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363章

贞观帝师-第363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下不来,到时候薛延陀的使臣早已经进入长安,突厥再求和亲就已经没有意义。而若是他们空手千万长安,那也是诚意不足,陛下大可以拒绝接见,乃至于驱逐出大唐,也是合情合理。”

    刘旻大吃一惊,向夏鸿升问道:“这,我大唐身为宗主之国,使用这种手段,是不是……”

    “刘刺史觉得手段下作了?”夏鸿升笑了笑:“所以朝中的其他人都不肯来做,将我推了过来。所以陛下才用的密旨,绝不能让外人知晓啊!”

    刘旻一直在夏州,是见识过突厥的凶残的,所以也只是片刻的犹豫。听夏鸿升这么说了,自己反而又摇头笑了起来:“对付敌人,自然无所不用其极。这办法既能保全大唐的名声,又破坏了颉利的阴谋。是个好办法,却是下官看的短了。”

    (ps:今天女朋友头一回住我这儿,这会儿躺床上看电视,我却在这儿码字……看在这个份儿上,难道不该支持石肆一下吗?!tat……)(未完待续。)

第496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天气渐热,还是刚刚日头升起来没有多长时间,就已经热的人想要出汗了。所幸皇宫里面已经开始制冰了,且因为随时都能做出来冰块,再不欠缺,所以每天都分发到各个宫里面不少,有个铜盆子盛住,旁边的宫娥手里拿着蒲扇,将冰块带来的凉气给扇出去——这是一样新物件,名叫冰盆子。放的冰盆子多了,宫殿里面还真就凉爽了下来。

    二十个人分立在太极殿两侧,恭恭敬敬的向御座上面的李世民行了礼。

    “哈哈哈哈,今日是我大唐文武之才子,往后就是我大唐文武之栋梁。今日见到诸位,便又忆起朕年轻之事,下马握笔,上马提槊,不觉依稀啊!”李世民扫视下面的这二十来个人,笑道。

    朝会方才结束,李世民却并未散朝,接见了这二十号人。

    “臣贺喜陛下,得此栋梁之才,实乃朝廷之幸,大唐之福。”长孙无忌乐呵呵的笑着,说道。

    “臣恭和陛下!”朝臣们齐声道来,声音在空旷的太极大殿之中回荡,听得那二十个人激动万分。

    他们当然激动。

    那十个文士,将会被朝廷分派职位,从此进入大唐“公务员”的行列。而那十个武者,也会作为特招生进入大唐皇家军官学校接受军官教育,毕业之后进入到军伍之中,直接成为一名中下级军官。

    要知道,便就是科考出身的进士,刚开始也不过是九品的小官儿。所以他们这就相当于直接考中了进士一样。

    进士。多难考啊!

    明经易得。进士难考。所以后来才有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这句谚语虽不知道贞观年间出现了没有,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进士有多难了。

    而且,考中进士虽荣耀无比,但并非等于马上就可以作官。走门路走关系有其他途径和条件直接被朝廷安排实职的暂且不提,那些正规途径出来的进士,还须在吏部参加“宏词”、“拔萃”两科的复试。“宏词”“拔萃”两科的复试均分四项内容进行,即身、言、书、判。身指体检。言即试口才,书为试书法,判则乃试公文写作。只有这四项全部达标合格者,才能补授九品之类的小官,在皇家图书馆担任古籍整理与抄录工作,意在让其继续读书以丰富知识,又或是到地方出任县一级左右的副职,意在让其在实际工作中以锻炼治政之才干。就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当官了,因为此段时间只能当作是试用期。其年限有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乃至八年之不等。试用期满,再行由朝廷正式诏命任职。那些不合格者。须等三年后再行考试,如果仍不合格,则要经过三试、四试,直到完全达标为止。唐人所称之“前进士”,就是指的这些复试落榜者。

    而今这些人可以直接得到朝廷的任命,却是比进士还好了些,教他们如何不激动?

    这些武者,放到军校之中学习几年出来,就算不是一个计将,也会成为一个猛将。而这些文人,就算是他们没有实际管理的经验,可单单是放着做文书写东西,也足以胜任了。

    最后面的几轮,题目是夏鸿升提前出好的,根本就不是这些人常见的类型,与科举中的题目全然不同——连申论都被夏鸿升给搬出来了,那些依据真实事件的材料分析题,对于这些文人处理现实问题时候的看法、手段、逻辑等等都有了一个明显的突显,最终通过的人,不会那么没本事的。因为申论放到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里面那么多死记硬背的模板之类的东西,而是全靠自己的脑子去动脑筋,想的怎么处理问题的方方面面的啊。

    李世民很是享受这种感觉,尤其是当看到那些个士族出身的大臣黑着一张脸的样子,顿觉心中又爽快了一大截。

    “前番科举,朕曾登临午门楼上远望,见新科举子自朱雀门鱼贯而入,心中感慨此乃我大唐一时之英杰矣!”李世民看看下面的那二十个人,和那些文武大臣们,说道:“如今,文武大会又使朕得到诸位。往后,通过科举与文武大会而为朝廷所用的栋梁之才更是不计其数。不拘是士族子弟,还是寒门士子,皆为我大唐之英才,携手与共,为朝廷效力,朕心甚慰。哈哈哈哈,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的话令朝堂之中有人忽而一愣,那些人中有的面露喜色,有的却面色更沉。

    李世民在上面缓缓扫过,不动声色,却将此情此景尽收眼底。

    “老臣恭和陛下,大唐人才济济,必能万世永昌!”李纲听见李世民这一句话,躬身贺道:“天下英雄,果然尽入陛下彀中矣!”

