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覆手繁华 >

第253章

覆手繁华-第253章

小说: 覆手繁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一晃过了这么多年。

    琅华在他眼前长大,他身在西夏时,小小的琅华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所以现在得知琅华可能并不是他的亲骨肉,他心中更多的是痛惜。

    痛惜琅华因此受到了伤害。

    琅华会不会想要知晓谁是她的亲生父亲呢?她会不会想要见她的父亲。他这样粉饰太平,没有告诉琅华实情,对琅华来说会不会也是一种伤害。

    “父亲,”琅华走上前笑着整理顾世衡桌子上的公文,“如果我不是您亲生的女儿,您会嫌弃我吗?”

    顾世衡不由地大吃一惊,琅华竟然都知道。

    顾世衡半晌才结结巴巴地道:“当然不会……我是你父亲……怎么可能嫌弃自己的女儿……”他一时词穷,脸上却是无比激动的神情。

    不会,肯定不会。如果谁将琅华从他身边夺走,他都可能控制不住去拼命,自己怎么可能将琅华向外推。

    琅华脸上挂着笑容:“就算是父亲嫌弃我,我也要一直留在祖母和父亲身边,侍汤奉药,母慈子孝……”

    “那可不行,”顾世衡皱起眉头,脸上带着父亲的威严,眼睛中却已经满是喜色,“你要嫁人生子,你祖母还等着抱曾孙呢。”

    琅华垂下眼睛发笑:“父亲这样催促女儿,怎么不先给琅华添个弟弟,祖母也想再抱个孙儿。”

    顾世衡被这样一说,不由地老脸发红:“真是愈发不像样子。”

    琅华吩咐萧妈妈做了点心,父女两个坐在八仙桌旁,边说边笑,等到落日西下,琅华才想起来答应顾老太太一起去暖房,挑选今年越冬的花草。

    琅华匆匆忙忙出了门,顾世衡望着琅华的背影,心中滋生出一股暖意。

    到头来还是琅华来安慰他,不知他顾世衡是交了什么好运,才会有这样贴心的孩子在身边。

    只是顾家里里外外太过劳累琅华,如果再娶一个继室帮着琅华……

    顾世衡立即摇了摇头,娶到性子好的也就罢了,万一再有心术不正的,岂不是更加添乱。将来再生了儿女,说出什么闲话来,琅华难免会受委屈。

    就这样很好,反正他已经年纪不小了,有母亲和琅华,他已经知足。

    ……

    琅华坐在隔间外,听萧邑和前来告密的人说话。

    那是叫朱四,曾在真定、太原做过隶卒,太原打仗的时候也跟着禁军和厢军一起上了战场。

    几杯酒下去,萧邑将西夏战场上的事说出来,两个人顿时像是找到了知音,朱四的话也就愈发多了。

    朱四道:“我可不止在真定打过金兵,我还上过城墙镇守太原城呢。”

    萧邑想起来:“太原知府马瑞可是个好官,荣国公没到太原之前,都靠他来守城。”

    朱四烈酒上头,两颊绯红“唿唿”地向外喷着热气:“除了马知府之外,我们太原也有好官,那唐彬是掌管军马的武将,他贪墨军资,可与我们的父母官无关。”

    萧邑向前倾了倾身子:“那你跟我说说,你们那里有什么好官。”

    琅华听着嘴角微微一翘,萧邑跟着她走南闯北也学了不少,懂得要怎么从一个人嘴里套出实话,就是这样不经意的问话,朱四才会说出来。

    朱四道:“我们阳曲县丞徐大人就是个好官,他听说唐彬的事……虽然身在京城却嘱咐师爷和典簿想方设法将县中账目封存,以防会有人调换改动……就算是马知府也知道,太原若说有位青天大老爷,就一定是我们徐大人。”

    “我们阳曲县知县换了三四个,全都不经事,跑的跑,逃的逃,我们徐大人虽是县丞,却又是知县,三年来阳曲县从未欠过朝廷的税粮。”

    萧邑听得这些惊讶:“你说的徐大人是徐士元?”

    朱四眼睛发亮:“对……就是我们的徐大人,徐大人……”

    萧邑半晌没有回过神,外面的琅华却并不觉得十分惊讶,她早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朱四的前来定是有人故意安排。

    徐士元这样做,是在通过朱四的嘴,来给她传消息。

    或者说,徐士元想要通过许氏和朱四等人,慢慢地接近她,私下里认下她这个“亲生女儿”。

    徐士元是真的将她当成亲生女儿,还是另有所图?

    琅华更倾向于后者。

    在太原的时候,徐家就曾送给她衣衫和鞋子,让她知晓了徐家还有这样一位庶子。

    到了京城,徐士元更是通过陆瑛,想要左右她和陆瑛的婚事。

    这一件件的事都证明徐士元是个很有条理的人。

    那么,前世,她眼瞎心盲时徐士元在哪里?为什么她没有感觉到徐士元的关切。

    琅华轻轻地敲了敲桌子,窗外枝头的青青立即飞过来,琅华熟练地掏出一颗麻籽儿,前世她是什么都瞧不见,今生就来看一看徐士元到底如何。

    琅华站起身推开门走进屋子。

    看到琅华,朱四顿时一怔,立即站起身来:“顾……顾大小姐……”

    琅华点点头:“你回去吧,跟你们徐大人说,他是朝廷命官,如今又在京城,若是想要做什么大可以光明正大,不用这样私下里遮遮掩掩,我们顾家也不是衙门,用不着到这里来告密……”

