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宗女 >

第325章

宗女-第325章

小说: 宗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芭蕉性寒,能清热解毒,前前后后喝了小半碗,直到后半夜,霍白川才渐渐安静下来,没有再继续说胡话,烧也慢慢退下来,天亮后,体温恢复了基本正常。

    赵淑没有大意,更没有窃喜,霍白川能活过来,多少有点是天意的感觉,而并非她医术有多高明。

    天亮后,吩咐小郭子将团蒲放回去,有两床被褥,一床盖,一床垫,勉强能用。

    村里的生活都是极其的简单,天一亮,家里的劳动力就开始出门劳作,通常要去一天,午饭都是早早准备后,带着去,也有家中老人或者孩子到点了给送过去。

    故此,天大亮的时候,村里的劳动力都走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老人和小孩,谁也不会没事跑到祠堂来,小郭子昨夜已看过药材长什么样,他会武,这一次便由他出门采药,煎药和找吃食。

    药起了作用,日上三竿之后,霍白川终于昏昏沉沉的再次醒来,恰好这一次小郭子也回来了,带来了热腾腾的吃食和粥,自然还有煎好的药。

    他醒过来,随即露出不羁的微笑,“我做了个梦。”

    看到熟悉的笑容,赵淑很不客气的甩了个白眼过去,不过还是很配合的问:“你梦见了什么?”

    “我梦见有些人真的很冷血,无情无义啊,我都要死了,也不见她哭一哭。”

    赵淑再次白了他一眼,“那么希望有人哭你,好,我现在哭给你看。”

    “不用假惺惺,要哭也是死后才哭,哪有给活人哭丧的。”这回他不乐意了,瞟了一眼跌大眼睛的小郭子,“还不快给公子拿药来?”

    小郭子比较迟钝,竟然不知该如何接,笨笨拙拙的将药递给霍白川,他想抬手来接,却扯动伤口,痛得龇牙裂齿,不过没有叫赵淑去喂,而是忍着痛自己喝。

    就在药碰到嘴唇的时候,药碗被赵淑抢了回来,“先喝粥,再喝药。”

    霍白川有些失望,他还以为是她要亲自喂自己呢,不过她肯定不会亲自喂自己了,他也不想以生病为借口去要求什么。

    左右,顺其自然才是最好。

    更何况,人家卫廷司确实比他有能力,起码不会没有反抗能力,而他,这回差点就死了,这样的他,哪里有什么资格去争。

    如果,如果非要一个下地狱,那么他去,不用人陪。

    赵淑试了试粥的温度,刚刚好,取来勺子,坐到霍白川身边,舀了一勺喂过去,霍白川愣住了,目光有些直,脑子也像不会思考了般,不过本能还在,他知道一个人连自己都保护不好,谈何保护别人?所以,算了吧,左右人家也没有喜欢自己。

    咧嘴一笑,“当我是什么?这点伤跟挠痒痒似得,我自己来,不用喂,又不是小孩子。”

    赵淑乘他说话的空挡,将一勺子粥塞进他的嘴里,“再逞能,死了我可不负责。”

    霍白川气焰瞬间就跨了下来,收了不羁的笑容,一口一口将碗里的粥吃完,两人静默无语。

    小郭子心中嘀咕,郡主是更喜欢卫元帅呢,还是更喜欢霍大人?其实吧,他更喜欢卫元帅,卫元帅武功盖世,不过她知道绿萝她们更喜欢霍大人,风趣又长得好看。

    虽然卫元帅也长得很好看,但与霍大人比却是多少有些不及。

    “两刻钟后再喝药。”赵淑道。

    一碗粥喝完,霍白川乖乖躺下,闭上眼睛,没有再说话。

    他突然变安静,小郭子倒没觉得什么,赵淑却是极为狐疑,这不像他的风格呀,不过人家不想说话,她也不好多问什么,毕竟伤者最大。

    两刻钟后,霍白川睁开眼睛,对小郭子道:“拿药来。”

    合着,他没睡着?

