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29章

贞观帝师-第529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区倭国,竟然敢挑战大唐,这使得朝中群臣激愤,就连平日里面一向不支持战事的文臣也都一个个的站了出来。

    孔颖达气恼的胡子都是抖的,出列说道:“陛下!大唐一向以宽仁善待周边属国,倭国为大唐臣属,却恩将仇报,竟迫害河间郡王与泾阳候,偷袭大唐水师!陛下,倭国无人臣礼,臣以为可以伐之!”

    “陛下,河间郡王及泾阳候倭国遇害,凶多吉少。倭人偷袭大唐水师,此举已是同大唐宣战。若不荡灭倭国,则天下属国皆以为大唐可欺!陛下,倭国夜郎自大,嚣张至极,臣请出兵伐之!”魏征亦出列说道。

    犬上三田耜此刻已经喊不出声,大唐的朝堂之上,大殿之中,原本总是意见相悖的群臣,此刻却声音绝对的一致,那就是,讨伐倭国!

    ——大唐的骄傲和尊严,容不得这样的挑衅!(未完待续。)

第795章 捐钱捐粮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被一丝不漏的刊登上了报纸。倭国偷袭大唐水师的事情也随之被众人所知道。

    群情激愤,因为一切看来都是倭人在主动寻衅。先是倭国海贼掳走了巡抚泉州的泾阳候,又以泾阳候为诱饵骗河间郡王带着大唐水师的战船过去接人。大唐乃仁义之邦,只想着接人之后就离开,从未想过倭人会偷袭,是以毫无防备。倭人却借着河间郡王的信任,火烧大唐战船,偷袭水师将士,而河间郡王和泾阳候也下落不明,只怕凶多吉少。

    无论怎么看,都是倭国故意阴了大唐一般,先动了手。

    平灭突厥,使大唐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了一种对大唐坚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带给了唐人前所未有的骄傲。这份骄傲和自尊,如今竟然被一个远不如突厥强大的弹丸岛国来挑衅伤害了,这简直令人不能忍受。

    一时间,大唐之中的社会各阶层纷纷请愿出力。农人想要参军,军队渴望出征,士人一篇篇讨倭檄文,将倭国对大唐的不敬一点点的全都写了出来,让更多的人义愤填膺。商人也不甘落后,在长安城中,以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泾阳商队、茗香居等大商号为首的商人们纷纷自掏腰包购买粮食和军需之物,无偿捐献给朝廷,以示对讨伐倭国的支持。

    百姓之一心,令皇宫之中的李世民也是深感意外。

    “陛下,光是玻璃坊一家,就自愿无偿捐钱五十万贯,捐粮二万石。其他各家加起来……”刘政会一边翻着手中的纸张,一边惊讶的对李世民说道:“长安商家这次,竟然主动捐钱共计一百七十万贯,捐粮一万石!”

    “这些商贾哪里来的如此多粮食?!”李世民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一万石?!足够一万将士及战马一月所用之粮了!”

    刘政会点了点头,叹道:“是啊,陛下!茗香居的掌柜刚开始去微臣家中,说是陛下农商并重,这几年做生意赚了不少,理当回报国家,回报朝廷,而今倭国无礼,想要捐钱捐粮出一份力的时候,微臣还以为他们只是会多少拿出一些来,是个意思。谁料到,竟然兑出来了这么多来!微臣当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数,于是差人查点了三遍,微臣自己又亲自查点了一遍,还真就是这个数!”

    李世民忽然想到,当初夏鸿升劝他农商并举,而非是重农抑商的时候,说过的话。说有朝一日,从商人身上收来的税收,足以抵消从农民身上所收来的税收,甚至取代农民身上所得的税收,使农人可不必再交税。当时,以为只是笑谈,还说了“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民还其本,俗反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的话,可如今看来,的确是自己小觑了商人这一阶层,这个群体了。

    想了想,李世民抬手招呼了一下王德,问道:“这两日是泾阳书院旬假,恪儿回宫探望杨妃,明日才会回书院去。派人将恪儿叫来。”

    王德点了点头,立刻下去派人去了。

    李世民又对刘政会说道:“水师以琉球为后方,朕要从江南道和岭南道调运粮食,此二道可调配之粮食,当有多少?”

    “江南道有储粮三百万斤,岭南道要更少一些,只有将近两百万斤。”刘政会说道:“此二道不比关中,产粮有所不足,故而储粮略少些。可从洛阳调粮,含嘉仓中尚有储粮五百万斤。”

    李世民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含嘉仓的粮食,要备赈灾所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只调岭南道的粮食运去琉球,剩下的,呵呵,朕觉得水师能自己解决。”

    刘政会一愣:“陛下,岭南道只有储粮一百多万斤,只怕是不够……”

    李世民微微一笑,抬了抬手,阻断了刘政会的话头,说道:“此时刘卿无需多操心,只将岭南道的粮食及时运去就是。朕自有安排。”

    刘政会见李世民如此说了,也就不再多言。

    李世民了解的情况,之后刘政会便告退了下去。出去门和李恪正巧打了个照面,施礼之后也就离去了。

    李恪进入屋中,对李世民行了礼,然后又问道:“不知父皇召见儿臣所为何事,还请父皇吩咐!”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记得夏鸿升的几样产业里面有你和承乾的份子,用夏鸿升的话,入了份子,就叫做股东,对产业虽不直接管控,却有权知悉情况。是也不是?”

