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445章

贞观帝师-第445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幽姬正在小憩,夏鸿升也没等她自己醒过来,直接推门便进去了。

    “幽姬,你从我书房拿走的图纸呢?快给我拿出来,我要做个东西!”推门进去之后,夏鸿升便直接问道。

    幽姬被惊醒过来,见是夏鸿升,不由有些着恼的很看了看他,没好气的说道:“妾身甚子时候拿过公子书房里的图纸?倒是公子,怎的忽然闯将进来,凭白的扰人清梦!”

    夏鸿升嘿嘿一笑,说道:“大白天的睡什么睡,今日外面秋风又不冷。赶紧把图纸给我,就是你从我书房木箱里面拿走的那几张。”

    幽姬从床上起来,走到柜子前面打开,从中取出一个木匣来,打开里面正是那一沓图纸。她一边将图纸取出来递给夏鸿升,一边说道:“公子画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妾身猜想了许久也没猜想个明白。看这东西上面有罩子,下面又有火,莫不是孔明灯一类的物件?”

    夏鸿升点了点头,一边接过图纸,一边说道:“不错,跟孔明灯的原理大体相同,只是比孔明灯要大。”

    “那这物件跟孔明灯一眼,也能往天上飞去了?”幽姬又问道:“妾身看了好长时间,也想不出这东西能做来何用。”

    “这东西若是做成了,能让人坐进去飞到空中去。”夏鸿升对幽姬说道:“我这便腰去书院了,你从我哪儿拿走的图纸可不少,记得好生保管,可千万别弄丢了。”

    说罢,夏鸿升也没有多留,便匆匆的离开了幽姬那里,又连轴转的去了书院。

    夏鸿升要找的另外那个人,正是如今留于书院之中任教的墨家钜子乐台。

    墨家机关术神乎其神,便就算是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厉害,但定然也于机械方面有着相当深的造诣和经验。

    要做热气球,原理夏鸿升知道,构造夏鸿升也知道。可是夏鸿升知道,并不代表以如今的技术和材料就能够做出来。

    这就需要精通机关术的乐台等人的帮忙了。

    如此一来,夏鸿升出技术和设计,袁天罡出了物力和所需的钱财,乐台等人出人力具体将夏鸿升的设计转化为现实。三者合作,尽最大的可能将热气球给做出来。

    而且,将制作热气球的地点定在泾阳书院内,也可以吸引泾阳书院的学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见识见识格物的厉害之处,也是对他们钻研此道的一种吸引。

    将人带着飞到空中去,夏鸿升可以想象得到倘若书院之中的那些年轻学子们见识到这个情形,那将会带给他们多大的震撼。

    而这份震撼也必将让这些学子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接触一个全新的,神乎其神的世界。(未完待续。)

第644章 绝对机密

    乐台以及墨家的其他传人如今在书院授课,夏鸿升请乐台帮忙,自然不在话下。乐台又见能够展现墨家机关术,于是更加乐意。

    夏鸿升也不小家子气,直接将图纸给了乐台,让他回去召集书院中的那几个墨家传人研究去了。

    暂且放下了热气球的事情,夏鸿升还得考虑给李老二的彩礼。

    钢筋水泥混凝土筑起的城墙十分结实,这个时代现有的抛石机想要砸毁城墙,十分的不容易。李世民想要有能够毁掉这种城墙的办法,似乎笃定了夏鸿升就一定能够帮助他找出这种办法一样。

    因为,夏鸿升并没有否认。

    在李世民看来,以夏鸿升的性格,倘若是无法完成的事情,那必然会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而若是没有否认,那便是一定能够做出来的。

    夏鸿升在自己面前摊开了一张纸来,往上面写下了三样东西。

    硫磺,硝石,木炭。

    这三样都是极容易弄到的东西。

    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就会成为一种颇具威力的黑火药。

    记得似乎可以通过将甘油滴入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支制成********,然后通过冷水管散热来相对安全的生产********,就是那个后来**炸天的诺贝尔做出来的那种威力巨大的炸药油了。

    甘油倒是能用动植物的脂质做天然油脂,做出甘油来。可惜,硝酸砸做呢?硫酸砸做呢?

    步子太大容易扯淡,何况本公子都不会那些东西,就不要好高骛远了。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罢——夏鸿升用笔拉去了纸上的********,然后又将硫磺,硝石和木炭圈了起来。

    实际上,火药在春秋时代的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了。

    据《范子叶然》的记载,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是通假字,指的是蜂蜜的“蜜”。因为蜜加热能变成炭。

    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不过,这个配方现下估计还没有出来,原本的历史上,这个配方出现在记载之中,也已经据贞观年间将近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火药始于炼丹。

    炼丹的术士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这事儿其实孙思邈也会,之前他有本“丹经内伏硫磺法”的书,本来是准备往千金方里面收录的,可惜后来夏鸿升证明了丹药是毒药之后,孙思邈就给这玩意儿烧了。后来说起,听得夏鸿升是扼腕叹息——这是上好的化学探究笔记啊!