    李世民心怀大悦,着吏部安排这二十来人,择日任命之后,这才退了朝。

    文武百官自太极殿两侧鱼贯而出,李世民看见了,又是一番心中激荡,不禁生出一番愿景来——天下英才何其多,倘若都能为我大唐效力,那这泱泱大唐,又如何不能够万世永昌?

    于是又想起来了那首《藏龙卧虎》的慷慨之词来,这词是李承乾在宫中教李泰和李恪来唱的时候,被他听到了,一问之下,听了几遍,就给记住了。此刻直觉与今日之心情无比契合,只是想起来所作之人,又有了些疑虑。

    谋逆之心,恐怕不会有的。

    他为大唐如此贡献,却始终规规矩矩。也真是奇了,明明他那无数点子,做出的东西,看问题的角度,都是那么的不合现有的“规矩”,而偏偏他本人,却又很守规矩。

    可江湖之人,向来易乱。他又如此聚拢江湖草莽之人,不能不叫人心生疑虑。

    以他的心思,不会看不出来用意。这回回来,恐怕就要心生间隙了。李世民摇了摇头,可是与他自己来说,又不得不试。

    思索了一阵,李世民忽而开了口,朝身边说道:“王德,去把青雀叫来。”(未完待续。)

第497章 突厥使团的情报

    关外如今正是青草丰茂的时候,远远望过去一片绿油油,一阵风来,便如一道碧绿的海浪一般层层荡漾过去,隐隐约约之间,看见那草丛里面藏着几个白色的身影,在一碧万顷的草浪之中显得突兀。

    夏鸿升放眼望过去,又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纸条,然后头也不抬,对身侧的人说道:“老爷子,突厥的和亲使团出发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到这里,您可选好了动手的地方了?”

    李奉笑了一笑,对夏鸿升说道:“此处往前百余里地,有一小湖。突厥的和亲使团不可能不在那里停下休整,所以那里就是咱们动手的最好地点。若是再远,咱们就是古今深入,不大方便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对李奉说道:“咱们混入突厥和亲使团的间谍传来了情报,突厥此次派出的和亲使团一共有二十人,主使一人,其余皆为副使。另外,突厥和亲使团号称要向陛下进贡牛羊各万头,另有纯种突厥马数千匹,专司养马驯马之人五百。除去所有闲杂之人外,光是护送就派了千多号突厥骑兵。这难度可不小啊!”

    “千多号突厥骑兵……”李奉也皱起了眉头来。

    “反观咱们的人手,算上这几天里面又陆续而来的,也不过将近两百人而已。差距太过于悬殊,所以只能智取。”夏鸿升对李奉说道:“老爷子找的那个地方,就当作是最后一击的位置吧!只是咱们的行动,得开始在前面。”

    李奉看看夏鸿升。问道:“侯爷可是有了定计?”

    “咱们的目的组织突厥的和亲使团进入大唐。而不是抢夺突厥和亲使团的财物。时刻记得这一点,其实这件事情就不难办到了。”夏鸿升笑了笑,说道:“抢夺突厥的那些财物要面对那些突厥骑兵,十分困难。但是我们不求财,只求大乱突厥和亲使团的行程,让他们迟迟无法抵达夏州,这就要简单许多了。咱们得打游击战。”

    “游击战?”李奉没听明白。

    “就是滋扰。”夏鸿升对李奉说道:“我们不停的滋扰突厥的和亲使团,拖慢他们的脚步。让他们不能前行。至于抢夺财物,就让那些人去做吧,正好帮我们转移视线,让突厥人弄不清楚咱们的真正意图。”

    “不错,那些人正好可以吸引突厥人的注意,令突厥人以为是有人顶上了他们的财物,而不会想到咱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脚步慢下来。”李奉点了点头:“夏侯要如何做?”

    夏鸿升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面的那张纸条,笑了笑,说道:“牛羊万头啊,那是个什么概念?浩浩荡荡的一望无际啊!倘若是那些牛羊都乱了阵脚的乱窜。那场面……啧啧……”

    “侯爷是想惊了那些牛羊,让突厥人乱了阵脚?”李奉稍微一想。便了解了夏鸿升的用意,又问道:“可那些牛羊数目如此之多,且有突厥骑兵在外面守着,怎么使它们受惊?”

    “万头牛羊,总不能是一起的。咱们的人手估计不够,到时候还得老爷子出马。”夏鸿升看看李奉,笑着说道。

    李奉摆了摆手:“但凭侯爷吩咐。”

    夏鸿升点点头,便又翻身上马,同李奉一道往回折返。根据间谍的情报,突厥的和亲使团已经出发了有些时日了。夏鸿升必须令人迎上去,不能等到他们靠近了夏州了才动手。

    打马回到夏州,仍旧没有到刺史府中。将刘旻召入客栈,暗中交代布置了一番,刘旻便匆匆离开客栈,前去准备去了。

    “侯爷,老奴斗胆一问,您这是让刘刺史去准备何物了?”李奉见刘旻离开,进来问道。

    “炮仗。”夏鸿升对刘旻说道:“等刘刺史准备好了炮仗来,就劳烦老爷子带着人跑一趟,将这些炮仗暗中装进包裹里面,趁夜挂到那些牛羊的身上然后引燃。一旦炮仗点燃,势必会使牛羊马群受惊。乱蹄之下,突厥人必定手忙脚乱,老爷子和那些特战队员就趁乱抽身。易大哥就领着那些人埋伏在旁边,看见突厥人阵脚大乱之后,就扮作劫匪冲杀上前劫掠一番,不过切记不可恋战,别等突厥人反应过来。如此一来,那些人尝到了些甜头,突厥人也会因为牛羊马群的骚乱而停下来——那些牛羊马群都是进贡用的,若是四散跑去了,突厥人肯定要停下来在周围找的。光是这一下就能让他们停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