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199章

贞观帝师-第199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花钱买来粮食。而且就算是把粮食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耕种。相比之下,自然是中原人获利。陛下,这就是技术优势。如今咱们大唐有许多远远领先于周边他国的技艺,比方说您刚才提到的百炼钢技术。咱们有百炼钢的技术,所以咱们可以做出百炼钢刀,更加的坚韧锋利,更加的坚硬。而突厥人没有这种技术。所以他们做不出来百炼钢刀。如此一来,作战的时候咱们就有了兵器上的优势。可若是有一天这百炼钢的技术被他们学了去,他们也会打制百炼钢刀了,到那个时候,咱们在兵器上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夏鸿升向李世民解释道:“反过来说,突厥人有更好的驯马、养马的技术,所以他们的战马比咱们的战马健壮,体力更好,跑得更快。而咱们没有这种养马的技术,所以咱们的战马就不如突厥人。所以突厥人进献来的战马也不少,可因为咱们不知道该怎么养。所以就渐渐消耗殆尽,终究还是没有像突厥那样好的战马。可若是有一天咱们得到了那种养马的技术,咱们就能够根据这种技术也养出好的战马来,那突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所以,对于领先的技术的保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着说。”李世民面无表情,静静的听着。

    “经过这几个例子,相信陛下已经明白技术保密的重要性了。而反观我朝,技术保密工作其实十分不到位。当然,前几日里阎尚书去了微臣家中一趟,微臣这才知道已经有了军机坊,这就是咱们大唐在技术保密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陛下圣明的体现。将这些事关重大的机要技术单独罗列出来,由单独的专门机构负责,这只是技术保密工作的第一步。后续,还有人员选择方面,以及相关人员的方面。这些陛下已经注意到了,陛下让阎尚书选择无家室的工匠,避免工匠被人胁迫,这就十分有效。除此之外,咱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比方说将工匠的家人聚集起来单独僻处一个地方让工匠家眷居中,并派兵保护,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工匠安心,又能够将工匠的家室反而成为咱们手中的人质,避免有哪个工匠被人收买。还有,关于生产制作方面,如何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方法,避免工匠全部了解某件机要物件的全部过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等等,夏卿,你前面所言二者,朕都明白,也十分用心。命阎尚书督管军机坊,也是出于这一番思量。如今我大唐有太多不能让其他人得到的东西,比如百炼钢,比如新式马刀,比如马掌,比如制盐之法,比如夏卿的望远镜……这些东西万一落到了敌人的手中,那对我大唐来说危害甚大,故而朕才命阎尚书单独设立军机坊,专司这些机要的物件制作。”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可夏卿所言,避免让工匠知道机要物件的制作,朕却是要问了,若不让工匠知道如何制作,那这东西又如何能够做得出来?”

    “关于此,微臣正有一套工匠制作方法献于陛下,同时还有如何更加发挥出技术的优势来,通过技术最大程度的为我大唐谋利的具体方法。微臣都写在这本奏疏里面了,还请陛下过目!”夏鸿升躬身一礼,伸出双手呈上奏疏,王德便立刻过去取过来呈给了李世民。

    “恩,朕看看……《关于进行技术保密、利用技术优势获取经济效益以及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法的报告》……呵呵,夏卿的奏疏还是这么……恩,直白!”李世民接过夏鸿升的奏疏之后,低头看了看封面,不禁哑然失笑,摇了摇头,翻开到第二页开始看了起来。

    那是,千百年之后的后人说不定还能发掘出哥留下的奏疏,到时候惊死他们!哈哈,到时候新闻里面怎么写都能想象的出来——震惊!昭陵发现现代公文文体,经专家鉴定属于唐朝!巧合?穿越?

    夏鸿升心中臆想着,一边看着李世民的反应,就见李世民看着看着眉头就紧皱起来了。在奏疏里面夏鸿升写的可比方才说的更加具体细致的多,相信李老二只要没有糊涂,就能够意识到这份奏疏的含金量。

    果然,就见李世民越往后看,脸上的神色就越是惊讶,待看到后面,猛地抬起了头来,冲夏鸿升说道:“夏卿,这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且速速为朕道来!”

    “微臣遵命!”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解释道:“其实很容易理解的,陛下。还请陛下准许微臣问王总管几个问题。”

    李世民一愣,看了看王德,见王德也是一脸吃惊,于是点了点头:“问。”

    夏鸿升再次行礼,然后问道:“王总管久在宫中,可知道这宫中衣物,是由谁来做的?”

    “回夏侯的话,宫中衣物,皆为尚衣间中宫女裁缝所做。”王德躬身向夏鸿升行了一礼,答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我再问王总管了,这一个宫女裁缝制作一件衣物,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这怕是还要看是如何的衣物了。若是寻常宫娥内侍穿的衣物,裁剪缝制下来,一件衣物怕是得要个三四天了。”王德依旧躬着身子,回答道。

    “那我又问了,若是教那宫女只做一袖子,需要多长时间?”夏鸿升又问道。

    “只做袖子……那想来便要快上许多了,几剪子下去就成了吧!”王德答道:“想必一个时辰足矣!”

    夏鸿升点点头:“那若是制作裙裾呢?”

    王德疑惑的看看夏鸿升:“也不过几剪子而已,不超过两个时辰。”

    “是了,那若是袖子、裙裾……之类的,衣服上需要的物件都准备好现成儿的了,只需要缝制到一起就成一件衣物,又需花费多少时间?”