    李恪点了点头,答道:“回父皇的话,确是如此。孩儿与大哥在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两个产业中都有股份。平日里由掌柜的负责经营之事,非产业危机的情况下,股东不多插手产业中的事物。不过却有知情权,可以过问情况。”

    “好。”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倭国之事,想必你虽在泾阳,却亦有所耳闻吧。”

    “回父皇,孩儿的确听说了倭国偷袭大唐水师的事情。书院中诸学子与孩儿一样,都是义愤填膺。孩儿回来的时候,还和几个学子一起讨论过此事,有些个学子还准备整理一下关于倭国的地理信息,拿去交给军中,好让咱大唐的军队对倭国的情况有个了解呢。”李恪说道。

    “哦?”李世民有些吃惊:“书院中的学子,知道倭国的情况?还要整理出来交给军中用?”

    “回父皇,书院之中有一门课程,名曰地理。虽曰地理,却不是风水之学说,而是格物之中专门研究地面之种种自然、人文现象的学问。因还是第一年学这个,故而还未讲的太过高深,只是讲讲各地之人文风俗、地形地貌气候之类。”李恪解释道:“中间有一章讲的正是倭国。这倭国被海完全包围,并无与任何国家的陆地相连。西面的海对岸是百济和高句丽,西南面的东海面向大唐,其国七成为山地丘陵,国内平原面积不大,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冲积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积台地,成为其国民居、耕种、经济活动集中之处,气候是……呃,父皇,后面还没讲完,升哥儿就走了。不过课本上有,孩儿还没背到那里……”

    李世民又吃了一惊:“还有这等学科?你们还讲了何处?”

    李恪答道:“上学期讲的主要就是大唐之人文、自然地理。”

    “这些都是凡人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尔等定要用心去学!”李世民郑重的对李恪告诫道:“你既入泾阳书院为学子,则夏鸿升乃是尔之师尊,怎可直呼其名!”

    “父皇恕罪,是孩儿失礼了。”李恪行礼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才又问:“长安的商户,以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茗香居为首,这次为讨伐倭国,主动自愿的捐出了许多钱财和粮食。你既为股东,当可替朕去打听打听,他们为何要这般来做。”

    李恪一愣,继而便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于是行礼领命:“孩儿遵命!孩儿这便去打听清楚。”(未完待续。)

第796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夜色渐至,外面却开始飘起的雪花来。眼瞅又该过年了,不过,这个年能不能好好的,安生的过,眼下却是说不准了。

    起身走至窗边,开了窗缝,一股凉气就迅速迎面而来,倒是叫人头脑之中蓦地清明了起来。

    这么冷的天,海水难道不上冻?海水若是上冻,水师的战船该如何作战?

    李世民又走回了桌前,重又拿起那张已经在这几天里面看过了许多遍的书信来,又再次看过一遍。

    那是从琉球传回的密报,连段瓒都不能打开看里面的内容。

    这封信是夏鸿升写来的。

    里面提出了三个问题来。

    头一个,是问要倭国一块飞地,还是一鼓作气将倭国荡灭。第二个,是问一旦同倭国开战,百济极有可能暗中参与,表面上站在大唐这边,暗地里却为倭国提供帮助,是否要同时抓住把柄一举也端掉百济,为下一步的征伐高句丽做下准备。第三个,是问能否照着心中所写,派出一批军机坊的工匠,由大唐刀锋的队员一路护送至琉球,要试着看能不能做出一种威力极强的武器来。

    三个问题,都是需要李世民好生考虑的。

    所以过去了几日了,这封密报的回信还是没有发出去。

    “陛下,蜀王殿下求见。”外面忽而传来了内侍的声音。

    “进来吧。”李世民坐了回去,说道。

    李恪进来,行了一礼,这才说道:“父皇,您让孩儿问的事情,孩儿问清楚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且道来听听。”

    “孩儿问了酒坊的王掌柜,王掌柜说,捐钱捐粮之举,本是师尊的主意。他说生意做大,理当回馈社会。做些公益性的事业,谨慎的为大众提供些好处,对朝廷做出些贡献。如此一来,不仅能改变百姓心中商人的形象,亦能使自己博取百姓的好感,日后大家自然会去买你的东西。所以看似拿出了些东西,吃了些亏,可是却起到了宣传和扩大影响的作用,吸引来更多的客人,从长远来看,获利更多。这次倭国的事情,王掌柜恼怒于师尊为倭人所害,又想起师尊的这番话,故而号召长安商号,说是师尊常说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而商人亦为大唐一员,没法到前面打仗,那就捐钱捐粮,也算是出一份力,尽一份责。”李恪对李世民说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世民双目一凝:“好!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朕果然没有看错夏鸿升!”

    “对了,父皇,儿臣同王掌柜攀谈,还问出些话来。”李恪继续对李世民说道:“说话间王掌柜告诉孩儿,说是师尊好几次提起过,别人管不着,但是他的这几个产业必须多拿出些钱财来回馈社会,帮助朝廷,最好故意让朝廷看见做生意的人能多有钱,好叫朝廷管商人要钱去。王掌柜还说这么想的生意人,只怕也就师尊一个了。这话王掌柜本是做笑谈来讲的,不过,孩儿觉得,师尊此举似乎却令有深意。”

    “哦?”李世民眯起了眼睛来,笑了起来,问道:“恪儿,你觉得有何深意,不若道来给朕听听。”

    “这个……孩儿也是在书院里面学了些经济常识的课程,才这么觉得的。”李恪答道:“孩儿也不知当不当讲,若是讲错,还请父皇恕罪!”

    “说罢,今日只有你我父子闲谈而已。”李世民笑道。

    “谢父皇!”李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