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345章

贞观帝师-第345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世界很大啊,而大唐,其实很小。”夏鸿升指着地图给王玄策说道:“这里这一片,是西域诸国。再往西去,有一个曾经极为强大,但如今已经日落黄昏了的国家,波斯。它的敌人正在崛起,一步一步将它逼上死路。它的敌人叫做大食。”

    “波斯!”王玄策赶紧看了过去:“余听说过波斯。”

    夏鸿升点点头,继续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波斯国力,我估计着,顶多再撑十年,它就无法再抗衡大食了。届时,大唐作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会成为波斯唯一的求援对象。到那个时候,波斯势必会以向大唐称臣为条件,请求大唐出兵支援,对抗大食。”

    “请咱们大唐出兵?”王玄策低头一看:“这怎么可能!大唐距离波斯万里之遥,谁会让自己的将士们在万里之外作战?不可能!”

    王玄策连连摇头,很是肯定。(未完待续。)

第463章 王玄策的“中亚梦”

    “不错!”夏鸿升说道:“到时候,陛下定然不会出兵。但是,大食是一个可怕的国家,若是任由它灭了波斯,得了波斯国的根基,就会继续向东扩张,乃至于西域诸国都要受到它的威胁,最终被它控制乃至吞并。而西域诸国,在我看来,应是我大唐的囊中之物才对。而且,西域、乃至到现在的波斯国,那里的土地下面有无数咱们大唐日后会极度需要的资源。到时候,我会竭尽全力的说服陛下,即便不派军队,也要设法有所经略,谋划这一片土地。玄策兄,你且想一下,大食一家独大,而波斯岌岌可危,其他西域诸国,更无能力与之抗衡。玄策兄不觉得这听起来有些耳熟么?”

    王玄策先是一愣,继而猛然一拍桌子:“秦与六国!是秦与六国!大食为强秦,波斯为楚!其余诸国比之五国!”

    “正是如此!”夏鸿升说道:“如今大唐一统,便纵有苏秦、张仪之辈,又岂有争霸之七雄以供施展?而十年之后,此地,便是又一个乱战之地。玄策兄只须好生学习,练就一身纵横之术。到时候,我会竭尽全力请陛下派遣一位纵横之士只身前去,周旋于大食与波斯之间。助波斯合纵西域诸国,以拒大食。为大唐在西域站稳脚跟打好基础,待咱们大唐在西域站稳了脚,便能够以西域为后方,腾出手来对付大食。最终将波斯大食之地融入我大唐版图。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大唐,就变成这么大了。”

    说着。夏鸿升用指头在地图上一圈。将大唐与中亚和西亚圈到了一起。

    “这么大且富饶的一片土地。因为玄策兄的纵横而成为大唐的土地。这开疆扩土之功,算不算得上一份大功业?”夏鸿升对王玄策说道。

    “算!”王玄策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夏鸿升圈出来的中亚和西亚,目光之中一片狂热。曾以为天一般大的大唐,却不料竟然只是这地图上面小小的一片,而那圈出来的地方,竟然大小又如同一个大唐了!倘若能够让那片土地成为大唐的国土,那该是何等的伟业!而创造了这份伟业的人,是我王玄策!

    一念及此。王玄策心中更是激动难以自持。

    “这……夏侯!这……”王玄策激动的不能自己,两只眼睛离不开那副地图。这份开疆扩土的功业太具有吸引力,而王玄策从来不对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加以掩饰。

    “这份地图,就交给玄策兄了。”夏鸿升对王玄策说道:“十年的时间,甚至更短。玄策兄必须要成为不亚于唐公的纵横大家。不仅如此,玄策兄还要学习西域和波斯、大食,乃至于大秦的语言、风俗、习性……等种种。只等波斯帝国向我大唐求援,便是玄策兄风雨化龙之际!”

    “是了!是了!”年轻的王玄策不住的点头:“在其中周旋,若是连语言都不通,不懂的所避讳禁忌。终究不成。夏侯放心!此图,玄策必然终日带于身侧。时刻勉诫!”

