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扫明 >

第58章

扫明-第58章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哥哥又在看,你可又是一夜没睡呢,就不能早点歇歇吗?”

    “玉儿你先回去吧,这图纸虽说是已经定下来了,但前天的试铳还是不行,要么威力太小,要么射程连五十步都不到,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玉儿还想再说什么,但是王争已经低下头沉思,这时王刘氏从后面握住玉儿的手,远远看着王争,轻声道:

    “争儿是要做大事的人,让他去吧。”

    “唉。”

    微微点头,玉儿一步三回头的出了正堂。

    。。。。。。

    天色渐黑,屋门响动,高亮站在外面招呼一声,得到王争准许后,恭敬的走了进来,还没等说话就听王争沉声问道:

    “那边可有消息?”

    高亮风尘仆仆,裤子上还沾着泥土,明显是赶了远路回来,粗喘几声,神情凝重,脸上见不到一丝笑容。

    “回协台的话,江大那边说是发现了一个地方,和协台描述的赭石矿很相近,只是。。。”

    王争皱着眉头看过来:“只是什么,有话就一次说完,你小子何时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了?”

    高亮干咳几声,说道:

    “只是那地方在养马岛,自打刘备被咱们砍了脑袋,养马岛的盐路就是处于一片混乱,那齐涞更是派人到那建了个庄子,眼下多少也要有几百号人。”

    “齐涞?”

    上次打下金水河的时候,管清天为了证明自身,曾经将所知的来龙去脉都说给了王争。

    浪里白条之所以会千里迢迢的去打赤山盐场,自然是背后有人鼓噪,鼓噪还不行,又要有极丰厚的好处,养马岛的刘备,海商齐涞都对王争恨之入骨,便与浪里白条相互勾结。

    他们之所以敢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最大的靠山无非就是郑鸿逵的嫡子郑克,那个乳臭未干却目中无人的郑氏小儿,自从上次来宁海州后就是对王争怀恨在心。

    齐涞、刘备与郑克三个人互相一商量,还真是一拍即合。

    郑克瞒着郑鸿逵给水匪提供了精钢刀叉与大量金银,并且许诺,浪里白条只要是打掉了赤山盐场,郑氏将帮其称雄登州。

    郑克能不能左右郑氏的想法不得而知,但他这么做简直是欠缺头脑,养虎为患。

    刚刚安定下来的军民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赤山镇的盐丁损伤殆尽,刑一刀的一大队嫡系盐丁更是打到了只剩下两个人,若不是王争花银子重建,也许就再没有第四缉盐大队这个称呼。

    管清天信步而入,说道:

    “刘备已死,剩下的那些乱贼比起协台的文登战兵如何?”

    高亮摇头。

    “比起刑一刀、邵勇兄弟手中的嫡系盐丁大队又如何?”

    高亮又是摇头。

    说到这里,管清天叹道:

    “至于海商齐涞,不过是苦苦巴结郑氏的一条狗,那郑克更是心胸狭隘,鼠目寸光之辈,鼠辈与鼠辈结合,依然是鼠辈。”

    这次高亮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王争攥紧拳头,冷声道:

    “养马岛本就在我文登营管控范围之内,如今那里盗匪猖獗,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本官于心何忍?”

    “乱象如此,管师爷,命你立即拟定一封文书,快马连夜呈报韩副将,不日文登营将出征养马岛,剿灭乱贼,以靖地方。”

第九十四章:必剿之() 
管清天一直在留意,发现王争说这话的时候,尽管神情严肃的厉害,但却并没有习惯性的眯着眼,看来是对结果并不担心。

    忽然回过味来,心道还是多虑了,咱这位新任的协台向来不都是如此,走到哪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也就是放松了下来。

    放松归放松,但管清天对王争的命令也是不敢怠慢,立刻回到书房中奋笔疾书。

    也就是一个多时辰,一名亲兵带着坐营官王争的文书跨上战马,飞奔前往莱城,那里是韩大虎的驻地。

    说起韩大虎,就不得不提吴惟忠。

    上次王争成功剿灭两河巨匪,因此获益的文官军将也是不少,不少人与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可是八竿子打不着,完全是躺在府里也能捡到军功。

    吴惟忠是登莱巡抚杨文岳的亲信,杨文岳一头将他举荐给崇祯,要让他继任登莱二府的总兵,另一头也没闲着,派人快马加鞭的赶到京师,往各处衙门扔银子疏通门路。

    兵部武选司的官员受到好处最对,自然是不断的帮着说好话,本来这事说的好好的,也就定了。

    朝堂上崇祯皇帝还在沉吟,这时候一个人走了出来,怒斥杨文岳乃是东林士党,说的有理有据,条条是道。

    这个人就是当今内阁首辅,号称‘孤臣’的温体仁,眼下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就连一些太监都惹不起。