    小郭子麻溜的将药递过去,他接过,不给赵淑抢回去的机会,一口就将药喝光了,喝完,像是不知苦般,再次躺下。

    药有助眠功效,他没抗住,不多会便传来平稳的呼吸声,赵淑给他把了脉,发现脉搏正常了许多,舒了口气,人算是脱离危险期了。

    “郡主,咱们什么时候离开这里?要不要奴才去给多姿她们递了消息?”

    赵淑沉凝片刻,“不用去,以免泄露行踪,过几****能走了,咱们再出发。”

    “那,肯定得乱套咯。”小郭子的言外之意是说朝堂。

    赵淑点头,但没有接话,乱不了,昨夜霍白川说了那么多心腹的名字,可见他布局之大,就算他死了,一时半会也乱不了,若说乱,肯定是京城。

    不过京城一直都很乱。

    确实,一如赵淑想象的那般,京城乱成了一锅粥。

    明德帝仿佛是叛逆期的孩子般,别人说懿德给他戴绿帽子,他却偏偏光明正大的宠爱懿德,如水的赏赐送到未央宫,同时敕封懿德为皇贵妃,位同副后,协理六宫。

    他光明正大的力挺懿德,但民间却没人给面子,关于懿德的传言,愈演愈烈,很快便传出了京城。

    纵然如此,明德帝依旧不改对懿德的宠爱,私底下如何,别人不知道,但明里,他可是做出了专宠懿德一人的事,先是带她出宫体察民情,后又与她夜夜笙歌,总而言之,宠妃该得到的待遇懿德都得到了,宠妃没得到的待遇,她也得到了。

    毕巧都有些沉不住气了,跑到孙云跟前道:“孙姑娘,咱们该怎么办?”

    孙云含笑看她,“没事,找人给懿德递句话。”

    这句话,是做生意的。

    懿德得到这句话的时候,犹豫了许久,最后同意出银子摆平民间的流言,话是小朱子亲自吩咐人下去办的,毕巧不知,逮住小朱子问,“孙姑娘让你传什么了?”

    “孙姑娘让杂家告诉皇贵妃一声,想要摆平这件事,有法子,不过需要三千万两纹银。”

    毕巧立刻便不乐意了,“孙姑娘为了银子,竟然要帮那贱人?”

    “哎,你不懂,如今孙姑娘将孙家堂口一分为二,对外宣传是竞争对手,其实是一家人,新成立的堂口为懿德卖命,旧堂口依旧加大力度宣传,一边赚银子,一边打压未央宫,岂不更好?需知这次的事件花了好些银子,再这样下去,咱们的资金早晚会枯竭,届时拿什么来维持胜况?”

    小朱子这样一解释,毕巧就懂了,她没指望一个谣言就能击垮懿德,从明德帝与民意反着来就可看出,这个女人不简单,明德帝也执拗得可以,不过能打击她的同时,还赚她银子,再好不过了。

    咧嘴一笑,“还不快去办?”

    “姑奶奶耶,是你拉着杂家,不让杂家走的。”小朱子心情大好,吐槽一句,人麻溜的走了。

    三千万两纹银,对于真正的豪族来说不算什么,又不是金子,但也不是小数字,三千万呀,够普通人几辈子挥霍了的。

    懿德派人查了孙云的新堂口,发现是来自一股神秘的势力,不属于京城任何一家,且背景似乎很强大,能与孙家的堂口抗衡。

    一成立,就非常的强硬,三天时间,就与孙家堂口势均力敌。

    于是,懿德很无奈的将三千万两纹银送到了孙云手里,银子到手,孙云也不含糊,舆论开始朝懿德一方倒。

    先说之前的传言是子虚乌有,不然为何皇上还会封懿德为皇贵妃,位同副后,协理六宫?皇上又不傻。

    再说之前的传言没有证据,属于以讹传讹,百姓被有心人利用,呼吁百姓理智对待传言,谣言止于智者。

    最后说懿德是为民祈愿,在佛堂住了十多年,才使得国朝有了这些年的风调雨顺。

    前两条,基本没什么破绽,后一条,却不同了,懿德察觉到后一条有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百姓开始一边倒,称赞她为国为民,心疼她受了委屈,要将那造谣者碎尸万段……

