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寨主嫁到 >

第228章

寨主嫁到-第228章

小说: 寨主嫁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里,卫同铺开信纸,沉吟,该怎么将灾民的事情与卫国公讲,以他对自家爹的了解,怕是会先紧着灾民,但西炎是狼啊,万一大军输在了粮草上被西炎大军长驱直入,到时破关的罪名还不是按到自家头上?受难的还不是百姓?

    写几个字,觉得不妥,团掉丢弃,又写,又丢。

    扔了半篓子废纸,卫同叹气,不然,先不说?

    就在这时,卫国公的信到了。

    卫同打开看,长长一叹,果然,自家爹写道,若是能安置灾民便安置下来,留给边关大军的粮食不用存着,他自己能想到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无非是平时勒紧裤腰带。

    卫国公是下的军令,估计是知道儿子被儿媳带的不怎么听话了,才言辞非常严厉。

    卫同抓脑袋,这事要是在平常年景也好办,纵然朝廷不给粮,他也能拿着自家银子去民间筹些来。但是今年有粮仓之称的南方几州闹灾,影响全国粮价升高,百姓更是捂紧粮袋子,能买个毛回来啊?

    话说回来,朝廷里的人虽然各有心思,但大局观还是有的,若不是实在没得法子,怎么可能会短边关的粮?根子还是在没粮上。

    当然,朝廷的粮仓也不可能真的全空了,但小皇帝还没琢磨好先给哪边呢。若论紧急情况的话,还是要先救百姓的。

    想到姓钟的一次拿走一年的军需,卫同就恨得牙痒痒,若不是看在同为边军他不忍心北方士兵受苦的份上,他现在就带人去烧了他们的粮草。

    仇,可以以后报,但眼前的局势

    竞天回来时,卫同在院子里挥柴刀,看着散在他脚下的木柴,竞天嘴角抽抽,都细的能扎花了。

    “想什么呢。”自己都走到跟前了,还没发现,这人是在走神啊。

    卫同眼皮一眨,回过神来,咧嘴笑:“媳妇高兴点了?”

    “你去找的朝儿?我就是有些闷,去走走就好了。现在好多了,你怎么不高兴了?”

    与朝儿玩了会儿,就把人送到乌婆婆那里去了,竞天也想朝儿早些把乌婆婆的本领学到手,万一哪天乌婆婆不在呢,还要靠她自己给自己救命。

    卫同抹了把脸上的汗,放下斧头进了屋,拿卫国公的信给竞天看。

    竞天看了皱眉,就怕老公公这样高尚的人。

    “你有什么法子?”

    卫同大捧冷水洗着脸,拿帕子一边擦一边道:“我倒是想了法子,就是”眼里流露出愧疚:“就是要委屈你了。”

    竞天好奇了,什么法子能委屈着她?

    “我爹之前不是派人去周边几国买物资给送海岛上去吗。”

    “恩。”

    “我想,能不能先让他们都去买粮食运回来?大密遭灾,可几国未必也遭灾,不过是多跑些路费些银子罢了。”

    竞天皱起眉头,她倒不是不乐意:“这倒也是条路子,但恐怕不能长久。只说东厦那边。其实咱们从东厦买粮食最方便,不用进大密直接能从海上到淦州,还省了官府盘查。可你能想到的法子,别人,姓钟的未必想不到。若是东平公主给东厦打声招呼,不但买不着粮食,咱的人也会暴露。”

    卫同也知竞天说的没差,万事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只希望他们现在还没想到,没想到咱们不靠着朝廷自己掏银子,立马传信过去,让东厦的人全去买粮,到手就往海上运,在东厦反应来之前,全部人都撤回来。”

    做完这一大单,东厦那里以后是别想去了。

    卫同感动:“媳妇真好,我这就给他们传信。”

    “等等,”竞天思索:“东厦那里有我的一队人,我也去封信,趁机干几票。”

    “。。。好!我让那边的人配合他们。”

    反正不是自家的地方,还是敌人,使劲祸祸呗。

    可怜的东厦,莫名其妙就招了强盗。

    “北齐西炎那里,估计也长不了。本来就虎视眈眈盯着呢,大密闹灾的事传出去,粮食大笔的往南送,他们不可能不发觉,若是布个疑阵,或许能瞒些时候。罢了,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多送些粮食回来总是好的。你给他们去信吧,做的小心些。”

    卫同内疚:“这样一来,海岛那些事情便要耽搁了。”

    竞天摇头:“那里粮食足够了,先前种下的作物也开始陆续有收获了,而且那海岛上本来就有吃的,只是大家一时吃不惯,现在应该适应好了。等过了年,去的人都能喂饱自己,只是今年事情都赶到了一起。”

    但凡,错开一件事去,竞天都能应付得有条不紊。

    卫同仍是愧疚,暗想,度过眼前难关,一定要补上媳妇的损失,当然,这笔损失要从朝廷那里要出来,本来就该朝廷出的。

    “那些灾民怎么安排?支粥棚?”卫同问。

    “支粥棚?”老公公那里一时不用自己,竞天的脑子就活泛了,听了卫同的话直冷笑:“让我白白给他们吃,喂好了睡好了,等洪水一退就拍屁股走人?没有那么好的事。”

    “那你的意思是…”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竞天坚定道:“想吃我的粮,那就用力气来换。”

    “你是说,让他们打工?”

