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美利坚大帝 >

第647章

美利坚大帝-第647章

小说: 美利坚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桥上……

    “哈哈哈!好啊!好啊!”李梦杨这位太平洋帝国皇帝正在这大桥之上,他在领略这大桥还有这长江的新风貌!

    没错,这是中华地区最新建成的大桥,长江大桥,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同时还有数架大桥在造,全都是钢铁加上混凝土的建筑,绝对是此时非常难得的壮观工程啊!

    就说这架大桥,通的nan京,而建造的时间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才完成一座,可见其工程的难度,但没关系,李梦杨非常的清楚,纵使是时间再长,那我们也依旧要建造下去。

    这样的基础设施投入,是绝对不能少的,越是这样的投入,才会节约更多的社会成本,虽然这一座桥就花了有上亿的新唐元,但其实是便宜啊。绝对的大便宜!

    “陛下。臣听闻陛下善诗词。不知可否为此桥……”说话的是这座大桥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当年的留美幼童,今日已经是帝国著名的建筑师了,而如他这般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詹天佑这毕竟是非常聪明的家伙,这话说到了一半就感觉不对,因为李梦杨这位皇帝是何等的身份,怎么能轻易的为一座桥就作一首诗呢?

    再说了。诗词本来就是小道嘛,这在传统的士大夫的理念里,这作诗不算什么能耐……不得不说,虽然詹天佑很聪明,而且也是进步知识分子,可是传统士大夫的观念还是有的。

    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可以理解,毕竟他这样的人,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的。所以,李梦杨也是混不在意啊……

    “拿纸笔来!”李梦杨兴致来了!

    “哎呦。快呀!”这底下人一个个的可兴奋了。

    此番陪同李梦杨来南方视察的,那当然的都是帝国的大员,还有很多的重要人物了,其中周自立、白禾、陈三立等人,那当然是少不了的,还有就是如雾风老道这样的军方人物,只不过,雾风老道这年纪是真的大了,此时已经是退居二线,颐养天年了。

    事实上,军方的高层那当然还是在各地待着,但说实话,此时的杨威利那都是老将军了……

    不过,还是有新人涌出的,就比如最近的张作霖,这家伙不当土匪的话,还是不错的,而至于袁大头那家伙,已经不让他在朝鲜带着了,虽然这个家伙走的时候伤感极了,据说是还哭了,没办法,留下了一堆孩子嘛。可也不能让袁世凯这个家伙长期的在朝鲜待着啊,他要是有了反心可怎么办?

    另外,比如海军的邓世昌,萨镇冰……他们现在打不了仗,但可以操练嘛。

    人才辈出!

    李梦杨这个皇帝现在当的是很舒心的,而这个大桥,其实也不过是他整个治国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他李梦杨的治国计划跟方针很简单,那就是现阶段,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我们中华的工业化!

    这个工业化,在此时,那也就是现代化,只要工业化了,那么就是现代化了,就这么简单。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李梦杨的办法也非常的简单。

    在之前完成了我们中华的整个市场重启之后,这马上就要干的,当然就是全力的重工业建设,这个事儿相对来说好办的多。

    没有任何的壁垒啊,技术壁垒,市场壁垒,人才堡垒都不存在,这比李梦杨知道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那一轮建设,要好的多的多,整个的国际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要好的多。

    所以,这个建设的速度当然也就快很多了,一上来就是一番大建快上,各种工业企业,别管如何,全都过来吧。

    但不过,满清之前的欠债太多了,所以,要建的新东西也实在是太多了,这个速度上虽然不慢,可是想要完成这个基础工业的全部的补齐,还得等等。

    但没关系,李梦杨当然不可能等把厂子都给补齐了然后在搞别的,我们这完全可以而且也必须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座大桥,不过是进阶的东西,之前的铁路,公路,还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几乎同时上马的。

    反正豁出去了,钱什么,撒呀!

    而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通过这些个基础设施建设,李梦杨这个皇帝的位置就越稳固啊,因为这些个铁路公路,这就可以把全国都控制在手上。

    好吧,这算是李梦杨的一点儿私心,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现在一定要这样做,这不光是因为他不想被推翻,他想继续当皇帝下去,而是他更清楚,想要让我中华再次崛起,他已经把事情做到了这个地步了,那他就不能被推翻!

    如果李梦杨倒了,那么换上来一个别人,他会怎么做?

    一定是把李梦杨做的一切都给反过啦,反着弄,反正前面的一定是错的,新上来的家伙定然要否定一切,那么……

    这不就是瞎折腾吗?

    关键是这种折腾太浪费时间了,我们中国浪费的时间已经是太多太多了……

    李梦杨必须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同时这些个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别的作用,那就是,市场倒逼!

