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宗女 >

第393章

宗女-第393章

小说: 宗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不说了,我准备离开京城回乡。”她淡淡的道。

    赵淑并未惊讶,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家中可还有亲人?”

    “有哥嫂,只是多年未联系。”她话语中有些忧愁。

    赵淑明白,若哥嫂好,何至于让她跟在萧行渊身边那么些年,没名没分的。

    有时候,有兄弟还不如没兄弟。

    “你若不嫌弃,便留在京城,替先生多照顾白川,你若回乡了,先生回来岂不是找不到你?”赵淑可怜眼前这个女子,一辈子搭在一个男人身上,到头来什么也没有。

    “你放心,我有积蓄,饿不死,他走前把什么都给我了。”她道,话中忍着情绪,只是赵淑依旧能感受到铺天盖地的心酸。

    萧行渊宁愿给银子,也不愿把人给她,对于九娘而言,这才是最致命的伤害吧。(未完待续。)

第四章 走人

    天笼着寒意,外间一眼望去光秃秃的,尽是荒芜,云家就像落败的枯叶,被风吹散,下了场雨,便烂在了泥里。

    “小姑娘。”李老头喊了三声,云旧寒才回过神来。

    “二妹妹,老丈问你话。”子清道,他满眼担忧,想伸手像搂着子陽般将她搂在怀里安慰一番,但却想起男女七岁不同席这样的古训。

    云旧寒歉意一笑,接了方才李老头的问题,“老丈可知我曾祖父是先帝帝师?”她的声音浅而轻,但又能让人清晰的听到,徐徐道来,并未炫耀。

    云家门庭素来显赫,若不是当今圣上太过昏聩,云家依旧是百年望族,世家之首。

    李老头点点头,但心中却颇为不屑,帝师又如何?云家出过的官比他祖宗数代人都多,如今还不得他救下云家香火?

    心中冷笑,但面上却不显,只是他终究是市井中人,掩藏神色的功夫还不及云家后院中的二等丫鬟。

    只是,云旧寒与子清都不点破,一来别人确实救他们逃脱监牢,二来寄人篱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得罪的。

    “老丈又可知我祖父亦曾是帝师?”

    李老头乃是点点头,而后心想,就是你们云家教出来的昏庸狗皇帝,害得天下民不聊生,他本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若不是狗皇帝又加重了苛捐杂税,他何至于去刑部大牢那种地方当差!

    云旧寒活了两辈子,一眼便看出他心中的迁怒,今上昏聩,后宫干政,民不聊生,这一切均不是云家的人教的。

    不过她管不了,天下人过得好不好和她有什么干系?云家落难的时候,没见天下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诸如李老头,怕是大部分人将云家当做罪魁祸首。

    恐怕此时有书生正著歌颂打垮云家的诗词,也有许多溜须拍马之辈因怒骂云家而升官发财的。

    “那么,老丈该明白,我知道些京城的势力分布也不奇怪,我云家如今落败,跟着落败的还有一众世家,紧接着百家姓要重排,古家与我云家本是通家之好,您的同僚虽不是古家嫡系,但却姓了古,自然有人攀扯亲戚,古姓官员将会被清除京城,您说我说得对不对?”

    李老头别的没听到,就听到‘官员’和‘同僚’四字,心中美滋滋的,官与吏不同,而云旧寒很聪明的用了官员两个字,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李老头的虚荣心。

    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老头救云家兄妹,要的不过是一个答案,和走投无路想找盏明灯。

    “是是是,云姑娘心思通透,是老头子我远远不及的,那么请问云姑娘,接下来老头子该如何做?老头子老板早逝,亲儿与儿媳又……哎,剩下柱子这么根独苗,将他拉扯大不容易,如今家徒四壁,又加上你们三个,哎……”他哭丧着一张脸,很是为难的模样。

