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九州河山皆华夏 >

第79章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79章

小说: 九州河山皆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个多时辰以后,隆武帝御书房

    此时已是半夜,御书房里的阁臣们也全部离去,只剩下了隆武帝和刚刚赶来的庞岳。

    庞岳正默默地站在一边,自从他来到这里,隆武帝让他平身之后便一直坐在书案之后批阅奏章,似乎是有心想晾他一下。对此,庞岳也已经早有预料,并没有表现出半点急躁,就那么气定神闲地站着,等待着隆武帝的下文。

    一时间,御书房内安静无比,只有书案两侧的蜡烛在不时地噼啪作响。

    不知过了多久,隆武帝终于看完了奏章,抬起头看了看一直站得跟个旗杆一样的庞岳,喝了口茶之后缓缓说道:“庞爱卿,你我上次一别,距今已有半年多了吧。”

    “陛下明鉴!确有半年多了。”

    “这半年多里,你又做了许多实事。”隆武帝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三月间清虏金声恒部进犯吉安,也被你迅速击退。一支开镇不到一年的新军能做到如此,不简单啊!对于这些事,朕都是看在眼里的。”

    “陛下过奖!这些都是臣的分内之事,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微臣不敢有丝毫忘却!”虽然不知道隆武帝为什么要先提这些,但庞岳依然恭敬地答道。

    “庞爱卿总是这么谦虚,屡立战功却不骄不躁,朕甚感欣慰。”说到这里,隆武帝的笑容敛了敛,“不过,朕想知道,此次你为何要擅自领兵前来延平府?”

    终于来了!庞岳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说:“启禀陛下,如今清虏已大举南下,闽省必将陷入漫天战火之中,微臣身为大明臣子,岂能眼睁睁地看着陛下居于险境?故率军前来迎驾!”

    “朕的确是要移驾湖广,不过却并未让你前来迎驾!”隆武帝面无表情道,“朕的谕旨是发给了湖广总督何腾蛟的。”

    “陛下,此事微臣自然知晓。不过,赎微臣直言,恐怕等待清虏入闽,湖广的迎驾军也难以抵达!”事到如今,庞岳也就不怕把话说穿了。

    “因此,你就擅自率军前来?”隆武帝微微皱眉,“未得奉诏而率军进逼行在,你可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

    庞岳顿了顿,继续说:“微臣自然知道其中利害,但如今形势瞬息万变、险象环生,而湖广迎驾军又迟迟不至,若微臣再因为自己的袖手旁观而使圣驾有失,那微臣就真的万死莫赎其罪了!反之,只要陛下安然无恙,大明江山社稷有了主心骨,不管何种惩罚微臣都愿承担!即便粉身碎骨又有何足惜?”

    与之类似的话庞岳之前已经说过多次,如今再次说出之时却依然带着自己的决心。

    但听到这话之后,隆武帝的表情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问道:“那你就不怕朕冤枉了你的一片好意,将你当成谋逆的乱臣?”

    庞岳脸上尽是坦然:“微臣不敢揣测圣意,但微臣相信,陛下自有识人之明!”

    良久,隆武帝都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又站起身走了过来,盯着庞岳的眼睛,叹了口气说道:“庞爱卿,自从去年朕与你在杭州相识以来,你的一言一行总是会出乎朕的意料。可以说,你的见识、胆识都远远超过其他武将,在对朝廷的忠心上也令人无可挑剔,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而不求任何回报。但正因为如此,朕又有些看不透你,不知道你所图的究竟是什么?今日,朕就想听听你的真实所想,你做这一切究竟所图为何?”…;