    朱四一时不明白顾大小姐这话的意思,这到底是在夸赞他和老爷,还是在数落他们,他的差事到底办好了还是没办好。

    他使劲地眨了眨眼睛,眼前一阵天旋地转,待他再稳下心神顾大小姐已经不在面前了。

    “顾大小姐……你怎么知道……我……是……”朱四喃喃地说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徐大人真不该让他来,他本来就是个不会说话的,他早就知道这趟差事定然会办砸,果然就是这个结果。

    朱四一屁股又坐在椅子上。

    …………………………………………

    我又来求月票了。

    月中了,有票的同学请多支持支持教主,拜托啦,那个榜真的很难爬,谢谢大家的帮忙。

    下一章一会儿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百一十章 不是难题

    琅华走出门,萧邑立即追了出去。

    琅华吩咐着:“等朱四醒了酒,就把我方才说的话重复一遍,然后将他送出顾家。”

    “这人真的是徐士元派来的?”萧邑皱起眉头。

    琅华有意培养萧邑,仔细地解释:“徐士元故意选个忠心耿耿却又心直口快的人来告密,就是要让我们知晓这一切都是他在背后安排,这样顾家就不知不觉中收了他这份人情。”

    萧邑恍然大悟。

    琅华抬起眼睛:“我却最讨厌的就是这样偷偷摸摸。”如果他想要做一个良心发现、一心想要弥补欠缺的“父亲”,就要再加把力气。

    她对父亲的要求可是极高的。

    琅华想到这里向书房的方向望去。

    ……

    韩璋仔细地听着裴杞堂说话。

    裴杞堂在战场上将“兵贵神速”发挥的淋漓尽致,如今遇到政事,出手也是这样的利索。

    韩璋问过去:“赵二在皇城司大牢供述的那些,你准备什么时候让皇上和太后知晓?”

    裴杞堂目光闪烁:“在捉出庄王之后,毕竟冤枉朝廷重臣,这样的罪名没那么容易就能压下来,除了我们查证之外,庄王添把火才能让这一切更加顺利。”

    韩璋想也是这样,这样一来就是一举两得。

    裴杞堂接着道:“想要在京都将庄王抓个正着,就要与京营的人商量,毕竟守城的人都是京营的将士。”

    韩璋道:“你不是可以调动京营和皇城司的人马吗?何必用别人。”

    裴杞堂笑道:“虽然现在是我手下的副将带着人驻守城门,但是京都有九门,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些人只要等到我百密一疏时动手,就可以安安稳稳出城。”

    “既然是这样,想要抓到他们,就要找到人来配合。”

    韩璋明白裴杞堂的意思,他皱起眉头,目光深沉:“京营向来都是听命于皇上,即便是他们会给我几分薄面,但是也未必会完全听从你的调遣。如果你的判断没错的话,问题出在庄王身上,庄王想要逃脱,必定会提前安排。”

    “到时候守门的将士就难免要掂量你和庄王的分量,除非你将皇上搬出来,才能万无一失,这样一来却又有可能会打草惊蛇。”

    裴杞堂神情轻松,目光中又有种让人稳下心神的冷静和沉着:“国公爷只要将在京营当值的常副将约出来,其他的事就让我来安排。”

    韩璋很怀疑裴杞堂能不能将这件事做成。

    不过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方法。

    韩璋眼睛眯起,拿出一张帖子递给云常:“拿着我的帖子去找常裕,说我请他们兄弟喝酒。”

    说完韩璋有些怀疑地望着裴杞堂:“你就试一试。”

    裴杞堂这个人虽然有几分本事,但是眼睛总长在琅华身上,这一点让韩璋对他喜欢不起来。

    年少轻狂的人很多,风光的时候自然不用说,万一失利都会连累身边的人。裴杞堂这次若是跌了跟头,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韩璋淡淡地道:“常裕在京都守了七八年的城门,守城门的活儿,很容易就会出问题,他能坚持这么久,自然有他的本事,就算他答应了你,也可能是在跟你打太极,但是能不能人赃俱获,机会却只有一次。”

    荣国公这是在告诫他,不要大意轻敌。

    裴杞堂道:“国公爷放心。”

    ……

    酒席定在了飞燕阁。

    以韩璋的名声和地位,荣国公府递出的帖子,没有人会推脱,所以常裕知道此行必然是与朝廷在审的几桩案子有关,却还是带着人赴约。

    常裕没想到的是,推开门之后,迎接他的是裴杞堂。

    裴杞堂是皇上身边的新贵,最近京中的几件大事,多多少少都与他有关,如今他正带着京营的人配合皇城司查唐彬案。

    常裕心中已经明白,今晚的宴席与唐彬案脱不开干系。

    唐彬这桩案子,水很深,一般人不敢沾手。

    京营虽然配合查案,但不过就是协查,说白了案子办的好不好都与京营无关,所以他们只要表面上应承,实际让不要得罪人也就是了。

    常裕拿定了主意,脸上立即露出惊喜的笑容,上前向裴杞堂行礼:“这位是裴大人,我已经在衙门里见过了,说来也巧了,昨儿我还说要将裴大人请出来,我们武人没别的,就是痛痛快快喝几杯,这交情也就有了,没想到今天借了荣国公的光。”

    常裕身边的人也都簇拥着裴杞堂行礼。

    韩璋站在一旁,目光微深,这样的场面和他预料的一样,常裕说的那些都是官场上的话,看似亲热其实疏离,裴杞堂的事显然做不成了。

    裴家远离京城已久,裴杞堂想要在京中立足,还要过些时日。

    特别是裴杞堂还有个见不得光的身份。

    光凭这一点,韩璋就不看好这位“裴四公子”。

    他不想让顾家和琅华因为裴杞堂陷入险境。

    几个人热热闹闹地坐下。

    一屋子的武将,个个看起来人高马大,身上有挡不住的杀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