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235章

贞观帝师-第235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使不得,这可使不得!那纸鸢子怎能载的动小的,不是被雷劈死,就得掉下来摔死,可就死的太窝囊了!”齐勇这才反应过来夏鸿升是拿他开涮,连连讪笑着摆手,跑前去给夏鸿升推开了门,让夏鸿升进去。(未完待续。。)

第291章 再遭雷击

    瓢泼的大雨断断续续的,下了一个晚上。直到夏鸿升早早起来准备去朝会点卯的时候,也只是恰好在路上稍微小了一些,才刚到了朱雀门,就又开始电闪雷鸣起来了。

    宫里的黄门鱼贯而出,撑着伞接住了朝臣,送入了太极殿之中。

    上朝了,李世民坐在御座上面,淡声问道:“今日朝会,众卿可有事要奏?”

    “陛下,自去岁以来,天下大旱,今年又发了蝗灾。虽然如今都过去了,可难保以后不会再发生此类灾害。而一旦发生灾害,首先在于良田遭毁,良田毁而百姓无收,百姓无收,无粮草可用,则民心易乱。”户部尚书越众而出,向李世民躬身施礼,说道:“百姓无粮,势必慌乱,为了活口,只得成为流民。故而,臣奏请陛下在各州县之地广置义仓,使农户每年捐出少许粮食,由州县衙门集中管理,以作灾年赈灾之用。”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记得前隋开皇年间,隋文帝令各地广置义仓,由民间捐献粮食放于义仓之中,以备灾年不时之需。此策不错,诸卿以为如何?”

    “广置义仓,可将丰年剩余的粮食存下,于朝廷来说,有了无数储备粮食,赈灾之时便可更加迅速,安抚百姓。于百姓来说,丰年的时候一人捐出一斗来,少了少捐,多了多捐些,负担又不会大。此策可行,臣附议。”房玄龄出列对李世民躬身行礼之后说道。

    随后,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也都出来附议,李世民于是便答应了下来,让房玄龄汇通户部官员拿捏出一个章程来。

    接着又有几个大臣上奏了事情。一一讨论处理了,一如平常的一次朝会。

    “好了,既然诸卿已经无事,那这就散朝吧。”李世民扫视了一圈下面的大臣,说道。

    王德点了点头,朝前走了几步。正欲开口,却忽然听见一个声音从下面传来,说道:“陛下且慢,老臣有事要奏!”

    王德看看李世民,然后退了回去,李世民抬眼往下看了看:“宋国公有何事要奏?”

    “陛下,昨日老臣蹭去拜见了太上皇,听说掖庭宫里有房屋遭了雷击,老臣特意去看了看。发现果然有两座楼宇烧的塌了。陛下,皇宫之中乃是圣人居所,遭了雷击,恐怕不是好征兆。臣昨日得知以后就去了躺太史局,找了司天监问了此事,司天监说并无征兆,只是意外而已。老臣不信,无缘无故岂会有天雷降于皇宫?故而臣请陛下重视此事。命太史局好生观察,切不可大意。以免漏掉了什么征兆。”

    说话的人是萧瑀,原先是户部尚书,不过后来李渊成了太上皇之后就不是了,被李世民升了官,做了尚书仆射,他对大唐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可谁也没料到今天会是他提出了雷击的事情。

    李世民显然十分意外,估计这会儿心里正后悔当日晚上怎么没有把萧瑀叫过去也统一一下口风。

    那日里晚间被李世民召见过的几人停了萧瑀的话,也都是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道不好。

    夏鸿升赶紧往后面看过去,瞅向了几个同世族走的很近的官员。果不其然。就见其面露喜色。

    这人的官职算不得十分高,他们就是世族养在朝堂里面的一条狗。朝堂上面他们的身份不高,说话就不是那么随意了。没有个人领头,谁也不敢自己站出来说。可这一下无论萧瑀是误打误撞,还是有心弹劾,都是替他们开了个头,有萧瑀在前面,这些人就可以顺着往下说了。

    当即就立刻有人从队列中走了出来,躬身行礼之后说道:“陛下,君王受命于天,能与上苍同类相通,相互感应。上苍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子若是违背了天意,上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今皇宫之中遭天雷之火,必然是上天降下的警示。陛下宜反省自身,百官亦需时时自省才是!”