    见庞岳似乎一时答不上来,隆武帝又露出了微笑:“无妨,想好再说。不过,朕想听的是真话。”说完便不再管庞岳,而是走到了一边慢条斯理地踱起步来

    庞岳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此刻,他的脑中已是万千思绪闪过。他想起了后世那些泛滥成灾的辫子戏和几乎消失匿迹的汉服,想起了影视剧中被粉刷到令人恶心的一个个“大帝”,想起了那些为华夏流尽最后一滴血、但在某些脑残的心中却连“阿哥”和“格格”都不如的英雄们……思绪移至明末,他又想起了当初在黄得功帐下那些日子,想起了跪在路边的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想起了黄镇士卒们与建奴浴血厮杀的一幕幕,想起了黄得功对自己最后说过的那一番话……

    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

    “陛下!”沉默了许久的庞岳睁开眼说道。

    隆武帝站定,静静地看着庞岳,等待着他的下文。

    “微臣曾做过一个噩梦,”庞岳的语气很是平静,“九州大地皆被建奴所占,汉家衣冠、道统就此绝迹,泱泱华夏子民失去了最后的一丝尊严,屈辱地在建奴脚下挣扎……”

    庞岳不停地吐露着自己的心中所想,隆武帝也听得一脸严肃。

    “……微臣也想过得过且过,但只要想起这个噩梦,想起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想起黄帅对微臣的嘱托,便会如卧针毡。”说着说着,庞岳的目光也逐渐坚定,“微臣所作所为,的确别无他念,只求这个噩梦永远都不要演化成现实,只求他日能坦然面对百姓们那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这便是微臣心中所想,若有二心,甘遭天谴!”

    御书房内再一次陷入了沉寂,凝滞的气氛令人胸口发闷。

    “朕,相信你!”良久之后,隆武帝终于开了口,眼神中已渐渐透出赞许,“不为其他,只为眼下能主动前来延平迎驾的唯有你庞岳一人!”

第五十七章 大战将至

    在结束了与庞岳的谈话之后,第二天上午,隆武帝又召集了诸位阁臣前来。这一次,谈论的是移驾湖广的行程安排事宜。在诸位阁臣们到来之后,隆武帝明确表示,不再等湖广的迎驾兵马前来了,而是直接由庞岳带来的兵马护送直接前往湖广。

    面对隆武帝的这一决定,大臣们顿时一片哗然,他们不知道隆武帝为什么会如此快地改变原先的决定、并对擅自进逼行在的庞岳如此信任有加。

    于是,大臣们纷纷进言,表明自己的看法。总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来自以内阁次辅傅冠为首的大臣,表示既然隆武帝已经召湖广的兵马前来迎驾就不宜随便更改,避免寒了忠臣之心,至于迎驾兵马迟迟不来,再发一道诏书前去催促便是,而对擅自率兵惊扰圣驾的庞岳一定要严惩;第二种来自以内阁首辅黄道周为首的大臣,表示眼下局势日趋紧张,隆武帝自行移驾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能让庞岳的兵马护驾,并对他这种目无君上的无礼举动一定重重惩处;第三种则来自以兵部尚书朱大典为首的大臣,表示庞岳未得奉诏便擅自率军前来迎驾、固然有错,但念其之前一向忠心可嘉,再加之如今形势紧迫,让他戴罪立功、担任护驾任务也未尝不可。

    在场的唐王朱聿奥则坚定地站在了傅冠一方,表示既不能姑息纵容庞岳的悖逆之举,也不能让何腾蛟这样的忠臣寒心。

    大家你一语我一言,努力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着。现场的气氛很是热烈,甚至几度出现了争吵的迹象。

    最后,隆武帝制止了三方的激烈争辩,言简意赅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对庞岳擅自率军进逼行在之举进行惩处,将其勋阶由护军降为上轻车都尉,并剥夺其奉国将军封号、降为镇国将军。但念其之前一直忠心耿耿,此次移驾便由他戴罪立功、领军护送。

    获悉隆武帝的意思之后,朱聿奥、傅冠等人深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对惊扰圣驾这种悖逆之举而言,仅仅降低勋阶和封号的惩罚实在是是微乎其微,根本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此外,庞岳已经目无君上在先,如果再让他护驾的话,那朝廷的威严何在?