    “玄策兄,这份地图,还望勿要外示于人。便是连唐公,也暂且先不让其知道。”夏鸿升交代道:“今日的大唐,还未有插足波斯之地的机会与能力,若是过早的被朝廷知道,难免惹得陛下和那帮将军们浮躁。今日的大唐,需要的是树立自己的根基,而不是急于向外扩张。”

    “夏侯请放心!”王玄策躬身行了一礼。

    “玄策兄若要学习波斯、大秦、大食之语言,我也可以帮得上忙。”夏鸿升对王玄策说道:“我今日得到了些来自西边的书籍,也找到了几位知道汉化语与波斯语,及大秦的语言的人,若是玄策兄要学习,我可以让他们倾囊而授。”

    “如此,多谢夏侯!”王玄策再次躬身拜谢:“夏侯之恩,玄策无以为报,不敢夸下海口。今后若有差遣,当全力而为,如是而已!”

    夏鸿升摆了摆手:“我又岂是图报之人?但为大唐而已。想来,玄策兄与我一样,也是想要一个万世永昌,百姓永远不受欺辱的大唐吧——对了,哈哈,玄策兄可别忘记了,咱们可是越约好了的啊,我帮玄策兄成就功业,玄策兄呢,就帮我将唐公的这一身本领都给挖出来,然后在泾阳书院里面教授给更多的人,为大唐培养出更多的纵横之士。”

    夏鸿升的目的达到,既找来了愿意学习外语,而又文笔好的读书人,又给王玄策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想来,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能力,会再次出现在中亚和西亚地区得以运用,为大唐博得更多的土地。

    说好了次日王玄策去夏鸿升那里,由夏鸿升带他去找那几个正在印刷厂翻译著作的波斯人,然后便离开了。

    回到家中,就见月仙站在门口张望,走上前去,月仙见了夏鸿升,从刚走上了前去。

    “公子也真是,整日里去哪里了,也不说交代一声。这若是有个急事,都不知道去何处找公子去。”月仙略带嗔意的说道。

    夏鸿升哈哈一笑:“怎么,有人来找我了?”

    “公子总算回来了,快些进去吧!惠儿姑娘都已经等了公子许久啦!”一边进去,月仙一边对夏鸿升说道:“公子也真是,惠儿姑娘是女子,公子该常常去找惠儿姑娘才是,怎能总让惠儿姑娘来找公子呢?公子也太失礼了。”

    夏鸿升挠了挠头,他当然想见徐惠了,不过,徐孝德曾经借徐齐贤的父亲之口,告诉过夏鸿升,如今夏鸿升地位比徐孝德高的多,而徐惠同夏鸿升之间并未有约定在身。如此一来,看在旁人眼里,总归是要说徐孝德的闲话的。而夏鸿升如今又并没有满十六,还不能向徐家提亲,所以就只能减少二人相见频率了。

    进到堂中,嫂嫂和徐惠及徐齐贤三人正在闲谈,见夏鸿升进去,徐惠就高兴的站了起来:“夏哥哥!”

    一见到她,夏鸿升的嘴角就不受控制的想要往两边咧。无论心情如何,只要一看见她就不受控制的想要笑出来,这大概就是爱了。夏鸿升满心欢喜,也不跟徐齐贤多说话,带着徐惠就去看他那些新做出来的乐器去了。(未完待续。)

第464章 纯属杜撰

    能见徐惠,夏鸿升很是高兴。徐齐贤的父亲在长安过年的时候曾告诉夏鸿升,因为徐惠同夏鸿升走的太近,而两人又未曾有过信约,所以会被一些人说徐孝德卖女求荣之类的闲言碎语,所以在两人未定亲之前,还是不要过于频繁的见面。夏鸿升虽然不在意,可不代表徐孝德也不会在意。所以后来要见徐惠,就须得借着徐齐贤在场,而徐齐贤平日里在弘文馆进学,也只有旬假可以出来了。