    “君王失德,然后天降征兆,自去岁以来关内大旱,几乎颗粒无收,今年又闹了蝗灾,这些本都是上苍给陛下的警示,陛下却不放在眼里,甚至于吞蝗神入腹,这才招致了上天降下天雷以示惩戒。还请陛下虔心祭祀,下罪己……”

    “住口!”长孙无忌高喝一声,打断了那人的话,出列说道:“不过是一场意外而已,尔等怎的如此糊涂?!陛下自登基以来,无时无刻不为民着想,令百姓休养生息。去岁大旱,陛下亲自祈雨,今年蝗灾,陛下又心念百姓之苦,不顾自身安危,送蝗神入腹,请蝗神噬咬陛下的心肝来替百姓消灾。若非是陛下此举感动上苍,那蝗灾如何肯轻易褪去?此番蝗灾如此严重,然其影响却远远小于前朝的灾害,难道尔等的眼睛是瞎的,看不到么?!陛下,此人信口雌黄,污蔑陛下,惑乱朝臣,臣请重责之!”

    “长孙大人此言不妥!……”有一个人跳将了出来,同长孙无忌吵到了一块儿。

    朝堂上面如同炸开了锅,在长孙无忌之后,那天夜里被李世民召见过的人也都陆续站了出来,而认为皇帝失德,需要下罪己诏的人也一个个跳了出来,大都是与世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官员,其中不少都是世族出身。

    太极殿中犹如菜市口一般,吵成了一锅粥。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坐在御座上面,无波无澜,好似下面发生的一切都不存在一样。

    萧瑀也站在那里,脸上愣愣的,似乎有些难以应变的样子,夏鸿升盯着萧瑀看,他这副样子反倒是好想没有预料到会出现眼前的局面似的,看上去有些蒙。

    一直吵了一上午,临近午时,李世民才忽然开了口,令此事日后再议,众臣退朝,不容分说,径自离去了。

    众人散去出宫,方才那些世族的官员走的很快,似乎急于出去。反倒是长孙无忌等人,慢吞吞的走在了最后面,不慌不忙。

    “呵呵,夏侯,走慢些。”夏鸿升经过的时候,房玄龄出言对夏鸿升说了句。

    夏鸿升还道是房玄龄有什么事情,所以就走了过去,问道:“见过房伯伯,不知房伯伯有何事吩咐?”

    房玄龄捋须笑了笑,摇了摇头,只是问道:“听说军校就快要招收学员了,却不知道夏侯是打算如何选定学员的?”

    “小侄是准备着,先广为宣传,然后无论是谁,但凡想要来上军校的,都可以报名。报名之后,进行选拔,对其体能与心术做一个考量,然后确定这一期的学员。因为军校那边还有许多设施到时候不会完工,所以头一批的人数不会太多,估计最多不会超出两千人。”夏鸿升对房玄龄说道。

    房玄龄点了点头,没在说话,几个人慢吞吞的走着,夏鸿升也不好走快,只得慢吞吞的随着。

    还是杜如晦在旁边给夏鸿升解释了一下:“呵呵,夏侯莫慌,待会儿陛下定然还要召见我等,且走慢些,也好等黄门追上来啊。”

    夏鸿升这才了然,原来是他们料到李世民一定会再将他们给召集回去,是以故意走慢,同前面的那些朝臣慢慢拉开距离来。

    “这雨下个不停,也不知道消停消停。”旁边的长孙无忌拨开了旁边黄门给他撑着的伞,抬头朝天上看了看,一阵雷声过去,喀嚓嚓几道闪电,雨势便似乎又大了一些。

    房玄龄也是抬头看,说道:“这雨要是这般势头的再下下去,恐怕有些地方又该涝了。也不知道何时能停。”