    温体仁这话一说出来,整个朝堂的人都看向他。

    兵部侍郎韩维政、礼部侍郎钱求远等人齐党、浙党都有,原本被东林党打压的没有丝毫话语权,眼下都是借助温体仁上位,是他大明在朝堂上的传话筒。

    这时候自然也都是出列,个个义愤填膺,崇祯十分看重温体仁,对他不结党营私深信不疑,听了这话也是立刻打消再设登莱总兵的念头。

    崇祯不信还好,一旦要是看重起来,那可就是一信到底。

    朝堂为此争论许久,温体仁力排众议,皇帝一锤定音。

    说是登莱二府向来太平无事,流寇作乱也没有窜逃到那里,东北的满清也离得很远,根本不必设登莱总兵。

    况且,崇祯对吴惟忠并不熟悉,以往并没有什么大捷传回。

    尽管崇祯没有明说,但他心里应该是明白,这次吴惟忠依靠的只是一个小小守备的剿匪战功,需得多加历练。

    最后吴惟忠反倒成了登莱副总兵,驻守在莱州府昌邑城,虽然是衔头低了,但其下辖一府四路,明面上来说,比起原来的海防备倭总兵职权要高,也更风光。

    相比吴惟忠,韩大虎则是个幸运儿。

    千年铁树开花,总算是离开了这偏远的宁海,连升两级,以登莱副总兵的职衔驻守莱城,下辖右东路、上北路、前后西路计四路参将,手头也是一府四路的职权。

    虽然明面上登莱二府一半的地区都纳入了韩大虎与吴惟忠的下辖,但他们却只是新到任,空有职权而已。

    吴惟忠有登莱巡抚杨文岳这么一层背景倒还好些,起码文官也是要给杨文岳面子的,不能太过挤压。

    韩大虎就有点惨了,连莱城都没能完全把控,几个莱城军将完全不听调遣,文官鸡蛋里挑骨头事事挤兑,完全是个空头总兵。

    不过话说回来,之所以能坐到副总兵这个位置,靠的到底是谁韩大虎虽然不好意思明说,但也是心知肚明,自然对王争很有好感。

    眼下登莱二府虽然没有总兵,但却有两个副总兵,吴惟忠和韩大虎分掌四路,也各是一方大将。

    。。。。。。

    文登营盘到莱城的路途差不多是到宁海州城的两倍左右,所以在第三日的凌晨,这名亲兵总算是从莱城东门飞马而入。

    尽管是气喘吁吁,热汗淋漓,这名亲兵却依旧是一刻不停的奔进总兵府邸。

    当韩大虎听闻这是从文登营来的文书后,立刻就是十分重视,亲自接见这名亲兵。

    管清天不知道韩大虎与王争之间到底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在文书上的话只能用折中来形容。

    他剔除了武人惯说的那些慷慨激昂的保证之词,写在上面的基本都是官家客套话,好比王争自从继任坐营官以来,如何的勤加操训云云。

    如今养马岛贼寇蜂起,军民如处水火,为拯救黎民苍生,不得不请求出兵安靖地方,履行文登营的职责。

    这种文书正是管清天这种文人最擅长的,那夜写的时候也根本没费多大劲,韩大虎看了放下心。

    说起来,韩大虎初来乍到,急需在莱城立威,但他手里一没钱二没兵,看了王争的文书当即就要拍板同意。

    但这件事还不能就这么定了,眼下登莱总兵的职位空悬,他这个副总兵也要受巡抚和分巡道的节制,所以韩大虎就又将这件事上报。

    不要说登莱巡抚杨文岳,就连登州分巡道李乐平都对这种小事没什么留意,随手交给有司官员审查。

    然有司的官员们讨论了半天,关注的并不是为什么要去打,而是这份文书的措辞是否规范严整。

    看来看去,管清天说的话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中规中矩,顺带还拍了拍有司各个官员的马屁。

    最后这些人也没找到什么可以谴责的地方,只好悻悻作罢,将文书发回莱城,道是同意了,可以出兵。

    这样一套的程序下来,最后等出兵文书下达到文登时,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文登营的军将们等的头皮发麻。

    王争看着这份刚刚发到桌案上的文书,也是暗自摇头,就这个效率,要是真遇上什么火急火燎的大事,等上头批复下来什么都晚了。

    这次王争并不打算亲自领兵,而是交给邓黑子和高亮两个人,这次的对手甚至都不如水匪,起码水匪大多熟悉水性,还是有一技之长。

    “出发吧。”

    早在前几日,王争就单独与他们两人说了这件事,当下黑子和高亮都是又兴奋又紧张,他们的老娘也都是为儿子自豪。

    要知道这时候一家想要出个军将有多不容易,更别说是可以独自领兵在外的实权军将,那可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

    听到王争的话,邓黑子与高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继而是双双出列,齐齐抱拳道:

    “抚台放心,养马岛乱贼,必剿之!”

第九十五章:出征与鸟铳() 
站在营盘门前,目送邓黑子和高亮两个人离去,王争总还是有些不舍的,如今他终于是明白玉儿和王刘氏送别时她们的感受了。

    虽然这次的对手甚至连水匪都不如,王争并不担心黑子和高亮的安危,但在外征战,有所伤亡仍是在所难免,哪能知道折损的是谁家儿郎。

    王争无意中将臂弯紧了紧,玉儿似乎是感受到什么,抬头看了看,冲王争甜甜的笑了笑,依然静静的靠在肩上,眨着大眼看向逐渐远去的队伍。

    “协台,协台!试铳成功了。。。试铳成功了!”

    范若海挺着一鼻子灰跑来,手里拿着一杆鸟铳,兴奋的像个孩子。

    听了他说的,王争侧目过去,也是一脸的惊喜,迫不及待的问:

    “什么,这次能打多远?”

    “回协台的话,百步之内可穿铁甲,百五十步外威力依然强劲,幸不辱命!”

    “好!”

    大叫一声好,王争接过范若海手中的第一杆鸟铳,如获至宝。

    “这才是鸟铳该有的威力,范若海,你与铁匠铺的匠户此次都立了大功,立刻将这种鸟铳投入生产,打制的越多越好。”

    其实这鸟铳终于试铳成功,还要得益于宋应星,正是这崇祯十年的三月份,一代名著《天工开物》刊行。

    “。。。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宋应星这本《天工开物》被西方人称为十七世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