    云旧寒表出同情,不过心中知道,李老头能进刑部大牢谋一份差事,定不是没有办法,虽不能大富大贵,但温饱绝对没问题。

    “老丈,您是云家的大恩人,您的事我定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如今看京中形式,怕是不妙,但尚有转圜余地,新后上位根基不稳,她也不好过,她不动,底下的人定也不敢动,你且静观其变,切莫操之过急,小心驶得万年船。”

    她没有说实话,至多半个月,新后就彻底站稳脚跟,之后便是排除异己,菜市口斩杀了无数忠臣良将。

    李老头闻言频频点头,“对对对,还是云姑娘看得明白,急不得,急不得,那不打扰三位了,柱子你陪着云姑娘、云公子,爷爷去给你们寻几件合身的衣裳来。”

    此时三人还身着囚衣,换衣是肯定的。

    “知道了爷爷。”柱子欣喜不已,添柴加火很是勤快。

    目送李老头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他走得很冲忙,脚下疾行,心中叹了口气,悠悠收回目光,回眸恰碰上柱子直愣愣的视线,她浅浅一笑,疏离而懂礼。

    “火不够了。”她轻声道。

    柱子立刻很殷勤的站起来,“我我我去找干柴。”

    他跑得飞快,一双新作的鞋子沾了泥也不在意。

    “二妹妹,咱们怎么办?”子清忙低声问,说话间将子陽转了个身,子陽前面的衣服已经烤干,余下后背的还尚有寒水。

    云旧寒漫不经心的将余下的干柴捡起来,在地上写写画画,轻声答道:“七哥,将囚衣反着穿,咱们走。”

    “好。”子清动作干净利落,囚衣反穿后,背着子陽,三人摸黑出了牛棚。

    牛棚外伸手不见五指,若走定是走不远,云旧寒也没想走远,他扯了扯子清的衣袖,“七哥,咱们找个地方躲起来。”

    对此处不熟悉,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幸好是冬日,也不会踩到蛇虫,不多会三人便摸进了山里。

    刚进去,便听牛棚里传出:“云姑娘,云姑娘……”

    是柱子的声音,急切而气愤,想来他已看到她地上留的字。

    叫了几声,没人回应,柱子拿了把火把就追了出来,边追便喊,两刻钟便离开了牛棚,往城内去了。

    火把尚未消失,云旧寒便道:“七哥,照顾好子陽,别乱跑,我去看看火种还能不能用。”

    “别去,我去。”子清立刻拉住她,并二话不说将子陽塞进她怀里。

    “七哥小心。”云旧寒来不及阻止,只能担忧的盯着渐行渐远渐的火把,和一声轻过一声的叫声。

    “二姐,我想娘。”子陽糯糯的道,听得云旧寒心酸不已。

    我也想,希望娘现在还活着,等她将他们全部救出来。

    拍了拍子陽的后背,温柔的哄着,“子陽乖,我们明天就能见到娘了。”

    “还有祖母和长姐,二姐,长姐说带我去连云山看蹴鞠,说连云山的大哥踢蹴鞠踢得可好了,她怎么现在还没来带我去?”子陽年纪小,想一出是一出,心中怕极了,所以胡言乱语。

    云旧寒鼻子一酸,连云山云家没人了,不然她们姐弟在牢中两个多月,不会无人来赎。(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驾崩

    翌日,赵淑刚洗漱准备用早膳,小朱子便乐滋滋的过来禀报,赵淑见他喜形于色,不等他说话便揶揄的问,“发横财了?”

