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296章

贞观帝师-第296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的那个丫鬟,不适合放在这里开追悼会,而她又没有家人,只好让管家好生给寻了一块坟地,给安葬了。

    做完了这些事情,夏鸿升拐到大棚看了看,里面的果蔬再过个两三日就能熟。都是些冬天不可能会生出来的果蔬,现如今却郁郁葱葱,果实累累。若是换做了平常,夏鸿升就在庄子上住两三日等着了,等到那些反季节蔬菜的成熟,带着那些冬日里的果蔬一并返回长安。

    可是眼下却不行。之前在家里面辛苦编纂了一个多月搞的夏鸿升都要精神衰弱了的大唐专利法案。还没有拿去给李世民过目呢。

    于是也只是匆匆过去看了一眼,告诉留下来的管家,若是大棚当中的果蔬成熟了。就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长安,以便保持新,这是有大用处的之后,夏鸿升和易秋楼,和齐勇三人,就急匆匆的离开泾阳,返回长安了。为了快些回去。连马车都不坐了,直接骑着马回去。

    一路上寒风凛冽啊,夏鸿升和易秋楼还有齐勇。三人纵马飞驰,夏鸿升冻的都快要握不住马缰,心里就想一定要赶紧灭了突厥,这会儿估摸着棉花还在西域诸国里面。没有传入中原呢。赶紧灭了突厥连通了西域诸国。把棉花弄进来,冬天的时候就好过一点儿了。可以做出棉袄,做棉大衣,做雷锋帽,这一套装备下来,暖和的很!

    有句话说的是真灵验,叫越是怕狼来吓,越是怕冷呢。半道上却又偏偏飘起了雪花来。

    贞观二年的第一场雪,就这么扑棱棱的打在了夏鸿升的脸上。也告诉他,从去岁初春到今冬,他已经在大唐生活了两年了。

    不知不着的,两年的时间就飞快的过去了。果然是白驹过隙,只争朝夕。明年的大唐,注定将是开始走向鼎盛的一年。贞观之治的开端,天可汗的起点,都会随着明年大唐与突厥的一战,而盛装莅临。

    夏鸿升隐隐有些期待,大唐,正待这场雪过去,然后破土而出,萌发成历史长河之中一道炫目靓丽的风景!

    “喝口酒,暖暖身子!”易秋楼勒马到了夏鸿升并排,扔过来了一个水囊。夏鸿升可没有他那种一边纵马疾驰还一边打开水囊仰头灌上几大口烈酒的本事,只得勒马停下来,喝下去了几口,顿时一股**辣的暖流顺着喉咙直到胃里,然后又扔给了一同停下来的齐勇。

    再次打马出发的时候,夏鸿升没来由的突然想到,这会儿应该不会有人查酒驾吧?

    长安城墙出现在了风雪里,三人精神一振,一鼓作气冲回了家里。

    刚坐到烧的正旺的煤炉子旁边,嫂嫂就领着月仙过来了,见了三人雪人一般的样子,回头就赶紧吩咐丫鬟:“快,快去让厨上熬些姜汤来,给他们趁热喝了,祛祛寒,要不然,没一会儿就都有要病了。还有你们仨,怎的就不知道赶紧换了衣服?屋子里暖,雪一化衣裳就湿透了!”

    三人被嫂嫂撵走换衣服,夏鸿升回去自己屋里,月仙自然随着,一进入门,屋子里面就是一股暖意。

    “公子,赶快换了衣服吧,这么冷的天,穿湿衣服要得风寒的!”月仙拿来了一身新的衣物,就过来了。

    在月仙的帮助下换了一身干干爽爽的衣服,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呢,转头就是一个大喷嚏。

    吓的月仙赶紧催着他回去了后堂,后堂里面煤炉子多,最是暖和,过上皮裘子坐里面时间长了能出汗!被月仙带到炉子边坐下,没一会儿姜汤就上去了。热气腾腾的喝了一大碗,这才送算是觉得身体里面暖和了起来。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没过去几个时辰,快到傍晚的似乎整个长安城就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了。

    “真好看!”月仙在夏鸿升的身后,轻声说道。他俩在阁楼上面,正好能够瞧见街道外面,屋顶都是白雪的样子:“公子,这雪多好看,公子何不为这雪吟诵几句?”