    事情到这里,明德帝挺高兴的,因为百姓终于不再说他戴绿帽子了,心情一好,就想起孙云还没纳入宫门,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得到孙云,奈何孙云如今还在孝期,不方便入宫。

    只是,想他再去宠幸懿德,已是不可能,他表面上死不承认被戴绿帽子,但心里却是膈应的,尤其是民间在说懿德在庙里住了十几年,为的就是为国祈福,国朝才有十几年的风调雨顺。

    不说懿德压根没住在庙里,就说一个女人在寺庙里祈福,国家就能风调雨顺?那么他兢兢业业、披星戴月的批阅奏折算什么?

    文臣武将绞尽脑汁献计献策,只为百姓能安居乐业,他们的辛苦算什么?

    合着,念念经,去庙里住几年,国朝就风调雨顺了,那还要皇帝做什么?还要文臣武将做什么?不如找一批和尚专门念经好了,看佛主会不会从天上掉粮食下来。

    真是气煞他也!

    文武大臣也是极为不高兴,这个女人先是让一国之君颜面尽失,受尽非议,后又将自己塑造成了救世主,当他们是什么?

    前朝文武大臣,包括那些不涉及党争的清流,也都忍不住了,上朝之后纷纷请奏,没说废掉懿德的话,只是劝住明德帝莫要过于宠爱某一妃子,要雨露均沾,有人甚至于请奏选妃。

    前朝请奏选妃,后宫里的女人们又不淡定了。

    当懿德发现自己被前后夹击时,气得摔碎了一屋子的瓷器,“宁妃这个蠢货!为什么还没下手!”

    宁妃可不是蠢货,赵弼还没回来,她又找不到好的时机对付孙云,自然是按兵不动。

    她越是气,孙云越是高兴,又过了几日,舆论再次翻转,有人说查遍了天下庵堂和道观,压根没有懿德出家的记录,懿德根本就是在撒谎!所以之前的所有传言,都是真的,呼吁朝廷对此事进行彻查!

    收到情报后,明德帝一口血喷在龙案上,晕了过去。

    他一晕,皇子们都不淡定了,真正的乱世,骤然间降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 你不去追?

    皇子们一着急,妃子们,朝臣们,也都不淡定了。

    加上诸王,心里直乐,恨不得明德帝马上驾崩,他们好看着皇子内斗,然后分一杯羹,甚至取而代之。

    可惜,事情发展到现在,看似乱成一锅粥,实则有一定之规。

    首先,复仇党陷入泥潭,若明德帝死了,他们便要与全天下争,没那能力。

    复仇复仇,可不是单纯的将赵氏江山搞垮,还要取而代之,不然费那么大劲做什么?所以,他们在还没拿到赵氏江山之前,是不希望明德帝死的,毕竟明德帝活着对他们更有利。

    而旧党也是同理,虽然他们极力的想要保住旧制,抵制新法,但你要知道,天下大乱就是没有保障,今日有匪寇闯入家门,明日就能有盗贼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

    藩王少一些还好,偏偏太祖和太宗两帝封了几十个王,人人宣布独立,好好的江山,刹那间四分五裂,这些藩王混乱起来,不亚于外患来袭。

    所以,明德帝一驾崩,天下就真的乱了。

    新党,自然不希望明德帝那么早驾崩,国朝尚未稳定,新皇继位,那就更艰难了。

    似乎,除了诸王,外人都没那么希望明德帝驾崩,只是希望他晚点驾崩。

    秋樘始把控粮草,他很可靠,也有能力,粮草方面无需担心,而朝堂,有谢运领头,颜时忍与杨仲相助,新党可以算是稳稳的压住了其他党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