其仍旧一意孤行,不顾劝告,执意要帮助泥婆罗对抗大唐,那到时候大唐礼数已尽,兵戎相待,勿谓言之不预也!”

    听李世民如此说了,一直未有吭声的高士廉开口道:“明日朝堂上,若是诸臣……”

    “朕明日只是遣使警告天竺而已,何人会不同意?”李世民摆了摆手。

    “如此,老臣附议。”高士廉行了一礼,说道。

    一场大规模的征伐,就这样轻轻松松被定了下来。

    有些出乎预料,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他们细谈种种细节,夏鸿升的心思早已经信马由缰。

    粮食太重要啦!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才能去克制动物性,从而上升为“人”。

    大唐缺粮啊!

    虽然如今已经在琉球和林邑道普及了占城稻种植,也在岭南道和江南道,以及中原与辽东大规模的推广,再加上军事技术的提升,几次征伐当中所消耗的民力要少了许多,又将战俘进行劳改替代百姓的徭役,使得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耕种,照顾土地,已然极大的缓解了粮食危机。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既得安居,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也就变得很快起来。再加上朝廷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草原群落与西域诸国,粮食贸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更是需要大量的粮食。

    所以啊,如今的大唐,对于粮食的渴望,是什么时候都不会嫌多的。

    如今,面对着如此广大的一片可以四季耕种不误农时又肥沃的土地,偏偏上面原本的主人又不懂的精耕细作,空占着一片宝地,如何教大唐不眼红?

    想到这儿,夏鸿升突然摇头苦笑了几下。当真是身份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想法。后世里那个自命清高,又性格怯弱,叫嚣着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实则是自卑又自负,而从机关里辞职,躲去偏远山区支教的乡村小教师,又何曾会屑于玩弄如今这百般心术,和生出这一身的侵略性?

    忽而想起来一句话我们最终都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一念及此,便突然有些萧索。

    “贤婿?”

    夏鸿升一惊,才恍觉自己走神了。连忙抬头行了一礼:“岳父大人恕罪,小婿走神了。”

    “夜已极深,想必诸位都已疲惫。明早又要早朝,也没多少时间了。诸位今夜就留宿宫中罢。”李世民那边似乎也已经谈完了,于是挥了挥手,朝门外面吩咐道:“王德,去安排一下。”

    “谢陛下!”众人都行礼道谢。

    “贤婿且慢。”李世民留下了夏鸿升。

    待其他人都出去,夏鸿升有行了一礼,问道:“岳父大人还有何事吩咐?”

    李世民摇了摇头:“只是趁此间你我翁婿二人,多嘴一问。长乐那丫头,嫁入你夏家,也有三年了罢?”

    一听李世民这话,夏鸿升立时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顿时苦着一张脸:“岳父大人,公主才十五……孙神医明明白白的告诫过小婿,公主身子本就弱,亏是从小调养,又坚持运动强身,这才无恙。不过十八,决计不能生育,否则就是拿命换命!小婿宁愿不要子嗣,也不想公主冒此风险!”

    这话夏鸿升之前在李世民过问这种事情的时候,也曾对他说过。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听夏鸿升这么说,皱皱眉头,问道:“果真是一点儿也不行?”

    夏鸿升张了张嘴,这怀孕生子,不怀上便是不怀上,怀上便要面临着生下来,何来“一点儿”之说?

    “唉,之前皇后生完兜子之后,孙神医也告诫过朕,说是日后万不可让皇后再有生育了。说皇后本有气疾,全靠一直调养健身,才能维持身子到现在。若是再生,只怕要元气大伤,恐就难以活命了。”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那敢问岳父大人是如何作想的?”夏鸿升斗胆问了一句。

    “朕?”李世民摇了摇头,眼泛深情,说道:“观音婢是朕发妻,朕一路走来,皆有观音婢陪在身侧。朕如何能让观音婢冒此风险?朕唯愿观音婢能一直陪朕到老。”

    “岳父大人如此情深,想来当可理解小婿的心思了。”夏鸿升亦道:“说句不大得当的话,生了儿孙又如何,不过是陪伴一时而已,日后大了,各自成家。到头来,能左右陪伴一世的,终究还是枕边之人。小婿还指望着白头偕老,断不会教公主冒一丝风险。”

    “罢了……长乐能得你如此真情相待,亦是她的福分。朕谢过贤婿了。”李世民长叹一声:“只是,你夏家如今也是一方勋贵,难不成能一直不要子嗣?这如何教先人泉下心安?……那徐惠呢?”

    呃,这么大半夜的,你李老二不睡觉,怎么这么关心起我家的事情嘞?

    “岳父大人,她们都还小啊!”夏鸿升叹道:“徐惠与公主同岁,小婿不舍得她们这么小便生子。其实,小婿以为,咱们大唐的女子,都出嫁生子的太早了!本身自己的身子就还没有长成,却就要生人为母,故而才有那么多难产而死,和产后身死的妇人,还有早夭的婴孩。最好让大唐的女子都等到十八岁之后再出嫁生子,光是这样就能极大减少难产而死和产后而死的妇人及婴孩!”

    “胡闹!”李世民一挥臂:“贤婿去休息罢,明日早朝莫要迟了。还有,方才朕说的那些话……”

    “呃,小婿这会儿瞌睡的头晕眼花,脑子里面一片浆糊,都不知道自己听了什么说了什么,一觉起来想必更是半个字儿也不会记得了。”夏鸿升赶紧保证:“小婿这就去睡觉,小婿告退了!”

第114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夏鸿升觉得也就是刚睡着,可就有内侍在外面喊门了。

    只得强撑着起来,开开门,外面站了三个内侍,一个端着盆水,一个端着杯子和小碟儿,还有一个捧着条手巾。

    洗了把脸,沾了些碟子里的盐面儿就这水杯漱了漱口,再拿毛巾一擦,这才好歹清醒了那么一些。

    “多谢。”夏鸿升随口一句。

    “不敢,不敢!”三个内侍连忙行礼:“奴婢这就告退了,其他几位公爷已经上朝去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待那三个内侍离去,又伸了伸懒腰,一边活动着手臂一边往太极殿过去。他们昨夜留宿宫内,自然不必在到外面去排队。

    很快,朝臣们都已经进来,随后,诸国使节也都入了朝堂。再随着王德的一声“圣人至”,大朝会便也就开始了。

    李世民坐上御座,向下缓缓扫视一圈,然后沉声问道:“诸卿有何所奏?”

    “臣有事要禀!”李世民话音刚落,段瓒便立刻大声喊道,脚还没迈,声音就先响彻了大殿,大步抢在了几个朝臣的前头出了列。

    “讲。”李世民脸上不动声色,往后稍微靠了靠,淡声说道。

    段瓒于是又行一礼,直身说道:“军中谍报传回,泥婆罗助吐蕃对抗大唐之后,程将军与牛将军二人对泥婆罗国施以惩戒。本不欲太过为难其国,然泥婆罗国却夜郎自大,依附于天竺,请天竺出兵。如今天竺北边曲女城戒日王已然组建天竺各邦联军,欲以北上,帮助泥婆罗国迎击程将军与牛将军!”

    “什么?”御座上的李世民眉头一皱,神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