    夏鸿升提着一个小火炉,放在脚下,低头看看,立刻就想起来了一手,于是嘿嘿一乐,张口说道:“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哈哈……”

    “公子!奴家好好给公子说话呢!”月仙有些愕然带着娇嗔的看着夏鸿升唤了一声,却又在下一刻不禁被这几句话斗了忍俊不禁,又掩嘴轻笑了起来:“这四句虽然粗俗,却也十分形象了。”

    夏鸿升笑了起来,觉得此刻少了一份冷清,多了一丝娇嗔月仙极为罕见,却因而更显得有种意外的风情。放在后世里面,或许这就是反差萌了。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夏鸿升提起小火炉,往月仙的跟前凑了凑,然后笑着吟咏道。

    月仙又抿嘴笑了,轻声说道:“若是公子想要小酌几杯,奴家自当陪着公子。”

    大雪纷纷扬扬,标志着一年又到了岁末。

    (期考复习、考试、评卷、填通知书……期末的这一堆活,到今天总算是彻底结束了。明日开始恢复每天六千字更新。)(未完待续。)

第375章 朕请你们吃火锅

    贞观二年的第一场雪,断断续续的一直持续了四天的时间,这才总算是放晴了开来。不过虽然天放晴了,可这温度却并没有上去,风刮在脸上跟刀子割似的,冷的人连打雪仗的心情都没有。夏鸿升鼓了好几次勇气,这才从充满暖意的房间中出来,锁着脖子直冲上了马车。马车上有红泥小火炉,夏鸿升抱着它的心都有了。冷,天太冷了,什么世纪寒潮百年难遇之类的都弱爆了,在没有棉衣没有羽绒的大唐,只能靠着皮裘子一层一层的裹,夏鸿升都快要把自己包裹城北极熊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直奔皇宫里面,李老二正在丽正殿里陪老婆,长孙皇后生了李治没有多久,今年又这么冷,李老二跟长孙皇后是有真感情的。

    丽正殿里面比夏鸿升家里还暖和,最大号的煤炉子摆了好几个,夏鸿升暗道李老二**,腹诽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才从后面出来。

    “微臣拜见陛下!”夏鸿升躬身行了礼。

    “今日非是朝会,你就不必多礼了。”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你今日前来,可是专利法已经草拟好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是,微臣草拟好了大唐专利法案,特来呈于陛下。”

    “好!夏卿辛苦了!快给朕看看!”李世民闻言一喜,立刻说道。王德匆匆过来从夏鸿升手中拿走了手稿,呈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接过手稿,说了句:“王德,给夏卿赐坐。”

    夏鸿升在旁边的煤炉子边上坐下。李世民拿着手稿仔细看了起来。厚厚的一本手稿。李世民静静的看。夏鸿升也静静的等……得爬在煤炉子上面睡着了。

    “侯爷?侯爷?”

    夏鸿升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就见王德那张老脸杵在旁边看着自己,这才惊醒过来,想起了自己是在皇宫里面。连忙坐起身子来,就听见李世民说道:“夏卿这段时间编纂此法,着实累坏了啊。”

