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453章

贞观帝师-第453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你之谨慎,做火药的时候想必没有外人看见。”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是,陛下。所有这些东西,制作的时候全程只有微臣,还有微臣贴身的护卫齐勇作为微臣的助手。齐勇也只是给微臣打下手而已,并不知道如何做出来火药。”

    一边说着,夏鸿升一边掏出来一叠纸张,上面全都是手写的笔墨。

    “陛下,这是火药的配方和做法,还有今日那些火器的详细做法,全都在这上面了。”夏鸿升将那一叠纸张交给了李世民:“普天之下,独此一份。”

    李世民的手有些抖,缓缓从夏鸿升的手中接过了那一叠纸张。

    “这东西……”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来:“火器,可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微臣做这东西出来,自然就是为了大规模的生产、使用的。”夏鸿升点了点头:“制作火药所需的材料很容易找来,成本很低,制作的手法也算不得太复杂,以咱们军机坊如今的生产线,很容易做到量产。而那些使用火药的各种火器,制作起来也不难,同样很容易做到量产,做到全军配备。不过,也正因为此,所以火药配方的保密工作必然要做到最好才行。火药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火器都必须以火药为基础才能够使用,否则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所以无论火器如何使用,如何配备,火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必须得到最高级的保密和保护。微臣所能做到的,就是自己决计不会泄露出去,至于其他,就要看陛下您的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十分慎重的将那一叠纸张放入了自己贴身的里衣里面。

    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密作用。采买的人只管采买,却不知道要如何处理,磨碎的人只管磨碎,筛取的人只知道筛取,混合的人只知道将三种粉末照着一定的比例混合,却不知道这三样东西是什么,晾干的人只管晾干……一道道的环节下来,每个人都只知道自己所操作的那单独一个环节,至于其他,一概不知,如此一来,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术流失的风险。

    “陛下,借着火药的机会,微臣也有一个提议。”夏鸿升又对李世民说道。

    “且将来听听。”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臣请拆分军机坊。”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军机坊建立之初,说是制作大唐军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新式的器具的目的。而实际上,军机坊如今已经成为所有大唐不能对外开放的技术的生产机构。机构一庞大,事情难免就多,咱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军机坊不断的研究出更加先进,更加具有优势的技术来,而不是生产啊。军机坊应该是一个科研机构,而不是一个生产机构……呃,所谓科研机构,就是专门研究、改良和开发各种新技术的机构,而生产机构,则就是如今的军机坊作坊一般的,专门负责按照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机构。但是现在,军机坊明显这两重功能都有了。”

    “那夏卿的意思是?”李世民问道。

    夏鸿升行了一礼,又说道:“微臣的意思是,将军机坊进行拆分。将作坊和生产线独立出来,分成两个机构。军机坊只负责研发,作坊和生产线只负责制造生产。同时,按照领域功能不同,将军机坊再次进行细化,其中军用领域单独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部门。民用领域单独独立出来,也成为一个部门。再将火器单独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部门。如此一来,各司其职,便于里面的人知道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也利用那些研究人员专心于自己的领域,同时也利于朝廷对其进行管理。民用的部分,大可以交个工部。军用的部分,要和如今的军机坊一样,由陛下直接督管。”

    “这个主意不错。”李世民欣然点头:“朕也觉得如今军机坊的事情太多了些,不能专精于军中机要器物的发明了。”

    “陛下英明!”夏鸿升躬身行礼,又道:“请恕微臣多嘴,陛下,微臣得替军机坊中的那些匠人们说句话。”

    李世民一愣:“哦?但说无妨。”

    “陛下,你觉得军机坊中的那些匠人重不重要?”夏鸿升对李世民问道:“从如今工地上用的各种方便与建筑的器械,到大唐的新式兵器,从田地里面各种改良后为农人耕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的各种器具,到咱们将来会更加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物件……陛下,您觉得离开了这些匠人们,或者严格些来说,离开了这些各个领域之中拔尖儿的技术人员,行么?若是没有他们的绞尽脑汁,若是没有他们夜以继日的思索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咱们能有这些东西么?”

    李世民指节在桌面上敲了两下,说道:“夏卿的意思,朕明白。夏卿是想让朕提高那些匠人们的地位,如同之前让朕提高士兵的地位一样。”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错!陛下。以前征兵的时候,那些士卒的心态若何,陛下您是知晓的。再看看现在,人人以能够当兵为荣,谁要是成了一名大唐的士兵,那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在不会有全家人抱头痛哭的情景发生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兵的受人尊敬?人们会自然的尊敬那些社会地位高的人,为什么大家都想要做士大夫?正是因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而人人都想要受到别人的尊敬,所以人人都想要做士大夫。工匠也一样。陛下,大唐的技术进步和革新,离不开工匠。便是微臣,也只是想出来一些点子,这些点子想要实现,也还是离不开工匠。可是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工匠本来就少,且大多数只为糊口而已,又如何能够精研其中,发展出新工艺,新技术呢?”(未完待续。)

第659章 朕甚为满意

    李世民眼睛一眯,问道:“那夏卿的意思是?”