    对了,李梦杨再次利用这个倒逼的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是一种需求,大量的钢铁,水泥,各种现代化的东西的需求,那么这样就会促使很多的资金来投入这些个领域。

    已经有很多的个人资本往大工业的方向投入了,当然了,这其中还有很多的说道,比如钢铁厂子的独特性,如果我们国家资本不去占据一席之地,那么这就等于是对资本家,慷国家之慨啊。

    所以,搞联合,搞股份制,搞各种东西……

    如此一来,我大中华地区,真叫一个高速发展,而且全体国民都是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变化,简直是日新月异,那么自然的就是政通人和,数亿人民几乎都是劲儿往一处使的,大家都想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

    接着李梦杨这个家伙又开始对农村动手,搞了一个类似大农场的模式,为的就是解放弄明,让农民变成工人。

    这中间当然是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了,当然了,问题非常的多,比如很多农民并不想成为工人,他们就会赖在农场里……反正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吧。

    但这都没关系,只要我们保持前进的姿态,那么自然就有大量的农民会成为工人了……

    算是阵痛吧……也许这两个字简单了一些,这其中确实有不少的悲剧,但是,向前,向前,向前!

    整个的帝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物质上来说,已经比之前的满清强出去太多了,而现在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人的思想。

    李梦杨所做的东西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稍微的引人了一些个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跟方法论。

    这一点,其实就是学的某大组织,就是充分的利用一下某些理论的优点。

    这是当年就已经在做的,只是很小的一个动作,但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他们跟老一辈的人就有很大的分别了,至少他们知道,鬼神是不可信的,因为那不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东西,其实是属于唯心的。

    不是说唯心就绝对的不好,但是唯心者,一般都会容易被鬼神啊,迷信啊,这些个东西所迷惑,因为唯心嘛。

    但是我们当下啊,这是要完全的从现实角度来建设,来进步啊,唯心的事儿,日后再说吧……

    这都是李梦杨的治国方针,但要说有多么的高招,这也不是,因为别的东西,他几乎就很少很少管了。

    真的,几乎是不插手什么别的,比如市场上的运作,比如一些个小地方,很多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比如一些个城市的本地相关法规,他根本就不怎么插手。

    但尽管如此,咱们这个国家真的是欣欣向荣了……

    “哎呀!好词!”

    “是呀!陛下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

    “陛下!您的文采绝对是千古难见啊!”

    当李梦杨这大笔一挥之后,不用说了,随性的这帮国家大员,这叫一个没节操啊。

    那李梦杨这写的是什么呢?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嗯,这家伙又抄了一回,只不过这回比较的有节操,就抄了这么一句,没抄多……其实是,他现在又没有游泳,那也抄不起来那整首词嘛……

    好吧,这家伙到底是有节操,还是没节操呢?

    不管了,继续的建设国家吧……

    (ps:求订阅!求推荐票!多谢了!)(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感谢风兄……感谢感谢!

第七百四十五章 还得人才引进啊!

    “同志们!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更加的艰巨,北边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还没有完工!而去高原的铁路还是很困难的,另外,我必须要新加入一个计划,那就是要从北到南,便是东北到珠江地区,建设一条公路,以目前最高标准的公路等级建造,就叫南北高速吧,期间要经过京畿,经过黄河地区,经过……”

    李梦杨这个皇帝在看了大桥之后,不光是留下了那一句,而且还弄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出来,这一条大公路,这简直是……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用说了,大家都是一阵的拍马屁啊。

    但不过,这个事情有人觉得不好啊……

    “陛下,您的圣明自然胜臣万倍,但是如此大量动用民力,这会不会出现****旧事啊?”

    在李梦杨下榻的地方,那当然不是一般人能来的,可是陈三立这不是一般人啊,所以,他来跟皇帝陛下讨论一下政事,这再正常不过了,只不过他说的这个事儿嘛……

    李梦杨一听就明白了,当下笑着说道:“三立啊,我们现在做的,这不是征发民力啊。”

    “不是?这个……”陈三立一合计,好像也不能自己非说是呀,那不是跟皇帝唱反调?最关键但是,这不是直接骂皇帝陛下是隋炀帝吗?

    但其实这个事儿吧,如他这样的一个大臣,如果在前倾或者大明朝的时候。那必须要如此的说。冒死进谏。

    李梦杨对于这个事儿那也是很熟悉的。也正常,虽然满清都没了这么长时间了,但是这个留下来的东西你无法这么快就给消除,在说了,人家是为了咱们这个国家好,只不过这里面的道理得讲一下。

    “我们这是给钱的呀,给工钱,也就是创造工作职位。创造就业。另外这个东西,公路啊,铁路啊,我们修这些个大的,然后修起来了之后,自然就有小的,等这些个大的小的都构成一个系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各种成本都会下降。”

    李梦杨的这一套,真的是很新颖的,其实。道理上就算是前清或者更早的朝代的人都会懂,只不过。真要说到理论,把这些个东西说的头头是道,那就很少了。

    甚至啊,很多的朝代,那士大夫甚至会阻止这些个建设……所以才有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嘛。

    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话是有一定的哲理的,但是也反应了一定的现实,那就是以前啊,修路的人几乎很少很少。

    封建时期的国家,在修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会被看成不好的事情,特别是那个例子,那就是隋炀帝嘛。

    大家都觉得隋炀帝是因为修了大运河,征发民力过多,最后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