    正说话间,忽而众人眼前猛地一闪,继而就见一道闪电竖直着猛地劈落了下来,那电光闪的人眼中发酸,猛烈的声音轰然见令人耳中鸣叫。

    “老天爷!……”突然有人失声喊道,夏鸿升下意识的抬头一看,就见宫中不知道是哪座建筑上已然烧着了火来,竟然又一次被雷电击中了!

    “走水了!走水了!”宫中立刻有人呼喊声起,不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亦或是长孙无忌还有其他的那些人,全都是顷刻间脸色大变,继而立刻就朝着着火的地方跑开了去。

    夏鸿升也紧随其后紧紧跟上,原本都已经快要走出了朱雀门了的那些朝臣们也全都又折返了回来,纷纷朝着被雷击中着火的地方跑了过去。

    因为下着雨,所以众人跑到那里的时候火势已经小了许多,将近熄灭了。不过,仍旧能够看到东宫的一角已经是一片焦黑的塌陷下来了。一群黄门围在一起,见了众臣过来,赶紧转身躬身行礼。

    “为何围聚一起?”长孙无忌见那些黄门不是赶紧灭火,而是围聚着,于是问道。

    “大,大人……”一个老一些的内侍战战兢兢的对长孙无忌说道:“回,回长孙大人的话,死……死人了!一个丫鬟被天雷劈死了!”

    众人大吃一惊,长孙无忌等几个大臣立刻就往黄门围聚的地方过去,当即就闻到了一股焦臭,往地下一看,就见一个依稀看得出来是个人形的东西趴在地上,都已经成了焦炭了!(未完待续。。)

第292章 抓闪电

    东宫院中一片死寂,唯有惊雷与雨声相互交织。虽是正午,却已暗如黄昏,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中,却无一人说话,场面安静的诡异。

    李承乾脸色煞白的从东宫里面跑了出来,一眼就瞧见了站在人群里的夏鸿升,径自跑了过来,一脸的惊恐:“升哥儿……雷……天雷劈死人了!你说是不是因为……”

    李承乾话没说完,刹住了车,急促的喘息着,猛地回头看向了倒塌下来的一角。

    “太子殿下,莫慌!”长孙无忌走了过来,在李承乾的近前压低了声音,迅速的说了一句。见自己舅舅在这里,李承乾似乎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转过了身来,定定的看着遭了雷击的那一角。那里已经成了一处缺口,焦黑的一片。

    “死奴才,愣着做甚!还不快去禀报陛下,在这里等某家抽你不成?!”尉迟恭一把揪过了旁边的一个黄门,一声暴喝。

    那黄门吓的腿软,赶紧道罪,立刻转身就要去禀告李世民,却听后面忽而传来了一声:“不用了,朕已经知道了。”

    众人一惊,两忙回身躬身行礼,夏鸿升抬眼悄悄瞅了一下,只见李世民的脸色黑的怕人,越过群臣走上了前去,冷眼盯着受了雷击的东宫一角。

    “陛下!此乃天兆,还请陛下速速依臣所言,焚香祭祀,祷告上天,下罪己诏以平上天之怒火!”方才朝堂之上的那一群世族朝臣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立刻再次越众而出,齐齐说道。

    于这些世家来说。谁做了皇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君王他是否能够服从于他们的控制。自从东晋以来。士族门阀的兴起致使国君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国君的一切活动都不得不依赖于士族门阀,这就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李世民如此千古一帝,自然容不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士族一直在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从朝臣之中十之七八出自士族就能够看得出来,士族团体的力量和威望已经威胁到了君主的中央集权,所以势必会成为皇权打击的对象。皇权与士族的对立,导致了两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