    “陛下,您看,军校建立之后,军人的形象为之改观,加上宣传,和灭突厥的战争,大唐的百姓已经开始以军人为荣,军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青壮都愿意去做军人。军校每年的报名人数成数倍的增长,就可以看得出来。军人社会地位高了,军人多了,自然优秀的军人也会更多,可塑之才也会更多。”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工匠的作用,想来陛下已经看的清清楚楚了,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使人们愿意去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如此一来,咱们大唐的技术革新才能够得到保证。陛下,一个好的工匠,可以抵过一支军队!因为一支军队的士兵,不一定能做出来一把连射弩。可若是拥有了一个能够做出连射弩的工匠,陛下就可以拥有无数支配备有连射弩的军队了!”

    “朕不是不明白夏卿说的道理。”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如今看我大唐种种远超于诸国的技艺,朕又岂能不明白,大唐之所以强盛于他国,靠的就是这些领先的技术的使用。朕也知道,工匠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只是,士农工商的地位,不是朕一道旨意就可以改变的。兵卒的地位得以提高,是因为兵者,国之重器,不强兵则无以强国,也因为兵卒的地位再高,也终究是在战场上的,便就是有所涉及,也只是涉及了很少一部分……另外,大唐民风尚武,也是个很好的基础。可这工匠不一样。若是朕现在一道旨意下去,要提高工匠的地位,只怕,会酿起轩然大波啊!”

    夏鸿升一听,便就立刻明白了。

    让一个工匠,受到社会中如同于自己所受到的一般的尊敬和话语权,是一件无法容忍的事情。在有些人看来,他们自己注定是高贵与其他人的,而其他人也注定无法得到如同他们所获得的一样的地位和尊重。

    没错,就是那些士族。

    那些一个个看出身看血统的士族门阀,倘若有一天连那些铁匠、木匠之流,也能获得尊重,获得话语权的时候,他们所自矜的那些出身、血统……将会变得再无意义。而对于那些人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微臣也没有说,要将工匠的地位提高到了那么高啊!”夏鸿升摇了摇头,对李世民说道:“那些工匠的社会地位很低,其实是很好哄的啊,陛下!”

    “夏卿有什么办法?”李世民问道。

    “吃皇粮!”夏鸿升笑了笑,说道:“陛下,其实十分简单。既能够让那些工匠觉得自己十分有价值,受重视,又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谁。”

    “吃皇粮?”李世民凝眉看向了夏鸿升:“仔细说来。”

    夏鸿升点了点头,给李世民解释道:“很简单,陛下正好可以趁着拆分军机坊的机会,面对全社会招募技艺精湛的各种工匠。那些工匠前来报名,经过考试,进入拆分后的军机坊的各个部门。此后每年如此,或每间隔几年就这么招募一回。一旦通过考试的工匠,就会成为朝廷的工作人员,享受朝廷的供养。就如同朝廷发给官员俸禄一般,那些工匠也算入这个体系里面,同样发给俸禄,只是比官员稍低一些。陛下甚至可以根据他们在技术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封赏乃至于虚爵的赐予。表面上看,是军机坊在招收能工巧匠,而实际上,在社会上就变相的起到了一个”工匠科举“的作用。匠人们当然想要吃皇粮了,那想要吃皇粮,就要求他们拥有高超的技艺。而对于其他百姓而言,又多了一条吃皇粮的路子,也会吸引不少人走上这条路,就又提供了更多的工匠来源。如此,以军机坊需要人手的名义,谁都无法说什么。而实际上,就如同科举引来无数士子一般,军机坊招收工匠的的考试,这个变相的“工匠科举”,也会吸引来无数的工匠。这么做的话,潜移默化的暗中提高工匠地位的目的也达到了,陛下所担心的那些问题,也不会发生。等到那些人觉察到了的是,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以军机坊缺少人手,招收能工巧匠的名义,实则进行‘工匠科举’……”李世民脑中一活,立刻想到了诸多事情。

    “好!这个办法好!”李世民突然点头笑道:“这个办法不仅能使我大唐出现无数能工巧匠,更能……呵呵……”

    李世民没往下说,但是夏鸿升却敏锐的觉察到了一点权谋的意味。

    不过,只要夏鸿升的目的能够达成,至于李世民借助这件事情去另外做些什么,那夏鸿升也管不着。

    夏鸿升的想法其实有更深一层的目的。

    就像科举带来的无数士子,而这无数的学子又引发了私学盛行一般。工匠的增多,拔尖儿工匠的需求的要求,都必定带动工匠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专门教授某一方面的具体实用技术的私学。

    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研究的人才,也需要有实践的人才。

    而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提供这些具体参与到实践的人才的极好途径。

    后世里,教育界有一句俗话,说的是,本科学原理,职教学技艺。这两种教育并无高低之分,只有职能不同。一种负责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及开发,另一种负责将这些深层次的探究和开发进行实际的应用,并从应用中寻找不足和改进,进行反馈,引起更加深层次的探究和研发。

    大唐如今已经日益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原理教育和应用教育缺一不可了。

    “如此,具体要如何操持,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