    还有一年,明年过了十六,嫂嫂估计就要去提亲了。

    当然,夏鸿升觉得太早,且不说自己,徐惠比自己小几岁呢,身体都没有长成,这是要害了她呀。古时候为何因产子而导致女子死亡的概率这么高?跟接生的卫生、技术固然有很大关系,但是也同女子过早的结婚生子同样有着莫大的干系。夏鸿升可不想害了她。

    带着徐惠去看了做出来的那些乐器。夏鸿升把做乐器的功劳全都给了祖孝孙,让祖孝孙上报于朝廷,得了皇帝的封赏,连同太乐坊的那些乐师们也一并得到了赏赐。为了感谢夏鸿升,祖孝孙就将那些乐器全都做出来了一件,凑齐了一整套送给了夏鸿升。然后祖孝孙自己又开始潜心研究推敲十二音了。

    一套乐器,夏鸿升自己个儿能完整的弹出一段简单的旋律的,也就只有吉他了。

    “夏哥哥,这些乐器都叫什么?”徐惠满目好奇的看着那些乐器,向夏鸿升问道。

    夏鸿升一样一样的指着解释给徐惠。最后讲到了那把吉他。就顺手拿了起来。给徐惠弹了一首曲子。

    词倒是没敢唱出来,放到这个时代里面来唱的话,就太过于露骨了。

    “真好听!”徐惠对听完夏鸿升弹的一首,说道。

    “这首曲儿讲的是一个男子对心仪的姑娘的相思之情。”夏鸿升对徐惠说道:“正所谓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惠脸就羞红了,觉得脸上发烫,心里也发烫。赶紧低下头去,不敢看夏鸿升了。

    两人在后院里面你侬我侬,正是两情相悦的时候。

    却不料,突然被一嗓子叫唤给吓了一跳,徐惠赶紧一下子缩回了同夏鸿升握在一起的手,扭到了一边去。夏鸿升有些气急败坏的站了起来,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瞪了过去。

    从那边过来了一个家丁,身后还跟着一个宫中的禁卫,夏鸿升一拍脑门,李老二真是太会挑时间了!

    那个宫中禁卫走到近前。对夏鸿升施了一礼,说道:“陛下有旨。召夏侯入宫一叙!”

    夏鸿升挠了挠头,回头看了看徐惠。

    “夏哥哥快去忙吧!”徐惠很是贤淑的样子笑了笑,脸上仍旧带着未褪的桃花绯色,下午的阳光里面微微侧着头,柔和的笑容好像在发着光一样。

    又同徐惠说了几句话,夏鸿升便随着那个宫中禁卫离开了家门,直奔皇宫而去了。

    李世民在书房里面,夏鸿升径自过去了,内侍通报之后进去了书房,向李世民行了礼。

    “却不知今日陛下召见微臣,有何旨意要微臣去做?”行礼之后,夏鸿升问道。

    李世民从面前拿起来一张报纸来,递给了夏鸿升,说道:“这报纸的确有用,朕如今每日必看,不出宫墙,也可知道长安城中发生了何事。也能见到不少品论朝政的文章来,亦可从中获取意见。前几日,朕看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心中颇有感触。”

    夏鸿升忙展开李世民递给自己的那张报纸,见这张报纸就是好几天之前的了。展开之后,就见一个用朱笔圈出来的题目,赫然正是关于那个“慧彦道长”的事迹的那一篇。

    “文中所载之事,叫朕甚慰感触。”李世民说道:“当年太上皇将皇位传于朕,朕初登大宝,颉利背信弃义,趁机率兵进犯,一堵兵临泾阳,几乎至于长安城下。其时长安守军不过万人,绝非突厥对手。朕施以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怒斥于颉利,又幸得敬德勇不可挡,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且俘执失思力。颉利心中大惧,因之与其白马而盟,颉利引兵退去。朕却还不知道,曾有如此一位英雄人物,竟然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