    “郡主,瞧您说的,奴才能发什么横财,再说了,发了横财也没地花呀,奴才方才听宫里传来消息,说是霍老爷子给皇上当帝师去了。”

    他说罢眉头紧锁,脸上有疑惑,“郡主,您说这霍老爷子是怎么了,突然就同意做帝师了,据说还要做来年科举的主官呢。”

    赵淑讶然,不过只是片刻她便失笑了,“别乱说,有信吗今日。”

    “哦,没有,不过有口信传来,说是匈奴国不知为何内乱,如今都息兵了,乱贼景王无外援,怕是坚持不了多久,卫元帅很快就能回来。”

    赵淑闻言点点头,挥了挥手让他下去,小朱子揖礼后退下去,只是一直在思索方才那个问题。

    看他眉头紧皱的样子,赵淑摇头,他怎么会懂枕头风的妙处?看来赵氏在霍成义的心中占极重的位置。

    不过说起匈奴国,赵淑也颇为不解,内乱?怕是被卫廷司与其他外邦合伙分解了吧,匈奴兵强马壮,等闲是不会败的,与匈奴打仗,多是险胜,胜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来休养生息。

    这回大庸倒是没什么损失,这样极好。

    用了早膳,依例去看霍白川,给他把把脉,进宫陪太后说话,再看看秋彤,偶尔赵仪有什么事,也聊一聊。

    日子过得不能更安逸。

    虽说是在打仗,但粮草基本上都是绯鹏从各大家族里募捐而来,国库的银子只需要造火枪,可以说大庸将在未来百年内无比强大。

    有条不絮的日子,赵淑过得颇乏,幸好还有孙云偶尔来串串门,转眼天寒地冻的日子便来了。

    找了赵氏以及孙云,伙同秋彤,几人便在慈宁宫陪太后说话。

    “今日哀家若不赢你一局,哀家便不用膳了。”太后斗地主一直输,都快发飙了。

    赵淑耸耸肩,撇撇嘴,然后放了点水,“皇祖母惯会威胁人,您若不用膳,这阖宫上下谁敢用膳?届时阿君岂不成了罪人?”

    “我与太后一样,若不赢也不用。”孙云看着手里的烂牌紧皱眉头。

    赵淑:……瞪了她两眼,正想反嘴,便听积云来报:“太后,碧游宫来人了。”

    顿时,满殿鸦雀无声,谁也没有再说话,太后过了半响才问:“何事?”

    “太上皇病重,太医们都去了。”积云低声道。

    太后面上并无表情,只是手中的牌放下了,颤颤抖抖的站起来,赵淑与孙云忙去扶,她却推开了,转过身,声音冷硬的说:“哀家知道了,让太医看着。”

    这意思便是不会去看明德帝,赵淑不知为何心中一痛,她明白太后的心如刀绞,亲生的儿子,怕是要去了。

    积云不知该如何接话,频频向赵淑示意,赵淑低着头,谁也不敢乱说,宽大的大殿内,落针可闻。

    “皇祖母,阿君去看看吧,可好?”赵淑最终还是说话了,不管怎么说明德帝待她也是疼爱的,作为侄女,她没有拿自己去与江山社稷比。

    太后微微点头,仿佛花了好大力气。

    赵淑没有多耽搁,从慈宁宫出来,带着初春等人,便去了碧游行宫,孙云与赵氏都没有跟。

    见到明德帝时,他已神志不清,但养得还极好,珠圆玉润的,只是神智都不清了,再珠圆玉润又何用?

    “皇伯父。”她轻声叫。

    明德帝坐在床头,靠在引枕上,闻言看向她,傻傻的笑起来,“阿倾,你来看我了?今日我带你去看晚霞,钦天监那帮人说过几日要连日阴雨便看不到了。”

    殿内贴身伺候的人都没有多做反应,赵淑明白,他这个样子怕是一段时间了。

    这句话听着颇为心酸,作为九五之尊,他是真的爱懿德吧,不然怎会还记得?

    “皇伯父,我是阿君,您还记得封禅吗?”赵淑坐在床前轻声道。

    听到封禅二字,他的神智似乎恢复了些,眼眸化为清明,转过头盯住赵淑的眼睛,“封禅?朕还可封禅?”

    “自然,待平定西凉,便可封禅,您不是一直想吗?”赵淑点点头,说得极其认真,当初说过的话,她愿意去兑现,明德帝作为皇帝,没有对不起江山社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