    “臣失仪。”夏鸿升赶紧起来躬身说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无妨,夏卿一人编纂此法,其中劳累。朕想想也能制动啊。专利法朕已经通篇看完,很好!若以此法行之,我大唐当再出无数公输班之才。先前,朕和朝臣们,都太过于忽视这一方面了。自从你出现之后,朕就一直在反思。朕总能从你的身上看到拥有他人所不知道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制盐之法,只有你知道,你不拿出来,就不会现如今大唐百姓不缺盐吃的局面。茗香居的新茶,只有你会。其他人便做不出来,你就可以独获其利。白酒、玻璃、蜂窝煤……无不如此。往大处看。百炼钢,大唐会做,突厥不会,所以突厥的兵锋不如的大唐。养马驯马,突厥人会,大唐不如突厥,所以大唐的战马不如突厥的战马。从汽油做出来之后,朕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技艺的重要性。我大唐拥有制作汽油的技艺,其他国家没有,那就只有我大唐能做出来,自然只有我大唐拿这东西去烧他们的份儿了。技艺之领先,威竟然若斯,此前是朕和朝臣们都没有想到的。但愿这专利法案,能让我大唐有更多的技艺!”

    “会的,陛下。”夏鸿升点了点头:“咱们大唐从来不缺少聪明的能工巧匠,只要朝廷拿出来了保护他们,保护他们的成果,支持他们的态度,那么这些人就会像是进入狂欢一般,引发大唐各种技艺爆发式的出现。未来的大唐,将会拥有大量的独有而先进的技术。”

    李世民目光灼灼,捏着手中的手稿,转头对王德说道:“王德,传三省首臣即刻入宫,朕有要事相商!”

    “大家,这会儿……”王德提醒了一句。

    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却是朕心中激动,忽略了。先去传膳,这么冷的天,中午吃火锅好了。去告诉他们,朕今日请他们吃火锅。”

    王德躬身行礼,然后匆匆出去传旨去了。

    不多时,火锅就被张罗了起来,三省的大佬也陆续到达,李世民让众人坐下,火锅咕嘟咕嘟的翻滚着,下去了一锅肉类之后,李世民笑了笑,对众人说道:“今日召集众卿前来,是想要给众卿看一样东西。”

    说着,李世民将手稿拿了出来,交给了杜如晦。杜如晦接过手稿来,与众人相视一眼,然后低头看了起来。

    先大略的翻看了几页,杜如晦抬起了头来,惊讶的看着李世民,行礼说道:“陛下,这是……”

    李世民笑了笑,抬手拿起筷子亲手给杜如晦面前的碗中放了一片肉片来,说道:“朕欲新定一部律法,旨在鼓励世人拿出自己的独门技艺,让世人敢于、乐于去做出更多如马刀、马掌、百炼钢、乃至于汽油等有利于我大唐的东西来。杜卿手中的,正是大唐专利法之草案,今日召见众卿,是想要同诸位一同商议,完善此法,以便施行。”

    “谢陛下!”杜如晦合手行了礼,略微有些惊讶。不仅是他,听了李世民的话,众人都有些吃惊。听李世民的语气,是已经决定了要用这部律法了。所以只是让他们都看看,一齐分析推敲,让这部律法更加完善。而不是同他们商议要不要使用这部律法。

    “朕有一个想法,告诉给你们,大家一起看看能不能行”,和“朕有了一个决定,告诉你们一声,准备着实施吧,顺便提出点看法,补充补充”,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于是众人都又齐齐看向了夏鸿升,他也这里坐着,而且显然已经来的比他们久多了,众人就知道这一定又是夏鸿升的缘故了。

    夏鸿升笑了笑,解释道:“诸位大人想必也知道,也不怕几位看不起,在下庄子上有个煤场,这冬日里烤煤炉子的蜂窝煤,就是出自在下之手。此前,云中有个落魄的子弟,在长安见识过,回去云中之后就有模有样的学着做了。不仅做了,还拿去贩卖,可他又不大会,所以卖出去的蜂窝煤难以烧着,又极易碎,不仅坏了我的蜂窝煤的名声,也抢占了我的生意。虽然在下并不在意,派人去将烧煤的技术都传授给了他,收取了他一文钱以作传授蜂窝煤技术的代价。不过在下却由此想到了另外一些事情。那就是自古以来,朝廷都缺乏对于个人独有之术的保护,因而造成了人们习惯于将独门的东西隐藏起来,只传血脉之亲,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