    也是孙思邈说的,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虽然炼丹的术士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如埋在坑里用土填实等等办法,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做出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来。

    火药最开始用于军事,也是在唐朝,不过不是现在。这一点夏鸿升是知道的。最初火药用于战争的作用在于“火”,在于“烧”,而不在于“炸”。

    比方说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后来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燃烧的效果要好得多。

    可是现在在夏鸿升的作用下,大唐已经有了汽油。汽油附着于弓箭的箭头上面,燃烧的效果更好。甚至于将汽油密封于坛子里,坛口塞上厚布条,引燃之后扔出去,获得近似于******的效果。

    那么现在,夏鸿升的目的就是,体现出火药“炸”的威力,也是火焰主要的威力所在。

    火药好做,关键在于配套火药使用的武器。

    唐代是火药的起源,宋代是火药技术进步的**和火器使用频率的巅峰,而明代则是火器技术的巅峰。在硫磺、硝石和炭的比例方面,宋代的比例是最接近后世黑火药之中成分比例的,也是威力最大的。不过,夏鸿升却知道后世里黑火药更加巨大的秘诀——硝占四分之三!

    果然是万事万物皆学问,感谢那些熬夜看过的小说,感谢那些小说里面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千牛比穿越者!

    没白看啊!

    得益于此,本公子如今才能够也成为一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牛比穿越者啊!

    黑火药配方不难,原来更易得,只是生产起来太慢,且又缺少精制,导致产量低,含有杂质,威力减弱。

    但是本公子是谁?本公子是穿越者啊,忘记了在哪本小说里面看过的,书名忘记了,但是情节记得。里面说到过,十四世纪的时候法国制作火药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利用水车来提供动力来配制火药。配制火药时,首先开动水车,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再通过弹力杆进行过筛,得出质地均匀的精制黑火药。

    夏鸿升想起来一条,就往纸上写下来一条。

    最终将自己所有能够想起来的线索全都写在了一起,然后重又整理串联起来,得出来一份能够使大唐在黑火药领域一步到位的方案来!

    夏鸿升将这张纸仔细的叠好,收拾在了自己贴身的地方。这东西,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各种用于实际之中的火器,将注定是大唐席卷八荒,扫平**的绝对领先优势,也注定将是大唐现阶段至高无上的绝对机密。(未完待续。)

第645章 制作热气球

    袁天罡隔了一个晚上就到了泾阳书院,夏鸿升带着他去见了乐台。乐台根据夏鸿升提供的图纸,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同夏鸿升一讲,夏鸿升亦觉得可行,于是袁天罡便命自己带来的道童前去采买搜集所需的东西。准备做出来第一个样品来实验。

    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燃料。

    目前最有效的燃料,就是夏鸿升的煤场做出来的用于炼炉或其他烧制东西时候使用的细煤粉,燃烧的最充分,热量最大。

    可煤粉颇重不说,用在热气球上面,又不能说在下面一下子填满烧着之后不再管。而是要不停的加入煤粉进去,保持燃烧,提供热量,促使热空气进入热气球中,提供上升的动力。所以,热气球下需要有燃烧炉,又需要有不少的煤粉以供上升之后继续添加煤粉保持燃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热气球下吊篮的重量。

    这是一个死循环。

    热气球飞起需要燃烧煤粉提供热量,需要在吊篮中载有大量煤粉保持燃烧。载有大量煤粉,又增加了吊篮的重量,需要更大的热能,而为了获取更大的热能,又需要更多的煤粉……

    不用明火而使用煤粉的好处在于,一来,煤粉是现阶段能够提供热量最多的燃料,二来,不会燎烧到热气球的球皮,三来,更加容易进行防风处理。

    这个问题暂时无解。只能先做出来一个,在地面上填满了煤粉燃烧起来,能使其升空,并随着煤粉的较少而逐渐下落。先验证一下可行性。

    还有球皮的材料,尼龙、涤纶之类的材料现在是必然没有的,只有布帛。不够轻便,不够结实,不够紧密不透气。

    夏鸿升只能采取最早的热气球的办法,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再涂一层蜡或鱼胶进行封闭处理。这样会降低热气球上升的高度,不过却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了。

    袁天罡还真不是盖的,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将所需的材料都给准备齐全了。十数辆马车载满了东西运到泾阳书院,也引起了书院学子们的围观。

    “哎,你们听说了么,据说山长和乐先生要一起做一个大物件!”

    “这不是废话么,谁都能看出来山长要做东西了!”

    “山长要做甚子东西,你们可知道?”另外一个学子神秘兮兮的笑道:“当时我见这么多马车拉东西进来,于是主动过去帮忙,顺道听了几耳朵,好似是要做热什么球,却不知是何东西,诸位可听说过?”

    一众学子议论纷纷,每天都有不少人闲来了就跑过去看。

    夏鸿升将做热气球的场地给圈了起来,但是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