    王德想了想,答道:“若是现成儿的只缝补到一起,那可就快了,也不会超过两个时辰。”

    夏鸿升颔首而笑,转而向李世民躬身说道:“是了,陛下,这就是微臣所说的流水线生产。一个裁缝制作一件衣物,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做出来一件。可制作出来一条袖子、一只裙裾,则只需几个时辰而已。如此,若是我多找来几个裁缝,一个专门只做袖子,一天便能做出来好几天袖子;一个专门只做裙裾,一天又能做出许多裙裾;一个专门只做肩坎,一天又不知道做出多少肩坎……最后一个只管将前面做好的东西缝到一起,一天又不知道能缝补出来多少件……如此,那三四天里面,又能做出多少件衣物呢?而且,如果依照此法进行制作,则做袖子只会做袖子,做裙裾的只会做裙裾,缝补的只知道把它们如何缝补到一起,却又不会做那各个部分。这样一来,便是其中任意一个裁缝被抓去了,也做不出来完整的一件衣服来,保密性就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李世民捋须而笑:“不错!果然如此!就那弓箭来说,一支弓箭做出来一个人需要一个时辰才行,可倘若只做箭头,不过几盏茶的时间而已,单做尾羽又不过几盏茶的时间,打磨箭杆,又不过几盏茶功夫,将三者合一,也不过几盏茶的功夫。这些时间放到一个人身上,就需要一个时辰才能做出一杆来,可若是放到三个人的身上,几盏茶的时间就能做出一杆了!好!此法甚好!不止是军机坊,制作其他的物件,也俱都可以如此行事!如此一来,生产之效率必定大为提升!好啊!好!夏卿此法,在朕看来堪比那制盐之法了!”

    “正是如此,陛下举一反三之能,微臣佩服!”夏鸿升不大不小的送上了一记马匹。

    李世民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忽然却又停了下来,猛地抬起了头来,说道:“不对!……夏卿,这里面还有问题!”(未完待续。。)

第247章 岗前培训要常态!

    李世民正激动,那流水线生产之法好处显而易见,却忽然间脸色一变,向夏鸿升说道:“不对,夏卿,这里面有个问题。那裁缝又不是同一个人,这做出来的袖子、裙裾、长衫……又如何能够保证可以缝制到一起而恰好合体?这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有所差别的。若是做出的袖子长,做出的裙裾细瘦,做出的长衫又肥大,又如何能缝制到一起让人穿?就说方才说的做弓箭,这箭杆的粗细也都有不一,莫说是不同的人做了,便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粗细长短也都不会一模一样。如此一来,岂不是就白做了那些部件,却无法合在一起了么?!”

    李世民果然不愧是眼界长远开阔的人,听完流水线生产的法子,几乎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问题。

    夏鸿升笑着躬身说道:“陛下,微臣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陛下您看臣的奏疏上,那流水线生产法之前,还冠以标准化三字,便是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标准化?”李世民眼中一凝,问道:“何为标准化?”

    “回陛下,所谓标准化,就是说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还拿做衣服来说,流水线生产会产生方才陛下所说的问题,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尺寸长短俱都有所不同,无法成衣。可若是咱们提前制定好了一个标准,袖子必须做到多长,裙裾必须做到多宽,长衫必须做到多长……这些都给出一个固定的数值来。数值是既定的。则无论是哪个裁缝来做那一部分。只消严格按照这个数值做出来。那就不会出现大小长短不一的情况了。”

    听了夏鸿升的话,李世民微微一想,又道:“那如此做来,岂不是每件衣服都是一样大小了?”

    “不错,所以这个数值的标准是动态的,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咱们要给宫里的内侍做衣服,就首先进行统计,瘦小的人有几个。高大的人有几个,又高又瘦的人有几个,又矮又胖的人有几个……如此制定出不同的标准来,然后再有裁缝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流水作业,不就成了?”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

    却听夏鸿升继续说道:“不止是这样,陛下,标准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好处。比方说那弓箭,若是按照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弓箭,那么因为所有的箭杆都是一个标准,故而长短粗细都一个样。所有的尾羽、箭头都是同样的标准,也都是一个样。那么若是我身上的这只弓箭折断了箭杆,我随便从谁那里找到一根箭杆就又可以安上。若是他身上的箭头损了,那又随便从谁那里弄来一个箭头安上就又是一杆好弓箭了。陛下想想,一场战事过后,战场上残留了多少破损的兵器啊!若是铁器还能回炉烧了重制,可若是其他的呢,就只能丢弃了。可要是这些武器都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武器,那打扫了战场之后,就能够一并回收,这件兵器的把坏了,可那把兵器的其他地方坏了,刀把却是好的。放在以前,就只能都扔了去。可若是标准化生产,那我把那把兵器上的刀把拆下来,因为一样的标准,所以能够安到坏到了刀把的那把兵器上,就又是一把完好的兵器了。只要是同样标准下生产出来的,各个部分就可以用其他相同的部分来替换,如此下来,能为朝廷节俭多少?!”

    李世民睁大了眼镜,从他眉目间的喜色,就可以看出来夏鸿升的话说道了他的心里了。

    “不错!每次征伐,损毁之兵器物件无数,都要重新制作,耗时费力。若是有了这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则不仅仅是生产的效率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