    不过,这一次隆武帝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将傅冠等人的劝说一一驳回。见隆武帝如此坚持己见,黄道周等人也就只好改变了自己的之前的观点,同意让庞岳戴罪立功。毕竟隆武帝也算采用了他们的部分意见,如果一味揪着不放,未免让天子难堪。

    黄道周等人妥协之后,傅冠、朱聿奥等人便明白,自己无论多么坚持己见恐怕都不会得到认同,因此也就只好作罢。

    移驾一事确定下来之后,隆武帝便让众人下去准备。由于眼下的形势凶险万分,两路清军均在虎视眈眈,隆武帝便采纳了庞岳之前的建议,吩咐下去:一切准备事宜皆秉承“轻车简从”几字,以免路上耽搁。

    可隆武帝话虽这么说,底下的人执行起来却绝非易事,此时在延平还有大批官员和宗室,他们的家眷以及各种私人物品恐怕不是一两天内能打理好的。尽管有隆武帝关于“轻车简从”的口语在先,但谁又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财产、抛弃自己的家眷?正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是如此,皇帝的命令也执行不通。况且,隆武帝本人似乎也对那些跟随自己多年、足以装几大车的书籍难以割舍。一时间,整个延平府城内到处都是一派忙碌与混杂交织的场景,看样子在短时间内是不要想理出头绪了。…;

    看到这种情形,庞岳几乎急得直跺脚,甚至想冲着那些拖拖拉拉、连床也准备拆了带走的人破口大骂。眼下都什么时候了?博洛所率的建奴主力已经步步进逼仙霞关,图赖等军可能也已经自南昌南下!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还有那么多人舍不得一点身外之物!连要这么下去的话,历史的悲剧非重演不可!于是,庞岳再次求见了隆武帝,向他阐明了利害关系,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隆武帝与皇后、皇子,众位大臣以及诸王带少量随从先行出发,大臣以及诸王的家眷、财产还有那一大批宫人随后跟进。

    对庞岳的战略眼光,隆武帝一向是认同的,如今听他说得如此严肃甚至急切,也不由得重视起来。不过,此事关系重大、牵扯面甚广,隆武帝又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深思,似乎要思索出一个完全之策才肯罢休。

    正当隆武帝脑中的思绪在剧烈碰撞的时候,庞岳“扑通”跪在了地上,并“咚咚”地磕起了响头,急火攻心之下,他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庞岳的这一举动让隆武帝大惊失色,赶紧上前将庞岳扶起。起身之后,庞岳又以近乎哀求的语气劝隆武帝考虑自己的建议、轻装前进。

    见一向天地不怕、以胆识过人著称的庞岳居然如此言语恳切,隆武帝没理由不受到触动,捋了捋思路之后终于一咬牙答应了庞岳的请求,并差人将自己的决定传达了下去。见隆武帝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庞岳方才略微松了一口气。

    七月二十五日早晨,隆武帝终于从延平启程。庞岳将飞虎营分成了两部分,其中的一千五百余有马的骑兵由自己亲自率领,保护隆武帝与皇后、皇子以及众位大臣、诸王先行出发,剩下的一千余步卒(无马的骑兵,实际上也就成了步卒)则与原来延平府城中的少数军队一起保护大臣以及诸王的家眷、财产辎重则随后赶来。

    最开始,反对隆武帝这一决定的大臣以及宗室大有人在,坚持要带着自己的家眷、财产、下人一起走。对此,隆武帝也没有勉强,阐明了“愿随者随之”的观点之后便开始准备出发。这下,那些闹得最凶的大臣和藩王彻底没招了,只好紧赶慢赶地追上了隆武帝一行。不过,当他们知道无意中知道这个建议是庞岳提出的时候,立马又迁怒于庞岳,在暗地里毫不吝啬地将“奸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