    “差不多,我泱泱大淦州几千几万人涌进来不过是江流入海,还能放不下他们?哼,到处都是活,去开荒去,去捞鱼去,去抗麻袋去,只要干活,就给碗饭吃。不干,那就饿死吧,本寨主不嫌扎眼。”

    这还是乌婆婆给的灵感。

    方才朝儿撅着小嘴告状,乌婆婆从海岛上带回来好些吃的,有水果有水产,用秘方腌制了,那个香啊。朝儿本来就喜欢吃海岛上那些没见过的东西,好久未去,闻见味儿口水流一地。偏乌婆婆定了规矩,要她做成什么事完成多少任务,才给一点。朝儿为了那口美食,也只能任凭乌婆婆盘剥。

    竞天听得那个气,整个海岛都是她女儿的,吃点上头的东西怎么了?尽管知道乌婆婆这是为刺激她学习的奖励手段,仍是心里把乌婆婆骂得要死要死的。

    卫同问灾民怎么办,她就想起这事来,用劳动换食物,世上还有比这更公平的事吗?

    竞天笑得奸诈:“想吃我的粮,那就都给我干活。呵呵,姓钟的敢给我送这么大一份礼,我怎能不给他脸?本寨主收下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有人捣乱(二更)

    安平镇是淦州边界的一个算得上繁华的小镇。往东北走进入桐州,东南的路通向汀州,是进入淦州的必经地之一。

    自打第一个逃灾的难民倒在进镇第一户人家门前起,安平镇到今天为止,已经接纳了近千难民。

    安平镇人心朴实,这些来逃灾的人并未再饿死一人,相反,有人发热生病,也有当地的大夫来看诊并免费给药。

    这让灾民冰冷绝望的心不禁热切起来,果然,传言是真的,淦州的那位寨主果然不会眼看着他们饿死。

    但,他们未免高兴的太早。

    安平镇的官府将他们收拢在一处,走可以,不管是去桐州还是汀州,没人拦着,但想再往淦州再进一步,那是不可能的。

    人心不免惶惶。

    那位四十左右和气的父母官,讲的很清楚:“知道你们难,知道你们苦,但人生在世不能总为自己着想。要吃的,给你们了,你们生病,我们也免费给治好了。你们也该为我们想一想。你们后头还会有多少人?你们自己也想得到。我们淦州热情好客,但也不能被一窝蜂冲乱了自己家是不?”

    灾民们觉得有理,继续听父母官讲。

    “这是大事,要大人物拿主意。已经有人去问咱寨主了,等寨主回了信,咱们按章程来。谁也不能乱,不然大家脸上不好看,肚子可也就不好受了,是不是?”

    灾民们纷纷点头,很是,现在是求着人家活命呢,人家说啥就是啥,何况,人家要求一点儿都不过分,相反,已经太客气了。

    这一路上,他们走到哪个地方不是立即被当地官府驱赶呀,直到了淦州,才能坐下来歇口气,还有一口热汤喝。路上饿死累死了多少人啊。人啊,要知足。

    父母官就笑了,回到衙门,就笑不出来了,也不知道寨主大人这次怎么过这个难关。把人迎进来吧,哪来那些粮食?把人推出去,未免不好听。

    这大人姓葛,葛根的葛,跟葛根还真有些八杆子能打得着的亲戚关系,是土生土长的淦州人。

    虽然朝廷有令,外地官员避嫌不得在原籍地任职,但,淦州实在特殊。有个竞天坐镇,便是没有竞天,也有各路水匪,来淦州的官员实在捞不着什么好处,不小心还会成为被打家劫舍的肥羊。这样一来,除非实在家里没钱没权没人脉,才不得不到淦州当官。饶是如此,淦州有些官职仍是空缺,被下头人代理。

    葛大人这官,是买来的,他是实打实的读书人出身,去京城科举成绩在末尾,家里有钱,就买了当地的缺儿。户部一看是淦州,好容易有人填上,就松了手。

    葛大人在安平镇已经做了七年了,他觉得挺好,并不想挪窝儿,哪怕是外地肥的流油的缺儿,他也不去。有寨主在的地方,他才有足够的安全感。

    也就是说,葛大人是竞天的死忠粉。

    这位死忠粉为寨主大人如何应对难民寝食难安,直到苍牙山来人,吧啦吧啦一说,竞天的对策书一递,葛大人眼亮了。

    哼哼,敢算计咱寨主,真当咱寨主是菩萨呢。

    显然,菩萨这词在淦州有些别的含义。

    葛大人立即喊来衙役,挨个吩咐。

    “你去如何如何,你去干嘛干嘛,你去找谁找谁…”

    衙役们眉开眼笑分开去忙了,这些也都是死忠粉,对难民早憋着一口气了,虽然他们是遭了灾,但不往京城找皇帝做主非得来吃寨主,从来自己养自己的淦州人能不生气?

    好在,寨主终于发话了。

    没得半天,衙门前的空地上搭了个简单的高台子,葛大人和来送信的水匪一起登上去。

    千把难民被人集聚在台子前,惶惶不安互相打听,这是咋了?要把咱赶走?这可怎么活哟。

    葛大人抬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一口饱饭,给大家光明的明天,我们的寨主大人,寨主,特别为各位送来大好的待遇。”

    难民嗡一声,啥意思?

    “咳,咳,”葛大人清清喉咙,大声道:“大家安静,听我将寨主的心意一一道来。”

    接下来,葛大人拿着纸念道:

    凡是要留在淦州找活路的人,无条件配合官府调动。要想吃饭,必须干活。会干农活的去种地,有手艺的去做工,有力气的做搬运,没力气的也去给农田撵个鸟什么的。总之,你不想做事就吃饭,那就是做梦!

    不愿做事的,恕不远送,敢踏进淦州一步,杀。

    还有最后一句,葛大人用尽全部力气喊了三遍

    凡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必须入淦州户籍!当场!

    什么?

    难民们仿佛没听懂,入淦州户籍?那是啥意思?

    葛大人念前头那些时,人们恍惚了一下就接受了。毕竟不是穷得没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跑那老远。有门路的都往有高高城墙的城里去了,逃灾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